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定义为可以满足人们对大海的精神或者物质享受的资源就是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既包括有形的表现形式,如港口、海塘、历史名城等建筑,也包括无形的表现形式,如文学艺术、民间习俗和节庆活动,因此,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海洋属性和吸引属性。正如高怡和袁书琪说的,海洋文化资源既有物化形态的实在物,也有非物化形态的模式和意境。但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必然是附着于一定的有形实物或无形表现形式之上的,是以海洋文化载体的方式出现的那部分海洋文化资源。
一、浦东新区发展海洋文化旅游的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浦东新区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2℃,气候宜人。其拥有上海最长的滨江-滨海-滨水岸线,达100多公里,其中包括黄浦江滨江岸线-长江滨江岸线-东海滨海岸线-杭州湾滨水岸线。国内最大人工湖—滴水湖也坐落于此,其面积为5.56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相当。天然优越的地理条件赋予了浦东新区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使其在上海海洋旅游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2.区位与交通优势明显。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靠近江苏和浙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隔黄浦江,是中国南北海岸的中心点和长江与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其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一块“风水宝地”。浦东国际机场每年的国内外航空乘客已经达到3000多万人次,洋山深水港集装箱运输量已名列世界第一,这些都为浦东新区发展海洋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随着世博会的举行和迪士尼乐园的开放,浦东新区的交通设施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跨海交通设施方面,包括通往崇明的长江大桥(隧道)和通往洋山港区的东海大桥;在对外交通主要运输枢纽方面,有浦东国际机场、外高桥港区、洋山深水港区、上海汽车长途客运总(东站)、川沙汽车长途客运站、南汇汽车长途客运站。总之,浦东新区形成了海空陆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为国内外游客的进入提供了多种选择,也促进了浦东新区海洋文化旅游发展。
3.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浦东新区是新崛起的滨海旅游城市,也是全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经济基础雄厚,为海洋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
4.政府大力支持。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与《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指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浦东新区也必然会重视旅游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的建设。浦东新区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以迪士尼乐园为核心,大力推进旅游休闲、文化创新、商务会展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
二、浦东新区海洋文化旅游资源
1.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浦东新区虽然是一片年轻的土地,却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30余座博物館、纪念馆、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片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除此之外,比较有名气的还有张闻天故居、黄炎培故居、太平天国烈士墓和老宝山城遗址等。
浦东新区有综合性历史性的南汇博物馆,有反映有关行业领域的中医药博物馆、张江动漫博物馆等,有科普类的上海科技馆、极地科普馆、气象科普馆、东方地质博物馆。此外,在高桥、新场等地,还有一些街镇建有特色陈列馆,如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高桥绒绣馆、新场历史陈列馆、锣鼓书陈列馆、浦东派琵琶馆等。川沙、高桥和新场古镇是浦东新区的三大历史文化古镇,其中,川沙古镇存有唯一一片尚存岳飞手迹碑刻的明代古城墙,新场古镇有3公里长的明清时期的古镇老街,有20余幢三进以上的明清大宅院,有20万平方米的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群,被誉为上海江南水乡风貌的“处女地”、“浦东原著民生态博物区”。高桥老街、川沙中市街、大团北大街、新场、航头下沙、康桥横沔、南汇六灶港是浦东新区7片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见证了上海的沧海桑田巨变。
