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老人与海》的崇高美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372751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崇高美向来是文学家的美学追求。《老人与海》作为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晚年创作的一部“伟大而真实的小说,既动人心弦,又让人震撼;既是悲剧性的,又是乐观的”。[1]小说叙述了一个在命运重压下永不言败的硬汉形象,老人不屈不挠与命运斗争的过程体现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崇高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崇高的物象乃是其规模远超过与之比较的其它物象的那个物象,崇高的现象乃是其力量远强于与之比较的其它现象的那个现象。” [2]自然现象的崇高,在于自然事物的“大”与“力”,而人的崇高,则是在社会实践中所显现的高尚精神品质和道德力量。《老人与海》既表现了大海的崇高,更表现了人的崇高。下面就对《老人与海》中以大海、老人及语言三个方面对小说的崇高美进行探讨。
  一、自然——大海的崇高美
  康德认为崇高存在于无限无形的事物中,崇高的物体应该是“尼罗河、多瑙河和莱茵河,甚至海洋”。[3]在西方传统文学中,以大海为背景的小说不在少数,不论是荷马的《奥赛德》,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抑或麦尔维尔的《大白鲸》,大海似乎在映射着诉说人类的命运。《老人与海》选取大海为背景,字里行间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悲壮的崇高美。
  崇高美与一般美不同,有其独特的规定性。崇高对象往往外形上体积巨大,力量上惊心动魄,如奔腾的波涛,太阳喷薄而出的壮观景象等等。《老人与海》的大海一反汹涌澎湃的男性化特征,以一个女性化的形象出现:“老人总是拿海洋当作女性,她给人或者不愿给人莫大的恩惠……”。[4]女性在传统意义上是娇弱的柔美的而不是崇高的,老人拿海洋当作女性看似不合常理,然而进一步分析就会明白作者的独居匠心:海洋静水深流,宠辱不惊,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从纤巧的小燕鸥、优雅的飞鱼到狡猾的乌贼、凶残的大鲨鱼,海洋这一意象包罗万千,最有气魄成为崇高精神的载体。在这里,种种生命在为生存而拼搏,它们都显示了力量和美。海明威把拼搏美凝聚在一幅幅画面之中:“黎明时分,飞鱼在黑暗里凌空西去,从绷紧的翅膀上发出嘶嘶的声音”,“老鹰在高空里飞翔,越飞越高,还在打着转儿,可是翅膀一动也不动”,“它,那么长,那么高,那么宽,银光闪闪的,还围着紫色的条纹,在海水里没有尽头地伸展了开去”,老人与大鱼、鲨鱼搏斗的景象更令人惊心动魄:“他看见鱼从水里跳出,没有落下来以前,一动不动地悬在半空里……”。被老人杀死的大鲨鱼“它慢慢地沉到水里去,最初还是原来那么大,然后渐渐小下去,末了只有一丁点儿了”。浩渺无边的大海、巨大的马林鱼和凶狠的大鲨鱼等种种自然所展现出来的巨大威力和雄伟气派就是崇高美。
  二、人物——老人的崇高美
  崇高最基本的特征是有严峻的冲突,在严峻的冲突中充分鲜明地显示人的本质力量。黑格尔指出: “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应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5]正是在与命运和外界的邪恶势力不断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百折不挠的刚强品格才能得到展现,才能表现出比优美更伟大、更复杂的美——崇高美。《老人与海》中老人与鲨鱼、马林鱼的殊死搏斗体现的是人类与自然、与命运的冲突。朗及努斯认为崇高的首要原则是“能产生庄严伟大的思想”,这个原则和他所提出的第二个原则“慷慨激昂的热情”相吻合。他多次强调“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6],这一点在老人的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小说以“他是独个儿摇只小船在湾流打鱼的老汉,已经八十四天没有钓到一条鱼了”的独特形式开篇,为老人的悲剧历程埋下了伏笔。在连续84天未捕到鱼的情况下,周围的渔夫开始嘲笑他,甚至连他唯一的伙伴小男孩也被迫离开了他。然而老人并未屈服,他的眼睛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他的肩膀依然是“强健”的,他的脖子也依然是“壮实”的,老人对生活依然充满了信心,所以他决定出海去试试运气。
  在老人的眼中,马林鱼美丽而奇特,优雅而高贵,是值得与之较量的鱼中英雄,但是他除了把它杀死之外别无选择:“它的选择是待在黑暗的深水里,远远地避开一切圈套、罗网和诡计。我的选择是敢到谁也没到过的地方去找它。”老人一直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尽管他意识到和马林鱼僵持下去最终可能会毁了自己。但在被拖了三天,老人几乎筋疲力尽的时候,他仍然十分顽强,最终征服了马林鱼。小说对马林鱼流血的描写也是惊心动魄的:“起先,这滩血黑魊魊的,如同这一英里多深的蓝色海水中的一块礁石。然后它像彩云般扩散开来。那鱼是银色的,一动不动地随着波浪浮动着。”墨色与腥红之间的张力,悄无声息的马林鱼和孕育了无数生灵的海洋之间的反差,制造了一幅离奇、悲凄、崇高的画面。马林鱼身上流出来的血引来了无数鲨鱼后,老人只身一人在小船上与鲨鱼奋力搏斗。面对凶暴的鲨鱼,老人的表现令人惊叹不已:“加拉诺鲨,来吧,加拉诺鲨”,老人一次又一次地在对自己宣战,勇者无畏,莫过于如此。老人直面死亡的勇气是对“人不是被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崇高精神最后的注解。
  三、语言——措辞的崇高美
