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羞怯;尊重;赏识;鼓励
带5岁的儿子去“好运鸡”,他一会儿单枪匹马去洗手间,一会儿自告奋勇去柜台买薯条、汉堡包之类的,一会儿又在“儿童乐园”内跟里面的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这不,回去时还恋恋不舍地跟他的“新朋友”告别……让我这个当妈妈的看了打心眼儿里自豪。儿子啊,现在俨然是一个独立又自信的小男子汉。想当初,儿子在家里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走出家门便大气不敢出,更不敢在公共场合里尽情玩耍,整天黏着我,一副羞答答、胆怯的模样,使我很着急。带儿子到亲戚朋友家玩,儿子见到长辈不问好,我只好脸红着解释:“我儿子胆子小,不会叫人。”人家好心好意来问话,儿子总是迟迟不作回答,无奈只好由我代替回答。于是乎,我便对儿子发出恨铁不成钢的感慨:“湃湃呀,你为什么这么胆小呢?”儿子听后显出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羞怯的壳非但没有打开,反而闭得更紧了。
那是正常的
儿子的害羞也许跟遗传有关吧!我像儿子这么大的时候,也是害羞出了名的,走路不敢昂首挺胸,看到陌生人不敢说话……先生小时候也是内向的。儿子是婆婆一手带大的,婆婆是一个善良的人,也是一个极其内向的人,不喜欢与外人打交道,自然就很少带儿子与他人交往。在家里,我们给予了孩子太多的呵护,也给了孩子太多的限制,这个不许,那个不行,扼制了他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养成了他的依赖性,造成了他的羞怯。
害羞是一种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成人都无法不害羞,何况稚嫩的孩子。当孩子在成长中面对令他困惑的社会环境时,出现害羞心理是正常的。对待害羞的孩子,我们应该更有耐心,态度更温和。一个过分害羞的孩子往往会让我们灰心丧气,让我们对挖矿似的教育工作失去耐心,不想再去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打开羞怯的壳,领孩子出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是需要一些耐心,也需要一些技巧。
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要让孩子走出羞怯,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成为了孩子的朋友,孩子拥有了你,你才会真正拥有他。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必须蹲下身子与孩子说话,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谈。交谈时父母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自信,它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做人的尊严。父母还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也有利于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成为儿子的朋友后,儿子对我多了一份平等的体贴。出门前,儿子叮嘱我:“朋友,走路当心点儿。”回家时,儿子递上一杯开水:“朋友,喝水。”
儿子和我有说不完的话:
“妈妈,我有一个问题……”(眼神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妈妈。我有一个好主意……”(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
“妈妈,我有一个请求……”(态度诚恳而又彬彬有礼)
“妈妈,我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神秘兮兮的)
“妈妈。我最喜欢你。我特别特别喜欢你……”(变得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儿子对我无话不谈,自然也告诉了我他害羞的原因:“妈妈,我有点儿怕……”
赏识孩子,让孩子自尊、自信
赏识,就是永远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不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孩子比较。赏识远远胜过挑剔、训斥、打骂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我们当父母的,没有任何理由对孩子说泄气话,因为孩子成长的道路犹如赛场,他们多么渴望父母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为自己呐喊加油,哪怕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一千零一次能站起来,去争取人生的辉煌。
