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篇优美的散文总是令人回味无穷,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品悟文章的美,在诵读感受美,在探究中发现美,在拓展中创造美,在实践中升华美。
关键词:品悟 赏析 诵读 感受美 探究 想象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篇优美的散文,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在语言上总是独具匠心,各成风格。例如,同是现代散文,鲁迅的深沉洗练,茅盾的沉稳劲健,朱自清的温静典雅,叶绍钧的质朴练达,孙犁、老舍的清新明快,林语堂的闲适从容,钱钟书的幽默旷达,徐志摩的浓丽华美……风格各异,异彩纷呈。因此在阅读中辨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注重于对课文进行“肢解”:划分层次、归纳大意、提炼主题……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去品悟散文的美,赏析散文的美。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因此,在散文教学方面,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共同去挖掘散文的美,要让“美”成为散文教学的主旋律。
一、诵读中感受美
朗读是初步感知散文语言理趣之美的最好方法。它能将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进而深入体味文章丰富的内涵。一篇优美的散文,它的美既蕴含在字里行间,也蕴含在朗朗上口的朗读之中。教师要让学生读起来,通过读来感受美,让朗读成为主线贯穿于课前、课后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们就可运用自由朗读、跟读、学读、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体验性朗读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到散文之美。
如在教《山中访友》时,放一段悠扬的音乐,让清脆的鸟叫唤醒沉睡的记忆,让大自然的美回旋在学生的脑海中。然后让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去品读,“美”自然而然就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在《春》这篇散文里,可以先让学生朗读体会基本语调:播放音乐,再次朗读;教师导引,重点串讲;最后自由选读,品味美词、美句、美段。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对美的感悟就必定水涨船高。所以,让学生沉浸于有声有色的朗读氛围中,从而在诵读中感受到美。
二、探究中发现美
阅读是一种技能,要养成这种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自觉锻炼和训练的过程。散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在探究中发现美。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新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无限风光在险峰”,散文教学一定要转变角色,“美”不能由教师讲出来,要让学生自主的通过探究来获得。要让“美”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显山露水”,最后才“原形毕露”。
如在《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让学生从美词、美句、美段方面,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让学生自选内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细细品味散文之美。给学生一棵树木,他们必会还你一片森林,通过探究,学生必定会给教师一个惊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切入点,提供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地去发挥,学生一定能在探究中发现美。
三、拓展中创造美
“美”不仅仅存在于文本,更存在于读者的拓展想象中。一篇美文是应该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的。叶圣陶曾经说过“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所以,散文的教学,不应该是与文本的纯粹对话,还应该调动学生去挖掘生活、去体验生活,补充间接感受,铺设对话通道。让学生在拓展、想象中感悟美、创造美。
如教学《春》时,在让学生了解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时,就可适时地引导学生联想一些与上述景物相关联的优美诗句,并进而想象自己心目中春天的美景。这样,学生的阅历得到增长,沉睡的体验得到唤醒,躲闪的知识得到实现,旧有的知识得到了更新,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品悟美的同时也创造了美。
四、实践中升华美
新课标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散文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在实践中让学生领略美、运用美,从而升华对美的感受。
如在《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就可设计一个实践活动:先让学生在书上把美句划出来,品悟,然后再把这些优美的句子创造性地连接起来,再经过加工整理将全文的内容浓缩成一篇两百字以内的“描写+点题”的短文。这样,通过实践,学生在感悟到美的同时,也升华了对美的认识。
总之,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美”放在首位,处处抓住美,时时体现美,让“美”成为散文教学的主旋律。■
关键词:品悟 赏析 诵读 感受美 探究 想象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篇优美的散文,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在语言上总是独具匠心,各成风格。例如,同是现代散文,鲁迅的深沉洗练,茅盾的沉稳劲健,朱自清的温静典雅,叶绍钧的质朴练达,孙犁、老舍的清新明快,林语堂的闲适从容,钱钟书的幽默旷达,徐志摩的浓丽华美……风格各异,异彩纷呈。因此在阅读中辨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注重于对课文进行“肢解”:划分层次、归纳大意、提炼主题……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去品悟散文的美,赏析散文的美。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因此,在散文教学方面,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共同去挖掘散文的美,要让“美”成为散文教学的主旋律。
一、诵读中感受美
朗读是初步感知散文语言理趣之美的最好方法。它能将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进而深入体味文章丰富的内涵。一篇优美的散文,它的美既蕴含在字里行间,也蕴含在朗朗上口的朗读之中。教师要让学生读起来,通过读来感受美,让朗读成为主线贯穿于课前、课后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们就可运用自由朗读、跟读、学读、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体验性朗读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到散文之美。
如在教《山中访友》时,放一段悠扬的音乐,让清脆的鸟叫唤醒沉睡的记忆,让大自然的美回旋在学生的脑海中。然后让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去品读,“美”自然而然就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在《春》这篇散文里,可以先让学生朗读体会基本语调:播放音乐,再次朗读;教师导引,重点串讲;最后自由选读,品味美词、美句、美段。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对美的感悟就必定水涨船高。所以,让学生沉浸于有声有色的朗读氛围中,从而在诵读中感受到美。
二、探究中发现美
阅读是一种技能,要养成这种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自觉锻炼和训练的过程。散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在探究中发现美。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新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无限风光在险峰”,散文教学一定要转变角色,“美”不能由教师讲出来,要让学生自主的通过探究来获得。要让“美”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显山露水”,最后才“原形毕露”。
如在《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让学生从美词、美句、美段方面,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让学生自选内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细细品味散文之美。给学生一棵树木,他们必会还你一片森林,通过探究,学生必定会给教师一个惊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切入点,提供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地去发挥,学生一定能在探究中发现美。
三、拓展中创造美
“美”不仅仅存在于文本,更存在于读者的拓展想象中。一篇美文是应该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的。叶圣陶曾经说过“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所以,散文的教学,不应该是与文本的纯粹对话,还应该调动学生去挖掘生活、去体验生活,补充间接感受,铺设对话通道。让学生在拓展、想象中感悟美、创造美。
如教学《春》时,在让学生了解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时,就可适时地引导学生联想一些与上述景物相关联的优美诗句,并进而想象自己心目中春天的美景。这样,学生的阅历得到增长,沉睡的体验得到唤醒,躲闪的知识得到实现,旧有的知识得到了更新,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品悟美的同时也创造了美。
四、实践中升华美
新课标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散文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在实践中让学生领略美、运用美,从而升华对美的感受。
如在《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就可设计一个实践活动:先让学生在书上把美句划出来,品悟,然后再把这些优美的句子创造性地连接起来,再经过加工整理将全文的内容浓缩成一篇两百字以内的“描写+点题”的短文。这样,通过实践,学生在感悟到美的同时,也升华了对美的认识。
总之,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美”放在首位,处处抓住美,时时体现美,让“美”成为散文教学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