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调查入手,发现当前《广告美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深奥,尤其是美学知识理解较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自主性第低;理论过多,实践环节少等几点问题。本文以调查为基础,从行业要求以及学生需求与能力出发,以教学目标为指导,重点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进行改进,促进提高《广告美学》课堂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12-01
一、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结果整体说明
重庆三峡学院《广告美学》开设时间为第3学期,在这次调查以重庆三峡学院2013级、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共5个年级作为对象,其中2013级已经毕业,2017级虽然未上过《广告美学》,但是可以通过对他们的调查掌握当前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实践形式等。另外,以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采用非概率抽樣方法,抽取了80位同学作为调查的对象。量化调查对数据的分析能对当前的问题有效进行说明,但对学生主观上的问题了解不够深入。因为,本调查还配合选择了深度访谈法。深度访谈主要是选择2015级学生作为访问对象。2015级共计学生94人,抽取2个小组共计16人作为访谈对象。试图从学生角度探求当前该门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本次调查设计80个样本,样本量并不是很多,因此没有选择更多的编码员,为了提高信度,在不同的时间内做了两次编码核实。两次审核的差别不到5%,尽所能达到最高的信度。
(二)具体分析
1.教学内容深奥,尤其是美学知识理解较难
《广告美学》课程虽然主要以广告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但是绝大多数的同学确实美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课程只有48课时,课时有限,无法普及美学方式的知识。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课后查找美学方面的知识人数不多,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的不深入、不彻底。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不够深刻。
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自主性较低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学生对《广告美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反映较多的前三项分别是“教学方式不灵活”、“理论太多,缺乏实践”、“美学知识不易理解”,所占比例分别是27%、21.3%、17.20%。该门课主要是理论讲解,课堂还是以“老师主讲”的方式进行。学生对这种传统的方式并不感兴趣,而且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与建议
根据上述《广告美学》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本文重点对其教学设计等内容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一)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在研究中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法,并以此为依据将思维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按照这个分类方法,本文认为《广告美学》在以下六个层次的目标分别应该是:
1.知识:了解和发现美或艺术如何在广告的功利性中安居,广告的功利性又如何在美或艺术的栖居中实现。
2.理解:把握广告美学对广告设计、策划的重要作用,准确地把握美或艺术与广告的实质性关系。
3.应用:结合所学知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自觉应用美学相关知识点,创造出较高水平的广告作品。
4.分析:分析网络以及书籍等媒体上出现的广告作品能够对已有的广告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分析其他同学所做的广告作品中审美表现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受众需求、美学规律。
5.评价:对其他同学的广告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正意见以及建议。
6.综合:结合修正意见以及建议对广告做进行修改,结合广告主题、受众需求、美学规律等进行广告作品的完成,并参加广告类比赛。
(二)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
《广告美学》是本校广告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具备广告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整体上来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足,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知识掌握情况上更是良莠不齐。另外,文化生居多的情况也导致了大部分的学生对美学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充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美学知识的灌输与指导,能够将知识化繁为简,通俗易懂,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引导,树立出该门课程的重点与难题。
2.教学方法
“老师主讲”的方式固然不能很有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很有必要的。当然,还要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另外,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在媒介融合和创新创业的双重背景下,注重其理论知识的培养,也鼓励学生参加广告类比赛,尤其是全国广告比赛,在比赛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达到“以赛促改”的目的。
3.教学评价
在课程学习评价方面,该门课程应该树立“激励与发展”的评价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充分的肯定、激励与赞扬,让学生能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也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的发挥。
三、思考与总结
《广告美学》的教学改革适合了当前广告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几年的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比赛,把课程设计内容与竞赛命题相互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任务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与方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释放,而且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自由,是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有效培养。
但是该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答疑解惑,虽然有网络平台的存在,但也由于媒体的限制,双方无法进行面对面的及时交流,学生可能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无疑会受到影响与降低。另外,这样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完成,学生能够保障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是否会投机取巧,这些问题都无法得到保证。虽然对学生的考核通过动态进行,尽可能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但在具体学生完成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完成的广告作品作为评价标准,所以无法考核到每一位同学在实际完成中的认真程度、学习态度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薛龙,李亦宁.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之变与模式创新[J].新闻知识,2017(03).
[2]张春蕾.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学学科品牌建设策略[J].三峡高教研究,2017(03).