2.海塘文化资源。浦东新区的海塘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惠南镇,即以前被称呼为南汇。南汇是由长江下泄的丰富泥沙与杭州湾海流汇合,受海潮顶托淤积而成陆。随着海岸线的不断向东,南汇境内曾先后修筑10余条海塘,有以初创时的方位命名的古捍海塘、里护塘;有以人名命名的钦公塘、彭公塘、李公塘、袁公塘;有以时代精神命名的人民塘、胜利塘、团结塘;还有以时间命名的七公塘、八五塘、九四塘、世纪塘;还有以用途命名的预备塘和以港新城命名的临港新城海塘等。这些海塘不仅记载着浦东新区人民抗御海潮的斗争历史,凝聚着浦东新区人民与海争地的智慧结晶,还传承着浦东新区人民抵御倭寇的无畏精神。
海塘是海洋和内陆的分界线,海塘是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塘是有形的,而浦东新区人民与海潮和倭寇的斗争精神是无形的,这种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意识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文化,具有了价值。在浦东新区,至今还存在古海塘、古海堤、古盐场遗址和1949年以来修建的海塘与建筑,我们可以海堤修建、围海造田、滩涂生态作为科展内容。
3.现代海洋文化资源。现代海洋文化资源包括海洋节庆、海洋文化景观、海洋博物馆、滨海休闲娱乐等。现在海洋节庆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有上海国际音乐桃花节、上海桃花节、品桃节、德国啤酒节、临港海洋节、中华美食节、滴水湖音乐节等。现代海洋文化景观有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滴水湖、南汇嘴公园等。海洋博物馆有上海海洋水族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以及正在筹建中的海洋极地馆。滨海休闲娱乐资源有鲜花港、滨海森林公园、书院人家、东滩湿地、大团桃园、多利农庄、芦潮港风光、上海野生动物园等。
4.港口经济与航运文化资源。港口经济的发展,推进了航运业的进步,丰富了海洋文化内涵。浦东新区为了发展港口经济,建立了洋山深水港,这也标志着上海已经开始逐渐走向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时代。洋山深水港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其中大、小洋山形成了重要的旅游景点。东海大桥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其气势恢宏,宛如东海上一道亮丽的彩虹,众多游客慕名前往。 5.海洋民俗文化资源。浦东新区的泥城、书院、祝桥等地方的渔民在船上吃饭的规矩,具有典型的渔民饮食风俗特点。比如上船第一次吃鱼,必须把生鱼先拿到船头祭祀海龙王,斋“死去的渔民”,向碗里盛饭要说“兜饭”或“装饭”等。浦东新区沿海渔民出海捕鱼,渔船修理过或者新渔船第一次捕鱼,都必须祭海(俗称“斋老大”)。浦东新区渔民主要信仰的是天妃,这与当地民众的远洋航运活动时祈求平安的心理有着密切关系。在禁忌方面,也有很多,比如过去沿海的渔民在船上时, 禁忌说“翻”、“扣”, 要说“调枪”;禁忌说“缆绳”,要说“沙袋带” 、“缆头”等,这些都反映了当地民众对于海洋的敬畏以及祈求海事安全的心理。
三、浦东新区海洋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1.完善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环境。上海海洋局以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为基地,编写海洋文化系列丛书——《上海海洋文化》,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上海海洋文化的文献空白。但是,浦东新区的海洋文化文献资料较少,特别是南汇并入浦东之后,没有系统的研究浦东新区的海洋文化文献资料,浦东市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力去创造海洋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因此,市政府可以设立机构,组织相关教育部门加强对浦东海洋文化系列丛书的编写与资料的整理与搜集,从而为浦东新区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有用的契机。
2.对海洋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目前,浦东新区的旅游项目还是以滨海一带的观光、娱乐旅游为主,而对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不足,导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项目相对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因此,必须加大对浦东新区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力度,根据文化资源优势和民俗文化特色打造能够代表浦东新区形象的富有吸引力的海洋文化旅游品牌。特色旅游战略能让旅游地区的特色文化物态化,创造出独特的服务,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们可以将浦东新区的民俗信仰、生活习俗、民间技艺、古街古巷、历史人物等进行充分挖掘,使其成为浦东新区海洋旅游的文化符号,积淀为地方特色文化。
3.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精品。浦東新区要完成从观光商务型旅游目的地形象,转型升级为融观光、商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目的地形象的转变,必须要依赖于开发海洋文化旅游精品。我们可以将邮轮旅游作为一个突破口,积极建设和完善邮轮港,打造邮轮旅游精品。浦东新区可以依托外高桥和洋山深水港两大港口,根据游客需求,配备不同大小,不同服务档次,不同目的地的游轮,开辟日韩游、东南亚游甚至欧洲游、美洲游的线路,实现东北亚 “邮轮母港”的目标。游客吃住玩在船上,除了体验异国餐饮、演出外,还可以参观浦东民俗展和传统技艺表演,购买海洋旅游纪念品。
