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改革一般都是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解决发展问题为前提,对上层建筑进行有效改革,以适应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虽然国家的基础教学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许多年,也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许多教育问题依然存在,新问题也层出不穷,如何使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有效作用,实现真正的教育,探索出科学的教育模式,成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像在冰封的冬日里忽然出现了一团燃烧的火焰,高效课堂就像春风,像革命的火焰一样,为我们打开了教育改革困顿的局面,激发了我们的思维,点燃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热情,一个声音在呐喊:教育革命的时代到了!
一、主要定义
“2”指两种导学案:课下预习案和课上学习案。
教师提前发预习案,包括知识梳理——知识再现——质疑三大部分,预习任务设置简洁、有效、可行,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就够得着”,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课上高效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和思考质疑能力,又为课上学习夯实了基础,做好了铺垫,很有实效性,实效才能高效,课上学习的高效就不言而喻了。
在有效评价预习案的基础上,上课发学习案,包括学习目标——复习巩固——读学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测试——评价反思六大部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布置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在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把每一项学习成果记录于学习案,使学生具有学习的收获感、清晰感、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答题能力,方便了以后的复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检验高效课堂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在评价反思栏,学生与教师相互书面评价,既指导了学习,又增加了感情交流,对高效学习起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3”指“三个三”:
1.对学生分三个层次要求:优、中、后进生。
2.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了解、记住、理解分析。
3.每项评价活动三分制。
“5”指“五个五”:
1.课上五个环节:复习巩固——(5分钟)——预习交流(10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达标检测(3分钟)——评价反思(2分钟)。
2.学生五项评价:预习案评价、学习案评价、展示评价、背诵评价、考试评价。每项评价活动分值为3,教师对学生分层次制定要求,未合格者扣0.5分/人次,优者加0.5分/人次。小组捆绑,对子组竞赛,积分一周一评,一月一奖。
3.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读、写、思、说、活(动)能力。
4.历史教学五种课堂:知识学习课、历史活动课、复习考试课、 思想动员课、历史论坛课。
5.思想教育五个阶段:开学初、一次月考后、期中考试后、复习阶段、考试冲刺阶段。
二、实施操作
1.从高效、立体的角度出发,研究要以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为任务,在有效的时间达到高效的学习,全方位达成教育效果。2.从自主、合作探究的角度出发,一定要贯彻学生是学习主人的理念,小组探究,分工合作,要长期坚持,养成习惯。3.从快乐学习、创新学习的角度出发,快乐是高效学习之源,创新是学生发展之源,要使高效课堂成为教育的常青树,快乐与创新是其生命之源。
一、教师日常工作
1.精编导学案,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指导性、实用性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达到有效学习。
2.对导学案和测试卷及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有效评价,量化管理,平衡调节,发挥杠杆作用。遵循认真、细致,奖罚分明、及时有效的原则,实现评价和管理的高效。
3.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沟通,建立师生感情,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行有必要的个体和集体的心理教育工作,以纠正偏差认识,统一思想,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更好地推动学习。
二、教师课上工作
1.公布预习结果,分析学情,量化评价。(可培养学科带头人来工作)
2.组织巩固复习。
3.导入新课,提解目标。
4.组织学生预习交流(课代表负责):生生交流、组组交流、师生交流。
5.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展示时点拨评价。
6.组织达标测试。
7.组织评价反思活动。
三、学生活动
1.课下:预习课文,完成预习案的任务,题出质疑。
2.课上:巩固旧知——预习交流——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备展,展示,质疑,补充——达标检测——自我评价和建议。
三、“235”模式对教学的作用
“235”模式中的许多工作是教师以前一直在做或现在正在研究的,但形成理论和规律的很少。这个模式总结了许多教师的实际工作和经验,彻底贯彻了国家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体现了历史课程标准和高效课堂的理念,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这个模式既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意志,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教育的立体效果,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具有较强的矫正、培养作用,多方面的“授之以渔”,为其终生学习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真正的教育。
1.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通过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了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培养了其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4.以人为本,彻底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5.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6.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责任意识。
7.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8.历史课堂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高效课堂中不断渗透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培养了优秀、合格、健康的中学生。