所有的孩子心中都有两扇大门,一扇门叫“我能行”,一扇门叫“我不行”。打开“我能行”的大门,你看到的将是智慧、潜能、创造、自信;打开“我不行”的大门,你看到的将是愚昧、胆怯、保守、自卑。赏识是打开“我能行”大门的钥匙。当我用欣赏的眼光看儿子时,发现儿子真的具有很多优点。我豪不吝啬我的赞美:“你真棒!”“哇,你真聪明!”“湃湃,你真能干哦!”儿子的自尊心逐渐加强,也变得乐观而自信了。拿破仑说:“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自己,那么,一切困难都将不会是困难。”如今,“我是男孩我不怕”成了儿子的口头禅。对于外面精彩的世界,儿子渐渐由抗拒、害怕转为向往、喜欢了。
放手让孩子干,做个“懒”妈妈
孩子出生后,惶恐便在我们这些当妈妈的心中扎下了根,我们担心不能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环境,担心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们像母鸡一样,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翅膀下,整天提心吊胆,不敢离开半步,不敢稍有差池。不知不觉中,我们步入误区,“母爱“变成了“溺爱”,“溺爱”带给孩子的是懦弱、懒惰、无能……“母爱”变成了“母害”。
放手让孩子干,轻轻松松地做个“懒”妈妈吧!我告诉儿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儿子已经学会了洗袜子、短裤(尽管阳台会弄得很湿);学会了自己洗脸刷牙;学会了收拾自己的玩具……我总是在儿子面前强调:“男孩子长大了是男子汉。”“男孩子应该勇敢、坚强。”“男孩子应该帮助女孩子(包括妈妈这个大女孩)。”儿子越来越像小男子汉了。逛街回来,儿子拎着好几个包包(当然不是很沉的),而我两手空空,悠闲地跟在儿子后面;吃饭前,儿子早早摆好了碗筷;黑夜里走路时,儿子一边拉着我,一边安慰我:“妈妈别怕,我会帮助你的。”……我经常请儿子帮忙:“湃湃,妈妈急死了,去向邻居阿姨借把剪刀来,好吗?”“儿子,可以帮妈妈对老师说一件事吗?”渐渐地,儿子能帮我分担一些属于交际范围的琐事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不知不觉加强了。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往往会给孩子以直接影响。我喜欢与左邻右舍交谈,他们有困难,我会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有一次,我家邻居的空调遮雨棚快掉下来了,我发现后就和邻居一起忙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儿子从家中拿了一根竹棍递给我,我笑了,邻居也笑了。孩子这一天真的举动,受到了邻居的称赞,我也感到自豪。
孩子是面珍贵的镜子。这面镜子常常会提醒我、督促我、完善我。我知道一个乐观、开朗的母亲才能培养出乐观、开朗的孩子。我学会了给自己找快乐,忘却自己的不幸,把那些无法解决的烦恼抛在脑后,然后拾一些零星的感动赶走心灵的落寞,挑一些琐碎的快乐抚平心灵的伤痕。善待自己,也善待别人。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给了别人快乐,其实也是给了自己快乐。在我的影响下,儿子的笑声越来越多,即使有了烦恼,也喜欢找我倾诉,然后,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儿子不但不再害怕人际交往,反而在其中得到了很多快乐。
鼓励孩子,打开孩子羞怯的壳
找个理由去鼓励孩子,往往能带来令人惊喜的效果。走到外面,远远见到一个熟人,我会对儿子说:“湃湃,你看到××阿姨了吗?如果你叫她一声阿姨,她肯定会很开心的。”走近××阿姨时,儿子轻轻叫了一声“阿姨”,××阿姨顿时笑眯眯地称赞儿子:“湃湃真乖!”
邻居来我家时,我把儿子拉到一边悄悄地说:“妈妈知道我们的湃湃越来越勇敢了。这次有一件事你敢做吗?”“什么事?”儿子最好奇了。“呆会儿伯伯回去时,你能主动说‘伯伯再见’吗? “能!”儿子肯定地说。邻居伯伯要走了,儿子果然响亮地说:“伯伯再见!”邻居伯伯乐得连连称赞。
去外面吃饭时,我经常找理由支使儿子:“湃湃呀,你能帮妈妈去向服务员阿姨要几张餐巾纸吗?”儿子乐颠颠地跑去,兴冲冲地回来,“妈妈,给。”小脸上刻着“成就”。
“儿子,为了奖赏你的勇敢,你可以去买一支棒冰,但条件是必须你自己去买。”“一言为定!”临走时儿子腰板儿挺得特直。
反思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的终身课堂。作为父母,我们的教育应该细水长流式地渗透在平时,不是一时一次的重锤敲击,而是水滴石穿般的载舞和春风化雨般的滋润。所以,我们应宽容地对待我们的孩子,用心地呵护我们的孩子,亲善地鼓励我们的孩子,我们如果这样做了,就一定能帮助孩子打开羞怯的壳,孩子就会如花般绽放在我们的面前。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锦溪小学。电邮:fhlhw@126.com)
