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创新,就是要打破僵化的思维和固定的模式,求异求新,提出新见解,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作文贴近社会、贴近人生、贴近学生实际,侧重学生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而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材料新;立意深;构思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书面表达要发展创造性思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则明确提出,学生作文要有所创新。所谓作文创新,就是要打破僵化的思维和固定的模式,求异求新,提出新见解,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作文创新的一些方法。
一、联系时事材料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首先在材料的选取上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新翻《杨柳枝》”,才有新鲜感。一个新鲜的材料不仅可以弥补语言上的缺陷,还可以胜过许多苍白的说教,显示出良好的语文素养。从高考作文来看,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作文题目与社会生活、时代精神、风气风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考是万人同题,要做到作文创新,有正确、新颖、深刻的思想认识,考生必须要有较高的、较为全面的思想素质,对社会有敏锐的观察,否则,就很难透过考题提供的信息,作出准确、深刻的判断,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
“文者,务为有补于世也。”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着时代的脉搏,传递着时代的气息。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作文贴近社会、贴近人生、贴近学生实际,侧重学生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而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小至身边琐事,大到国际风云,要让学生的理想和思维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用语言的生花妙笔碰撞出闪烁夺目的光辉。
二、鞭辟入里立意深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写作也应如此,只有对事物、对现象进行深入的洞察、研究,用独特的眼光去看别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事物,才能有新异的立意,独特的见解。或正面肯定,挖掘闪光点;或反弹琵琶,逆向思考;或辩证剖析,推因论果,得到深切的感悟、真切的体验、新奇的想象、创造性的见解。也就是说,要比别人想得多,考虑得深,分析得透。别人只知其然,你却能知其所以然;别人只看到了现状,你却能预知未来,进而写出人人心中有,但人人笔下无的好文章来。
在写作中,要善于选取自己熟悉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来写。要善于选取新的切入点,从新的方面去认识事物,表现事物,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如以“故乡情怀”为话题,很多学生都写对故乡的怀念、故乡纯朴的民风、浓浓的亲情等。但有位学生却写出了对故乡现状的忧虑:大量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故乡尽是老幼病残,大量的土地被闲置,甚至荒芜,农村经济凋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对劳务经济进行了一番冷思考,体现出思想的深邃,见解的新颖,实在高人一筹。
千古文章意为高。要想立意深,首先要多角度分析,然后通过比较、筛选,舍弃那些常规的写作角度。或反向思维,或辩证分析,或推理判断,或攻其一点,选取其中一个新奇的立意,这样可使人耳目一新。例如东施效颦这一典故,人们总是批评东施胡乱模仿,我们何不赞扬她勇于改变现状,大胆模仿的精神呢?
三、独辟蹊径构思巧
作文贵在表现一己之见,抒发一己之情。在写作时除了要做到材料新鲜、立意深刻外,还要在谋篇布局上有精巧的构思。也就是说要在选材立意、结构安排、表现手法、情节设置等方面打破思维定式,超越一般形式,进行创造性思维,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使寻常事物富有全新的含义。只有这样,才会使文章脱颖而出,让人耳目一新,产生美的享受。
1.故事新编法。利用已有的民间传说、文学作品、寓言故事、典籍典故等大胆想象,让原文富有新的含义。如:2001年高考作文《阿Q新传》,借原著中的人物,新编故事,影射现实,别具一格。
2.托物言志法。不直接说出自己的理想和志趣,而是借助对外物的描写表现出来。比如:以“累”为话题,有学生以《我不是一只飞翔的小鸟》为题,写自己承受着来自父母、同伴、师长等的种种压力和束缚,以致于无法展翅高飞。实则是以鸟自喻写自己的处境,正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所以身心皆累。
3.设置悬念法。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课文《祝福》就把祥林嫂之死放在开头,引起读者对祥林嫂一生强烈的关注,产生非看下去不可的强烈冲动,增强文章内容的感染力,从而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4.设置巧合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
5.张弛结合法。“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叙述故事情节,如果有张有弛,就不致显得急促或平淡无奇。如《鸿门宴》的情节三起三落,全文情节有张有弛,扣人心弦。
构思巧妙的方法当然不止以上几种,还有以小见大,化用诗词,联想想象等。而且一篇文章中往往也不止用到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同时,要注意的是,文章腾挪跌宕,波澜起伏,虽然可以激发阅读兴趣,但一定要适度、自然,不可脱离生活,故弄玄虚,或者节外生枝,故作惊人之笔。既要避免平铺直叙,又不能故弄玄虚,否则,过犹不及,甚至会弄巧成拙。
创新的目的是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不是怪诞,也不是新奇,更不是口号。它是在充分占有材料、深刻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立意、篇章结构进行深思熟虑之后的再加工。在创新时,不能矫揉造作,更不能瞎编滥造。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技巧,是写不出创新作文的。
