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问题及其解决路径探析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ms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乡二元土地市场、征地补偿偏低、经济利益驱动、城市商品房价格偏高和政府部门的不力监督,最终导致了小产权房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小产权房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益、抑制高房价、缓解中低收入者购房困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但同时也侵占了大量的农用地、减少了国家的税收、扰乱了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秩序、毁损了法律公信力。对于小产权房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从根源上挖掘问题,做到标本兼治。
  关键词:小产权房 法律特征 标本兼治 改革与对策
  一、小产权房概念之界定
  对小产权房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针对发展商的产权而言,将发展商的产权叫大产权,购房人的产权叫小产权,这种诠释是基于购房人的产权由发展商的产权分割而来;第二种解释是按房屋再转让时是否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来区分的,不用再缴土地出让金的叫大产权房,要补缴土地出让金的叫小产权房。按这种解释,普通商品房就是大产权房,经济适用房、军产房、政府和原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房产(住房)就是小产权房;第三种解释是按产权证的发证机关来区分的,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房管部门颁发产权证的叫大产权房,由乡镇人民政府颁发产权证的叫小产权房。第三类小产权房的法律属性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面临整治的,就是这一种。本文所指称的"小产权房",属于第三种。
  二、小产权房产生成因
  1、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政府的角色并不是单纯的"管理者",更多的现象表明政府实际上是以"参与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介入市场关系的。当涉及政府与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关系时,政府所制定的制度、政策必然会以保护和增进政府的经济利益为目的,而将公共利益的需求置后,进而影响市场中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2、农民和农村集体。在现在的"小产权房"具体制度及其问题中,农民是集体土地的最终使用者和利益最容易遭受侵害的弱势群体,因此应当成为"小产权房"首先考虑的最为相关的利益主体。正是因为现有的土地征用制度将国家征收和征用的集体土地交给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开发,造成作为土地原来的利益主体农民并没有分得应有的土地重新开发的增值收益,所以才有农民以集体的形式将土地交给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开发的"小产权房"问题的产生。
  3、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获得政府特许并垄断地使用土地资源进行房地产开发,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寻租行为,并且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房地产开发商会为了获得排他性的土地产权,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不顾社会成本以及社会稳定的影响。
  4、购房者。自住型购房者选择小产权房的原因在于:城区的高房价和住房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常年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外来务工者、单身族、新毕业大学生等社会群体都因为户籍的原因被排斥在住房保障体系之外,加上没有固定的正式工作或没有银行愿意提供按揭贷款,使得他们不能购买该城市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只能迫不得已地选择价格适中的小产权房。
  三、小产权房存在的问题
  第一,"小产权房 "开发过程中,占用大量农村集体土地,导致国家耕地面积锐减,威胁到粮食安全。当前反对将"小产权房"合法化的最正当也最为有力的理由就是其可能导致耕地面积锐减,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第二,"小产权房"的产权存在瑕疵,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救济。由于"小产权房"的产权证是由乡级政府或村民委员会颁发,按照《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只有縣级以上政府房管部门才有权颁发,因此,小产权房并不具有当然的法律效力。此外,购房者也不能用"小产权房"进行抵押贷款和财产证明,若遇到拆迁还会因为不受法律保护而无法主张自身的权益。
  第三,"小产权房"的质量让人担忧且容易与城市的总体规划发生冲突。一旦建在不适宜建筑的地块上,将给消费者的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可能酿成城市突发安全事件。此外,"小产权房"的开发因未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容易与总体规划产生各种冲突。因此,现实中"小产权房"和城市规划发生冲突的概率极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总体发展和面貌。
  四、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路径选择
  (一)治标方面
  1、现有小产权房除占用农村宅基地这部分之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的情况。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宪法》、《土地管理法》所确认的基本原则,拆除这一类小产权房是唯一的方法。
  2、在依法批准的宅基地上建造的小产权房,如果农民想收回房屋或城市购房者不想继续居住,则农民应将购房款返还给购房者;如果双方有意继续,则可以签订租赁合同,将购房者的购房款转为租赁费。超出租赁费的购房款应返还给购房者。
  3、对于符合城市规划的小产权房,宜分类处理:(1)建筑设计和施工符合相关标准的。在政府付给村委会和农民征收补偿款、开发单位补办相关手续和补交土地出让金与相关税费、购房者补交交易税费后,解决其房屋屋登记和产权证问题。(2)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对于经过整改后符合标准的小产权房,可按上述符合标准的小产权房处理,房屋修整费由建设单位支付。对于难以补救的小产权房,必须坚决拆除,拆除费用由开发单位承担,村委会或开发商应将已收入的购房款退还给城市购房者。(3)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对于此类房,应当拆除,拆除费用由开发单位承担,村委会或开发商应将已收入的购房款退还给城市购房者。
  (二)根本措施
  1、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应当被加以利用,使之进入流通领域,发挥其使用和收益的功效。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完善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明确公共利益的内容,提高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与范围等方面是政府的首要考虑。
  3、优化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住房制度改革之初所设计的城镇居民住房供应体制是:高收入家庭购买商品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最低收入家庭租住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房。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住房供应的结构是商品住房占大头,经济适用住房不经济,廉租房僧多粥少,从而将广大的中低收入家庭推向购买高价商品房的行列。
  4、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第一、近期目标。先由各省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户籍改革措施,容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该措施实施目的在于循序渐进地吸收部分农村人口,稳定社会秩序,为下一步目标做好准备。第二、远期目标。按照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并立法赋予公民的迁徙、居住的权利。
  结 语
  小产权房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是受我国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小产权房利益群体驱动、社会保障性住房不足、土地监察执法不力等现实因素,以及我国不健全的城乡二元土地法律制度交织而成。面对这样一个处于灰色地带的事物,我们应该对现有小产权房给予分类处理,修正我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农村社会保障、户籍管理等相关配套制度,以实现小产权房的合法化。
  参考文献:
  [1]孟勤国:《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年版.
