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立夏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a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是我国传统的农事节气——立夏日。按照古人的理解,“立,建始也”,“夏,假也(大的意思),宽假万物以使生长也”。因此,所谓立夏,也即夏天开始了,万物得以生长。由于传统中国是典型的农耕社会,立夏的农事意义历来为民众所倚重,而围绕春尽夏即之日——“立夏日”所形成的诸多习俗也别有意趣。
  立夏的确立
  中国传统历法有二十四节气,立夏为其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所谓节气,就是根据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把一年的时间分为二十四个节点,前后两个节点相隔约半个月的时间,每一节点即为一节气(也指每一点所在的那一天)。
  关于节气,传统又有“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气,每月有二气,在月首者为节气,在月中者为中气”的说法,并以“中气”作为当月的表征,后世统称“节气”、“中气”为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相对固定:“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前后只差一两天。”但在阴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太固定,与上一年的同一节气相对照,或者推迟约11天,或者提前约19天。
  立夏与其他二十三个节气相伴而生。文献记述,至迟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夏至、冬至的概念。《尚书·尧典》曾记载有“日中”、“日永”、“霄中”、“日短”四个节气,也即后来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成书于春秋时代的《左传·僖公五年》曾有“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的记述。古今研究家皆认为其中所谓的“分、至、启、闭”,也即后世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八个节气。秦朝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中记录了除“小满”、“大雪”之外的二十二个节气。到西汉刘安所撰《淮南子·天文训》中第一次有了完备的二十四个节气,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人对立夏的节候特征有着独特的观察与认知。天象上,立夏之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也即深夜时分,北斗星柄指向东南方向;物候上,立夏之后,“万物至此皆长大”,“蝼蝈鸣,丘蚓出,王瓜生,苦菜秀”。也有诗人对立夏日的节候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绘:“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立夏与农事
  二十四节气的创制与传统农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二十四节气中,有表征四季变化的,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有表征气温变化的,如小暑、大暑、小寒、大寒等;也有表征降水情况的,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更有直接表征农事活动的,如小满、芒种等。应该说,上述诸多表征都或多或少地关联着农事。
  二十四节气对传统农事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民国《肥乡县志》曾记载了这样一首农事歌:“一月小寒接大寒,冰冻三尺雪绵绵。二月立春加雨水,运送肥料在地边。三月惊蛰继春分,耕犁地土须要勤。四月清明谷雨过,油菜花黄麦苗新。五月立夏望小满,菜子登场蚕成茧。六月芒种夏至到,割麦插禾莫偷懒。七月小暑接大暑,烈日炎炎农人苦。八月立秋处暑来,黍稷红粮用斗数。九月白露秋分继,农事将完修农器。十月寒露接霜降,只剩著棉还在地。十一立冬小雪天,拿取米棉去换钱。十二大雪并冬至,围炉把酒过新年。”
  在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夏日,古代曾有一些象征性的仪式活动。如《礼记》记述,先秦时期,“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迎祭炎帝和祝融)于南郊”。回朝以后,天子还要颁赏群臣,分封诸侯,并分派司徒等官员奔赴各地劝勉农事。近世民间,在有些地区也有一些特定的仪式行为,如河北高阳等地,这一天要举行祈免雹灾的习俗活动:届时,置备祭品,并备一尾黑鱼、一张面饼,赴野外十字路口处,将黑鱼与面饼埋于地下,以祭祀雹神。
  因为是春尽夏即的日子,对于农事活动而言,立夏的节点意义则尤为突出。这一天既有对年景丰歉的预测,小麦产区有“立夏不下,旱到麦罢”之说,稻作区有“立夏好日头,秧在塘里浮”(犹言秧盛且多)之说,桑蚕区则有“立夏三朝雾,老叶换豆腐”(是日有雾,主桑叶价贱)的说法;也有强调不误农时的,麦田管理有“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之说,稻作区讲究“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而“过了立夏节,一茎少一粒”。茶叶产区立夏之日有“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之谚;桑蚕养殖区,立夏日以后,则是“蚕忙”之时,此时男女老幼群出采桑,垂帘于户,忌喧哗,词讼、征粮等活动一律停止,谓之“闭关门”。
  民间的立夏习俗
  立夏日虽然只是节气而非节日,但围绕着这一特定时日,各地也有一些相应的习俗活动,兹择其典型者作一介绍:
  秤人之俗。江浙一带,每逢立夏这一天,有秤人之俗,届时“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在称量的过程中,秤砣只能向外移动,不能向内移动,也即只能加重,不能减轻。据说立夏过秤可免疰夏(发于夏令的季节性疾病)。为此,清人蔡云曾作《吴歈》诗:“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据传此俗起源于三国时代:刘备死后,诸葛亮曾让赵云送少主阿斗至江东,请孙夫人抚养。孙夫人精心照料阿斗,每年立夏都要称量阿斗的体重,并书信告知诸葛亮,以表诚意。后人效仿,相沿成习。
