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播出了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莱饼子》。从此开始,中国电视剧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半个多世纪。当我们站在2016年回头看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一部部经典的作品影像,和一个个优秀电视人的名字,它们闪着明亮的光照进这近六十年的发展历史。是这些坚持艺术价值和承载时代使命的电视剧作品和电视人,他们塑造了经典,推动着中国电视剧发展,同时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用正能量弘扬了时代精神。这些电视剧和电视人不会被忘记,他们是一张张唤醒人们记忆的电视剧名片。
《济公》播出时间:1985年
点评:当大街小巷都传唱那首“鞋儿破,帽儿破”的歌时,游本昌饰演的第一代济公的形象被大家广泛接受。该剧是采取一集一个故事的短篇集合的形式,摇着蒲扇的疯和尚诙谐有趣,大人孩子都爱上这个济公。《济公》拍得很朴素,没有好看的场景和特效,但绝对是一代人的经典,剧中杭州的灵隐寺、飞来峰、井里的半截木头都像那首片头曲一样深入人心。
导演:张戈
张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执导了多部电视剧,其中,《陈毅与刺客》获《大众电视》“金鸡奖”;《上海的早晨》获第十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二等奖。而1985年的《济公》获大众电视金鹰奖,成就了永久的经典。
编剧:乔谷凡
乔谷凡是上海越剧院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创作过30多部舞台剧。主要影视剧有电视剧《济公》《杜十娘》《孔雀东南飞》。其中《济公》获法国巴黎华语影视金狮奖。
《寻找回来的世界》播出时间:1985年
点评:该剧由许雷执导,张利华、宋丹丹、许亚军等主演。该剧以纯美的诗意抚摸现实,用戏剧的冲突再现人生。该剧触及少年犯罪的问题,但人物不囿于高墙之内,它和整个社会相呼应,老师、管教干部和失足少年,共同体现了一个主题:世界只有一个,失足少年一定能寻回来失去的世界。没有什么比直面历史和内心更可贵的创作态度了,这是一部有责任和担当的作品,如今工读学校已经没有了,但好作品多少年后依然有其艺术价值。
导演:许雷
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开始执导电影,是著名的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之一。1985年,执导《寻找回来的世界》,获第六届(1985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多项奖,这部剧表现的深刻的思想、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力量征服了观众。
编剧:楚雪
楚雪以感人的创作激情,将柯岩这部小说改编成具有较高文学品位和美学品位的电视剧。除了改编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楚雪还带病改编柯岩的另一部小说《他乡明月》,并和柯岩一起合作了电视剧《红蜻蜓》是一位有着现实主义情怀的编剧。
《四世同堂》播出时间:1985年
点评:28集电视剧连续剧《四世同堂》是由林汝为编剧执导,邵华、郑邦玉、李维康、周国治、李婉芬等主演。该剧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长篇小说,较忠实地再现了原著的思想内蕴,因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文学性引起强烈反响。该剧始终以一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沦陷区一群普通人的生活。相较充斥荧屏的打着“抗日题材”的幌子,一味迎合现代人口味,不惜歪曲抗日英雄和国人的抗战情结的影视剧,这部剧集所传达的精神及其艺术价值更显得弥足珍贵。
导演/编剧:林汝为
林汝为是京味电视剧制作的代表人物,《四世同堂》为她迎来了盛名和赞誉,剧中北京味道的拿捏与分寸都恰到好处,不温不火,为人称道。1987年,林汝为拍摄的《便衣警察》也是一部时代经典,此剧当年播出时曾形成人人争睹的场面,反响十分强烈。
《西游记》播出时间:1986年
点评:该剧被称为86版《西游记》,由杨洁执导,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汪粤、马德华、闫怀礼等主演。该剧创造了89.4%的收视率神话,至今为止,该剧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次数最多并超过3000次的电视剧,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西游记》在有限的艺术、技术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充满人情味和想象力的神话空间。六小龄童所演绎的孙悟空,几乎成了观众心中对美猴王的定式。而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也在一代人心中久久回荡。
导演:杨洁
杨洁花了6年时间拍摄完成25集电视剧的拍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要想拍摄出《西游记》这么一个神话剧,环境的艰难可想而知,《西游记》剧组的全体演职员可谓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用当年唐僧取经的精神和毅力来完成这部巨著的,而杨洁用她对艺术的坚持为几代电视观众塑造了一个不灭的神话。
编剧:邹忆青
著名剧作家。三十多年来与戴英禄等人合作编写近30部戏剧剧本,主要戏剧作品中《春草闯堂》《蝶恋花》《玉树后庭花》影响极大。电视剧《八女投江》获五个一工程奖,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前后共40集),前25集曾获飞天奖和金鹰奖。
《红楼梦》播出时间:1987年
点评:该剧被称为87版《红楼梦》,由王扶林执导,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该剧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剧中鲜活的人物和天籁的音乐仿佛一杯醇酒,历久弥香。《红楼梦》是为弘扬艺术、为了文化的传承而拍,几乎不惜工本,也不在乎时间。制作上,作品彰显更多的是艺术的气息;演员是全国海选的成功典范;在画面和服化道上,虽然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时代特点,但每一个镜头都精致、传神。
导演:王扶林
王扶林是中国第一代电视艺术家。在中国人的心中,他的名字和四大名著是分不开的。《红楼梦》足迹踏遍中国九省,设立两座外景点,拍摄过程历时3年。是他的坚持和才华,让我们在镜头前欣赏到经典的剧作。
编剧:刘耕路、周雷、周岭
三位编剧参考红学家周汝昌的意见编写剧本,于1983年3月6日起稿,当年底完成初稿,1984年3月完成二稿,直到1986年1月才最终定稿,历时两年零两个月。在此期间,周汝昌、吴世昌、朱家溍、杨乃济、阮若琳、王立平、戴临风、王扶林等人都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全剧本最终由周岭统一修改并定稿。编剧忠于原著,敢于发挥;导演心无旁骛、潜心创作。经典无须争辩,历久弥新。 《便衣警察》播出时间:1987年
点评:12集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由海岩编剧,林汝为执导,胡亚捷、宋春丽等主演。该剧讲述的是一个年轻警察成长的故事,是一曲美好爱情的颂歌。这是海岩第一部被搬上荧屏的作品,播出时曾形成人人争睹的场面,反响十分强烈。而当时热唱的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让人从那深情款款的主题歌里的岁月苦涩中,感悟到刘欢一种洒脱的气概。
导演:林汝为
1987年,林汝为在执导了《四世同堂》之后,拍摄了《便衣警察》,也是一部时代经典,此剧当年播出时曾形成人人争睹的场面,反响十分强烈。
编剧:海岩
这是海岩第一部被搬上荧屏的作品,走言情路线的“海岩剧”模式还未显现。“岩式警匪”“岩式爱情”“岩式风格”风靡20年,刨造了中国出版和中国影视的一个又一个神话,海岩是中国内地与香港金庸、台湾琼瑶齐名的畅销书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全部被改编为影视剧,深受广大读者和观众喜爱,堪称中国的言情小说大师和大众文化英雄。
《渴望》播出时间:1990年
点评:1990年岁末,有一个名字感动了数以亿计的中国观众,她就是刘慧芳——《渴望》的女主角。《渴望》热播时万人空巷的情景,至今仍然无可超越。该剧由李晓明编剧,王石等改编,鲁晓威执导,张凯丽、李雪健等主演。该剧成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开创性地以写实的视角直面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将人生、人性的东西融入到社会大时代的背景中,感情真切、台词生活化,加上演员的出色表演,具有极高的社会审美的价值。
