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小时炼狱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m200630990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一场无与伦比的挑战,即使有勇气站在远征的起跑线前,也无法想象过程的艰难,只有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不被摧毁,执着前行,成就梦想。
  踏上未知
  探险越野赛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2013年我曾带队参加过巴西的Ecomotion挑战赛,134小时600公里的日夜奋战,让我对这次挑战既充满兴奋又带有忐忑。
  首先我要用一系列面无表情的数字说明世界探险越野年度总决赛(Adventure Race World Championship,简称ARWC)是什么。这场于2016年11月8~18日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举行的顶级赛事有来自全球27个国家的97支户外探险队参赛,赛制为4人一组,其中必包含一名异性。线路全程637公里,赛道围绕整个澳洲新南威尔士地区,竞赛项目包含185公里皮划艇,115公里越野跑,332公里山地自行车和5公里洞穴穿越。选手们全程只被允许依靠组委会提供的一份地形图,全程自导航、无补给、昼夜不间断地(组委会不设强制休息,队伍自行安排)完成所有挑战。
  应组委会邀请,Xtrail组成了我、巴特尔、周楚燕(毛毛)、东丽的中国探险队出征世界探险越野锦标赛。和上次在巴西比赛时类似,准备工作不仅繁杂而且更加严格。令我忐忑的原因在于赛前组委会公布的信息十分有限,除了全程距离和设置的项目,我们仅仅知道比赛采用地形图导航、自补给的形式,禁止携带手机、GPS及有GPS功能的手表等装备。详细的比赛路线图和信息是完全保密的,直到比赛前两小时才可以拿到,这让比赛过程充满了悬念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我们只能按照8天的关门时间来准备补给。组委会为每支队伍提供4个整理箱,分别用于各换项站装备和补给的转运,不大的整理箱,装上4个人的衣服鞋子后就几乎没有什么富余空间了,更严格的是,按照规定每个箱子的重量不能超过20公斤,因此补给需要缜密的规划,选择能量高的食品,尽量确保轻量化,每个赛段每人的补给都分袋做好标签打包。
  并不是应邀参赛就说明具有参赛资格,听上去很矛盾但却是事实,除了需要被检查必备装备,我们还需要通过定向知识和急救知识的英文笔试才能拿到参赛包。11月10日早上8点,赛前两小时的技术会现场,直到此时组委会才给每支队伍发了一套比赛地形图,公布比赛路线信息。这也可以说是一场比赛,所有队伍获得地图后都在紧张地阅读详细信息,描绘和规划比赛路线,以及编排战术。这是1: 50000地形图,一共有35张和50个检查点。一个小时内阅读35张地图信息并做出规划,难度相当大(何况又是全英文的),有名裁判还“不依不饶”地提醒我们:“请将手机关机,现在开始不能使用任何通讯工具,请马上交组委会密封保存。”从此我们便进入了失联状态。
  隐忍与坚持
  浩浩荡荡的队伍打破了大海的沉寂,比赛一开始便是35公里海上皮划艇,组委会给每支队伍提供两条皮划艇,我安排巴特尔和毛毛划相对较重的三人艇,我和东丽划相对较轻的双人艇。这是我们的弱项,出发便落后并不奇怪,2公里后,巴特尔和毛毛有点跟不上,我们改变战术。他们三人划三人艇,我划双人艇,但没一会儿我就备感吃力,最后选择他们三人艇用绳子牵引着我,这样大家始终能保持在一起。海面上风急浪高,体能被迅速消耗,烈日却又像赤焰般灼烧着皮肤, 经过5小时30分我们抵达皮划艇终点,接下来是14公里越野跑。我们在交替站换上了干衣服,补给一番开始了我们的强项。
  先沿海岸线跑10公里,其中有一处需要过河。我们不想那么早把鞋弄湿,那将会使后面漫长的赛程更加艰难。然而渡河时依然有意外发生,率先下水的我和巴特尔被布满河底的牡蛎划伤了脚,不得不折返穿鞋,又将本来脚有伤的东丽背了过去。这段赛程中,我们超越了七八支队伍。
  晚上9点换项皮划艇,虽然这个赛段只有13公里,但需要把交替站所有裝备放到皮划艇上进行比赛。意外再次发生—— 我们遇到了涨潮,而方向却是逆着潮水划行。那真是拼了,一秒都不敢停,可船却像静止了一般,时间也像是静止了一样。长夜漫漫,终点遥远,就这么机械地划着水,身体已经力竭,天空却开始下大雨,从比赛开始时被烈日灼烧到现在被湿冷包围。那种状态是绝望吗?我自己都不知道。那是噩梦般的5个多小时,靠岸后我试图站起来,可是腿已经麻木到不受支配,同时我们开始不受控制地摆动身体“跳舞”,那是失温症状。干燥的衣服真能救命,这就是需要携带所有装备进行该项比赛的原因吧。
  每一次换项都是一项烦琐的工作,尤其是从皮划艇换到山地车时。首先,要把皮划艇上所有东西拿到换项区,并把皮划艇码放好,在换项区内找到自己的器材箱,换上干衣服保暖,补充能量和水,最后是准备下一项的装备,这一环节,是重新组装自行车。
