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本细读 构建精彩课堂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o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读是体会文章内涵的重要方式,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实际是对文本细读以及品读的过程,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和阅读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让学生既愿意阅读,又能读得细致、读出美感的原则,并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提高文本细读的有效性。
  一、兴趣牵引阅读,提高学习趣味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展开阅读,为了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阅读,教师有必要深入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倾向。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保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的强烈兴趣,进而确保教学质量。
  以《牛和鹅》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谈的是看待问题的角度,然而却是以“牛和鹅怕不怕人”这一有趣的话题展开叙述的。因此,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牛和鹅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并且尝试用简笔画画出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然后,教师可询问学生是否见过牛,敢不敢摸牛的身体等问题,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畅所欲言。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牛和鹅的布偶娃娃,在布偶娃娃的身上提前装好录音设备,同时录制不同的对话,在上课时,悄悄打开录音设备,让学生听到动物的声音,学生的注意力就能立刻集中在课堂上,也会对文本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
  文本细读的前提是读,为了让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必须想好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以一个开放的态度对待阅读,并对所读内容产生好奇心,从而保障教学效率。
  二、关键字词入手,品读文本之美
  细读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更强调了一种阅读中应该持有的态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关键词句入手,在循序渐进的品读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文本蕴含的美感,领悟文本的语境,进而正确把握文章主旨。
  例如,《青山不老》一课重点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花了整整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创造了一片生命绿洲的故事。散文的品读注重“形散神聚”,为了让学生体会“神”,必须从“形”进行切入。如,课文中第一段“……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教师可将这段话以PPT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细读之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提出观点:“老人真是太了不起了,在这么严酷的环境中还能够坚守15年植树造林,真的很伟大。”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如何看出环境的严酷呢?”学生纷纷表示这一段将干旱、霜冻等自然现象比作是怪物,通过“盘踞”一词非常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晋西北自然环境的恶劣。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赏析,学生对老人的行为更添一层敬意。
  案例中,教师带领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学生对老人的行为才会真正产生心灵的触动,进而由衷生出敬意。文章的精髓就这样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才能领略到文本之美。
  三、结合生活经验,感悟文本情感
  细读文本需要深入文本内核,感悟文本背后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非常适合学生阅读。为了避免学生只是泛泛而读,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而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感受文本中蕴藏的情感,从而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真切可感,学生对文章也会形成更真切的感受。
  例如,在教学《父爱如舟》一课时,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文章中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是什么?”学生再次研读课文,5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位学生说:“我最喜欢文章第五段,父亲为了不让我滑倒,自己冒着大雪背着我前行,这幅画面让我很感动。”教师进一步询问:“为什么你觉得感动呢?”学生回答道:“因为我想到爸爸送我上学的场景了。”还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倒数第四段,这一段依然写了父亲送儿子入学的场景。最令我感动的是父亲为儿子缝补棉被的描写。当时已经是晚上了,父亲一边要摇橹,一边还要缝补棉被。我想起妈妈给我缝裤子的情景了,所以特别有感触。”接着,教师对学生展开更加细致的追问:“可是这样小的事情,也值得感动吗?”学生听到教师的质疑,纷纷表示不认同:“谁说这样的小事就不值得感动呢?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不就是在这一点一滴中体现吗?”至此,教师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学生已经理解了文中父爱的情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情感蘊藏于每一篇文本之中,在字里行间闪现,需要阅读者细心体会。父爱这份情感其实每个学生都曾经体会过,通过阅读文本,揣摩文章中的情感,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后逐渐意识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四、潜入文字深处,领悟文本含义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将自己的心灵放在文本中,随着文字一同起伏。为了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教师不能只泛泛带过课文内容,而需要引导学生潜入文字深处,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文本的内在含义。只有让学生行走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学生才会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才会明白文字中蕴藏的深刻哲理。因此,教师有必要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更深入地融入文本内涵。