导演:鲁晓威
鲁晓威被媒体评价为中国第五代电影人和第三代电视人。1986年将“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钟鼓楼》改编并导演成同名电视连续剧。1989年导演中国第一部大型长篇电视连续剧《渴望》(50集)。播出后形成了“万人空巷、世人争说”的情形,该剧获得了第六届“飞天奖”、第九届“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编剧:李晓明
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编剧。主要作品有《渴望》《过把瘾》《京都纪事》《欲望》《一年又一年》《太祖秘史》《搭错车》《非常24小时》《大腕》。李晓明在《渴望》中深刻、细致、集中地刻画了这一时期人们的心态、思想根基和现实生活的缩影。《渴望》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突出成就。
《封神榜》播出时间:1990年
点评:1990年版的《封神榜》以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为原型的神话剧让人眼前一亮,剧中如哪吒驾驭风火轮、杨戬开天眼、姜子牙封神等场景,都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经典片段。很多观众对于“炮烙之刑” “酒池肉林”“姜太公钓鱼”的认识也都来自于这部电视剧。在《封神榜》中,一大批演员以极具舞台感的表演方式赢得了好评。片中妲己的扮演者傅艺伟成为众多观众记忆中的女妖典范。
导演:郭信玲
1988年3月被评为一级导演,共执导拍摄了电视剧117部(集),多部作品获奖。2012年9月9日,病逝于香港。《封神榜》在服装设计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导演团队大胆创新,不仅邀请了香港演员加盟,在技术发展并不先进的20世纪90年代,剧中众多神话人物穿梭云间,疾风奔走的景象,大多依赖于干冰、烟雾等传统特效手段。
编剧:顾汉昌
二级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自1975年起,先后多部剧本投产,其中独立编剧的《鹬蚌相争》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后合作编写36集长篇神话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封神榜》的剧本采取了多线并进的故事结构,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戏,最终形成了群戏的故事结构。
《围城》播出时间:1990年
点评:该剧是根据钱锺书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黄蜀芹导演,陈道明、英达、吕丽萍、葛优等著名影视演员都在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堪称中国当代电视剧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中国40年代的知识分子群像。导演黄蜀芹将围城精神底蕴呈现出来,城里城外,世事沉浮,令人不胜唏嘘。《围城》有空前强大的演员阵容,被评价为“大腕一个连,敢叫电视换新天”。
导演/编剧:黄蜀芹
中国内地女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在执导《围城》之前,她在电影方面的成就非常引人注目,获得很多国际国内大奖。1991年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围城》获第1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2009年上海文史研究馆、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黄蜀芹电影导演生涯50年研讨会。
《辘轳·女人和井》播出时间:1990年
点评:《辘轳·女人和井》是由陈雨田执导,田成仁、吴玉华、李玉峰等领衔主演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该剧描绘了当代中国东北农村生活变革的史诗式的长卷巨篇《农村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剧情紧接第一部《篱笆·女人和狗》,电视剧通过主人公茂源、枣花等的命运转折,展示了在农村,变革中要大步朝前走,要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战胜自己这样一个意蕴深邃的人生命题。
导演:陈雨田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做过电影演员、话剧演员、编剧和电视剧导演工作,执导(或兼编剧)50多部(集)电视剧。其中16部(集)获国家及地区奖。《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等农村三部曲。前者获第九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三等奖、第八届“金鹰奖”优秀连续剧一等奖。
编剧:韩志君
国家一级编剧。代表作有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与韩志晨合作)。“农村三部曲”写的实际是当代农民的心史,在荧屏上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东北风。
《外来妹》播出时间:1991年
点评:《外来妹》是由成浩执导的情感剧情剧,陈小艺、汤镇宗等人主演。该剧题材与思想内涵都相当贴切时代话题,文化冲突中的中国人是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是外来妹的问题,也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问题。文化的冲突困扰着每一个“外来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仍旧交会在他们心中。《外来妹》是第一部反映打工者生活的电视剧、第一部反映劳资关系的电视剧、第一部有香港演员加盟的电视剧。 导演:成浩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在中国当时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他把握时代脉搏,敢为人先,拍出了自己的成名佳作“改革开放三部曲”之二——《外来妹》。
编剧:谢丽虹
谢丽虹著有电视连续剧剧本《外来妹》《姐妹》《老大的幸福》《福贵》等。剧本《外来妹》获全国第十二届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第一届五个一工程奖、大众电视金鹰奖,谢丽虹在写剧本之前体验生活的时候就在深圳某个厂子里,认识了一群外来妹、打工仔朋友,但是拍摄时他们已经离开了,因此她表达了“艺术创作总是落后于生活现实”的想法。
《编辑部的故事》播出时间:1991年
点评:该剧由赵宝刚、金炎执导,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主演。《编辑部的故事》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也是第一次在电视里把各种语言倾泻在世俗小事上,处处反差和笑料,着实新鲜过瘾。该剧的制作团队包括王朔、冯小刚、马未都等“京油子”,不仅保证了该剧台词功力,同时也最大程度地迎合了大众口味。王朔作为文化符号的出现给大家展示了一个不同于正统知识分子的反讽姿态,它的出现开创了此类电视剧的先河,成为经典之作。
导演: 赵宝刚
中国内地导演、编导、制作人、演员,擅长执导电视剧。1991年开始独立执导《编辑部的故事》荣获“飞天奖”二等奖等四个奖项,这部剧展现了带有文化色彩的北京人的幽默。
导演:金焱
1979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198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导演,担任摄制部主任。导演代表作品有长篇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编剧:王朔、冯小刚、苏雷、魏人、葛小刚
《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以王朔为主,冯小刚等人为辅,今天来看堪称中国喜剧的豪华阵容,当年他们也是才华横溢正当年,剧本诞生行云流水非常顺利。王朔写的用得最多,冯小刚也有六七集。拍摄的时候剧本已经非常成熟,王朔和冯小刚式的京味调侃很圆熟,演员基本上照着本子演就一气呵成。
《我爱我家》播出时间:1993年
点评:《我爱我家》的热播,让情景喜剧的概念正式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我爱我家》中描绘的一家人,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写照。从时代角度看,《我爱我家》不以感情 说教为主要创作方向,在那个年代里也算得上是独树一帜。该剧既市井又有内涵,既通俗又深刻,有着与众不同的幽默和思想深度。《我爱我家》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从细节上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蛛丝马迹,而且每一个故事都与时代相呼应。
