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颅内或全身转移和第二恶性肿瘤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浸润转移是一个渐进连续的动态过程,是肿瘤细胞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肿瘤细胞的起源、异质性、干细胞特性、黏附性、迁徙性、侵袭性、抗凋亡性、促血管性等都可影响肿瘤细胞浸润转移能力,并受多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和微小RNA的调节.深入研究RB细胞发生浸润转移的临床特征和生物学机制,有助于提高我国RB的防治水平。
【机 构】
:
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附属多伦多西医院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或全身转移和第二恶性肿瘤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浸润转移是一个渐进连续的动态过程,是肿瘤细胞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肿瘤细胞的起源、异质性、干细胞特性、黏附性、迁徙性、侵袭性、抗凋亡性、促血管性等都可影响肿瘤细胞浸润转移能力,并受多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和微小RNA的调节.深入研究RB细胞发生浸润转移的临床特征和生物学机制,有助于提高我国RB的防治水平。
其他文献
例1患者男,46岁.凶左眼反复发作视力下降伴眼前雾视遮挡感1年于2010年1月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曾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诊断为左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渗漏点位于黄斑拱环颢上缘。
目的 观察可见光对体外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内活性氧(ROS)、8-羟基-2'-脱氧鸟嘌呤(8-OHdG)和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hOGG1)表达的影响。方法 人RPE-19细胞按1∶4至1∶6传代培养。取第4~6代80%融合细胞用于实验。细胞分为白光、红光、蓝光照射组和对照组,细胞平面光照强度为600 Lux。白光、红光分别照射6、12、24、48 h;蓝光照射1、3、6、12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治疗方法试验比较(CATT)结果显示,倍伐单抗(商品名Avastin)和雷珠单抗按照相同的给药计划给药,临床观察12个月,患者视力效果等同.雷珠单抗按需求给药组在视力上与每一个月给药组等同.倍伐单抗是一个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全长单克隆抗体(MAb),能够对抗VEGF所有有生物活性的亚型,阻止VEGF和受体结合;雷珠单抗是把倍伐单抗和抗原结合部的片段分离出来,在
论著文章的对象(材料)和方法部分是介绍研究对像、技术信息、研究方法等科学研究条件和方案的文字。需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描述:一般情况与分组、研究条件、诊断和选择标准;(2)技术信息:仪器设备、药品试剂、操作程序;(3)研究方法:设计方案、干预措施、观测指标、统计学方法和评价强度。
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中华系列杂志出版信息发布的相关要求以及本刊实际,从2012年起,我们将对述评、综述、继续教育等栏目的内容实行全文上网,供读者免费阅读。读者只需要点击相应文题或摘要下方PDF网标即可查阅该文全文。此外,我们还将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免费向读者发送每期杂志目录,并正在创造条件逐步实现过刊全文上网。
目的 观察不同病理状态兔眼玻璃体内万古霉素的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 健康成年白化兔81只,随机分为有晶状体细菌性眼内炎组(A组)、晶状体摘除手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组(B组)及晶状体摘除手术后眼内炎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组(C组),每组27只.所有兔右眼玻璃体腔注射浓度为10 mg/ml的万古霉素溶液1 ml.注射后0.5、2.0、4.0、6.0、12.0、24.0、48.0、72.0、84.0 h,每
截止2011年,本刊被下列国内外文摘杂志及数据库收录:(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五版)(A Guide to the Core Journal of china);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l1年版)2011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疗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本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
本刊网站于2006年底改版开通时即使用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实现了全部稿件处理流程的远程在线管理。为了保持稿件处理及信息管理的连续性,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稿件远程管理系统完善并正式上线之后本刊未行更换,仍然使用其原有的稿件处理系统进行稿件管理。所以,向本刊投稿均请通过我刊网站“眼底病论坛”(www.coretina.com)实行网上投稿。
目的 观察电穿孔介导免疫调节因子及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转移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CM)的效果.方法 采用编码小鼠免疫调节因子白介素(IL)2、IL1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受体(sFLK-1)、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ntiVEGF121)及血管生成素1可溶性受体(ExTek)的真核表达质粒pNGVL-mIL2、pNGVL-mIL12-、pCI-sFLK-1、pCR3.1-a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