作者简介:
张春蕾:(1987-),女,汉族,重庆万州人,硕士研究生,重庆三峡学院。研究方向:广告传播、媒介研究重庆万州404100。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12-01
一、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结果整体说明
重庆三峡学院《广告美学》开设时间为第3学期,在这次调查以重庆三峡学院2013级、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共5个年级作为对象,其中2013级已经毕业,2017级虽然未上过《广告美学》,但是可以通过对他们的调查掌握当前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实践形式等。另外,以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采用非概率抽樣方法,抽取了80位同学作为调查的对象。量化调查对数据的分析能对当前的问题有效进行说明,但对学生主观上的问题了解不够深入。因为,本调查还配合选择了深度访谈法。深度访谈主要是选择2015级学生作为访问对象。2015级共计学生94人,抽取2个小组共计16人作为访谈对象。试图从学生角度探求当前该门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本次调查设计80个样本,样本量并不是很多,因此没有选择更多的编码员,为了提高信度,在不同的时间内做了两次编码核实。两次审核的差别不到5%,尽所能达到最高的信度。
(二)具体分析
1.教学内容深奥,尤其是美学知识理解较难
《广告美学》课程虽然主要以广告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但是绝大多数的同学确实美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课程只有48课时,课时有限,无法普及美学方式的知识。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课后查找美学方面的知识人数不多,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的不深入、不彻底。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不够深刻。
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自主性较低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学生对《广告美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反映较多的前三项分别是“教学方式不灵活”、“理论太多,缺乏实践”、“美学知识不易理解”,所占比例分别是27%、21.3%、17.20%。该门课主要是理论讲解,课堂还是以“老师主讲”的方式进行。学生对这种传统的方式并不感兴趣,而且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与建议
根据上述《广告美学》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本文重点对其教学设计等内容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一)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在研究中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法,并以此为依据将思维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按照这个分类方法,本文认为《广告美学》在以下六个层次的目标分别应该是:
1.知识:了解和发现美或艺术如何在广告的功利性中安居,广告的功利性又如何在美或艺术的栖居中实现。
2.理解:把握广告美学对广告设计、策划的重要作用,准确地把握美或艺术与广告的实质性关系。
3.应用:结合所学知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自觉应用美学相关知识点,创造出较高水平的广告作品。
4.分析:分析网络以及书籍等媒体上出现的广告作品能够对已有的广告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分析其他同学所做的广告作品中审美表现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受众需求、美学规律。
5.评价:对其他同学的广告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正意见以及建议。
6.综合:结合修正意见以及建议对广告做进行修改,结合广告主题、受众需求、美学规律等进行广告作品的完成,并参加广告类比赛。
(二)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
《广告美学》是本校广告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具备广告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整体上来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足,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知识掌握情况上更是良莠不齐。另外,文化生居多的情况也导致了大部分的学生对美学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充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美学知识的灌输与指导,能够将知识化繁为简,通俗易懂,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引导,树立出该门课程的重点与难题。
2.教学方法
“老师主讲”的方式固然不能很有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很有必要的。当然,还要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另外,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在媒介融合和创新创业的双重背景下,注重其理论知识的培养,也鼓励学生参加广告类比赛,尤其是全国广告比赛,在比赛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达到“以赛促改”的目的。
3.教学评价
在课程学习评价方面,该门课程应该树立“激励与发展”的评价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充分的肯定、激励与赞扬,让学生能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也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的发挥。
三、思考与总结
《广告美学》的教学改革适合了当前广告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几年的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比赛,把课程设计内容与竞赛命题相互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任务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与方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释放,而且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自由,是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有效培养。
但是该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答疑解惑,虽然有网络平台的存在,但也由于媒体的限制,双方无法进行面对面的及时交流,学生可能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无疑会受到影响与降低。另外,这样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完成,学生能够保障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是否会投机取巧,这些问题都无法得到保证。虽然对学生的考核通过动态进行,尽可能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但在具体学生完成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完成的广告作品作为评价标准,所以无法考核到每一位同学在实际完成中的认真程度、学习态度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薛龙,李亦宁.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之变与模式创新[J].新闻知识,2017(03).
[2]张春蕾.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学学科品牌建设策略[J].三峡高教研究,2017(03).
作者简介:
张春蕾:(1987-),女,汉族,重庆万州人,硕士研究生,重庆三峡学院。研究方向:广告传播、媒介研究重庆万州4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