导演:英达
《我爱我家》是英达第一部导演的作品,从此开展了他在影视界多栖生涯,由他执导的《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等喜剧都带给了观众许多的欢笑,也让英达在中国情景喜剧领域站稳了脚跟。
编剧:梁左
梁左早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上世纪90年代初他与英达一同创作了大型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创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他在该剧中任总编剧和总文学师,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滑稽与幽默手段与情景喜剧的语言形式相结合,使该剧获得了巨大反响。之后他又创作了《临时家庭》《闲人马大姐》等众多广受好评的喜剧作品。
《三国演义》播出时间:1994年
点评:由王扶林执导的《三国演义》成功地展现了原著的精髓和三国时代的历史风貌。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评述、对统治者和黑暗社会的揭露、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明君贤相、国家和平统一的渴望,在剧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极具渗透力的文化气息以及那份似乎是浑然天成的大气磅礴,造就了该剧的艺术成就。虽然引发“文戏精武戏拙”的争议,但不妨碍它成为四大名著改编的经典剧作。
导演:王扶林
是中国第一代电视艺术家。在中国人的心中,他的名字和四大名著是分不开的。《三国演义》则是中国电视剧拍摄历时最长、投资最巨大的历史电视剧。剧组的足迹几乎遍及《三国演义》故事发生的每个地方,建立了两座巨大的影视基地,群众演员计40万人次,投资1.7亿元,历时5年。是王扶林的才华与毅力,才能让我们有幸在镜头前欣赏到这些经典。
编剧:朱晓平
朱晓平上世纪80年代以小说《桑树坪纪事》开始操持笔墨,至今创作小说、诗歌、话剧、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约300万字,其中,话剧《桑树坪》获文化部优秀剧目奖,电影《黄河谣》获金鸡百花奖、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奖,电视剧《三国演义》《编辑部的故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姊妹坡》获解放军文艺奖、优秀编剧奖。
《过把瘾》播出时间:1994年
点评:该剧是由赵宝刚执导,李晓明、黑子编剧,王志文、江珊主演的一部8集电视连续剧,展现出怎样在庸碌的环境和生活的磕绊中保持心灵的自由和洒脱的精神,引起青年一代的强烈共鸣。江珊所饰演的杜梅成了那个年代女孩竞相模仿的对象,也是很多男性观众心目中的理想爱人。这部中国电视剧里程碑式的作品造就了江珊和王志文这对荧屏情侣。《过把瘾》让中国人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时髦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导演:赵宝刚
《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像雾像雨又像风》《奋斗》……赵宝刚用他自己的创作,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席,在他近30年的艺术之路中,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都有其时代的特色,又有自己鲜明的价值思考和美学追求。
编剧:李晓明
从1990年的《渴望》开始,李晓明与很多知名导演合作,佳作频出,如《过把瘾》《大腕》《京都纪事》《一年又一年》《搭错车》,其中,《渴望》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突出成就奖,《大腕》获得2002年第2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一年又一年》获得首届老舍文学奖。李晓明擅长描写人物的内心深处的情感,手法细腻,扣人心弦。
《一地鸡毛》播出时间:1995年 点评:根据刘震云的中篇小说《单位》和《一地鸡毛》改编的10集电视剧《一地鸡毛》是由冯小刚执导,陈道明、 徐帆、修宗迪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两部小说浓缩成一部琐碎人生的范本,一部关系学的教科书。剧中,陈道明收起一身傲骨,再现了“单位”这一微观天地里鸡毛蒜皮的俗世。该剧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贴近观众,是一部去掉俗气和脂粉气的敦敦实实的好片子。
导演:冯小刚
冯小刚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的导演,他始终把目光投向喧闹的现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作品传承了京味儿传统文化中的委婉与含蓄,幽默与调侃,实现了雅俗共赏。以其独具观赏性和娱乐性的风格而受到大众的欢迎。
编剧:刘震云
刘震云曾说他写剧本是使自己的小说换了另外一种方式在说话,他只改自己的小说,编剧不是他的职业,但无可否认,《一地鸡毛》《大腕》《手机》《一九四二》等影片的成功与他编写的优秀剧本分不开关系,他的作品都带着“返回平民”或“返回真实”的意识,《一地鸡毛》写出了权力网络向家庭的延伸。我们自然也会理解:生活本身就是一大堆琐碎的实际问题,除了认同现实关系别无选择。
《宰相刘罗锅》播出时间:1996年
点评:《宰相刘罗锅》从一开始就打出了“不是历史”的招牌。从而获得了极大的创作自由,作品中充满了游戏感。这部剧由秦培春、石零、张锐、白桦编剧,原料非常庞杂,包括正史、野史、民间故事、单口相声。尤其是传统相声《官场斗》,为该剧提供了丰富的笑料和情节。该剧用通俗的叙事模式、幽默滑稽的喜剧风格来娱乐大众、讨好观众,是《宰相刘罗锅》区别于之前历史正剧的最鲜明特色,剧中的故事不是历史,却远远地超出历史。
导演:韩刚
《宰相刘罗锅》作为韩刚的代表作品开启了内地历史剧戏说的先河,曾获得了巨大轰动。该剧也获得第14届大众电视“金鹰奖”。2000年韩刚担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总导演,这是中国影视界第一次改编拍摄外国名著,并且全部起用外国演员,且在外国拍摄的首次尝试,此举对中国影视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编剧:秦培春
秦培春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方面的研究。他创作了儿童剧剧本《雁奴莎莎》《白马飞飞》,话剧剧本《童心》《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电视剧本《宰相刘罗锅》等一大批优秀的剧本。先后获得第五届文华新剧目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中国话剧“金狮奖”剧本创作等奖项。
《和平年代》播出时间:1996年
点评:《和平年代》是李舒、张前执导,张丰毅、尤勇等主演的23集电视剧。该剧正面描写了改革开放条件下部队建设以及军队与地方关系,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貌,充分地表达了时代的情绪。该剧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当代军人的艺术形象,在他们身上,个性的鲜明性与时代所要求的人物思想的真实性结合得相当完美。
导演:李舒
《情满珠江》《和平年代》《军歌嘹亮》一路行来,李舒被称作“主旋律导演”。这几部剧也使李舒获得了观众和奖项的认可。他前后三次获得“全国最佳导演奖”。《情满珠江》作为第一部反映改革开放的电视剧,获得了“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和平年代》也是有奖必拿,一年中摘到12个国家级奖项。2002年《军歌嘹亮》在央视播出后获得了收视率第一,也让李舒进入“全国十佳导演”的行列。
编剧:张波
张波是广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平常人家》,长篇报告文学《广州城外城》,报告文学集《就业迪斯科》,中篇小说集《白纸船》,电视连续剧剧本《和平年代》(合作),小说集《白纸船——中国当代著名军中作家精品大系》等。电视连续剧剧本《和平年代》荣获1997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等奖、1997年中国电视飞天奖一等奖、1997年中国电视金鹰奖一等奖、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影视作品一等奖及优秀编剧奖。
《甘十九妹》播出时间:1996年