  直到凌晨5点多我们才完成了所有准备,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没有休息便继续出发,而且我觉得,山地车是属于相对轻松惬意的项目。然而,每一次转折都像被钝刀磨神经般的炼狱,持续的爬坡和沉重的背包与之相比都是小儿科—— 有一段需要带着山地车攀岩的线路,对于这种奇思妙想的设计,我服。当我们狼狈不堪地回转到公路上时,已经接近虚脱,补给所剩无几,水也见底。地图上显示在我们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饭店,在我们举步维艰地抵达时已经停止营业了。四目相对,只剩茫然。
  送走晚霞,换项后在月光下再次出发。沿着海岸线开始徒步赛段,途中很少再能碰到其他队伍了,观众也只剩下成群的袋鼠和螃蟹。不知不觉中又至深夜,比赛中所有的CP检查点都没有工作人员,而且没有点标旗,只有一个像指甲剪那么大的打卡器,更崩溃的是有些打卡器还藏在茂密灌木丛中。在通过每个打卡点的时候,我们都能准确地定位在附近10米左右的区域,可是要找到这个夹子还要颇费一番周折。找到那个检查点花了我们近40分钟时间,由于两天没有休息,我觉得眼神都已经散了,必须就地露营,定好早上5点闹钟,四人在帐篷内挤作一团,汗臭脚臭都不能动摇睡神附体。   魔鬼赛段
  在这144小时里的魔鬼赛段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那时我们经过4天4夜的跋涉,赛程已过半,身心俱疲。我们来到号称魔鬼赛段(45公里越野跑)起点的换项站时,已是傍晚6点。相当多的队伍在这魔鬼赛段遭遇了滑铁卢,甚至当时排名第二的队伍都无奈地在此退出了比赛。最让我们崩溃的是这个换项站连水都没有,而我的水袋已经被吸干了。好心的裁判担心我们走不出去,拿出地图告诉我们某些关键节点的注意事项,以及水源位置。当我得知最快的队伍在此赛段用时13小时后,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各种惨烈的画面。我们决定立刻休息,不能在黑夜中迎难而上。
  早上5点醒来时,换项区已经没有了任何队伍的帐篷,只有一名留守的工作人员。这才意识到休息得太久,我们已经是最后一支队伍了。而就在即将出发时,有支队伍缓缓向换项站走回来,一副丢盔卸甲的惨状。原来,他们早在昨天下午就出发进入了魔鬼赛段,历经一夜挣扎,最终成功迷失在森林里,无奈只好返回起点重新定位。而我们却像战场上的援军,已经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准备。第一阶段走了约7公里,遇到第一个难点,我和巴特尔拿出地图和指北针认真地校对位置,寻找步道的入口。进入森林后环境越发错综复杂,四五条河道和山体看起来都是孪生体,只能逐个排查。路线上那些来来回回的脚印体现出不少队伍都在此纠结过。经过近1小时的判断,我们走上了正确的路线,那种成就感相当通透。
  2公里后路被岩壁阻断,而下一个检查点在左前方岩壁垭口位置,可再向前真的无从下脚。巴特尔果断在前方开路,我们三个尾随在后面,用尽一切祖先进化前的攀爬手段。我一度怀疑,这真的是比赛路线吗?我们能活着走出去吗?后来从赛事总监那里得知,这条路线曾经是他在军队里做野外生存实战训练时的路线,现在分享给我们,一起感受下。
  就这么攀爬了3个小时,通过岩壁垭口处的检查点后进入了巨大的森林迷宫,随便几个小时就彻底令我们迷失了。就在我们无法确定自己位置时,天空又下起大雨。几座大山中我们来来回回无数趟仍然找不到方向,就像误闯室内的飞鸟。幸运的是,与同样迷路的其他探险队交流,我得到了重要线索,让我们重新回到正确比赛路线中。天色又渐暗,我们加快步伐,希望在天黑以前走出魔鬼森林赛段。我的水早就已喝光,在水源地接出的却是泛黄的液体,补给也只剩几个能量胶了。
  我们在孤寂黑暗的森林里一步一步地坚持前进,脚在湿鞋里长时间浸泡挤压,已经饱受折磨,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地忍着疼痛踏在地面上。饥饿、疼痛、寒冷、困乏轮流着无情地撕毁着我们的斗志。巴特尔的步伐越来越小、越来越慢,脸色狰狞,皱纹里堆满痛苦,东丽和毛毛都开始出现幻觉。
  我们足足用了21个小时才活着抵达换项站。烤肠、面包与热茶令人唏嘘不已,而另一个问题是,这里是个关门选择路线的节点,如果在早上7点之前不能骑车出发,将被强制走短距离路线。没有睡觉、没有补给、没有整理装备,而所剩的时间只有不到2小时。团队中开始产生了分歧,巴特尔强烈希望立即出发,坚定地走长线。而東丽、毛毛认为前方生死未卜,希望可以得到充分休息、补给后蓄势待发。我作为队长需要更多的权衡,无论如何需要安全完赛通过终点,于是选择了后者。饱餐之后,钻进帐篷,刹那间久违的呼噜声此起彼伏。
  阔步与信心
  事实上我们仅仅睡了两个小时而已,就开始整理装备组装山地车。上午10点,我们开始了最后的山地车和越野跑赛段。山地车的距离虽然只有90公里,但完成又是一天,临近换项站时我们又犯下了导航错误,偏离赛道8公里。这样的迷失,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偏移、回归,再偏移、再回归,这就是探险越野赛事的魅力。任何队伍都会出现导航错误,成败的关键在于犯错的次数和大小,一切都充满悬念。
  经过144小时的炼狱,我们高举国旗越过终点拱门。虽然最后只获得第77名,但完成比赛的过程却让我们每个人都刻骨铭心。这是一场全尺度的探险赛事,自理自助自导航,在终点,我们相拥在一起分享这份喜悦,要知道这场远征的很多时候,灵魂与肉体时常不在同一道轨迹上。
  提名
  精骑678摩托队
  提名理由
