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评价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挖掘每位孩子的潜力,促进其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因而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重视。为了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我们要深入探索区域活动的有效评价。
【关键词】评价;区域活动;状态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7-231)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关于区域活动评价的理性思考
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园以幼儿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幼儿园教育目标和正在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等因素,通过划分一定区域,在其中投放一些合适的活动材料,制订活动规则,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参与其中,与活动材料、同伴多向互动,从而获得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活动。为了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笔者观察了中四班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的活动状态,并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分析与思考。
1.评价的概念
评价广义上泛指衡量、判断人或事物的价值。狭义评价也称评估,是指对客观事物或活动的状态描述和价值判断,客观事物或活动是评价的对象。
区域活动评价有两层含义:一是区域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及幼儿对活动状态与效果进行的评价。二是观察与评析区域活动的教师对所观察的区域活动进行的评价。本文所探讨的评价属于后一层次,是对区域活动全过程的评价,包括区域活动中的条件保障、区域活动中的幼儿状态和区域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三大要素。我们在研究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制订了“区域活动评价指标”,并将其作为评价标准,在活动中对幼儿活动状态这一要素进行评价。
2.区域活动评价的主要类型
区域活动评价的主要类型包括状态描述评价和价值判断评价。状态描述属形成性評价,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描述评价是对评价对象已达到的实际水平或已具备的条件进行的评价,如区域活动中的环境、材料、规则;动态描述评价指对评价对象活动或发展的状态的评价,如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观察操作探究的独立性、计划性、有序性、坚持性、合作性等。
价值判断是终结性评价结果,是对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价,如区域活动中幼儿观察、探究后的发现是否有意义,动手操作的作品是否有价值、有创造性等。
二、评价的指标
我们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目标要求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要求与教育建议,制订了《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评价表》(见表1)。该评价表的评价项目从宏观到微观分成三级(A级、B级、C级),C级指标按评价值标准给出分值评价(定量)或状态效果评价(定性),或二者结合,相应给予8、5、2的分值和权重。
笔者在观察美工区活动中侧重对幼儿活动状态(A2部分)进行评价分析,观察过程中对照指标体系的要求对美工区活动的幼儿填写评价表,具体内容见表1。
三、对中班美工区活动评价的实施探索
对评价区域活动的教师来说,区域活动评价的难点在于对幼儿活动过程的动态要素的评价。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评价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善于捕捉幼儿学习发展的积极行为。例如,美工区围绕“福州文化——美食篇”的主题开展活动,笔者发现:进区前,幼儿的表现普遍较好,得8分,多数幼儿能专注倾听介绍且有持续性,如教师出示家乡小吃照片时,幼儿能主动结合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认识的名小吃,积极参与讨论家乡小吃的制作材料;进区时,多数幼儿能有序进入区域,没有出现争抢的现象;进区后,幼儿能自主选择活动材料,目的性明确,取放规则行为表现得较好。在活动后的交流展示阶段,幼儿能大胆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与同伴分享与交流,得5分,幼儿能主动有序地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而且能主动有序地互动评价,得8分,这表明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和认知发展水平都获得了发展。
在观察评价时,教师要全面捕捉幼儿信息,做到兼顾群体发展和个体差异,采用积极性的纵向发展角度来评价幼儿,关注幼儿能力与学习品质的发展,使评价更准确全面。
在实践中,笔者感受到加强对区域活动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场观察分析的能力,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拓展思路、创造性地工作,才能驾驭区域活动的这只轻舟,真正实现师幼互动、生生共建,使区域活动中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真正成为自主性的、持续探索性的、有利于每位幼儿充分发展的桥梁。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评价;区域活动;状态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7-231)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关于区域活动评价的理性思考
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园以幼儿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幼儿园教育目标和正在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等因素,通过划分一定区域,在其中投放一些合适的活动材料,制订活动规则,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参与其中,与活动材料、同伴多向互动,从而获得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活动。为了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笔者观察了中四班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的活动状态,并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分析与思考。
1.评价的概念
评价广义上泛指衡量、判断人或事物的价值。狭义评价也称评估,是指对客观事物或活动的状态描述和价值判断,客观事物或活动是评价的对象。
区域活动评价有两层含义:一是区域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及幼儿对活动状态与效果进行的评价。二是观察与评析区域活动的教师对所观察的区域活动进行的评价。本文所探讨的评价属于后一层次,是对区域活动全过程的评价,包括区域活动中的条件保障、区域活动中的幼儿状态和区域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三大要素。我们在研究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制订了“区域活动评价指标”,并将其作为评价标准,在活动中对幼儿活动状态这一要素进行评价。
2.区域活动评价的主要类型
区域活动评价的主要类型包括状态描述评价和价值判断评价。状态描述属形成性評价,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描述评价是对评价对象已达到的实际水平或已具备的条件进行的评价,如区域活动中的环境、材料、规则;动态描述评价指对评价对象活动或发展的状态的评价,如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观察操作探究的独立性、计划性、有序性、坚持性、合作性等。
价值判断是终结性评价结果,是对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价,如区域活动中幼儿观察、探究后的发现是否有意义,动手操作的作品是否有价值、有创造性等。
二、评价的指标
我们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目标要求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要求与教育建议,制订了《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评价表》(见表1)。该评价表的评价项目从宏观到微观分成三级(A级、B级、C级),C级指标按评价值标准给出分值评价(定量)或状态效果评价(定性),或二者结合,相应给予8、5、2的分值和权重。
笔者在观察美工区活动中侧重对幼儿活动状态(A2部分)进行评价分析,观察过程中对照指标体系的要求对美工区活动的幼儿填写评价表,具体内容见表1。
三、对中班美工区活动评价的实施探索
对评价区域活动的教师来说,区域活动评价的难点在于对幼儿活动过程的动态要素的评价。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评价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善于捕捉幼儿学习发展的积极行为。例如,美工区围绕“福州文化——美食篇”的主题开展活动,笔者发现:进区前,幼儿的表现普遍较好,得8分,多数幼儿能专注倾听介绍且有持续性,如教师出示家乡小吃照片时,幼儿能主动结合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认识的名小吃,积极参与讨论家乡小吃的制作材料;进区时,多数幼儿能有序进入区域,没有出现争抢的现象;进区后,幼儿能自主选择活动材料,目的性明确,取放规则行为表现得较好。在活动后的交流展示阶段,幼儿能大胆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与同伴分享与交流,得5分,幼儿能主动有序地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而且能主动有序地互动评价,得8分,这表明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和认知发展水平都获得了发展。
在观察评价时,教师要全面捕捉幼儿信息,做到兼顾群体发展和个体差异,采用积极性的纵向发展角度来评价幼儿,关注幼儿能力与学习品质的发展,使评价更准确全面。
在实践中,笔者感受到加强对区域活动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场观察分析的能力,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拓展思路、创造性地工作,才能驾驭区域活动的这只轻舟,真正实现师幼互动、生生共建,使区域活动中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真正成为自主性的、持续探索性的、有利于每位幼儿充分发展的桥梁。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