点评:《甘十九妹》由王文杰执导,杨潞、张子健、颜丙燕等人主演,是内地武侠电视剧的开篇之作之一,也是最早的爱情武侠剧。该剧因其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而备受好评,通过仇恨最终让人生不如死的教训,告诫人们“冤冤相报何时了”。《甘十九妹》也位列“80后最难忘的电视剧”之中,是上世纪90年代内地武侠剧中最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
导演:王文杰
王文杰曾八次获得“飞天”奖,十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两次获得“金鹰”最佳电视剧奖,三次获得全军电视剧“金星”奖,曾三次荣获全国第一届、第四届、第五届大众电视“双十佳”十佳导演奖,并被国家权威部门授予中国电视剧产业20年导演突出贡献奖。20多年来共拍摄各种题材、各类风格的电视剧30多部。电视剧作品题材类型丰富,关注现实民生及历史苦难,素有人文情怀,注重民族思考。
编剧:李鲁轲
李鲁轲的代表作《甘十九妹》是90年代知名武侠电视剧,曾风靡大江南北。近期代表作为《大舜》《保密局的枪声》等。李鲁轲作为内地职业影视编剧,剧本曾被吴子牛、高群书、王文杰、张新建、孔笙等著名导演执导制作。其作品涵盖不同类型,风格多样。
《还珠格格》播出时间:1998年
点评:《还珠格格》是一部改编自琼瑶同名小说的古装清朝喜剧,第一、二部由孙树培、李平导演,琼瑶改编,赵薇、林心如、苏有朋、范冰冰、张铁林等联合主演。该剧当年的火爆盛况如今荧屏再难企及,首播创造高达54%的收视率纪录,最高点突破65%,万人空巷,收视奇迹至今难以逾越。赵薇、林心如等更是凭借此剧一举成名,开创中国大陆流行文化偶像造星时代。
导演:孙树培
孙树培导演的戏都比较偏重娱乐性,拍得让老百姓喜欢,牢牢抓住了观众注意力的中心。无论《还珠格格》的艺术成就如何,但其影响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可谓是红遍海内外华人圈。2004年,孙树培导演的又一部“格格戏”《十三格格》再次受到观众欢迎。孙树培导演的戏都比较偏重娱乐性,拍得让老百姓喜欢,牢牢抓住了观众注意力的中心。 编剧:琼瑶
琼瑶的言情小说曾经影响了一代人的恋爱观,其创作纯情柔美的爱情故事风靡得一时无二,大多数70年代左右出生的女性,曾经都是琼瑶言情的跟随者。于是,“琼瑶牌”言情作品20年来畅销华语世界,其巨大的影响力与流水线制作方式,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捧红了近百名男星女星。
《水浒传》播出时间:1998年
点评:作为最后一部被搬上荧屏的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水浒传》让“文戏武唱”得到了彻底的更正。该剧由张绍林执导,李雪健、周野芒、臧金生、丁海峰、赵小锐、王思懿领衔主演。袁和平的加盟让《水浒传》拥有了内地电视剧中最精彩的武打场面,呈现出剧情结合紧密的写实型打斗。时间证明,《水浒传》所体现出来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使它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成功缔造了名著改编为电视剧的经典神话。
导演:张绍林
张绍林是中国新时期电视剧创作领域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现担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质朴,充满热情,贴近观众,关注生活与现实,充满了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感召力。他将传统的写实与写意手法相结合,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他曾参与创作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水浒传》,均呈现出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成了一代人心中的影视经典。
编剧:杨争光
现任深圳市文联副主席的杨争光,长期从事诗歌、小说、影视剧写作。担任电影《双旗镇刀客》编剧,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编剧之一,《激情燃烧的岁月》总策划。杨争光对《水浒传》的改编完美地承袭了原著厚重的历史感,一百零八条好汉可谓是个个栩栩如生,让这部名著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下绽放了别样的光彩。
《牵手》播出时间:1998年
点评:《牵手》是由杨阳执导的家庭剧,蒋雯丽和吴若甫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妻的婚姻危机。这部剧应该是国内第一次正面探讨婚外情的电视剧,轰动一时。该剧创作严谨,在情感问题上紧扣时代话题。演员演技爆棚,蒋雯丽还不歇斯底里,吴若甫帅气逼人,还有漂亮纯情的俞飞鸿,都成为关注的焦点。
导演:杨阳
杨阳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导演系,从艺以来活跃在中国影视文化领域,具有国际化的人文视角和娴熟的艺术驾驭能力,善于在各种题材中挖掘人性深度和正能量。其代表作品有《牵手》《记忆的证明》《亮剑》《今夜天使降临》,涵盖了情感、战争、历史及社会话题等多个领域,获得行业内外的高度肯定。
编剧:王海鸰
王海鸰有“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她编剧创作的电视剧《牵手》《不嫁则已》《中国式离婚》都曾带来收视热点和社会的共鸣。王海鸰用手中的笔记叙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婚姻故事,她真实而又残酷地把婚姻中的种种生存状态狠狠地揭开,比如《中国式离婚》中关于女性在婚姻生活中逐渐心态失衡的描写,真实而鲜活,起到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引发了强烈的社会思考。
《永不瞑目》播出时间:1999年
点评:涉案剧找回旧日风光,海岩剧的功劳不可不提。1990年代中期,纪实风格的《西安大追捕》《9·18大案纪实》相继走红,侦破剧呈卷土重来之势。《永不瞑目》是海岩电视剧十年来的收视高峰,也是赵宝刚电视剧中受众面最宽、反响最为热烈的作品。在该剧的带动下,一大批涉案剧以集团军的方式出现,成为收视份额第一的剧种。
导演:赵宝刚
《永不瞑目》当年创下的收视神话奠定了导演赵宝刚在电视圈不可动摇的地位。这样一个跌宕起伏、离奇浪漫的故事,赵宝刚注入了丰富动人的真实细节,让每个人物形象都血肉丰满,带给了观众持久的震撼,显示出了赵宝刚对剧本优秀的把控能力。
编剧:海岩
1985年,海岩出版人生第一部长篇小说《便衣警察》,并首次改编为电视剧呈现荧屏。此后的30年间,海岩每部作品都可谓是叫好叫座,也推出了一批青春靓丽的新星。海岩的作品往往在借爱情表达一些别的东西,如命运,这个时代年轻人与老年人不同道德观的冲撞;整个社会中个人命运的渺小。这也让他的作品突破了青春偶像的范畴,更加厚重有质感。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播出时间:2000年
点评:一把辛酸泪牵动万家忧乐。《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播出后红遍大江南北。剧本由刘恒自己操刀,把小说中过于尖锐的部分软化了,添加了不少温情的人物和情节。刘恒用“显微镜”去观察琐碎的生活细节和渺小的人生困境,让观众看到自己看到身边的人而产生共鸣。导演沈好放力图在表现手法上不刻意追求表面戏剧化的效果,在自然生活中,流露一些伤感与悲伤,展示了一幅既辛涩又温暖的民俗风景画卷。
导演:沈好放
从1998年执导的家庭生活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获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奖开始,各种奖项与表彰对沈好放的青睐就没有中断过,他的作品一贯主题偏好现实题材,强调故事、人物和情感世界的真实表达。从对平民百姓给予温情赞颂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关注伟人时政的《孙中山》,都可以看到沈好放作品中所蕴藏的人性关怀。
编剧:刘恒
刘恒有“中国第一编剧”之称,20余年编剧生涯中,他创作了太多如雷贯耳的电影或电视剧作品,《秋菊打官司》《云水谣》《金陵十三钗》《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刘恒花在剧本上的功夫令人震撼,剧本区区三五万字,他也会在创作之前借阅大量书籍,了解细枝末节的知识,给人物写前史小传,做一些哲学意义的分析,这是一个真正的影视人令人敬佩的工作态度。
《康熙王朝》播出时间:2001年
点评:上世纪90年代末,正当朱苏进创作活跃、频频获得全国全军文学奖项之际,他忽然暂搁小说创作,投身影视圈,并一口气推出几道重量级屏幕大餐:先是电影《鸦片战争》剧本,再是改编二月河小说,完成《康熙王朝》剧本,他将历史的理性科学与影视剧的感性审美完美结合,赢得了“金牌编剧”的名声。
导演:陈家林
陈家林以拍摄历史题材剧闻名遐迩,尤以拍摄帝王将相著称,导演风格雄浑、壮阔。在历史剧泛滥的时候,他又转型投入平民戏市场,《继父》《女人一辈子》等同样赢得好口碑。陈家林拍摄历史题材剧始终坚持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虽然电视剧不能还原历史遵循历史,但大的历史背景、历史氛围要准确,这就是陈家林所秉承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编剧:朱苏进
