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依据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文言实虚词、句式、古文化常识、句间语意关系成为文言阅读考查的重点。
《考试大纲》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做到字字落实。
二、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通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热情,深入浅出,使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文言文翻译标准与原则。
2.方法与途径:教师引导与学生小组探究讨论相结合。
3.情感与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其对文言文的热情。
4.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PPT展示辅助教学。
四、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留”。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其对文言文的热情。
六、教学准备
1.教师整理资料,如古代人名称谓、时间、官职名、器物名、地名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古代官职名、朝代名、年号和古度量衡单位名称。
七、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导入】
1.《考试大纲》:“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保持语意通畅。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考查等级B级。
2.文言文翻译讲究“信”“达”“雅”。具体教学更侧重“信”和“达”。要求学生“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总结为:字字落实留删换(释),文从句顺调补贯。
【引导学习及课堂活动】(详见PPT课件)
储备知识,“留”有条件
“留”的对象:
对文言字词的“留”。
对古代的朝代、年号、日期、人名、地名、官职、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要留。
(学生活动1:2或3个学习小组展示课前布置的搜集作业。)
(教师活动1:归纳古代專有名词。举例讲解。)
a.常用朝代年号及干支纪年法
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永和”“癸丑”是年号及干支纪年法的使用。
译为:永和九年,时间在癸丑(年)。
(教师活动2:补充干支纪年法相关知识。)
b.常见地名
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愚公移山》中“太行”和“王屋”是山名,“七百里”和“万仞”是数量词。译为: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c.中国古代常见官职名
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和“吴广”是人名,“将军”和“都尉”是官职名。译为:陈胜立自己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
d.古代度量衡单位
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天时不如地利》中“三里”和“七里”是长度单位。译为:三里的内城墙,七里的外城墙,包围进攻它却不能取胜。
【巩固提升及学生活动】(详见PPT课件)
对文言句式的“留”。
遇到文言文句式要保留原有意义
(学生活动1:预留1分钟,由学习组讨论总结学过的文言文句式并展示。)
(教师展示PPT课件举例归类说明对文言字词和句式的“留”。)
(学生活动2:学生抢答句子翻译题教师点评总结。)
a.对固定句式中固定意义的保留
如: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中“无以”固定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译为:“我没有祖母,(就)没有办法到达今天(这个地步);祖母没有我,(就)没有办法终养剩余的岁月。”
b.对句式中判断句句式的保留
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中“……者,……也”表判断。译为: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c.对句式中被动句句式的保留
如:《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中“……为所……”表被动。译为: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会被俘虏。
【课堂小结】
当“留”则“留”,“留”有必要。
1.适时保留原句的字词及句式,翻译出的句子不会成分缺失或句意改变。
2.适时保留原句的字词及句式,翻译成现代文的句子在表意上对原句忠实而准确。
【反馈训练】
1.翻译下列句子。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和氏璧,天下所供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作业布置】
预习文言文翻译技巧中“删”“换”“调”“补”“贯”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高考涉及的考点。文言文翻译中,“留”是较为直观基础的。以此为切入点,降低了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上,以知识回顾的形式,让学生有话可说;以课前搜集的形式,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充。既全面照顾了各层次的学生,又将“留”的理论渗透始终。辅以课堂活动,在活跃的氛围中,达到了温故知新、归纳提升的目的。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文言实虚词、句式、古文化常识、句间语意关系成为文言阅读考查的重点。
《考试大纲》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做到字字落实。
二、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通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热情,深入浅出,使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文言文翻译标准与原则。
2.方法与途径:教师引导与学生小组探究讨论相结合。
3.情感与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其对文言文的热情。
4.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PPT展示辅助教学。
四、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留”。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其对文言文的热情。
六、教学准备
1.教师整理资料,如古代人名称谓、时间、官职名、器物名、地名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古代官职名、朝代名、年号和古度量衡单位名称。
七、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导入】
1.《考试大纲》:“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保持语意通畅。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考查等级B级。
2.文言文翻译讲究“信”“达”“雅”。具体教学更侧重“信”和“达”。要求学生“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总结为:字字落实留删换(释),文从句顺调补贯。
【引导学习及课堂活动】(详见PPT课件)
储备知识,“留”有条件
“留”的对象:
对文言字词的“留”。
对古代的朝代、年号、日期、人名、地名、官职、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要留。
(学生活动1:2或3个学习小组展示课前布置的搜集作业。)
(教师活动1:归纳古代專有名词。举例讲解。)
a.常用朝代年号及干支纪年法
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永和”“癸丑”是年号及干支纪年法的使用。
译为:永和九年,时间在癸丑(年)。
(教师活动2:补充干支纪年法相关知识。)
b.常见地名
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愚公移山》中“太行”和“王屋”是山名,“七百里”和“万仞”是数量词。译为: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c.中国古代常见官职名
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和“吴广”是人名,“将军”和“都尉”是官职名。译为:陈胜立自己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
d.古代度量衡单位
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天时不如地利》中“三里”和“七里”是长度单位。译为:三里的内城墙,七里的外城墙,包围进攻它却不能取胜。
【巩固提升及学生活动】(详见PPT课件)
对文言句式的“留”。
遇到文言文句式要保留原有意义
(学生活动1:预留1分钟,由学习组讨论总结学过的文言文句式并展示。)
(教师展示PPT课件举例归类说明对文言字词和句式的“留”。)
(学生活动2:学生抢答句子翻译题教师点评总结。)
a.对固定句式中固定意义的保留
如: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中“无以”固定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译为:“我没有祖母,(就)没有办法到达今天(这个地步);祖母没有我,(就)没有办法终养剩余的岁月。”
b.对句式中判断句句式的保留
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中“……者,……也”表判断。译为: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c.对句式中被动句句式的保留
如:《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中“……为所……”表被动。译为: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会被俘虏。
【课堂小结】
当“留”则“留”,“留”有必要。
1.适时保留原句的字词及句式,翻译出的句子不会成分缺失或句意改变。
2.适时保留原句的字词及句式,翻译成现代文的句子在表意上对原句忠实而准确。
【反馈训练】
1.翻译下列句子。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和氏璧,天下所供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作业布置】
预习文言文翻译技巧中“删”“换”“调”“补”“贯”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高考涉及的考点。文言文翻译中,“留”是较为直观基础的。以此为切入点,降低了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上,以知识回顾的形式,让学生有话可说;以课前搜集的形式,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充。既全面照顾了各层次的学生,又将“留”的理论渗透始终。辅以课堂活动,在活跃的氛围中,达到了温故知新、归纳提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