  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很多学生对文章中桑娜的行为产生不理解甚至不认同的想法,因此,教师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教师可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桑娜是一个怎样的女性?请结合课文谈谈感受。”有的学生回答:“我认为她很善良。”这时教师可以故作疑惑:“是吗?可我觉得她很愚蠢啊。文中已经说了她有五个孩子需要抚养,而且她的丈夫为了打渔,常常一出去就是一天,甚至需要面临暴风雨的考验,非常危险。既然已经入不敷出,为什么还要自找麻烦抚养邻居西蒙的孩子呢?”尽管部分学生已经产生了认同,还是有学生表达出相反意见:“我觉得老师说的不对。西蒙是一个寡妇,她死了,她的孩子就没有人照顾了,甚至要面临饿死的结局。桑娜家庭困难,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她依然选择把孩子带回来,这样美好的行为又怎么能够被看作是愚蠢呢?”至此,教师进一步询问其他学生:“你们认可他的观点吗?”在学生纷纷表示赞同的时候,教师正色道:“同学们的想法很正确,一个人不论如何,当他人面临困境时,都需要施以援手,不能见死不救,冷漠对待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通过文本的深入解读,学生就可以明白桑娜夫妻的善良,即使再困难,也愿意抚养无人照顾的孤儿。针对一些正向的美好的事物,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文本细读是学生掌握阅读能力的核心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教学策略来达到细读的目的,教师可立足于文章词句,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文本情感,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产生对话,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最终成为更好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观形象是学生学习的依托,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挖掘数学规律的必要条件。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要求也明确提出了“要给学生提供直观化学习材料”的要求。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尽量依托直观化的材料来支撑学生的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透彻、更加有效。  一、依托直观材料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
期刊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经历丰富、多样的学习而达成对知识的掌握和规律的领悟,不但在知识层面有所进步,更在能力上和学习经验上有所收获。作为数学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给足学生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并推动学生沿着问题出发,寻找数学的本质规律。  一、充分“候答”,凸显学生的想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表达自
期刊
互动式教学作为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式教学手段,已经融入课堂教学中。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既可以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重在運用。因此,英语教师应精心设计互动式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内化英语知识。  一、营造良好互动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不强,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与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四基”的概念,将基本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提升到与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重的位置,突出了数学思想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内容将学生的学习由外到内,由表及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到数学思想,体会到具备了基本的数学思想后给学习带来的帮助,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层次。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一、结合学生认知特点,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成为新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让学生真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促进学生的思考?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动机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构建和谐、平等、民主师生关系
期刊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以后大力提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广泛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的来源便是生活实际。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论,这些理论都为课堂实践提供了积极的指导。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小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一、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期刊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学生机械记忆、模仿,学习活动单调呆板,缺乏变化,使很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学习英语的困难,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恰当运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手段和丰富新颖的英语学习资源,变换英语课堂学习的形式,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支持,也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一、借助丰富学习资源,完善学习内容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广
期刊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教学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生成,更使当前英语学科的教学环境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靠近。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借助现代技术,优化知识的讲解形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效果。而微课具有操作简便、短小精悍等优势,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也偏爱运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预习、导入、教学、复习的引导,从而实现英语阅读的有效教学。  一
期刊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已经正式编入写话内容,说明从二年级开始就要进行比较系统的、主题性的写话训练。教学中,我们要建立范文意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扩展和补充,巧设迁移点,及时小练笔,发挥教材的价值,寻求教材与写话相融合的可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话质量和水平。  一、模仿写——抓典型句  模仿是儿童的本能,是学习写话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借助课文的典型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
期刊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思考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样教。对于第一个问题,普通教师考虑得比较少,因为有现成的教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性地按照教材的编排来组织教学,而有经验的教师会适当改编例题,变换情境。至于“怎样教”这个问题,教师考虑得会多一些,因为面对的学生不同,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也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教学。为什么要考虑这两个问题呢?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认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