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甚至引起争议,以至于对教育部门形象的树立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探讨,以促进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勤工助学对策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取得相应的报酬,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本文将围绕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如何开展进行分析,对于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常见形式
(一)协助老师做研究。这是名副其实的“助学”,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和专长来协助老师进行科学研究,并获得一定的劳务费。由于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往往只有个别高材生才能有此“荣幸”。
(二)做家庭教师。这是最为普遍的办法,而且大多数学生愿意选择这种方式。
(三)在假期中到企业或公司打工。许多大学生在假期中到公司里面集中打工一两个月,虽然辛苦一些,但收入较多。
(四)经商,有的大学生俨然就是一个商人,出入打的,手机,名片一应俱全,但这种情况往往会影响学业,一般学校不提倡。
(五)做兼职工作。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工作,如导游、导购、餐厅服务、市场调查、商品代销等等。
(六)参加校园内相关部门的保洁、助管等工作。如图书馆、教学、保卫等。
二、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由于受“商品经济”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太重,部分学校和学生没有牢记育人宗旨,也没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重创收,轻育人,把挣钱的多少当作衡量工作成绩的主要尺度。
(二)与素质教育结合不紧密。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庞大、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努力。遗憾的是,在勤工俭学活动过程中,对育人缺乏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多采用“放羊”式办法进行管理。
(三)宣传力度不够。
一是勤工助学政策宣传不到位;二是勤工助学成果层次低、范围窄。同时,对勤工助学成果的宣传局限在小范围内,层次较低,谈具体事例多,上升到理论高度少,小报小块多,大报长篇少,达不到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学生学习任务重,空余时间少。
学生勤工助学相对集中于家教、节假日短期促销活动,这些活动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学生选择余地就非常之小。
三、改进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的统一是做好大学生勤中助学工作的关键。目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因此,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这个中心上来,从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从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个整体利益出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二)加强工作宣传。
首先,要加强勤工俭学有关政策的宣传,求得社会舆论的大力宣传,高校之间以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媒体报导等形式,取长补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其次,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学校、社会要加强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学生转变观念,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使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勇敢地走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再次,通过开办勤工助学报,勤工助学网站等方式,加强勤工助学宣传,让同学全面了解勤工助学,充分认识到勤工助学的经济助学功能和素质教育功能。
最后,学生早期接触用人单位,让同学亲身体验社会竞争,就业压力,从而更充分认识到参加勤工助学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参加勤工助学的原动力。
(三)完善管理制度。
要结合各地实际和勤工俭学工作特点,制订科学合理制度,如《档案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设立勤工助学指导组织,创造条件,扩大范围,面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在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架起桥梁,使勤工助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加强引导激励。
将学生勤工助学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勤工助学加强引导,促进学生勤工助学由劳力型、服务型向智力型、管理型转化,提升勤工助学的含金量,使之与学生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将学生勤工助学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中;建立学生勤工助学档案,激发其积极性并发挥其榜样作用。
(五)强化校企合作。
以勤工助学与就业实践方式开展勤工助学工作,有利于引导有经济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以更加顺利的完成学业。并有利于促进企业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企业的社会品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为企业人力资源储备工作奠定基础。
(六)加快配套改革。
要积极推行实际意义的学分制,改革教学行政管理方式和学籍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处理学习与勤工助学关系上将有更大的自由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从而使勤工助学的资助学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作用得以充分、全面发挥。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当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立足于校情,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进一步健全勤工助学管理制度,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做好勤工助学工作,让广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这个平台上得到锻炼,成就梦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
[2]毛宇鋒.勤工助学: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
[3]陈道华.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发展路径[J].高教探索,2005,(4).
[4]曾嘉华.勤工助学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4).
[5]孟祥俊,孟祥英.谈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J].辽宁高职学报,2007,(4).(编辑王影)
关键词 大学生勤工助学对策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取得相应的报酬,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本文将围绕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如何开展进行分析,对于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常见形式
(一)协助老师做研究。这是名副其实的“助学”,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和专长来协助老师进行科学研究,并获得一定的劳务费。由于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往往只有个别高材生才能有此“荣幸”。
(二)做家庭教师。这是最为普遍的办法,而且大多数学生愿意选择这种方式。
(三)在假期中到企业或公司打工。许多大学生在假期中到公司里面集中打工一两个月,虽然辛苦一些,但收入较多。
(四)经商,有的大学生俨然就是一个商人,出入打的,手机,名片一应俱全,但这种情况往往会影响学业,一般学校不提倡。
(五)做兼职工作。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工作,如导游、导购、餐厅服务、市场调查、商品代销等等。
(六)参加校园内相关部门的保洁、助管等工作。如图书馆、教学、保卫等。
二、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由于受“商品经济”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太重,部分学校和学生没有牢记育人宗旨,也没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重创收,轻育人,把挣钱的多少当作衡量工作成绩的主要尺度。
(二)与素质教育结合不紧密。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庞大、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努力。遗憾的是,在勤工俭学活动过程中,对育人缺乏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多采用“放羊”式办法进行管理。
(三)宣传力度不够。
一是勤工助学政策宣传不到位;二是勤工助学成果层次低、范围窄。同时,对勤工助学成果的宣传局限在小范围内,层次较低,谈具体事例多,上升到理论高度少,小报小块多,大报长篇少,达不到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学生学习任务重,空余时间少。
学生勤工助学相对集中于家教、节假日短期促销活动,这些活动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学生选择余地就非常之小。
三、改进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的统一是做好大学生勤中助学工作的关键。目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因此,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这个中心上来,从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从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个整体利益出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二)加强工作宣传。
首先,要加强勤工俭学有关政策的宣传,求得社会舆论的大力宣传,高校之间以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媒体报导等形式,取长补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其次,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学校、社会要加强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学生转变观念,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使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勇敢地走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再次,通过开办勤工助学报,勤工助学网站等方式,加强勤工助学宣传,让同学全面了解勤工助学,充分认识到勤工助学的经济助学功能和素质教育功能。
最后,学生早期接触用人单位,让同学亲身体验社会竞争,就业压力,从而更充分认识到参加勤工助学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参加勤工助学的原动力。
(三)完善管理制度。
要结合各地实际和勤工俭学工作特点,制订科学合理制度,如《档案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设立勤工助学指导组织,创造条件,扩大范围,面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在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架起桥梁,使勤工助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加强引导激励。
将学生勤工助学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勤工助学加强引导,促进学生勤工助学由劳力型、服务型向智力型、管理型转化,提升勤工助学的含金量,使之与学生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将学生勤工助学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中;建立学生勤工助学档案,激发其积极性并发挥其榜样作用。
(五)强化校企合作。
以勤工助学与就业实践方式开展勤工助学工作,有利于引导有经济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以更加顺利的完成学业。并有利于促进企业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企业的社会品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为企业人力资源储备工作奠定基础。
(六)加快配套改革。
要积极推行实际意义的学分制,改革教学行政管理方式和学籍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处理学习与勤工助学关系上将有更大的自由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从而使勤工助学的资助学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作用得以充分、全面发挥。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当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立足于校情,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进一步健全勤工助学管理制度,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做好勤工助学工作,让广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这个平台上得到锻炼,成就梦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
[2]毛宇鋒.勤工助学: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
[3]陈道华.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发展路径[J].高教探索,2005,(4).
[4]曾嘉华.勤工助学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4).
[5]孟祥俊,孟祥英.谈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J].辽宁高职学报,2007,(4).(编辑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