  由三个不同年龄层的男人组成的摩托车队,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从北极的阿拉斯加到地球最南端的乌斯怀亚,骑行4万余公里,途经17个国家,成功穿越南北极。他们的旅途在远方、未知和磨砺中展现惊鸿,共同阐释“生活着,而不是活着”的人生哲学。摩托,是荣耀的征程,骑行,是自由的追逐。一路上,见过的,到过的,克服过的,这才叫生活。
其他文献
自中世纪开始,西方就已经开始关注中国。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西方对中国的兴趣重新点燃。启蒙时代来华的耶稣会士们(the Jesuits)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欧洲的“中国热”(the Chinoiserie)。以上中西关系的先驱部来自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欧陆国家。从18世纪末开始,英美国家后来居上,随着大量的商人、新教传教士及外交家的到来,他们主导了西方对中国的接触。每
行者:小毛驴  居住地:深圳  深入地:四川贡嘎  深入度: 五年N次  2001年,第一次去了贡嘎山。数次到达之后,2004年我们的房子就开始在这儿张罗起来了。于是,我在贡嘎下有了一个藏式的家。  后感受:虽然我是一个汉族人,但我喜欢康巴藏区的巍峨贡嘎,日乌且、燕子沟、小贡嘎等等这些名字听上去是那么动听。在山区里的登山或者旅行,是一种身心愉悦的事情,心灵在自然中沐浴。这是一种修身静心,静得太多就
在人类文明史上著名的大航海时代,探险家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远洋航行。正是因为人类勇于探索,才有了今天这个世界。如今,探索更是一种精神,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游侠客,作为个性化主题旅游的先行者,设计的线路向来以“小众景点 独特玩法”受大家欢迎。这些线路,都是游侠客日积月累,通过艰苦踩线挖掘出来的。《探索中国》如何诞生  依托丰富的经验和对当地深刻的认知,游侠客首先设计出最适合当地的玩法和线路计划
Tourists in Barcelona who wander off the beach onto the streets in just theirswimming costumes—or even less—will now face stiff fines。
Let’s Cross that bridge when we come to it.  到了桥头就过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Author: Chuck Thompson  Publisher: Holt Paperbacks (November 27, 2007)  准时抵达目的地的航班.一流的酒店,彬彬有礼的服务员,雪白的沙滩,碧波粼粼的大海.紫蓝色的浪漫星空,热情好客的当地居民,还有远古与现实交融在一起的文化风情……  这些描述是否充满了诱惑?日常生活的繁杂和平庸常把人折磨到精疲力尽,每当此时,我们是否会不由自主地
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的小盆地里坐落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它是中欧文化重地.欧洲古典音乐发源于此.整个德语世界最古老的大学、有“皇冠上的明珠”(the jewel of the crown)之称的维也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Vienna)也是在这里诞生的。
每年7月4日法国国庆日(Bastille Day)。香榭丽舍大道(Champs-Elysees)阅兵礼上,总有一支方队身着藏青色双排扣军装,头戴同色双角帽(bicorne),手握金色佩剑,走在所有方队的最前面,接受总统阅兵,他们是巴黎理工大学(Ecole Polytechnique)的学生。巴黎理工大学是法国四大名校之一(其余三所为巴黎大学、巴黎高师与巴黎政治学院),代表法国理工科的最高水平,有“
有一片神奇的山地,红色的石头,红色的山崖。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最迷人的当属丹霞山最高峰巴寨,雄伟、陡险、奇特。而茶壶峰神形俱似一把大茶壶,天工造物,鬼斧神工……    地点: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广东仁化县境内。  丹霞特点:丹霞山由红色沙砾岩构成,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
总体说来,旅行车很多理念是有悖于国内主流自行车设计思想的,也是国内车友普遍不能理解的两点:重量大、速度慢。  增加车架重量是为了保证使用强度。在国内追求自行车轻量化的普遍观念下,旅行车自重可能就会让车友望而却步—仅车架就超过两公斤。但我依然要以货运卡车为例,有谁见过一辆载重40吨货物的卡车会像跑车一样的轻?一次长达数月或跨年之久、数万公里的骑行完全不同于近郊一日骑行,旅行车上会携带居家过日子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