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历程看中国共产党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n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发生了四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分别是: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同时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建立中国共产党

嘉兴南湖红船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这次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大会会场一度遭到帝国主义的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多大注意,好像什么事也沒有发生。但是,从此以后,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它终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事实说明,那些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人民革命运动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二)中国共产党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长时期的艰苦探索,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概括为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深刻诠释了党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革命的条件和进程,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正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
  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但在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应当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一次明确地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完整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是共产党人认清和履行自身所肩负历史使命的前提。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为着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为着使中国人民脱离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命运,和建立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农民解放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亦即孙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义性质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中国而奋斗。”“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了主要障碍,创造了政治前提;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从此,党开启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征程。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一)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我们党建立和巩固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权,标志着在我国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在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曾解释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解放军,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協商会议共同纲领》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一个历史性界碑。到1952年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中国大陆基本完成,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摧毁。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摆脱了千百年来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缚,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二)新中国的成立,实现和巩固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形成和发展了五十多个民族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遵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要求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磅礴气势,向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展开了最后的围歼。到1950年10月,实现了除西藏、台湾、香港、澳门和少数几个海岛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的解放。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根据《共同纲领》关于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人民政府为加强民族团结互助进行了大量工作,协调解决民族间和民族内部存在的纠纷,并抽出必要的财力、物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事业,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到1953年3月,已建立起一批县级和县级以上的民族自治区和相当数量的民族自治乡。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它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即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毛泽东思想是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
  成立初期的中国共产党曾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使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挫折。从革命斗争的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及时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一个个极为复杂的难题,全党同志团结一致,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以美苏两大强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同时在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运动蓬勃兴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使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按照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央制定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基本外交方针,新中国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也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承认,而是坚持必须在同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的前提下,并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外国政府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到195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后与苏联和欧亚10多个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访苏,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解决了两国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并用法律的形式把两国的同盟关系固定下来。中苏结盟是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重大外交行动,对当时的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1950年至1951年,新中国同印度等4个亚洲民族独立国家以及瑞典、丹麦、瑞士和芬兰4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与这些国家建交,新中国向周边国家传达了睦邻友好的信息,向世界昭示了“一个中国”的原则,迈出了打破美国遏制、孤立新中国的重要一步。
  70多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实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党作出的正确抉择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国内外大势呼唤我们党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
  实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事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

  (二)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今天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0多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党和人民经历和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戰,党中央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这些都生动展现了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展现了阔步前进的14亿多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三)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变。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同时,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从2012年开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一)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革故鼎新,励精图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二)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党和国家事业确立了新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这个新的历史性重大判断,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问题,有助于我们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紧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不断消除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也有助于党和国家更加全面地分析和把握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人民需要,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各项需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两步走”战略安排,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新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立足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這一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伟大飞跃。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新的历史站位、宏阔视野、战略眼光,反映了时代发展变化的丰富内涵;以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相互贯通的思想体系,回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篇章,为在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
  这一思想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党、国家、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更加自信地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宽广胸襟。中国已成为国际秩序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从严、监督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开新局、谋新篇,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百年巨变、百年辉煌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20年代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一次巨大跨越,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途光明。我们有信心,我们更要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第六研究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武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我国高中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只有这样才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可以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和国家发展有贡献的人,进而成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为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立足于高中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当前我国社区治理存在工作任务越来越多、治理主体相对单一、社区工作者身份尴尬、工作经费及场所不足等困局,原因是各种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规则和程序还不够完善,制约手段不足,对社区工作者保护不到位。从法律上对社区组织进行科学定位,使其更符合新时代社区治理的需要;应明确社区职责,实现权责匹配;应加强社区人员队伍建设,实行中央、省(自治区)、县(区)三级财政支持。
凯利·希格斯(Kelly Higgs)是南非装饰植物艺术家。她备受追捧的原创画作曾在伦敦一家著名画廊展出,作品也曾在约翰内斯堡的几次个人画展上展出。她的画作空灵美丽、异想天开,吸引了全球的追随者,被制作成绘画、织物和墙纸。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及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渐渐形成敏捷、灵活、独创、反思等思维品质,从而真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索研究,意见仅供参考。
本文从理论、教育、创新、制度、育人等五大层面总结提炼出中国共产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历史经验,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新历史方位对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要求,提出中国共产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五大启示: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制度保障、活用本地资源、突出学用结合。
与前两届上海国际车展相比,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三大趋势不但势如破竹,而且也在加速融合。再也没有人怀疑汽车电动化的必要性,尤其是外资和合资品牌,争先恐后,加速追赶。《智能网联汽车》杂志社特筛选出即将在上海车展发布的热门车型,跟随记者一起“尝尝鲜”,抢先看懂上海国际车展吧!作为2021年全球第一个A级车展,上海国际车展将于4月19日开幕。随着展期日益临近,全球各大汽车企业均在摩肩擦掌。
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传统文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诵经典用经典,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学《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接着学《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所有的经典边学边做,实践明理,明理实践;融经典润心灵,让孩子学会孝悌学会做人,明理有公德心,让传统文化成为他们心灵的土壤成为他们生命的血液;体验感受身边的传统文化,目的让孩子们切切实实地去感受祖国文化,让传统文化不仅得到传承,更能得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