  尝新饮茶之俗。苏州等地有“立夏见三新”之说,“立夏日,家设樱桃、青梅、麦子,供神享先,名曰‘立夏见三新’”。而杭州的尝新习俗又与苏州有所不同,其所尝之新则为新茶、新笋、朱樱、青梅等物,还要杂以枝圆枣核诸果。各家传送“立夏茶”,又名“七家茶”。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记载:“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 除此而外,在浙江的一些地区,又以未切断之细笋食之,谓可健脚筋,此笋则名“健脚笋”。养蚕之家要在这一天做米果,俗名“茧山米果”,祭茶花娘娘,祭毕分飨亲友。
  喝冰饮之俗。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立夏这一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而在民间,这一天也有喝冰饮的习俗。清人顾禄《清嘉录》曾记苏州地方的风俗:“士人置窨冰,街坊担卖,谓之凉水。或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称冰杨梅、冰桃子。”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文化背景有所不同,表现在立夏日的习俗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上述江浙一带,立夏日要吃新尝新,而在江西的一些地方除了尝新之外,还要大吃腌肉、腌鱼、腌蛋之属,届时,家家宴饮,必醉饱乃止。据称这一习俗的由来是因为当地旧俗俭朴,冬间腌制肉、鱼之类以待宾客不时之需,过夏入霉则不可复留,故在立夏这一天要全部吃掉,于是相沿以为令节。
   【责任编辑】王 凯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活动、体育比赛、户外运动等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喜爱,各种运动服装和户外服装品牌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运动服装和户外服装,不仅关心其产品质量,而且对其功能性越来越重视,如防水透湿性、吸湿排汗性、抗菌防臭性、防静电性、防紫外线性、伸缩性能等。  走进运动服装或户外服装专卖店,查看服装的面料和功能标签,上面那些专业词汇常常令人眼花缭乱,一
自遥远的石器时代,哈尼族即从黄河上中游南下,在云南中南部的哀牢山中扎下根来,并且再也没有离开。丰饶湿润的哀牢山成了哈尼族的家园。在这里,他们创造了与自己的命脉和灵魂不容分离的奇迹——梯田。  千百年来,哈尼族将大山一级级、一台台雕塑成了梯田。数千级梯田从村寨下面一直延伸到幽深的山谷里,水、山、云、天和村寨相接相连,一条条田埂如同叶脉在山坡上张开,演绎着一种壮丽的生存方式,将千百户山民的生活紧紧联系
201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约翰·奥基夫、挪威科技大学教授梅·布里特·莫泽和其丈夫爱德华·莫泽,因为他们发现了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由这些细胞组成的系统成为“大脑中的GPS”。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78万元),奥基夫将获得该奖项一半的奖金,莫泽夫妇共同分享另一半奖金。  “我们如何知道我们身处何方?我们怎么找到从一个地方到
全球变暖的后果有许多,其中有一项后果你可能没有想到,那就是可能改变啤酒的口味。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指出,气候变化可以影响大麦中淀粉的含量。作为啤酒酿造过程中糖分的提供者,淀粉的含量直接影响啤酒的口味。如果地球持续升温,将导致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旱情,致大麦减产,使酿造啤酒的成本大幅提高。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寻找耐旱的大麦,他们已发现一种能够生长在干旱地区并保持淀粉结构的大麦品种。
台风是在热带海洋上生成的、严重影响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自然灾害。全球热带海洋上,平均每年生成近百个台风。在全球不同海区生成的台风名称不一,如发生在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台风被称为飓风,本文为叙述方便,对台风不同的名称不再作具体区分,一律以台风指代。  在20世纪以前,由于既没有气象卫星、雷达,也没有飞机等现代化观测设备,如果台风不登陆,人们就很难观测到它。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
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于是也就有了专门传授和学习文字的机构“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
人的供体器官不足一直制约着器官移植。于是,人类的眼光转向了异种器官,猪就是人类物色和看好的异种器官的来源。尽管多年来人类一直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尝试,但猪器官供人移植不过是只听雷声响,不见雨点掉。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重要的原因是,多种看起来有希望的选择都存在着短期内难以攻克的难题。  基因敲除和转基因猪  器官移植最大的难题是,供体器官的免疫原性会导致受者的免疫排异反应,这在同种异体和异种异体器官移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近日揭晓。今年获奖的“无厘头”研究包括:  劫机者陷阱  今年的安全/工程奖获奖者发明了一种防御劫机的陷阱:当劫机者被陷阱捕获之后,会被直接打包,然后带着降落伞和定位装置被扔下飞机。  这项发明的运作方式是,一旦发生劫机,驾驶舱会立刻升起一道屏障,把驾驶舱的前后隔开,后部成为陷阱,机舱两边的地板收回,露出下面的大洞。劫机者掉进大洞后,被捕获在隔离舱内。接下
事件  厦门市一位高官在一次经验交流会上说,德国普通老百姓上网非常难,要经过很多很多的审批途径,而且费用很高。西方对新兴媒体的管理,远远超过我们,所以应该说我们国家是非常文明,非常民主的,大家应该感到幸福。这位官员的言论一出,舆论大哗。    在德国,任何人都可以上网,不需要通过任何官方机构的审批。和德国普通物价相比,上网费用并不高。有极少数内容是被禁止的(比如否定纳粹大屠杀,或者纳粹的标志)。 
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战争、恐怖袭击、谋杀是使人意外丧命的主要凶手。然而,真正的元凶却是人们自己,据最新统计,目前世界上平均每年自杀的人数超过100万,比上述3类非自然死亡人数总和还要多。对研究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家来说,自杀一直是个难解之谜。自我保护是人类最强烈的本能之一,那么促使人们走上自杀这条不归路的动机一定更强了。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自杀呢?  只有人才真正会去自杀  也许你会说,动物也会自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