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蛋使者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y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六,我当了一回“老母鸡”。你们一定以为我在下蛋吧。大错特错,我不是在下蛋,而是做一回“护蛋使者”。
  一大早,我先找出一个蛋壳看上去特别坚固的鸡蛋,再左一层右一层地裹上纸巾,接着用保鲜袋套住,最后把这个“全副武装”的蛋宝宝小心地放进口袋里。这下该万无一失了吧。我带着“宝宝”开始了一天的护蛋体验。无论是写作业、吃饭,还是上洗手间,我都会时不时摸摸口袋,生怕“宝宝”有什么三长两短。这样提心吊胆过了一个上午。
  中午,天气闷热。忽然,我觉得鸡蛋湿乎乎的,不好!鸡蛋破了?我赶紧掏出“蛋宝宝”,解开“外衣”,闭上眼睛祈祷着:阿弥陀佛,蛋宝宝,你可要坚强呀!等我睁眼一瞧,嗨!鸡蛋完好无损,原来是我手心里的汗珠,真是虚惊一场。
  下午,我一手护蛋,一手帮着妈妈收拾客厅。考验我的时候终于到了:看到桌子,我就连忙绕过去;看到墙壁,就赶紧离远点。只几分钟,我便汗如雨下。妈妈笑着说道:“你用手握着鸡蛋,温度那么高,小心孵出小鸡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蛋”。晚上,我迫不及待地把“蛋宝宝”轻轻放在床上,就像迟半秒钟会孵出一只小鸡似的。哈,护蛋成功!我兴奋得跳起了桑巴舞,一屁股坐了下去,只听见“咔嚓”一声……
  唉,我只是当了一天的“护蛋使者”,竟失败了!想想父母精心照料我们兄妹俩十年,该有多么不易呀!
  点评:
  小作者以“护蛋”为主线,写出了一个好看的故事,构思奇妙,动作、心理活动描写自然贴切,情感丰富而真实,读起来引人入胜。
  (指导老师:夏光清)
其他文献
2016年7月5日—8日,33名小学生来到我国四大植物园之一、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南京中山植物园,参加主题为“探秘植物王国”的第六届莫愁小记者夏令营,就近入住在5A级景区内。  相约植物园  1.植物园里实践多  小记者们参加完开营仪式后,聆听了植物园褚老师关于《植物标本及其采集与制作》的讲座,了解了植物与人们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如何制作标本,以及研究标本的意义。  讲座结束后,
期刊
每天幼儿园放学时,总会有家长问起孩子在园的情况,“老师,我们家乐乐肯不肯吃饭?”“老师,阳阳上课听不听话?”等。当得知孩子在园表现还不错时又会感叹,“老师,我们家孩子在家调皮得不得了,只有靠你们教了。”“你们老师最有办法了。”“老师的话比我们的话管用多了。”  如今,一个宝宝两个样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在家里孩子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做,在幼儿园里却变得很能干,什么都会做,什么都愿意抢着做。难道真的
期刊
晚上快9点了,3岁的晶晶还在大卡车玩具前忙碌着,他往大卡车里装各种玩具和零食,然后从房间这头推到那头,又从那头推到这头,满头大汗,乐此不疲。  妈妈喊:“晶晶,该睡觉了,咱们洗脸刷牙吧。”“不,我不困!”晶晶头也不抬地答道,继续推他的大卡车。“不是说好了每天晚上9点睡觉吗?”妈妈有点着急。晶晶指指正在看电视的爸爸说:“爸爸还没睡,我也不睡。”  在拉锯战中,每晚都要拖到10点才能睡觉,妈妈担心经常
期刊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俊康创作了许多深受小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他当上祖父后,又是怎样影响、教育孙子的?祖孙间又有着怎样的趣事?  阅读:从兴趣入手,渐入佳境  因为写作更因为热爱,王俊康几乎一辈子与书为伴,在他看来,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  大孙子王皓正到了会走路、能基本识字的年龄,王俊康和老伴侯冀平会这样安排他的假日生活:或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养成强健的体魄;或带孩子去书店看书,往往一泡就
期刊
一  自从儿子曦曦出生,我与先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语就很自觉地趋向直接、浅白,甚至偏于幼稚,因为我们怕小小的儿子听不懂,但一件很偶然的事情消除了我的顾虑。  一个星期天,先生带着儿子玩耍,我在客厅打扫卫生。正干着活儿,先生好为人师,跑过来指手画脚进行理论指导:拖把怎样才能贴紧墙角又不会蹭脏墙壁,先把沙发移到什么位置整个程序才最方便……我索性将拖把塞到他手里,来来来,你干,我看,现场演示。“这这这,我这
期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日行一善,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读了《莫愁·家教与成才》2016年第1期《站稳道德基石,让孩子喜多多乐多多》一文,我开始体味到班级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的价值。  早晨,我第一个遇到的常常是夏老师,他那絮絮的银丝常常被风拂动起来。我禁不住停下脚步,喊了一声“夏老师好!”老师专注的脸顿时绽放出花一般的笑容。原来,日行一善,收获的是一张笑脸。  我们班的包干区是楼梯
期刊
“金谷粒桥梁书”——《打瞌睡的小孩》  巩孺萍 著 明天出版社  这套书的目标读者是5—8岁的儿童,桥梁书是介于图画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一种衔接类图书。本本好书犹如颗颗饱满的金色谷粒,营养孩子的小小心灵,因此取名为“金谷粒桥梁书”。  《打瞌睡的小孩》是儿童诗人巩孺萍多年的作品集结。她立足于儿童视角,用简单生动的笔触描写儿童内心的情绪情感,诗意、温暖,充满童趣和想象力。这里有孩子看得懂的生活诗意,有
期刊
关于童年,记忆里最幸福的时刻之一,便是黄昏时分清脆的自行车铃声由远而近的那一瞬。盛夏,白日很长,不记得大人和孩子分别会忙些什么,但每天下午我好像都会和母亲一起早早准备好晚饭。当太阳西去,鸟儿归巢,叮叮当当的铃声从不远处响起,最让人愉悦的时刻随即到来。  晚饭总是在院子里吃。我和弟弟合力把一张矮矮的长方形桌子搬到院子中间,再搬几个不规则的小椅小凳。晚饭有时是米饭有时是稀粥,常备菜有腌黄瓜、毛豆炒辣椒
期刊
我的德国朋友Rebecca和Dave夫妇有两个可爱的女儿:3岁的Grace和5岁的Maya。6年前,Dave在我校找到了全职教授的职位,夫妻俩移居我所在的加拿大小镇。  和加拿大许多希望孩子从小接受双语教育的父母一样,Rebecca夫妇在女儿出生之前就决定要让孩子在双语(德语和英语)的环境中成长。所以孩子一出生,Rebecca夫妇就用德语和孩子交流,孩子们所说的第一个单词也是德语。当然,孩子上托儿
期刊
小薇是一个10岁女孩,她总是积极主动地跟同龄女孩交往,很快成为对方最好的闺密,但相处没多久,她又戏剧性地将人家“抛弃”,再寻找新朋友。  小薇在与闺密相处中特别黏人,对闺密也很慷慨,一旦翻脸,却又冷酷无情。反反复复之下,没有同学愿意跟她来往了,没有朋友的小薇经常闷闷不乐,甚至开始厌学。  家庭根源:情绪不稳定的爸爸  小薇妈妈眼神黯淡,胃溃疡、腰痛和颈椎痛困扰着她,小薇爸爸做工程研究工作,工作的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