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四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648491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积极推进“四大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曾鲜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所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四方面来进行,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否则,就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当前,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①
  
  二、积极推进“四大文明”协调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逻辑引申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强调发展,这就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是先进生产力的显著标志。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就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即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通过文化创新,发展先进文化,培养“四有”公民。
  再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除了享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外,还应该享有政治文明的成果。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通过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使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最后,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如果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不仅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且还会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三、积极推进“四大文明”协调发展,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学说,就其实质内容和社会功能而言,都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也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②“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维的能力”。③
  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推进和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充裕的条件,如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人的素质的极大提高等,为此,就需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从“四大文明”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的角度来讲,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一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逐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质量;二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制度创新,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提高人民的政治生活质量;三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四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化。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句话指出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终身受益,学习品质是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幼儿阶段是个体形成规则意识和养成规则行为的重要时期,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关键词: 游戏 规则意识 幼儿教育  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