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低位产钳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指征以及对母儿健康的影响。 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196例产钳助产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196例患者产钳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78%(27/196),胎儿方面并发症发生率为7.21%(23/319)。 结论 在处理头位难产时,正确合理的使用产钳,可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 低位产钳术;头位难产;母婴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14.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3-174-02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的安全性提高,加上社会因素等的影响,产钳助产已经被成熟的剖宫产所取代,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产钳仍为处理某些头位难产分娩的一种重要手段[1]。当胎儿宫内窘迫宫缩乏力,胎头位置异常,又来不及进行剖宫产,常需行产钳助产。由于中、高位产钳术常引起母儿的严重创伤,已被废除。低位产钳术成为笔者所在医院处理阴道头位难产的主要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8 640例,其中产钳助产196例,均为单胎头位,占2.27%;其中初产妇132例,占67.35%,经产妇64例,占32.65%。本资料中无中高位产钳、均为低位产钳,产妇平均年龄(28.0±7.5)岁,孕周35~42周。 平均(39+5)周。
1.2?产钳助产手术指征
(1)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 h经产妇超过1 h未分娩;(2)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1 h胎头下降无进展;(3)持续性枕横(后)位:实施产钳术前阴道检查的胎方位;(4)急性胎儿窘迫:根据胎心率异常、胎儿电子监护异常及羊水胎粪污染等综合判断[2]。196例产钳助产其中胎儿宫内窘迫85例,占43.37%,持续性枕横位50例,占25.51%,宫缩乏力35例,占17.86%,第二产程延长26例,占13.27%。
1.3?手术方法
产妇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铺消毒巾,导尿排空膀胱,麻醉方法选择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使阴道会阴松弛,初产妇并行会阴侧切,产钳放置时动作轻柔,置钳匙于胎头两侧,放置时查清胎儿耳部再次确定胎方位,右手伸入了阴道左侧壁与胎头之间,左手持产钳徐徐滑向胎头左侧,钳匙贴在胎儿左耳的外侧,达胎头顶颞部,右手持右产钳达左叶对称位置。扣合产钳,扣合后再次内诊检查产钳位置是否正确,有无软产道及脐带被夹于胎头与产钳之间,无异常则在宫缩时沿产轴方向牵引,牵引过程中避免使用暴力至胎儿娩出过快、过急,当胎头前额完全牵出或胎头接近全部牵出时取下产钳。以减少会阴张力,同时要有专人配合保护会阴,预防会阴撕裂。取出胎体,待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宫颈及阴道有无撕裂及新生儿有无产伤。
2?结果
2.1?产妇并发症
196手术均成功,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3.78%(27/196),主要为阴道壁撕裂10例,占5.1%,均为初产妇,裂伤口为沿会阴侧切口上延;产后尿潴留5例,占2.6%;产后出血4例,占2.0%,与胎儿巨大>4 000g、宫缩乏力有关;阴道壁血肿2例,占1.0%;会阴裂伤3例,占1.5 %,均为持续性枕横位;宫颈裂伤3例,占1.5%。
2.2?新生儿结局
196例产钳分娩中1分钟A pgar评分,8分以上者173例,4~7分21例,3分以下2例;新生儿面部擦伤9例,为产钳位置不正所致,经处理痊愈,未遗留皮肤瘢痕及色素沉着;1例面神经麻痹,也为产钳位置不正所致。
3?讨论
低位产钳术是双顶径已达坐骨棘水平以下,先露骨质最低部已达盆底,胎头矢状缝已转至骨盆出口前后径上时利用产钳作为牵引力,以协助胎头下降及胎儿娩出的产科手术。只有达到以下条件才进行产钳术即:顶先露胎儿存活、宫口开全、胎膜已破、双顶径在坐骨棘平面以下2~3 cm,无骨产道及较产道异常等[3]。产钳助产术的成败与放置产钳时胎先露的高低、骨盆大小及技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4]。笔者所在医院行产钳术都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施行,术前常规行阴道检查,查清胎头方位及宫口是否开全,明确先露高低,重新估测胎儿大小,了解骨盆情况,估计阴道分娩的可能性。若胎位异常如枕横位或枕后位,术者徒手转正胎头到枕前位,考虑到枕后位转到枕前位有困难,可按枕后位行产钳娩出,本组资料中产钳术指征以胎儿窘迫居首位。胎儿窘迫是需要在第二产程尽快解决的主要紧急症候群。这主要是因为,如果胎儿缺氧征象得不到迅速纠正, 会导致新生儿窒息, 增加新生儿死亡率和远期后遗症[5]。产钳术对母体软产道损伤较大,阴道裂伤以纵裂多见,因产钳深入阴道深部操作,多为牵拉产钳用力不当所致;对新生儿方面以面部擦伤多见,胎儿头面部压挫伤多由于产钳匙压迫所致。1例头面部神经损伤为产钳夹于胎头乳突部或颊部,引起面瘫。196例产钳术无1例失败,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死亡。
总之,产钳术在处理第二产程头位难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产钳助产既能减少产妇痛苦,又能减轻经济负担及降低剖宫产率。正确掌握好产钳术指征和使用方法,能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凌萝达,顾美礼.难产[M].第2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245-246.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5-136.
[3] 庄依亮.现代产科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41.