关键词:材料新;立意深;构思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书面表达要发展创造性思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则明确提出,学生作文要有所创新。所谓作文创新,就是要打破僵化的思维和固定的模式,求异求新,提出新见解,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作文创新的一些方法。
一、联系时事材料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首先在材料的选取上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新翻《杨柳枝》”,才有新鲜感。一个新鲜的材料不仅可以弥补语言上的缺陷,还可以胜过许多苍白的说教,显示出良好的语文素养。从高考作文来看,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作文题目与社会生活、时代精神、风气风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考是万人同题,要做到作文创新,有正确、新颖、深刻的思想认识,考生必须要有较高的、较为全面的思想素质,对社会有敏锐的观察,否则,就很难透过考题提供的信息,作出准确、深刻的判断,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
“文者,务为有补于世也。”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着时代的脉搏,传递着时代的气息。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作文贴近社会、贴近人生、贴近学生实际,侧重学生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而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小至身边琐事,大到国际风云,要让学生的理想和思维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用语言的生花妙笔碰撞出闪烁夺目的光辉。
二、鞭辟入里立意深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写作也应如此,只有对事物、对现象进行深入的洞察、研究,用独特的眼光去看别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事物,才能有新异的立意,独特的见解。或正面肯定,挖掘闪光点;或反弹琵琶,逆向思考;或辩证剖析,推因论果,得到深切的感悟、真切的体验、新奇的想象、创造性的见解。也就是说,要比别人想得多,考虑得深,分析得透。别人只知其然,你却能知其所以然;别人只看到了现状,你却能预知未来,进而写出人人心中有,但人人笔下无的好文章来。
在写作中,要善于选取自己熟悉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来写。要善于选取新的切入点,从新的方面去认识事物,表现事物,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如以“故乡情怀”为话题,很多学生都写对故乡的怀念、故乡纯朴的民风、浓浓的亲情等。但有位学生却写出了对故乡现状的忧虑:大量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故乡尽是老幼病残,大量的土地被闲置,甚至荒芜,农村经济凋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对劳务经济进行了一番冷思考,体现出思想的深邃,见解的新颖,实在高人一筹。
千古文章意为高。要想立意深,首先要多角度分析,然后通过比较、筛选,舍弃那些常规的写作角度。或反向思维,或辩证分析,或推理判断,或攻其一点,选取其中一个新奇的立意,这样可使人耳目一新。例如东施效颦这一典故,人们总是批评东施胡乱模仿,我们何不赞扬她勇于改变现状,大胆模仿的精神呢?
三、独辟蹊径构思巧
作文贵在表现一己之见,抒发一己之情。在写作时除了要做到材料新鲜、立意深刻外,还要在谋篇布局上有精巧的构思。也就是说要在选材立意、结构安排、表现手法、情节设置等方面打破思维定式,超越一般形式,进行创造性思维,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使寻常事物富有全新的含义。只有这样,才会使文章脱颖而出,让人耳目一新,产生美的享受。
1.故事新编法。利用已有的民间传说、文学作品、寓言故事、典籍典故等大胆想象,让原文富有新的含义。如:2001年高考作文《阿Q新传》,借原著中的人物,新编故事,影射现实,别具一格。
2.托物言志法。不直接说出自己的理想和志趣,而是借助对外物的描写表现出来。比如:以“累”为话题,有学生以《我不是一只飞翔的小鸟》为题,写自己承受着来自父母、同伴、师长等的种种压力和束缚,以致于无法展翅高飞。实则是以鸟自喻写自己的处境,正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所以身心皆累。
3.设置悬念法。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课文《祝福》就把祥林嫂之死放在开头,引起读者对祥林嫂一生强烈的关注,产生非看下去不可的强烈冲动,增强文章内容的感染力,从而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4.设置巧合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
5.张弛结合法。“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叙述故事情节,如果有张有弛,就不致显得急促或平淡无奇。如《鸿门宴》的情节三起三落,全文情节有张有弛,扣人心弦。
构思巧妙的方法当然不止以上几种,还有以小见大,化用诗词,联想想象等。而且一篇文章中往往也不止用到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同时,要注意的是,文章腾挪跌宕,波澜起伏,虽然可以激发阅读兴趣,但一定要适度、自然,不可脱离生活,故弄玄虚,或者节外生枝,故作惊人之笔。既要避免平铺直叙,又不能故弄玄虚,否则,过犹不及,甚至会弄巧成拙。
创新的目的是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不是怪诞,也不是新奇,更不是口号。它是在充分占有材料、深刻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立意、篇章结构进行深思熟虑之后的再加工。在创新时,不能矫揉造作,更不能瞎编滥造。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技巧,是写不出创新作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