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
一、倡导自主学习——实现发展的基础
1.引导学生制订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目标的确定是十分关键的,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实践证明,让学生来制订学习目标更富现实性,因为那是学生自我的需要,是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经过深思之后提出来的。当然教师在这过程中应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地点拨,以便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制订学习目标呢?可根据课后习题和配套练习制订目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一般都提示了本课所要掌握的内容,配套练习更是量化了本课的学习重难点,我们可引导学生将这些思考练习落实到目标中去。
当然,在引导学生自主地制订目标时,应注意由易到难、由扶到放,注意层次性。
2.引导学生定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把学习内容的确定权还给学生,从而真正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
①兴趣选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性。一篇课文要学的内容太多,但可供使用的时间太少,如果平均分配,面面俱到,肯定会劳而无功。因此,我们要学会取舍,当然这必须由学生来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主地选择,这也诱发了他们的内驱力。
②问题选学。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而不达时,教师应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整个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3.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因此,课外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二、增强合作意识——实现发展的关键
1.开展小组学习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有组织的互教、互学、互助活动。如小组讨论法,可前后四人或同桌一组,也可以打破组际自由组合,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异同来组合。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老师上课的效率也就随之提高了。
2.创设合作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以言语来为学生创设合作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如“谁愿意帮助他?”“谁愿意和他一起读?”“喜欢这部分的一起来读,好吗?”“给你一次点将的机会,请几个同学和你一起来试试,行吗?”等等,这些富有人情味的话语,激活了学生内心潜在的合作意识。
3.拓展合作渠道
学生的合作不仅可以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向课外延伸,即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如办手抄报,净化我们的语言环境,寻找错别字活动,参观访问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合作意识。有了合作意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浓了。
三、培养创新精神——实现发展的根本
1.创设宽松环境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引导他们敢想敢问,创设自由的空间,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六大解放”。
2.挖掘表演素材
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的资源。维果茨基说:“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表演一些课本剧,例如高年级语文中的《公仪休拒收礼物》《林冲棒打洪教头》等,让他们对教材有一个再想象、再创作的过程,可以推动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3.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一些类似幼稚的想法,也许会成为学生创造发明的强大动力。
其实,所有的“教”都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这就是语文对我们的要求。让我们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工作和生活而耕耘吧!
一、倡导自主学习——实现发展的基础
1.引导学生制订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目标的确定是十分关键的,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实践证明,让学生来制订学习目标更富现实性,因为那是学生自我的需要,是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经过深思之后提出来的。当然教师在这过程中应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地点拨,以便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制订学习目标呢?可根据课后习题和配套练习制订目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一般都提示了本课所要掌握的内容,配套练习更是量化了本课的学习重难点,我们可引导学生将这些思考练习落实到目标中去。
当然,在引导学生自主地制订目标时,应注意由易到难、由扶到放,注意层次性。
2.引导学生定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把学习内容的确定权还给学生,从而真正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
①兴趣选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性。一篇课文要学的内容太多,但可供使用的时间太少,如果平均分配,面面俱到,肯定会劳而无功。因此,我们要学会取舍,当然这必须由学生来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主地选择,这也诱发了他们的内驱力。
②问题选学。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而不达时,教师应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整个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3.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因此,课外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二、增强合作意识——实现发展的关键
1.开展小组学习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有组织的互教、互学、互助活动。如小组讨论法,可前后四人或同桌一组,也可以打破组际自由组合,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异同来组合。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老师上课的效率也就随之提高了。
2.创设合作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以言语来为学生创设合作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如“谁愿意帮助他?”“谁愿意和他一起读?”“喜欢这部分的一起来读,好吗?”“给你一次点将的机会,请几个同学和你一起来试试,行吗?”等等,这些富有人情味的话语,激活了学生内心潜在的合作意识。
3.拓展合作渠道
学生的合作不仅可以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向课外延伸,即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如办手抄报,净化我们的语言环境,寻找错别字活动,参观访问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合作意识。有了合作意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浓了。
三、培养创新精神——实现发展的根本
1.创设宽松环境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引导他们敢想敢问,创设自由的空间,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六大解放”。
2.挖掘表演素材
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的资源。维果茨基说:“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表演一些课本剧,例如高年级语文中的《公仪休拒收礼物》《林冲棒打洪教头》等,让他们对教材有一个再想象、再创作的过程,可以推动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3.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一些类似幼稚的想法,也许会成为学生创造发明的强大动力。
其实,所有的“教”都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这就是语文对我们的要求。让我们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工作和生活而耕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