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用信念与执着、勤劳与坚韧,支撑着城市的繁华似锦;他们,用青春与梦想、奉献与激情,掩饰着城市背后的孤独与落寞。
有一群人,在酷暑严寒中,用勤劳粗壮的双手,筑起一座座高楼大厦,那是城市最朴实厚重的底色。
有一群人,在筋疲力尽时,仍不忘忙里偷着闲,颂出一首首壮丽诗篇,那是城市最本真深沉的心声。
有一群人,在逐梦的路上,用汗水浇灌着梦想,书写一篇篇创业传奇,那是城市最鲜活清澈的滋润。
城市的每个角落里,都充满着匆匆忙忙的人,城市的每一秒时光里,都充满着为自己生活打拼的人。他们可能是正在干洗店里低着头为你熨烫衣服的小老板,可能是24小时便利店里随时可以为你提供帮助的店员,可能是大街上顶着烈日冒着大雨为城市整洁的清洁工阿姨,他们散落在城市的每个地方,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默默地打拼。在奋斗的路上,每个人的灵魂与信念都是平等的,而每一份工作的背后,都是一颗正在努力奋斗的心。可能他们很平凡,很不起眼,甚至被人颐指气使,但别忘了,千万个你我的奋斗之路,都是如此相似。
城市有多高,我们就有多高
戴着头盔、绑着安全绳、呼吸着冰冷的空气、行走在令人胆战心惊的几十米高空中……他们在攀岩吗?不,他们是在高空作业的建筑工人们,为了一座城市的高度,不断挑战着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极限。
早上7时30分,天刚蒙蒙亮,34岁的朱平已穿戴好工作服和头盔,准备和工友们前往50多米高的作业平面。
沿着“钢筋加工房”旁的楼梯通道拾阶而上,朱平一口气爬了8层楼,路上随处可见“当心坠落”的安全警示标语。突然,楼梯消失了,一条狭窄的通道映入眼帘,那是一条由外围“脚手架”搭建成的外架通道。
通道宛如悬崖峭壁上的小径,强烈的悬空感让人不敢向前迈出脚步。只有身旁那张由钢管和拦网等交织而成的保护网,使人稍感欣慰。
朱平是一名钢筋安装工,俗称“绑扎工”。朱平当了12年“绑扎工”,每天要将房梁上的主钢筋,用规格不同的钢筋绑实,然后由其他工人浇筑混凝土。
朱平和30多位工友蹲在各自岗位上,像外科手术医生般,小心翼翼地绑扎作业,构建着这座建筑的“脊梁”。
改革开放以来,诞生了一个庞大的农民工团体,游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修建地铁、高楼、大厦……城市之间,不难看到他们的身影。
工地上的工人以中年男性为主,和其他的行业相比,这种工作更加辛苦的同时也更加危险,工作环境也更加恶劣,而如今,大城市里农民工更加常见,并且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
“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应该是你在这个城市里“最熟悉的陌生人”,或许你已经离不开他们。
在城市的道路上,他们骑着电动车呼啸穿行。在写字楼里,小区里,举目所见也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是你的互联网世界和真实世界的连接点,也是你跟外部世界沟通的连接点。或许你已经离不开这群忙碌的身影。
梁红燕今年40岁,是一名快递员,背影看上去就像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而两年前的她,在美容行业做养生护理,之前还做过婚礼策划。无论是美容养生还是婚礼策划,她每天都要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再出门,“现在早上起来镜子都来不及照,你看这手,全是肉刺和裂纹,指甲都磨没了,以前比你的手还嫩呢。”想起往事,梁红燕脸上虽挂着笑容,伴随着的却是一声轻微的叹息。
两年前,梁红燕像老公一样做起快递员,不过梁红燕非常感激之前的工作教会她的东西,那就是笑脸迎人。“有些顾客来取件的时候带着情绪,你得会看脸色,能把他们逗乐最好,他们一高兴你这一天都有成就感。”片区里多是上班族,梁红燕没办法一一把件送上门,面对顾客的不解和诘难,性格开朗的梁红燕经常三言两语就能把顾客哄得怒气全消。