4.注重资源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在开发海洋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不足,开发模式不合理,从而出现破坏优质资源的问题。因此,为使海洋文化能够永续传承并造福一方,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将资源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只有保护好资源特色,浦东新区的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
一、浦东新区发展海洋文化旅游的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浦东新区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2℃,气候宜人。其拥有上海最长的滨江-滨海-滨水岸线,达100多公里,其中包括黄浦江滨江岸线-长江滨江岸线-东海滨海岸线-杭州湾滨水岸线。国内最大人工湖—滴水湖也坐落于此,其面积为5.56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相当。天然优越的地理条件赋予了浦东新区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使其在上海海洋旅游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2.区位与交通优势明显。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靠近江苏和浙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隔黄浦江,是中国南北海岸的中心点和长江与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其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一块“风水宝地”。浦东国际机场每年的国内外航空乘客已经达到3000多万人次,洋山深水港集装箱运输量已名列世界第一,这些都为浦东新区发展海洋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随着世博会的举行和迪士尼乐园的开放,浦东新区的交通设施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跨海交通设施方面,包括通往崇明的长江大桥(隧道)和通往洋山港区的东海大桥;在对外交通主要运输枢纽方面,有浦东国际机场、外高桥港区、洋山深水港区、上海汽车长途客运总(东站)、川沙汽车长途客运站、南汇汽车长途客运站。总之,浦东新区形成了海空陆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为国内外游客的进入提供了多种选择,也促进了浦东新区海洋文化旅游发展。
3.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浦东新区是新崛起的滨海旅游城市,也是全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经济基础雄厚,为海洋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
4.政府大力支持。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与《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指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浦东新区也必然会重视旅游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的建设。浦东新区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以迪士尼乐园为核心,大力推进旅游休闲、文化创新、商务会展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
二、浦东新区海洋文化旅游资源
1.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浦东新区虽然是一片年轻的土地,却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30余座博物館、纪念馆、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片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除此之外,比较有名气的还有张闻天故居、黄炎培故居、太平天国烈士墓和老宝山城遗址等。
浦东新区有综合性历史性的南汇博物馆,有反映有关行业领域的中医药博物馆、张江动漫博物馆等,有科普类的上海科技馆、极地科普馆、气象科普馆、东方地质博物馆。此外,在高桥、新场等地,还有一些街镇建有特色陈列馆,如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高桥绒绣馆、新场历史陈列馆、锣鼓书陈列馆、浦东派琵琶馆等。川沙、高桥和新场古镇是浦东新区的三大历史文化古镇,其中,川沙古镇存有唯一一片尚存岳飞手迹碑刻的明代古城墙,新场古镇有3公里长的明清时期的古镇老街,有20余幢三进以上的明清大宅院,有20万平方米的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群,被誉为上海江南水乡风貌的“处女地”、“浦东原著民生态博物区”。高桥老街、川沙中市街、大团北大街、新场、航头下沙、康桥横沔、南汇六灶港是浦东新区7片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见证了上海的沧海桑田巨变。
2.海塘文化资源。浦东新区的海塘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惠南镇,即以前被称呼为南汇。南汇是由长江下泄的丰富泥沙与杭州湾海流汇合,受海潮顶托淤积而成陆。随着海岸线的不断向东,南汇境内曾先后修筑10余条海塘,有以初创时的方位命名的古捍海塘、里护塘;有以人名命名的钦公塘、彭公塘、李公塘、袁公塘;有以时代精神命名的人民塘、胜利塘、团结塘;还有以时间命名的七公塘、八五塘、九四塘、世纪塘;还有以用途命名的预备塘和以港新城命名的临港新城海塘等。这些海塘不仅记载着浦东新区人民抗御海潮的斗争历史,凝聚着浦东新区人民与海争地的智慧结晶,还传承着浦东新区人民抵御倭寇的无畏精神。