[4] 易念华.产钳助产术103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5,20(4):457-459.
[5] 岳亚飞.妇产科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5.
(收稿日期:2012-04-28)
[关键词] 低位产钳术;头位难产;母婴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14.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3-174-02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的安全性提高,加上社会因素等的影响,产钳助产已经被成熟的剖宫产所取代,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产钳仍为处理某些头位难产分娩的一种重要手段[1]。当胎儿宫内窘迫宫缩乏力,胎头位置异常,又来不及进行剖宫产,常需行产钳助产。由于中、高位产钳术常引起母儿的严重创伤,已被废除。低位产钳术成为笔者所在医院处理阴道头位难产的主要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8 640例,其中产钳助产196例,均为单胎头位,占2.27%;其中初产妇132例,占67.35%,经产妇64例,占32.65%。本资料中无中高位产钳、均为低位产钳,产妇平均年龄(28.0±7.5)岁,孕周35~42周。 平均(39+5)周。
1.2?产钳助产手术指征
(1)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 h经产妇超过1 h未分娩;(2)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1 h胎头下降无进展;(3)持续性枕横(后)位:实施产钳术前阴道检查的胎方位;(4)急性胎儿窘迫:根据胎心率异常、胎儿电子监护异常及羊水胎粪污染等综合判断[2]。196例产钳助产其中胎儿宫内窘迫85例,占43.37%,持续性枕横位50例,占25.51%,宫缩乏力35例,占17.86%,第二产程延长26例,占13.27%。
1.3?手术方法
产妇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铺消毒巾,导尿排空膀胱,麻醉方法选择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使阴道会阴松弛,初产妇并行会阴侧切,产钳放置时动作轻柔,置钳匙于胎头两侧,放置时查清胎儿耳部再次确定胎方位,右手伸入了阴道左侧壁与胎头之间,左手持产钳徐徐滑向胎头左侧,钳匙贴在胎儿左耳的外侧,达胎头顶颞部,右手持右产钳达左叶对称位置。扣合产钳,扣合后再次内诊检查产钳位置是否正确,有无软产道及脐带被夹于胎头与产钳之间,无异常则在宫缩时沿产轴方向牵引,牵引过程中避免使用暴力至胎儿娩出过快、过急,当胎头前额完全牵出或胎头接近全部牵出时取下产钳。以减少会阴张力,同时要有专人配合保护会阴,预防会阴撕裂。取出胎体,待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宫颈及阴道有无撕裂及新生儿有无产伤。
2?结果
2.1?产妇并发症
196手术均成功,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3.78%(27/196),主要为阴道壁撕裂10例,占5.1%,均为初产妇,裂伤口为沿会阴侧切口上延;产后尿潴留5例,占2.6%;产后出血4例,占2.0%,与胎儿巨大>4 000g、宫缩乏力有关;阴道壁血肿2例,占1.0%;会阴裂伤3例,占1.5 %,均为持续性枕横位;宫颈裂伤3例,占1.5%。
2.2?新生儿结局
196例产钳分娩中1分钟A pgar评分,8分以上者173例,4~7分21例,3分以下2例;新生儿面部擦伤9例,为产钳位置不正所致,经处理痊愈,未遗留皮肤瘢痕及色素沉着;1例面神经麻痹,也为产钳位置不正所致。
3?讨论
低位产钳术是双顶径已达坐骨棘水平以下,先露骨质最低部已达盆底,胎头矢状缝已转至骨盆出口前后径上时利用产钳作为牵引力,以协助胎头下降及胎儿娩出的产科手术。只有达到以下条件才进行产钳术即:顶先露胎儿存活、宫口开全、胎膜已破、双顶径在坐骨棘平面以下2~3 cm,无骨产道及较产道异常等[3]。产钳助产术的成败与放置产钳时胎先露的高低、骨盆大小及技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4]。笔者所在医院行产钳术都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施行,术前常规行阴道检查,查清胎头方位及宫口是否开全,明确先露高低,重新估测胎儿大小,了解骨盆情况,估计阴道分娩的可能性。若胎位异常如枕横位或枕后位,术者徒手转正胎头到枕前位,考虑到枕后位转到枕前位有困难,可按枕后位行产钳娩出,本组资料中产钳术指征以胎儿窘迫居首位。胎儿窘迫是需要在第二产程尽快解决的主要紧急症候群。这主要是因为,如果胎儿缺氧征象得不到迅速纠正, 会导致新生儿窒息, 增加新生儿死亡率和远期后遗症[5]。产钳术对母体软产道损伤较大,阴道裂伤以纵裂多见,因产钳深入阴道深部操作,多为牵拉产钳用力不当所致;对新生儿方面以面部擦伤多见,胎儿头面部压挫伤多由于产钳匙压迫所致。1例头面部神经损伤为产钳夹于胎头乳突部或颊部,引起面瘫。196例产钳术无1例失败,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死亡。
总之,产钳术在处理第二产程头位难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产钳助产既能减少产妇痛苦,又能减轻经济负担及降低剖宫产率。正确掌握好产钳术指征和使用方法,能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凌萝达,顾美礼.难产[M].第2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245-246.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5-136.
[3] 庄依亮.现代产科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41.
[4] 易念华.产钳助产术103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5,20(4):457-459.
[5] 岳亚飞.妇产科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5.
(收稿日期:201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