而29岁的顺丰速递员闫中波,已经结婚生子,因为面相年轻,经常被误认为是“小毛孩”,闫中波毫不介意。“除了老人,一般见了女的就喊‘姐’,见了男的就喊‘哥’,多笑笑显得更有礼貌。”闫中波笑着说。他负责齐鲁国际大厦和贵和购物中心的快递,每天都要与大厦里的人打好几次照面,“顾不上擦汗也不能忘了笑着打招呼,这不仅是职业要求,也是生活态度。”
拉着快件到网点后,梁红燕第一时间是将所有顾客的姓名重新写一遍,“写大一点,顾客来了好找。”一天200多个手机号,要一一录入手机,进行短信群发。“我以前输手机号的时候,一个号码得录两三分钟,现在不到30秒就行,准确度还提升了,现在基本扫一眼就能记住。”梁红燕骄傲地说。由于蹲的时间过长,刚开始干的时候她的小腿肿得一摁一个坑,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闫中波一楼一楼的收派工作,看似按部就班,但过程有时并非如预想中那么顺利。闫中波刚从10楼来到9楼,6楼的一个顾客因为着急下班,希望闫中波立刻把快递送过来。挂了电话,闫中波扛起推拉车就往6楼跑,3层楼梯,跑下来已是满头大汗。快递顺利送到,他顺便把6楼的快件收发完,然后再扛起推拉车爬上9楼。“不坐电梯是为了省时间,干这一行锻炼身体,我之前150多斤,走两步就喘,干了不到一年就瘦了二三十斤。”闫中波打趣说。
“经常会有顾客着急取件,这时候你就没法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最怕顾客地址没写清楚又不接电话,但不管怎样,都要第一时间送到。”闫中波之前做过电气焊,来顺丰之前也在别的快递公司干过“,这一行虽然辛苦,但接触的人也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我的工作就是为他们提供便利,保证随叫随到。”
他们用双手装扮着城市的环境
旭日还未升起,喧嚣的城市还在温暖的梦乡甜蜜酣睡,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橘黄色的身影已经穿梭在大街小巷,用勤劳开启城市的黎明;他们是城市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这座城市的整洁贡献着心血;他们无惧风吹日晒,挥舞着手中的扫帚,用汗水擦亮城市的容颜;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始终坚守着简单而朴实的信念——“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他们,就是被称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
凌晨3时许,城市的街头寂然无声,只有少量的车辆呼啸而过,漆黑的夜幕下看不到几个行人。一处交叉路口传来了“唰唰!唰唰!”的扫地声。在微弱的灯光下,林月奎和林香雪夫婦已经在自己的“辖区”熟练地挥动着手中的扫帚,清扫经过的每一寸路面。一把树枝扎的扫帚,一个简易的簸箕,就是他们全部的劳动工具。
凌晨的街道很安静,环卫工人们手中的扫帚与路面碰触摩擦时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清晰可闻。两人先从主干道扫起,之后是道路两侧,再到人行道,还要清理绿化带中的垃圾,每一处都认真清扫,不放过任何一个小角落。当人们还在被窝里做着香甜的美梦时,城市的疲倦、肮脏被他们一点一点扫去,伴随着微露的晨光,重新焕发出干净整洁的崭新容颜。
擦亮城市容颜的不只是清扫路面的工人,还有其他的环卫工作者。董师傅和王师傅是常年站在垃圾车上的清运工人,每天凌晨3点他们会准时出现在街道垃圾桶旁,清运路段的垃圾。
压缩车自动慢慢地将垃圾桶倾斜,倒转将垃圾倾倒进车里。垃圾倾倒完毕后,他们取下垃圾桶,迅速将它们放回原位,跳上车子赶往下一个收集点。对于这些程序,他们动作利索、轻车熟路,两分钟的时间,两三个个垃圾桶便被清空。
当我们每天不停地“生产”垃圾的时候,环卫工人却在垃圾中转站里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当我们路过垃圾“嫌弃”地掩鼻而过的时候,往往忘却了他们无言的付出。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是环境卫生的守护者,他们酷暑严寒,辛勤劳作,为城市的环卫工作默默付出,值得每一位市民尊重。这个城市,因为他们而变得温暖。