海塘是海洋和内陆的分界线,海塘是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塘是有形的,而浦东新区人民与海潮和倭寇的斗争精神是无形的,这种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意识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文化,具有了价值。在浦东新区,至今还存在古海塘、古海堤、古盐场遗址和1949年以来修建的海塘与建筑,我们可以海堤修建、围海造田、滩涂生态作为科展内容。
3.现代海洋文化资源。现代海洋文化资源包括海洋节庆、海洋文化景观、海洋博物馆、滨海休闲娱乐等。现在海洋节庆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有上海国际音乐桃花节、上海桃花节、品桃节、德国啤酒节、临港海洋节、中华美食节、滴水湖音乐节等。现代海洋文化景观有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滴水湖、南汇嘴公园等。海洋博物馆有上海海洋水族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以及正在筹建中的海洋极地馆。滨海休闲娱乐资源有鲜花港、滨海森林公园、书院人家、东滩湿地、大团桃园、多利农庄、芦潮港风光、上海野生动物园等。
4.港口经济与航运文化资源。港口经济的发展,推进了航运业的进步,丰富了海洋文化内涵。浦东新区为了发展港口经济,建立了洋山深水港,这也标志着上海已经开始逐渐走向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时代。洋山深水港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其中大、小洋山形成了重要的旅游景点。东海大桥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其气势恢宏,宛如东海上一道亮丽的彩虹,众多游客慕名前往。 5.海洋民俗文化资源。浦东新区的泥城、书院、祝桥等地方的渔民在船上吃饭的规矩,具有典型的渔民饮食风俗特点。比如上船第一次吃鱼,必须把生鱼先拿到船头祭祀海龙王,斋“死去的渔民”,向碗里盛饭要说“兜饭”或“装饭”等。浦东新区沿海渔民出海捕鱼,渔船修理过或者新渔船第一次捕鱼,都必须祭海(俗称“斋老大”)。浦东新区渔民主要信仰的是天妃,这与当地民众的远洋航运活动时祈求平安的心理有着密切关系。在禁忌方面,也有很多,比如过去沿海的渔民在船上时, 禁忌说“翻”、“扣”, 要说“调枪”;禁忌说“缆绳”,要说“沙袋带” 、“缆头”等,这些都反映了当地民众对于海洋的敬畏以及祈求海事安全的心理。
三、浦东新区海洋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1.完善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环境。上海海洋局以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为基地,编写海洋文化系列丛书——《上海海洋文化》,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上海海洋文化的文献空白。但是,浦东新区的海洋文化文献资料较少,特别是南汇并入浦东之后,没有系统的研究浦东新区的海洋文化文献资料,浦东市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力去创造海洋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因此,市政府可以设立机构,组织相关教育部门加强对浦东海洋文化系列丛书的编写与资料的整理与搜集,从而为浦东新区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有用的契机。
2.对海洋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目前,浦东新区的旅游项目还是以滨海一带的观光、娱乐旅游为主,而对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不足,导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项目相对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因此,必须加大对浦东新区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力度,根据文化资源优势和民俗文化特色打造能够代表浦东新区形象的富有吸引力的海洋文化旅游品牌。特色旅游战略能让旅游地区的特色文化物态化,创造出独特的服务,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们可以将浦东新区的民俗信仰、生活习俗、民间技艺、古街古巷、历史人物等进行充分挖掘,使其成为浦东新区海洋旅游的文化符号,积淀为地方特色文化。
3.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精品。浦東新区要完成从观光商务型旅游目的地形象,转型升级为融观光、商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目的地形象的转变,必须要依赖于开发海洋文化旅游精品。我们可以将邮轮旅游作为一个突破口,积极建设和完善邮轮港,打造邮轮旅游精品。浦东新区可以依托外高桥和洋山深水港两大港口,根据游客需求,配备不同大小,不同服务档次,不同目的地的游轮,开辟日韩游、东南亚游甚至欧洲游、美洲游的线路,实现东北亚 “邮轮母港”的目标。游客吃住玩在船上,除了体验异国餐饮、演出外,还可以参观浦东民俗展和传统技艺表演,购买海洋旅游纪念品。
4.注重资源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在开发海洋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不足,开发模式不合理,从而出现破坏优质资源的问题。因此,为使海洋文化能够永续传承并造福一方,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将资源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只有保护好资源特色,浦东新区的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