上世纪90年代末,正当朱苏进创作活跃、频频获得全国全军文学奖项之际,他忽然暂搁小说创作,投身影视圈,并一口气推出几道重量级屏幕大餐:先是电影《鸦片战争》剧本,再是改编二月河小说,完成《康熙王朝》剧本,他将历史的理性科学与影视剧的感性审美完美结合,赢得了“金牌编剧”的名声。
《济公》播出时间:1985年
点评:当大街小巷都传唱那首“鞋儿破,帽儿破”的歌时,游本昌饰演的第一代济公的形象被大家广泛接受。该剧是采取一集一个故事的短篇集合的形式,摇着蒲扇的疯和尚诙谐有趣,大人孩子都爱上这个济公。《济公》拍得很朴素,没有好看的场景和特效,但绝对是一代人的经典,剧中杭州的灵隐寺、飞来峰、井里的半截木头都像那首片头曲一样深入人心。
导演:张戈
张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执导了多部电视剧,其中,《陈毅与刺客》获《大众电视》“金鸡奖”;《上海的早晨》获第十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二等奖。而1985年的《济公》获大众电视金鹰奖,成就了永久的经典。
编剧:乔谷凡
乔谷凡是上海越剧院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创作过30多部舞台剧。主要影视剧有电视剧《济公》《杜十娘》《孔雀东南飞》。其中《济公》获法国巴黎华语影视金狮奖。
《寻找回来的世界》播出时间:1985年
点评:该剧由许雷执导,张利华、宋丹丹、许亚军等主演。该剧以纯美的诗意抚摸现实,用戏剧的冲突再现人生。该剧触及少年犯罪的问题,但人物不囿于高墙之内,它和整个社会相呼应,老师、管教干部和失足少年,共同体现了一个主题:世界只有一个,失足少年一定能寻回来失去的世界。没有什么比直面历史和内心更可贵的创作态度了,这是一部有责任和担当的作品,如今工读学校已经没有了,但好作品多少年后依然有其艺术价值。
导演:许雷
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开始执导电影,是著名的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之一。1985年,执导《寻找回来的世界》,获第六届(1985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多项奖,这部剧表现的深刻的思想、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力量征服了观众。
编剧:楚雪
楚雪以感人的创作激情,将柯岩这部小说改编成具有较高文学品位和美学品位的电视剧。除了改编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楚雪还带病改编柯岩的另一部小说《他乡明月》,并和柯岩一起合作了电视剧《红蜻蜓》是一位有着现实主义情怀的编剧。
《四世同堂》播出时间:1985年
点评:28集电视剧连续剧《四世同堂》是由林汝为编剧执导,邵华、郑邦玉、李维康、周国治、李婉芬等主演。该剧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长篇小说,较忠实地再现了原著的思想内蕴,因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文学性引起强烈反响。该剧始终以一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沦陷区一群普通人的生活。相较充斥荧屏的打着“抗日题材”的幌子,一味迎合现代人口味,不惜歪曲抗日英雄和国人的抗战情结的影视剧,这部剧集所传达的精神及其艺术价值更显得弥足珍贵。
导演/编剧:林汝为
林汝为是京味电视剧制作的代表人物,《四世同堂》为她迎来了盛名和赞誉,剧中北京味道的拿捏与分寸都恰到好处,不温不火,为人称道。1987年,林汝为拍摄的《便衣警察》也是一部时代经典,此剧当年播出时曾形成人人争睹的场面,反响十分强烈。
《西游记》播出时间:1986年
点评:该剧被称为86版《西游记》,由杨洁执导,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汪粤、马德华、闫怀礼等主演。该剧创造了89.4%的收视率神话,至今为止,该剧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次数最多并超过3000次的电视剧,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西游记》在有限的艺术、技术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充满人情味和想象力的神话空间。六小龄童所演绎的孙悟空,几乎成了观众心中对美猴王的定式。而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也在一代人心中久久回荡。
导演:杨洁
杨洁花了6年时间拍摄完成25集电视剧的拍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要想拍摄出《西游记》这么一个神话剧,环境的艰难可想而知,《西游记》剧组的全体演职员可谓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用当年唐僧取经的精神和毅力来完成这部巨著的,而杨洁用她对艺术的坚持为几代电视观众塑造了一个不灭的神话。
编剧:邹忆青
著名剧作家。三十多年来与戴英禄等人合作编写近30部戏剧剧本,主要戏剧作品中《春草闯堂》《蝶恋花》《玉树后庭花》影响极大。电视剧《八女投江》获五个一工程奖,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前后共40集),前25集曾获飞天奖和金鹰奖。
《红楼梦》播出时间:1987年
点评:该剧被称为87版《红楼梦》,由王扶林执导,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该剧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剧中鲜活的人物和天籁的音乐仿佛一杯醇酒,历久弥香。《红楼梦》是为弘扬艺术、为了文化的传承而拍,几乎不惜工本,也不在乎时间。制作上,作品彰显更多的是艺术的气息;演员是全国海选的成功典范;在画面和服化道上,虽然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时代特点,但每一个镜头都精致、传神。
导演:王扶林
王扶林是中国第一代电视艺术家。在中国人的心中,他的名字和四大名著是分不开的。《红楼梦》足迹踏遍中国九省,设立两座外景点,拍摄过程历时3年。是他的坚持和才华,让我们在镜头前欣赏到经典的剧作。
编剧:刘耕路、周雷、周岭
三位编剧参考红学家周汝昌的意见编写剧本,于1983年3月6日起稿,当年底完成初稿,1984年3月完成二稿,直到1986年1月才最终定稿,历时两年零两个月。在此期间,周汝昌、吴世昌、朱家溍、杨乃济、阮若琳、王立平、戴临风、王扶林等人都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全剧本最终由周岭统一修改并定稿。编剧忠于原著,敢于发挥;导演心无旁骛、潜心创作。经典无须争辩,历久弥新。 《便衣警察》播出时间:1987年
点评:12集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由海岩编剧,林汝为执导,胡亚捷、宋春丽等主演。该剧讲述的是一个年轻警察成长的故事,是一曲美好爱情的颂歌。这是海岩第一部被搬上荧屏的作品,播出时曾形成人人争睹的场面,反响十分强烈。而当时热唱的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让人从那深情款款的主题歌里的岁月苦涩中,感悟到刘欢一种洒脱的气概。
导演:林汝为
1987年,林汝为在执导了《四世同堂》之后,拍摄了《便衣警察》,也是一部时代经典,此剧当年播出时曾形成人人争睹的场面,反响十分强烈。
编剧:海岩
这是海岩第一部被搬上荧屏的作品,走言情路线的“海岩剧”模式还未显现。“岩式警匪”“岩式爱情”“岩式风格”风靡20年,刨造了中国出版和中国影视的一个又一个神话,海岩是中国内地与香港金庸、台湾琼瑶齐名的畅销书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全部被改编为影视剧,深受广大读者和观众喜爱,堪称中国的言情小说大师和大众文化英雄。
《渴望》播出时间:1990年
点评:1990年岁末,有一个名字感动了数以亿计的中国观众,她就是刘慧芳——《渴望》的女主角。《渴望》热播时万人空巷的情景,至今仍然无可超越。该剧由李晓明编剧,王石等改编,鲁晓威执导,张凯丽、李雪健等主演。该剧成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开创性地以写实的视角直面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将人生、人性的东西融入到社会大时代的背景中,感情真切、台词生活化,加上演员的出色表演,具有极高的社会审美的价值。
导演:鲁晓威
鲁晓威被媒体评价为中国第五代电影人和第三代电视人。1986年将“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钟鼓楼》改编并导演成同名电视连续剧。1989年导演中国第一部大型长篇电视连续剧《渴望》(50集)。播出后形成了“万人空巷、世人争说”的情形,该剧获得了第六届“飞天奖”、第九届“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编剧:李晓明