有一群人,在酷暑严寒中,用勤劳粗壮的双手,筑起一座座高楼大厦,那是城市最朴实厚重的底色。
有一群人,在筋疲力尽时,仍不忘忙里偷着闲,颂出一首首壮丽诗篇,那是城市最本真深沉的心声。
有一群人,在逐梦的路上,用汗水浇灌着梦想,书写一篇篇创业传奇,那是城市最鲜活清澈的滋润。
城市的每个角落里,都充满着匆匆忙忙的人,城市的每一秒时光里,都充满着为自己生活打拼的人。他们可能是正在干洗店里低着头为你熨烫衣服的小老板,可能是24小时便利店里随时可以为你提供帮助的店员,可能是大街上顶着烈日冒着大雨为城市整洁的清洁工阿姨,他们散落在城市的每个地方,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默默地打拼。在奋斗的路上,每个人的灵魂与信念都是平等的,而每一份工作的背后,都是一颗正在努力奋斗的心。可能他们很平凡,很不起眼,甚至被人颐指气使,但别忘了,千万个你我的奋斗之路,都是如此相似。
城市有多高,我们就有多高
戴着头盔、绑着安全绳、呼吸着冰冷的空气、行走在令人胆战心惊的几十米高空中……他们在攀岩吗?不,他们是在高空作业的建筑工人们,为了一座城市的高度,不断挑战着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极限。
早上7时30分,天刚蒙蒙亮,34岁的朱平已穿戴好工作服和头盔,准备和工友们前往50多米高的作业平面。
沿着“钢筋加工房”旁的楼梯通道拾阶而上,朱平一口气爬了8层楼,路上随处可见“当心坠落”的安全警示标语。突然,楼梯消失了,一条狭窄的通道映入眼帘,那是一条由外围“脚手架”搭建成的外架通道。
通道宛如悬崖峭壁上的小径,强烈的悬空感让人不敢向前迈出脚步。只有身旁那张由钢管和拦网等交织而成的保护网,使人稍感欣慰。
朱平是一名钢筋安装工,俗称“绑扎工”。朱平当了12年“绑扎工”,每天要将房梁上的主钢筋,用规格不同的钢筋绑实,然后由其他工人浇筑混凝土。
朱平和30多位工友蹲在各自岗位上,像外科手术医生般,小心翼翼地绑扎作业,构建着这座建筑的“脊梁”。
改革开放以来,诞生了一个庞大的农民工团体,游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修建地铁、高楼、大厦……城市之间,不难看到他们的身影。
工地上的工人以中年男性为主,和其他的行业相比,这种工作更加辛苦的同时也更加危险,工作环境也更加恶劣,而如今,大城市里农民工更加常见,并且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
“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应该是你在这个城市里“最熟悉的陌生人”,或许你已经离不开他们。
在城市的道路上,他们骑着电动车呼啸穿行。在写字楼里,小区里,举目所见也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是你的互联网世界和真实世界的连接点,也是你跟外部世界沟通的连接点。或许你已经离不开这群忙碌的身影。
梁红燕今年40岁,是一名快递员,背影看上去就像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而两年前的她,在美容行业做养生护理,之前还做过婚礼策划。无论是美容养生还是婚礼策划,她每天都要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再出门,“现在早上起来镜子都来不及照,你看这手,全是肉刺和裂纹,指甲都磨没了,以前比你的手还嫩呢。”想起往事,梁红燕脸上虽挂着笑容,伴随着的却是一声轻微的叹息。
两年前,梁红燕像老公一样做起快递员,不过梁红燕非常感激之前的工作教会她的东西,那就是笑脸迎人。“有些顾客来取件的时候带着情绪,你得会看脸色,能把他们逗乐最好,他们一高兴你这一天都有成就感。”片区里多是上班族,梁红燕没办法一一把件送上门,面对顾客的不解和诘难,性格开朗的梁红燕经常三言两语就能把顾客哄得怒气全消。
而29岁的顺丰速递员闫中波,已经结婚生子,因为面相年轻,经常被误认为是“小毛孩”,闫中波毫不介意。“除了老人,一般见了女的就喊‘姐’,见了男的就喊‘哥’,多笑笑显得更有礼貌。”闫中波笑着说。他负责齐鲁国际大厦和贵和购物中心的快递,每天都要与大厦里的人打好几次照面,“顾不上擦汗也不能忘了笑着打招呼,这不仅是职业要求,也是生活态度。”