编辑/于 洪
带5岁的儿子去“好运鸡”,他一会儿单枪匹马去洗手间,一会儿自告奋勇去柜台买薯条、汉堡包之类的,一会儿又在“儿童乐园”内跟里面的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这不,回去时还恋恋不舍地跟他的“新朋友”告别……让我这个当妈妈的看了打心眼儿里自豪。儿子啊,现在俨然是一个独立又自信的小男子汉。想当初,儿子在家里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走出家门便大气不敢出,更不敢在公共场合里尽情玩耍,整天黏着我,一副羞答答、胆怯的模样,使我很着急。带儿子到亲戚朋友家玩,儿子见到长辈不问好,我只好脸红着解释:“我儿子胆子小,不会叫人。”人家好心好意来问话,儿子总是迟迟不作回答,无奈只好由我代替回答。于是乎,我便对儿子发出恨铁不成钢的感慨:“湃湃呀,你为什么这么胆小呢?”儿子听后显出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羞怯的壳非但没有打开,反而闭得更紧了。
那是正常的
儿子的害羞也许跟遗传有关吧!我像儿子这么大的时候,也是害羞出了名的,走路不敢昂首挺胸,看到陌生人不敢说话……先生小时候也是内向的。儿子是婆婆一手带大的,婆婆是一个善良的人,也是一个极其内向的人,不喜欢与外人打交道,自然就很少带儿子与他人交往。在家里,我们给予了孩子太多的呵护,也给了孩子太多的限制,这个不许,那个不行,扼制了他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养成了他的依赖性,造成了他的羞怯。
害羞是一种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成人都无法不害羞,何况稚嫩的孩子。当孩子在成长中面对令他困惑的社会环境时,出现害羞心理是正常的。对待害羞的孩子,我们应该更有耐心,态度更温和。一个过分害羞的孩子往往会让我们灰心丧气,让我们对挖矿似的教育工作失去耐心,不想再去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打开羞怯的壳,领孩子出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是需要一些耐心,也需要一些技巧。
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要让孩子走出羞怯,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成为了孩子的朋友,孩子拥有了你,你才会真正拥有他。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必须蹲下身子与孩子说话,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谈。交谈时父母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自信,它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做人的尊严。父母还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也有利于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成为儿子的朋友后,儿子对我多了一份平等的体贴。出门前,儿子叮嘱我:“朋友,走路当心点儿。”回家时,儿子递上一杯开水:“朋友,喝水。”
儿子和我有说不完的话:
“妈妈,我有一个问题……”(眼神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妈妈。我有一个好主意……”(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
“妈妈,我有一个请求……”(态度诚恳而又彬彬有礼)
“妈妈,我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神秘兮兮的)
“妈妈。我最喜欢你。我特别特别喜欢你……”(变得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儿子对我无话不谈,自然也告诉了我他害羞的原因:“妈妈,我有点儿怕……”
赏识孩子,让孩子自尊、自信
赏识,就是永远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不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孩子比较。赏识远远胜过挑剔、训斥、打骂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我们当父母的,没有任何理由对孩子说泄气话,因为孩子成长的道路犹如赛场,他们多么渴望父母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为自己呐喊加油,哪怕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一千零一次能站起来,去争取人生的辉煌。