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编剧。主要作品有《渴望》《过把瘾》《京都纪事》《欲望》《一年又一年》《太祖秘史》《搭错车》《非常24小时》《大腕》。李晓明在《渴望》中深刻、细致、集中地刻画了这一时期人们的心态、思想根基和现实生活的缩影。《渴望》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突出成就。
《封神榜》播出时间:1990年
点评:1990年版的《封神榜》以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为原型的神话剧让人眼前一亮,剧中如哪吒驾驭风火轮、杨戬开天眼、姜子牙封神等场景,都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经典片段。很多观众对于“炮烙之刑” “酒池肉林”“姜太公钓鱼”的认识也都来自于这部电视剧。在《封神榜》中,一大批演员以极具舞台感的表演方式赢得了好评。片中妲己的扮演者傅艺伟成为众多观众记忆中的女妖典范。
导演:郭信玲
1988年3月被评为一级导演,共执导拍摄了电视剧117部(集),多部作品获奖。2012年9月9日,病逝于香港。《封神榜》在服装设计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导演团队大胆创新,不仅邀请了香港演员加盟,在技术发展并不先进的20世纪90年代,剧中众多神话人物穿梭云间,疾风奔走的景象,大多依赖于干冰、烟雾等传统特效手段。
编剧:顾汉昌
二级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自1975年起,先后多部剧本投产,其中独立编剧的《鹬蚌相争》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后合作编写36集长篇神话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封神榜》的剧本采取了多线并进的故事结构,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戏,最终形成了群戏的故事结构。
《围城》播出时间:1990年
点评:该剧是根据钱锺书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黄蜀芹导演,陈道明、英达、吕丽萍、葛优等著名影视演员都在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堪称中国当代电视剧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中国40年代的知识分子群像。导演黄蜀芹将围城精神底蕴呈现出来,城里城外,世事沉浮,令人不胜唏嘘。《围城》有空前强大的演员阵容,被评价为“大腕一个连,敢叫电视换新天”。
导演/编剧:黄蜀芹
中国内地女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在执导《围城》之前,她在电影方面的成就非常引人注目,获得很多国际国内大奖。1991年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围城》获第1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2009年上海文史研究馆、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黄蜀芹电影导演生涯50年研讨会。
《辘轳·女人和井》播出时间:1990年
点评:《辘轳·女人和井》是由陈雨田执导,田成仁、吴玉华、李玉峰等领衔主演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该剧描绘了当代中国东北农村生活变革的史诗式的长卷巨篇《农村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剧情紧接第一部《篱笆·女人和狗》,电视剧通过主人公茂源、枣花等的命运转折,展示了在农村,变革中要大步朝前走,要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战胜自己这样一个意蕴深邃的人生命题。
导演:陈雨田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做过电影演员、话剧演员、编剧和电视剧导演工作,执导(或兼编剧)50多部(集)电视剧。其中16部(集)获国家及地区奖。《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等农村三部曲。前者获第九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三等奖、第八届“金鹰奖”优秀连续剧一等奖。
编剧:韩志君
国家一级编剧。代表作有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与韩志晨合作)。“农村三部曲”写的实际是当代农民的心史,在荧屏上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东北风。
《外来妹》播出时间:1991年
点评:《外来妹》是由成浩执导的情感剧情剧,陈小艺、汤镇宗等人主演。该剧题材与思想内涵都相当贴切时代话题,文化冲突中的中国人是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是外来妹的问题,也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问题。文化的冲突困扰着每一个“外来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仍旧交会在他们心中。《外来妹》是第一部反映打工者生活的电视剧、第一部反映劳资关系的电视剧、第一部有香港演员加盟的电视剧。 导演:成浩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在中国当时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他把握时代脉搏,敢为人先,拍出了自己的成名佳作“改革开放三部曲”之二——《外来妹》。
编剧:谢丽虹
谢丽虹著有电视连续剧剧本《外来妹》《姐妹》《老大的幸福》《福贵》等。剧本《外来妹》获全国第十二届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第一届五个一工程奖、大众电视金鹰奖,谢丽虹在写剧本之前体验生活的时候就在深圳某个厂子里,认识了一群外来妹、打工仔朋友,但是拍摄时他们已经离开了,因此她表达了“艺术创作总是落后于生活现实”的想法。
《编辑部的故事》播出时间:1991年
点评:该剧由赵宝刚、金炎执导,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主演。《编辑部的故事》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也是第一次在电视里把各种语言倾泻在世俗小事上,处处反差和笑料,着实新鲜过瘾。该剧的制作团队包括王朔、冯小刚、马未都等“京油子”,不仅保证了该剧台词功力,同时也最大程度地迎合了大众口味。王朔作为文化符号的出现给大家展示了一个不同于正统知识分子的反讽姿态,它的出现开创了此类电视剧的先河,成为经典之作。
导演: 赵宝刚
中国内地导演、编导、制作人、演员,擅长执导电视剧。1991年开始独立执导《编辑部的故事》荣获“飞天奖”二等奖等四个奖项,这部剧展现了带有文化色彩的北京人的幽默。
导演:金焱
1979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198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导演,担任摄制部主任。导演代表作品有长篇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编剧:王朔、冯小刚、苏雷、魏人、葛小刚
《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以王朔为主,冯小刚等人为辅,今天来看堪称中国喜剧的豪华阵容,当年他们也是才华横溢正当年,剧本诞生行云流水非常顺利。王朔写的用得最多,冯小刚也有六七集。拍摄的时候剧本已经非常成熟,王朔和冯小刚式的京味调侃很圆熟,演员基本上照着本子演就一气呵成。
《我爱我家》播出时间:1993年
点评:《我爱我家》的热播,让情景喜剧的概念正式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我爱我家》中描绘的一家人,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写照。从时代角度看,《我爱我家》不以感情 说教为主要创作方向,在那个年代里也算得上是独树一帜。该剧既市井又有内涵,既通俗又深刻,有着与众不同的幽默和思想深度。《我爱我家》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从细节上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蛛丝马迹,而且每一个故事都与时代相呼应。
导演:英达
《我爱我家》是英达第一部导演的作品,从此开展了他在影视界多栖生涯,由他执导的《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等喜剧都带给了观众许多的欢笑,也让英达在中国情景喜剧领域站稳了脚跟。
编剧:梁左
