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以來,香港市民感受到越來越多有北京背景的人士,開始將過往堅持“一國兩制”的提法換成“堅持“一國”,尊重“兩制”的說辭了。端午節過澳門探望親友,談到《澳門月刊》第6期刊發的題為“尊重‘兩制’差異,關鍵在於堅持善用求同存異”的文章,令我深感不安的是,通篇文章都似在為港澳人民洗腦,上政治課。假如該文章是針對香港特區而寫,我可能真的無太多反感,因為香港確實存在很多聲音未能讓北京放心滿意,但該篇文章恰恰是刊發在澳門最有影響力的時政刊物上,其意義就非同一般了。澳門早在2009年就將23條立法了,但香港至今連提都幾乎無人提及,更不說有立法時間表了,這應該可以證明澳門市民是服從北京政治要求的。但是該作者為何還要如此點滴不漏的為澳門人洗腦上政治課呢?難道是為爭取澳門再過10年、20年成為“一國一制”的試驗特區?
該文中指出,不能因為“兩制”並存期間內地與港澳地區之間發生一些衝突,就不負責任地攻擊甚至否定對方所實行的制度,進而詆毀“一國兩制”的方針,這既不符合尊重“兩制”差異的客觀要求,更是與“一國”原則格格不入,不能借機去攻擊內地的社會制度,更不能以自身制度的標準去要求,甚至試圖改變內地實行的社會制度。實際上無論是香港還是澳門市民,最常見的議政方式也只是就社會現象就事論事而已,怎麼可能有能力改變內地的社會制度呢?不要說是港澳居民不可能,就是臺灣同胞也不會有能力改變內地的制度,這也反映回歸不到20年的時間,有關港澳“一國兩制”的政治術語已經有大幅度的改變了。例如內地各省包括北京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和早晨新聞播報,沒有被要求要先唱國歌,再播新聞,但在香港的電視臺播新聞前例必先唱國歌,從這一些點滴小事,足以讓香港或澳門市民感到有一種被排斥的感觀。在我們看來,不論是堅持“一國兩制”,還是堅持“一國”尊重“兩制”都是一個道理,港澳地區實行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是能夠順利回歸的前提,更不是什麼“恩賜”!換句話講,50年後的大中華地區到底是堅持“一國兩制”,還是“一國三制”,或者是“一國一制”,都不可以成為人為“恩賜”。(香港·阮菀庭)
該文中指出,不能因為“兩制”並存期間內地與港澳地區之間發生一些衝突,就不負責任地攻擊甚至否定對方所實行的制度,進而詆毀“一國兩制”的方針,這既不符合尊重“兩制”差異的客觀要求,更是與“一國”原則格格不入,不能借機去攻擊內地的社會制度,更不能以自身制度的標準去要求,甚至試圖改變內地實行的社會制度。實際上無論是香港還是澳門市民,最常見的議政方式也只是就社會現象就事論事而已,怎麼可能有能力改變內地的社會制度呢?不要說是港澳居民不可能,就是臺灣同胞也不會有能力改變內地的制度,這也反映回歸不到20年的時間,有關港澳“一國兩制”的政治術語已經有大幅度的改變了。例如內地各省包括北京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和早晨新聞播報,沒有被要求要先唱國歌,再播新聞,但在香港的電視臺播新聞前例必先唱國歌,從這一些點滴小事,足以讓香港或澳門市民感到有一種被排斥的感觀。在我們看來,不論是堅持“一國兩制”,還是堅持“一國”尊重“兩制”都是一個道理,港澳地區實行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是能夠順利回歸的前提,更不是什麼“恩賜”!換句話講,50年後的大中華地區到底是堅持“一國兩制”,還是“一國三制”,或者是“一國一制”,都不可以成為人為“恩賜”。(香港·阮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