所有的孩子心中都有两扇大门,一扇门叫“我能行”,一扇门叫“我不行”。打开“我能行”的大门,你看到的将是智慧、潜能、创造、自信;打开“我不行”的大门,你看到的将是愚昧、胆怯、保守、自卑。赏识是打开“我能行”大门的钥匙。当我用欣赏的眼光看儿子时,发现儿子真的具有很多优点。我豪不吝啬我的赞美:“你真棒!”“哇,你真聪明!”“湃湃,你真能干哦!”儿子的自尊心逐渐加强,也变得乐观而自信了。拿破仑说:“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自己,那么,一切困难都将不会是困难。”如今,“我是男孩我不怕”成了儿子的口头禅。对于外面精彩的世界,儿子渐渐由抗拒、害怕转为向往、喜欢了。
放手让孩子干,做个“懒”妈妈
孩子出生后,惶恐便在我们这些当妈妈的心中扎下了根,我们担心不能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环境,担心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们像母鸡一样,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翅膀下,整天提心吊胆,不敢离开半步,不敢稍有差池。不知不觉中,我们步入误区,“母爱“变成了“溺爱”,“溺爱”带给孩子的是懦弱、懒惰、无能……“母爱”变成了“母害”。
放手让孩子干,轻轻松松地做个“懒”妈妈吧!我告诉儿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儿子已经学会了洗袜子、短裤(尽管阳台会弄得很湿);学会了自己洗脸刷牙;学会了收拾自己的玩具……我总是在儿子面前强调:“男孩子长大了是男子汉。”“男孩子应该勇敢、坚强。”“男孩子应该帮助女孩子(包括妈妈这个大女孩)。”儿子越来越像小男子汉了。逛街回来,儿子拎着好几个包包(当然不是很沉的),而我两手空空,悠闲地跟在儿子后面;吃饭前,儿子早早摆好了碗筷;黑夜里走路时,儿子一边拉着我,一边安慰我:“妈妈别怕,我会帮助你的。”……我经常请儿子帮忙:“湃湃,妈妈急死了,去向邻居阿姨借把剪刀来,好吗?”“儿子,可以帮妈妈对老师说一件事吗?”渐渐地,儿子能帮我分担一些属于交际范围的琐事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不知不觉加强了。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往往会给孩子以直接影响。我喜欢与左邻右舍交谈,他们有困难,我会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有一次,我家邻居的空调遮雨棚快掉下来了,我发现后就和邻居一起忙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儿子从家中拿了一根竹棍递给我,我笑了,邻居也笑了。孩子这一天真的举动,受到了邻居的称赞,我也感到自豪。
孩子是面珍贵的镜子。这面镜子常常会提醒我、督促我、完善我。我知道一个乐观、开朗的母亲才能培养出乐观、开朗的孩子。我学会了给自己找快乐,忘却自己的不幸,把那些无法解决的烦恼抛在脑后,然后拾一些零星的感动赶走心灵的落寞,挑一些琐碎的快乐抚平心灵的伤痕。善待自己,也善待别人。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给了别人快乐,其实也是给了自己快乐。在我的影响下,儿子的笑声越来越多,即使有了烦恼,也喜欢找我倾诉,然后,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儿子不但不再害怕人际交往,反而在其中得到了很多快乐。
鼓励孩子,打开孩子羞怯的壳
找个理由去鼓励孩子,往往能带来令人惊喜的效果。走到外面,远远见到一个熟人,我会对儿子说:“湃湃,你看到××阿姨了吗?如果你叫她一声阿姨,她肯定会很开心的。”走近××阿姨时,儿子轻轻叫了一声“阿姨”,××阿姨顿时笑眯眯地称赞儿子:“湃湃真乖!”
邻居来我家时,我把儿子拉到一边悄悄地说:“妈妈知道我们的湃湃越来越勇敢了。这次有一件事你敢做吗?”“什么事?”儿子最好奇了。“呆会儿伯伯回去时,你能主动说‘伯伯再见’吗? “能!”儿子肯定地说。邻居伯伯要走了,儿子果然响亮地说:“伯伯再见!”邻居伯伯乐得连连称赞。
去外面吃饭时,我经常找理由支使儿子:“湃湃呀,你能帮妈妈去向服务员阿姨要几张餐巾纸吗?”儿子乐颠颠地跑去,兴冲冲地回来,“妈妈,给。”小脸上刻着“成就”。
“儿子,为了奖赏你的勇敢,你可以去买一支棒冰,但条件是必须你自己去买。”“一言为定!”临走时儿子腰板儿挺得特直。
反思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的终身课堂。作为父母,我们的教育应该细水长流式地渗透在平时,不是一时一次的重锤敲击,而是水滴石穿般的载舞和春风化雨般的滋润。所以,我们应宽容地对待我们的孩子,用心地呵护我们的孩子,亲善地鼓励我们的孩子,我们如果这样做了,就一定能帮助孩子打开羞怯的壳,孩子就会如花般绽放在我们的面前。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锦溪小学。电邮:fhlhw@126.com)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