  罗马朗及努斯认为崇高需要具备“构想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而高雅的结构”。[7]就“构想辞格的藻饰”而言,朗及努斯认为凭借誓词这种辞格可以帮助产生雄浑的风格。 在与马林鱼较量的过程中,老人一直说“我要跟你奉陪到死”,而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老人再三告诉自己“我要跟他们斗到死”。小说通过准确、生动的选词,在简短、凝练的陈述句中描绘复杂的场景,“老人放下钓丝,一脚踩住了,把鱼叉举得尽可能的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就在大胸鳍后面一点的地方,这胸鳍高高地竖立着,高齐老人的胸膛。他感到那铁叉又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把它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压下去。”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词语,仅用一系列的动词和常见的名词,一幅惊心动魄的大场景就呈现在读者眼前,如亲眼看到老人和大马林鱼斗争一般,给读者呈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崇高美。
  在论述“高雅的措辞”时,朗及努斯推崇自然的写作风格,提倡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崇高的思想,《老人与海》使用了最合乎主人公身份的语言,采用了简单的句法和平直的句型,传给读者深刻的思想,读来使人心情豁达、意志昂扬。小说符合朗及努斯提出的“尊严而高雅的结构”,即选择适当的本质成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老人与海》选取了醒目、高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崇高的画面。老人的睡梦中,出现了“长长的金色海滩,耀眼的白色海滩,还有高耸的海岬和褐色的大山。”老人的活动场所,大海也是一番壮阔的景象:“陆地上空的云块像山岗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条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 壮美的天地画卷,清瘦矍铄的纯朴老人,童真而又充满男子气概的小男孩,高贵优雅的马林鱼,以及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鲨鱼,所有这些交融在一起,便是对崇高美最完美的诠释。
  海明威和朗及努斯虽然生活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家,但对崇高美的追求有着惊人的相似:壮观的景物、伟大而庄严的思想和高雅的措辞。以大海为代表的大自然、以圣地亚哥为代表的人类以及以平实简单为特征的语言风格,都体现了海明威对崇高美的追求。参考文献:
  [1]Harvey B reit.“The Old Man and the Sea”[M].review in Nation, 6 Sep tember, 1952:194.
  [2]车尔尼雪夫斯基.论崇高与悲剧[M]//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86.
  [3][6][7]张中载.西方古典文论选读[M].北京:外语教育研究与出版社,1991:224,199.
  [4]海明威.老人与海.海明威文集(上卷)[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
  [5]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73,49.
其他文献
公路路面基层作为路面结构中的承重部分,将面层传下来的力扩散到路基。在公路路面工程施工中,为确保路面工程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并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必须对路面基层的施工引起
如果说一部《一九四二》冯小刚等了十九年,那么作为本不应被遗忘的一九四二年的历史则等了七十年。尽管国产大片创作已满十年但它仍处在政治与道德的夹缝处,它左顾右盼只为寻得
曲指算来,从我第一次得缘翻译一行禅师的著作《步步安乐行》(Peace Is Every Step),至今已经十几年过去了。还记得当时被他文中叙述的禅法所吸引,尤其是在翻译《正念的钟声》和《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文明发展的一种具体形态。少数民族地区既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又是经济社会相对落后、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而且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 
用《华盛顿邮报》上的评论说,这“是一本勇敢到放肆的书”;用《纽约邮报》上的评论说,这本书又是“如此欢喜”,“如此令人开怀”。《我如何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运用小说的形式,对
作为一种情感的乡愁就是与空间息患相关的≤置耋是《我的唐山》透过-段斑驳、丰饶、跌宕、恢宏的历史和一个荡气回肠、撼人心动的情爱故事,告诉给我们的一个事实。
【正】继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2012年11月24日,第二届中国话剧表演"学院奖"在京揭晓,莫言编剧的《我们的荆轲》获得优秀剧目奖。
为了推动我国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国家正在大力促进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的建设。孙寿山副署长在今年7月闭幕的第四届数字出版博览会上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快大型数字内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模式,给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微营销背景下图书馆微博服务模式,对图书馆微博营销存留的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