  [2]潘善斌:《农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年版.
  [3]徐汉明:《中国农民土地持有产权制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陈昆(1982.4-), 男, 汉族, 安徽省合肥人,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人民法院。
其他文献
我国的检察改革是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被司法改革的浪潮所席卷,检察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学界和实务部门普遍关注的话题。改革目标之一在于促进法律自身完备和发展,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法律能量的最大释放,使法律在整个社会规范中具有极大的权威。  检察一体化与检察官独立是一对相互存在矛盾的制度,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机制使二者能够结合起来
期刊
摘要:我国《保险法》赋予了投保人和保险人保险合同的解除权,却对被保险人是否享有保险合同的解除权只字未提。在人身保险合同关系中,被保险人是保险合同的核心,控制着保险合同命运和利益的归属,因此,有必要对被保险人是否应享有保险合同的解除权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人身保险,被保险人,解除权  一、投保人和保险人的解除权  保险合同的解除是指有解除权的一方向他方作出意思表示,使已成立的合同自始归于无效的
期刊
摘要:全球化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应的正是国家主权的三个分类:即政治主权,经济主权和文化主权。对于全球化到底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国家主权,学术界总说纷纭。我国领海主权内容庞杂,本文仅从海洋环境主权切入,分析全球化对其的影响。  关键词:全球化 领海主权 环境主权  一、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主权  (一)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国际法角度中阐述的国家主权是指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建筑业日新月异,建筑暖通管道安装技术逐步提高,施工中安全管理难度系数越来越大,建筑暖通管道安装工程中的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暖通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关系到施工的成本控制和施工速度,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建筑暖通管道安装工程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暖通管道;安装工程;安全管理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301-01
期刊
摘要: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是舶来品自引进以来,几经跟跌,虽然作为一项基本的司法制度规定于相关法律中,但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陪审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同时对于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予以总结,从而更好地寻找救济途径,以求人民陪审制度在我国的司法民主及政治民主等价值追求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便取得良好的法律及社会效果。  关键词:人民陪审;困境;救济  一、陪审制度概述  (一)陪审制的模式介
期刊
摘要: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寻求合理规制,在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权、私权的利益博弈中寻找平衡点,最大限度减少网络言论危害,确保公民言论自由权的正当行使。  关键词:网络言论、法律规制、权益救济  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政府向来重视对舆论宣传的监管和引导,但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各地在对网络言论监管方面缺乏协调和统一,监管上难以把握好分寸,既有限制过当的
期刊
实名举报"村官"犯罪案件,较之于匿名举报而言,聚焦了更多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在 以家族分组群居的农村,矛盾的由头不会是一桩、两桩事,利益的纠葛可以上溯到几代人之间和几十年之前。反贪部门就案办案只会激化不同宗族之间的矛盾,增加群体冲突隐患。力争在办案中调处和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才真正凸显了办案人员的功力。新建县人民检察院2010年查办村官犯罪7人,其中实名举报案件6人;2011年查办村官犯罪
期刊
摘要:民法调整对象的问题一直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民法通则》第二条的立法解释规定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虽然这一观点在学术上来讲是对民法作为中国法律体系之一独立地位的肯定,但是从逻辑关系上来理解这是值得商榷的,它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调整对象;平等主体;逻辑关系  一 、民法通则第二条的基本内容  我国《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
期刊
摘要: 长久以来,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中将证人作证看作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随着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和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证人作证豁免权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笔者根据新刑事诉讼法中对此制度的新规定,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对下一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过程中如何确保证人作证豁免权的实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证人;证人作证豁免权;刑事诉讼  一、证人作证豁免权在我国的确立---结合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期刊
摘要:在历史上,宗教与政治曾密不可分。进入近现代社会后,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总体来说已越来越更加疏远,这无疑成为政治进步的标志。政教分离已日益成为现代政治---法律体系中一个基本原则。也成为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度量尺度之一。  关键词:政教关系;政教分离;宗教  一.政教分离的定义与现状  政教关系,一般指的是特定的政权与存在其治下的宗教之间的各种关系。其在形式上一般分为合一和分离两种.政教合一在很大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