梁左早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上世纪90年代初他与英达一同创作了大型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创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他在该剧中任总编剧和总文学师,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滑稽与幽默手段与情景喜剧的语言形式相结合,使该剧获得了巨大反响。之后他又创作了《临时家庭》《闲人马大姐》等众多广受好评的喜剧作品。
《三国演义》播出时间:1994年
点评:由王扶林执导的《三国演义》成功地展现了原著的精髓和三国时代的历史风貌。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评述、对统治者和黑暗社会的揭露、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明君贤相、国家和平统一的渴望,在剧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极具渗透力的文化气息以及那份似乎是浑然天成的大气磅礴,造就了该剧的艺术成就。虽然引发“文戏精武戏拙”的争议,但不妨碍它成为四大名著改编的经典剧作。
导演:王扶林
是中国第一代电视艺术家。在中国人的心中,他的名字和四大名著是分不开的。《三国演义》则是中国电视剧拍摄历时最长、投资最巨大的历史电视剧。剧组的足迹几乎遍及《三国演义》故事发生的每个地方,建立了两座巨大的影视基地,群众演员计40万人次,投资1.7亿元,历时5年。是王扶林的才华与毅力,才能让我们有幸在镜头前欣赏到这些经典。
编剧:朱晓平
朱晓平上世纪80年代以小说《桑树坪纪事》开始操持笔墨,至今创作小说、诗歌、话剧、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约300万字,其中,话剧《桑树坪》获文化部优秀剧目奖,电影《黄河谣》获金鸡百花奖、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奖,电视剧《三国演义》《编辑部的故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姊妹坡》获解放军文艺奖、优秀编剧奖。
《过把瘾》播出时间:1994年
点评:该剧是由赵宝刚执导,李晓明、黑子编剧,王志文、江珊主演的一部8集电视连续剧,展现出怎样在庸碌的环境和生活的磕绊中保持心灵的自由和洒脱的精神,引起青年一代的强烈共鸣。江珊所饰演的杜梅成了那个年代女孩竞相模仿的对象,也是很多男性观众心目中的理想爱人。这部中国电视剧里程碑式的作品造就了江珊和王志文这对荧屏情侣。《过把瘾》让中国人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时髦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导演:赵宝刚
《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像雾像雨又像风》《奋斗》……赵宝刚用他自己的创作,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席,在他近30年的艺术之路中,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都有其时代的特色,又有自己鲜明的价值思考和美学追求。
编剧:李晓明
从1990年的《渴望》开始,李晓明与很多知名导演合作,佳作频出,如《过把瘾》《大腕》《京都纪事》《一年又一年》《搭错车》,其中,《渴望》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突出成就奖,《大腕》获得2002年第2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一年又一年》获得首届老舍文学奖。李晓明擅长描写人物的内心深处的情感,手法细腻,扣人心弦。
《一地鸡毛》播出时间:1995年 点评:根据刘震云的中篇小说《单位》和《一地鸡毛》改编的10集电视剧《一地鸡毛》是由冯小刚执导,陈道明、 徐帆、修宗迪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两部小说浓缩成一部琐碎人生的范本,一部关系学的教科书。剧中,陈道明收起一身傲骨,再现了“单位”这一微观天地里鸡毛蒜皮的俗世。该剧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贴近观众,是一部去掉俗气和脂粉气的敦敦实实的好片子。
导演:冯小刚
冯小刚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的导演,他始终把目光投向喧闹的现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作品传承了京味儿传统文化中的委婉与含蓄,幽默与调侃,实现了雅俗共赏。以其独具观赏性和娱乐性的风格而受到大众的欢迎。
编剧:刘震云
刘震云曾说他写剧本是使自己的小说换了另外一种方式在说话,他只改自己的小说,编剧不是他的职业,但无可否认,《一地鸡毛》《大腕》《手机》《一九四二》等影片的成功与他编写的优秀剧本分不开关系,他的作品都带着“返回平民”或“返回真实”的意识,《一地鸡毛》写出了权力网络向家庭的延伸。我们自然也会理解:生活本身就是一大堆琐碎的实际问题,除了认同现实关系别无选择。
《宰相刘罗锅》播出时间:1996年
点评:《宰相刘罗锅》从一开始就打出了“不是历史”的招牌。从而获得了极大的创作自由,作品中充满了游戏感。这部剧由秦培春、石零、张锐、白桦编剧,原料非常庞杂,包括正史、野史、民间故事、单口相声。尤其是传统相声《官场斗》,为该剧提供了丰富的笑料和情节。该剧用通俗的叙事模式、幽默滑稽的喜剧风格来娱乐大众、讨好观众,是《宰相刘罗锅》区别于之前历史正剧的最鲜明特色,剧中的故事不是历史,却远远地超出历史。
导演:韩刚
《宰相刘罗锅》作为韩刚的代表作品开启了内地历史剧戏说的先河,曾获得了巨大轰动。该剧也获得第14届大众电视“金鹰奖”。2000年韩刚担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总导演,这是中国影视界第一次改编拍摄外国名著,并且全部起用外国演员,且在外国拍摄的首次尝试,此举对中国影视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编剧:秦培春
秦培春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方面的研究。他创作了儿童剧剧本《雁奴莎莎》《白马飞飞》,话剧剧本《童心》《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电视剧本《宰相刘罗锅》等一大批优秀的剧本。先后获得第五届文华新剧目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中国话剧“金狮奖”剧本创作等奖项。
《和平年代》播出时间:1996年
点评:《和平年代》是李舒、张前执导,张丰毅、尤勇等主演的23集电视剧。该剧正面描写了改革开放条件下部队建设以及军队与地方关系,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貌,充分地表达了时代的情绪。该剧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当代军人的艺术形象,在他们身上,个性的鲜明性与时代所要求的人物思想的真实性结合得相当完美。
导演:李舒
《情满珠江》《和平年代》《军歌嘹亮》一路行来,李舒被称作“主旋律导演”。这几部剧也使李舒获得了观众和奖项的认可。他前后三次获得“全国最佳导演奖”。《情满珠江》作为第一部反映改革开放的电视剧,获得了“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和平年代》也是有奖必拿,一年中摘到12个国家级奖项。2002年《军歌嘹亮》在央视播出后获得了收视率第一,也让李舒进入“全国十佳导演”的行列。
编剧:张波
张波是广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平常人家》,长篇报告文学《广州城外城》,报告文学集《就业迪斯科》,中篇小说集《白纸船》,电视连续剧剧本《和平年代》(合作),小说集《白纸船——中国当代著名军中作家精品大系》等。电视连续剧剧本《和平年代》荣获1997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等奖、1997年中国电视飞天奖一等奖、1997年中国电视金鹰奖一等奖、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影视作品一等奖及优秀编剧奖。
《甘十九妹》播出时间:1996年
点评:《甘十九妹》由王文杰执导,杨潞、张子健、颜丙燕等人主演,是内地武侠电视剧的开篇之作之一,也是最早的爱情武侠剧。该剧因其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而备受好评,通过仇恨最终让人生不如死的教训,告诫人们“冤冤相报何时了”。《甘十九妹》也位列“80后最难忘的电视剧”之中,是上世纪90年代内地武侠剧中最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
导演:王文杰
