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结构模式的《离骚》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haiku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骚》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重点课文,也是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之一。《离骚》中屈原将自己生活经历分为四个阶段融入到四大段落之中,每个段落所表述的人生经历和心灵感受让人印象深刻。这部作品具有结构复杂、层次感强的特点,下面笔者从《离骚》的结构模式入手,谈谈这部作品的精妙之处。
  一、多重境界的全面展示
  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是指对一篇文章从整体结构中细化出几个内容,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安排教学步骤,此为文章结构划分的简单理解。而在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中,需要立足于文学作品复杂性、多层次性的结构特点,细化文章结构划分。在多重境界全面展示的理念下,文学作品结构划分需要具备从多种视角、不同側重点分析其存在的价值,并且观察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人文特色、地域风貌,通过对文学作品三维展示的挖掘,优化文章结构划分的合理性,以此提升文学作品的观赏价值。
  以《离骚》为例,该文具备明显的结构特点,对于《离骚》文章结构的划分需要教师与学生打破传统观念,突破传统文学结构划分的局限性,从文章内容与结构开发、创新的视角考量,通过对文章结构的了解和科学划分,为《离骚》构建出新的结构体系。《离骚》结构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内容表达方面,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了屈原与现实的斗争,对国家衰败的无奈,后半部分表述了虽怀理想却无处施展的情怀,在对国家的怀念和想要离去之间徘徊,实现了对情感的升华。
  二、心灵力量的极致发挥
  有人曾经说过,生命是一种具备差异性的统一能力,在《离骚》中,作者将自己的情感、理想、抱负和无能为力等复杂情感,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让读者从字面意思、文章内涵中均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情感感受,实现情感上的共鸣。《离骚》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文学艺术作品,主要在于作品中的情感足以震撼人心,这部艺术作品不仅是不同结构的简单组合,更是各个结构层次的相互依赖、依存,让读者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不仅收获到知识,更实现了心灵上的情感体验,用具备凝聚力的文章结构表达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研究者对于《离骚》文学价值见解上的差异性,也就塑造了《离骚》更加深刻的、浓厚的文学价值。
  如《离骚》的结构模式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到了“苗裔”、“皇考”、“正则”、“灵均”等内容,介绍了自己的家世、出生以及名字的由来,从中可以看出屈原血统高贵、身负厚望,生来便肩负着匡扶国家的责任,屈原在这样的家族期望下从小就立下了“舍我其谁”的理想抱负。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第一部分这样介绍?介绍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炫耀吗?”通过介绍文章第一部分中屈原的身世背景,为作者的心路历程做了铺垫,为学生提供了情感体验与文学欣赏的线索。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提到了“江离”、“辟芷”、“木兰”“宿莽”等花草,暗喻德才兼备、高洁淡泊、坚韧不屈之人,并且表达出了对这些“花草”应及时采摘的心情。同时在第二段中以“唐尧”、“虞舜”与“夏桀”、“殷纣”的成败做对比,抒发了时不与我的无奈,虽然日夜为国奔走,不辞辛劳,敢为国家民族发展的先锋军,却反遭谗言。作者以上述几种花草暗喻自己的高尚追求和德才品质,并且以“道夫先路”表达了自己不畏强权、正直纯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在这条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中,最开始在万众瞩目中出生、在家族期望中成长,然后是经历多次失败,最后虽然有了希望的曙光,但是自己却选择了放弃,以放弃换取另一种成功,让读者感受到了崇高的理想,体会到心灵上的极大震撼,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疑虑,引发高中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度思考。
  三、辩证思维的深层驱动
  中国的抒情诗词以情感为主要路线。《离骚》这部作品既包含了情感思维,又体现出了形象思维,想要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深入了解,教师要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分析其中的情感路线,挖掘出形象思维表层所蕴含的功能价值,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引导高中生生成辩证思维。如在《离骚》的情感鉴赏教学中,通过师生对作者心灵情感变化历程的分析,了解到作者心灵情感变化过程具备明显的连贯性,通过对文章结构与情感路线的分析,从辩证的角度探究,引导学生在《离骚》文章结构模式分析中实现思维情感的螺旋式上升,以此提升高中生在文学作品学习中的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从文章结构模式的角度分析《离骚》作品,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学习中从多层次视角、心灵力量体会以及辩证思维的角度鉴赏分析,有助于学生清晰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思路、内涵、功能价值,摆脱单一化的文学作品学习模式,以促进高中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226401)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记叙类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往往会有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基于形式视角,组织学生思考这对于人物形象的展现是否会起到一定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语言描写的能力。  一、移动法,内化应用  移动法主要指的是移动语言中若干词句的位置,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语言的形式。移动法主要运用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移动提示语的位置,鼓励学生关注一下自己写提示语的时候,位置一般在哪里,课文
选用1日龄艾维因肉仔鸡504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公母比为1:1),采用3×3(Fe×V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Fe(0、30、60 m
圆柱瘤基因CYLD编码的蛋白是一种去泛素酶,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可去泛素化TRAFs、NEMO、Bcl-3及p53等信号分子,调控细胞NF-κB和JNK等信号途径,在细胞周期的调控、介导细胞凋亡
王安石的《易》学著作主要为《易解》十四卷(其熙宁年间的改定本称《易义》,编为二十卷)。此外,在《临川文集》中还有《易象论解》、《卦名解》、《易泛论》、《九卦论》、《河
伤感凄美的文章,诗化了生活。初中语文教材中众多伤感情愫的文字余音绕梁般升华了学生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观念,促使他们用情感知生活,用真诚和冷静分析人生的梦幻与现实。其中,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不乏用伤感的情愫倾注人们心间,用朴素的笔调静谧人们心田。  伤感是一种文字的美,一种发自作者内心深处翻腾的漩涡。岁月的历练与亲情的体味触发作者不断发掘伤感的情愫,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初中教材中伤感情愫看似轻
泉店煤矿在二1-12070综放工作面支架回撒过程中,通过使用工作面的支架作为护巷架支护回撤后的顶板,有效解决了破碎顶板带来的回撤难题。相比传统使用木垛支护,节约了大量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