拉着快件到网点后,梁红燕第一时间是将所有顾客的姓名重新写一遍,“写大一点,顾客来了好找。”一天200多个手机号,要一一录入手机,进行短信群发。“我以前输手机号的时候,一个号码得录两三分钟,现在不到30秒就行,准确度还提升了,现在基本扫一眼就能记住。”梁红燕骄傲地说。由于蹲的时间过长,刚开始干的时候她的小腿肿得一摁一个坑,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闫中波一楼一楼的收派工作,看似按部就班,但过程有时并非如预想中那么顺利。闫中波刚从10楼来到9楼,6楼的一个顾客因为着急下班,希望闫中波立刻把快递送过来。挂了电话,闫中波扛起推拉车就往6楼跑,3层楼梯,跑下来已是满头大汗。快递顺利送到,他顺便把6楼的快件收发完,然后再扛起推拉车爬上9楼。“不坐电梯是为了省时间,干这一行锻炼身体,我之前150多斤,走两步就喘,干了不到一年就瘦了二三十斤。”闫中波打趣说。
“经常会有顾客着急取件,这时候你就没法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最怕顾客地址没写清楚又不接电话,但不管怎样,都要第一时间送到。”闫中波之前做过电气焊,来顺丰之前也在别的快递公司干过“,这一行虽然辛苦,但接触的人也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我的工作就是为他们提供便利,保证随叫随到。”
他们用双手装扮着城市的环境
旭日还未升起,喧嚣的城市还在温暖的梦乡甜蜜酣睡,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橘黄色的身影已经穿梭在大街小巷,用勤劳开启城市的黎明;他们是城市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这座城市的整洁贡献着心血;他们无惧风吹日晒,挥舞着手中的扫帚,用汗水擦亮城市的容颜;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始终坚守着简单而朴实的信念——“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他们,就是被称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
凌晨3时许,城市的街头寂然无声,只有少量的车辆呼啸而过,漆黑的夜幕下看不到几个行人。一处交叉路口传来了“唰唰!唰唰!”的扫地声。在微弱的灯光下,林月奎和林香雪夫婦已经在自己的“辖区”熟练地挥动着手中的扫帚,清扫经过的每一寸路面。一把树枝扎的扫帚,一个简易的簸箕,就是他们全部的劳动工具。
凌晨的街道很安静,环卫工人们手中的扫帚与路面碰触摩擦时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清晰可闻。两人先从主干道扫起,之后是道路两侧,再到人行道,还要清理绿化带中的垃圾,每一处都认真清扫,不放过任何一个小角落。当人们还在被窝里做着香甜的美梦时,城市的疲倦、肮脏被他们一点一点扫去,伴随着微露的晨光,重新焕发出干净整洁的崭新容颜。
擦亮城市容颜的不只是清扫路面的工人,还有其他的环卫工作者。董师傅和王师傅是常年站在垃圾车上的清运工人,每天凌晨3点他们会准时出现在街道垃圾桶旁,清运路段的垃圾。
压缩车自动慢慢地将垃圾桶倾斜,倒转将垃圾倾倒进车里。垃圾倾倒完毕后,他们取下垃圾桶,迅速将它们放回原位,跳上车子赶往下一个收集点。对于这些程序,他们动作利索、轻车熟路,两分钟的时间,两三个个垃圾桶便被清空。
当我们每天不停地“生产”垃圾的时候,环卫工人却在垃圾中转站里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当我们路过垃圾“嫌弃”地掩鼻而过的时候,往往忘却了他们无言的付出。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是环境卫生的守护者,他们酷暑严寒,辛勤劳作,为城市的环卫工作默默付出,值得每一位市民尊重。这个城市,因为他们而变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