王文杰曾八次获得“飞天”奖,十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两次获得“金鹰”最佳电视剧奖,三次获得全军电视剧“金星”奖,曾三次荣获全国第一届、第四届、第五届大众电视“双十佳”十佳导演奖,并被国家权威部门授予中国电视剧产业20年导演突出贡献奖。20多年来共拍摄各种题材、各类风格的电视剧30多部。电视剧作品题材类型丰富,关注现实民生及历史苦难,素有人文情怀,注重民族思考。
编剧:李鲁轲
李鲁轲的代表作《甘十九妹》是90年代知名武侠电视剧,曾风靡大江南北。近期代表作为《大舜》《保密局的枪声》等。李鲁轲作为内地职业影视编剧,剧本曾被吴子牛、高群书、王文杰、张新建、孔笙等著名导演执导制作。其作品涵盖不同类型,风格多样。
《还珠格格》播出时间:1998年
点评:《还珠格格》是一部改编自琼瑶同名小说的古装清朝喜剧,第一、二部由孙树培、李平导演,琼瑶改编,赵薇、林心如、苏有朋、范冰冰、张铁林等联合主演。该剧当年的火爆盛况如今荧屏再难企及,首播创造高达54%的收视率纪录,最高点突破65%,万人空巷,收视奇迹至今难以逾越。赵薇、林心如等更是凭借此剧一举成名,开创中国大陆流行文化偶像造星时代。
导演:孙树培
孙树培导演的戏都比较偏重娱乐性,拍得让老百姓喜欢,牢牢抓住了观众注意力的中心。无论《还珠格格》的艺术成就如何,但其影响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可谓是红遍海内外华人圈。2004年,孙树培导演的又一部“格格戏”《十三格格》再次受到观众欢迎。孙树培导演的戏都比较偏重娱乐性,拍得让老百姓喜欢,牢牢抓住了观众注意力的中心。 编剧:琼瑶
琼瑶的言情小说曾经影响了一代人的恋爱观,其创作纯情柔美的爱情故事风靡得一时无二,大多数70年代左右出生的女性,曾经都是琼瑶言情的跟随者。于是,“琼瑶牌”言情作品20年来畅销华语世界,其巨大的影响力与流水线制作方式,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捧红了近百名男星女星。
《水浒传》播出时间:1998年
点评:作为最后一部被搬上荧屏的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水浒传》让“文戏武唱”得到了彻底的更正。该剧由张绍林执导,李雪健、周野芒、臧金生、丁海峰、赵小锐、王思懿领衔主演。袁和平的加盟让《水浒传》拥有了内地电视剧中最精彩的武打场面,呈现出剧情结合紧密的写实型打斗。时间证明,《水浒传》所体现出来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使它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成功缔造了名著改编为电视剧的经典神话。
导演:张绍林
张绍林是中国新时期电视剧创作领域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现担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质朴,充满热情,贴近观众,关注生活与现实,充满了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感召力。他将传统的写实与写意手法相结合,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他曾参与创作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水浒传》,均呈现出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成了一代人心中的影视经典。
编剧:杨争光
现任深圳市文联副主席的杨争光,长期从事诗歌、小说、影视剧写作。担任电影《双旗镇刀客》编剧,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编剧之一,《激情燃烧的岁月》总策划。杨争光对《水浒传》的改编完美地承袭了原著厚重的历史感,一百零八条好汉可谓是个个栩栩如生,让这部名著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下绽放了别样的光彩。
《牵手》播出时间:1998年
点评:《牵手》是由杨阳执导的家庭剧,蒋雯丽和吴若甫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妻的婚姻危机。这部剧应该是国内第一次正面探讨婚外情的电视剧,轰动一时。该剧创作严谨,在情感问题上紧扣时代话题。演员演技爆棚,蒋雯丽还不歇斯底里,吴若甫帅气逼人,还有漂亮纯情的俞飞鸿,都成为关注的焦点。
导演:杨阳
杨阳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导演系,从艺以来活跃在中国影视文化领域,具有国际化的人文视角和娴熟的艺术驾驭能力,善于在各种题材中挖掘人性深度和正能量。其代表作品有《牵手》《记忆的证明》《亮剑》《今夜天使降临》,涵盖了情感、战争、历史及社会话题等多个领域,获得行业内外的高度肯定。
编剧:王海鸰
王海鸰有“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她编剧创作的电视剧《牵手》《不嫁则已》《中国式离婚》都曾带来收视热点和社会的共鸣。王海鸰用手中的笔记叙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婚姻故事,她真实而又残酷地把婚姻中的种种生存状态狠狠地揭开,比如《中国式离婚》中关于女性在婚姻生活中逐渐心态失衡的描写,真实而鲜活,起到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引发了强烈的社会思考。
《永不瞑目》播出时间:1999年
点评:涉案剧找回旧日风光,海岩剧的功劳不可不提。1990年代中期,纪实风格的《西安大追捕》《9·18大案纪实》相继走红,侦破剧呈卷土重来之势。《永不瞑目》是海岩电视剧十年来的收视高峰,也是赵宝刚电视剧中受众面最宽、反响最为热烈的作品。在该剧的带动下,一大批涉案剧以集团军的方式出现,成为收视份额第一的剧种。
导演:赵宝刚
《永不瞑目》当年创下的收视神话奠定了导演赵宝刚在电视圈不可动摇的地位。这样一个跌宕起伏、离奇浪漫的故事,赵宝刚注入了丰富动人的真实细节,让每个人物形象都血肉丰满,带给了观众持久的震撼,显示出了赵宝刚对剧本优秀的把控能力。
编剧:海岩
1985年,海岩出版人生第一部长篇小说《便衣警察》,并首次改编为电视剧呈现荧屏。此后的30年间,海岩每部作品都可谓是叫好叫座,也推出了一批青春靓丽的新星。海岩的作品往往在借爱情表达一些别的东西,如命运,这个时代年轻人与老年人不同道德观的冲撞;整个社会中个人命运的渺小。这也让他的作品突破了青春偶像的范畴,更加厚重有质感。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播出时间:2000年
点评:一把辛酸泪牵动万家忧乐。《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播出后红遍大江南北。剧本由刘恒自己操刀,把小说中过于尖锐的部分软化了,添加了不少温情的人物和情节。刘恒用“显微镜”去观察琐碎的生活细节和渺小的人生困境,让观众看到自己看到身边的人而产生共鸣。导演沈好放力图在表现手法上不刻意追求表面戏剧化的效果,在自然生活中,流露一些伤感与悲伤,展示了一幅既辛涩又温暖的民俗风景画卷。
导演:沈好放
从1998年执导的家庭生活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获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奖开始,各种奖项与表彰对沈好放的青睐就没有中断过,他的作品一贯主题偏好现实题材,强调故事、人物和情感世界的真实表达。从对平民百姓给予温情赞颂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关注伟人时政的《孙中山》,都可以看到沈好放作品中所蕴藏的人性关怀。
编剧:刘恒
刘恒有“中国第一编剧”之称,20余年编剧生涯中,他创作了太多如雷贯耳的电影或电视剧作品,《秋菊打官司》《云水谣》《金陵十三钗》《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刘恒花在剧本上的功夫令人震撼,剧本区区三五万字,他也会在创作之前借阅大量书籍,了解细枝末节的知识,给人物写前史小传,做一些哲学意义的分析,这是一个真正的影视人令人敬佩的工作态度。
《康熙王朝》播出时间:2001年
点评:上世纪90年代末,正当朱苏进创作活跃、频频获得全国全军文学奖项之际,他忽然暂搁小说创作,投身影视圈,并一口气推出几道重量级屏幕大餐:先是电影《鸦片战争》剧本,再是改编二月河小说,完成《康熙王朝》剧本,他将历史的理性科学与影视剧的感性审美完美结合,赢得了“金牌编剧”的名声。
导演:陈家林
陈家林以拍摄历史题材剧闻名遐迩,尤以拍摄帝王将相著称,导演风格雄浑、壮阔。在历史剧泛滥的时候,他又转型投入平民戏市场,《继父》《女人一辈子》等同样赢得好口碑。陈家林拍摄历史题材剧始终坚持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虽然电视剧不能还原历史遵循历史,但大的历史背景、历史氛围要准确,这就是陈家林所秉承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编剧:朱苏进
上世纪90年代末,正当朱苏进创作活跃、频频获得全国全军文学奖项之际,他忽然暂搁小说创作,投身影视圈,并一口气推出几道重量级屏幕大餐:先是电影《鸦片战争》剧本,再是改编二月河小说,完成《康熙王朝》剧本,他将历史的理性科学与影视剧的感性审美完美结合,赢得了“金牌编剧”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