高效课堂改革的中心工作是科学教育模式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及实施,这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点,生产关系作用于生产力,教育模式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率。在高效课堂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历史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前期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学科“高效立体235”教育模式,力求解决之前存在的一些教育教学问题,实现高效教育、立体教育、创新教育。(责编 张亚欣)
一、主要定义
“2”指两种导学案:课下预习案和课上学习案。
教师提前发预习案,包括知识梳理——知识再现——质疑三大部分,预习任务设置简洁、有效、可行,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就够得着”,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课上高效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和思考质疑能力,又为课上学习夯实了基础,做好了铺垫,很有实效性,实效才能高效,课上学习的高效就不言而喻了。
在有效评价预习案的基础上,上课发学习案,包括学习目标——复习巩固——读学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测试——评价反思六大部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布置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在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把每一项学习成果记录于学习案,使学生具有学习的收获感、清晰感、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答题能力,方便了以后的复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检验高效课堂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在评价反思栏,学生与教师相互书面评价,既指导了学习,又增加了感情交流,对高效学习起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3”指“三个三”:
1.对学生分三个层次要求:优、中、后进生。
2.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了解、记住、理解分析。
3.每项评价活动三分制。
“5”指“五个五”:
1.课上五个环节:复习巩固——(5分钟)——预习交流(10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达标检测(3分钟)——评价反思(2分钟)。
2.学生五项评价:预习案评价、学习案评价、展示评价、背诵评价、考试评价。每项评价活动分值为3,教师对学生分层次制定要求,未合格者扣0.5分/人次,优者加0.5分/人次。小组捆绑,对子组竞赛,积分一周一评,一月一奖。
3.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读、写、思、说、活(动)能力。
4.历史教学五种课堂:知识学习课、历史活动课、复习考试课、 思想动员课、历史论坛课。
5.思想教育五个阶段:开学初、一次月考后、期中考试后、复习阶段、考试冲刺阶段。
二、实施操作
1.从高效、立体的角度出发,研究要以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为任务,在有效的时间达到高效的学习,全方位达成教育效果。2.从自主、合作探究的角度出发,一定要贯彻学生是学习主人的理念,小组探究,分工合作,要长期坚持,养成习惯。3.从快乐学习、创新学习的角度出发,快乐是高效学习之源,创新是学生发展之源,要使高效课堂成为教育的常青树,快乐与创新是其生命之源。
一、教师日常工作
1.精编导学案,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指导性、实用性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达到有效学习。
2.对导学案和测试卷及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有效评价,量化管理,平衡调节,发挥杠杆作用。遵循认真、细致,奖罚分明、及时有效的原则,实现评价和管理的高效。
3.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沟通,建立师生感情,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行有必要的个体和集体的心理教育工作,以纠正偏差认识,统一思想,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更好地推动学习。
二、教师课上工作
1.公布预习结果,分析学情,量化评价。(可培养学科带头人来工作)
2.组织巩固复习。
3.导入新课,提解目标。
4.组织学生预习交流(课代表负责):生生交流、组组交流、师生交流。
5.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展示时点拨评价。
6.组织达标测试。
7.组织评价反思活动。
三、学生活动
1.课下:预习课文,完成预习案的任务,题出质疑。
2.课上:巩固旧知——预习交流——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备展,展示,质疑,补充——达标检测——自我评价和建议。
三、“235”模式对教学的作用
“235”模式中的许多工作是教师以前一直在做或现在正在研究的,但形成理论和规律的很少。这个模式总结了许多教师的实际工作和经验,彻底贯彻了国家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体现了历史课程标准和高效课堂的理念,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这个模式既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意志,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教育的立体效果,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具有较强的矫正、培养作用,多方面的“授之以渔”,为其终生学习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真正的教育。
1.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通过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了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培养了其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4.以人为本,彻底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5.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6.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责任意识。
7.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8.历史课堂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高效课堂中不断渗透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培养了优秀、合格、健康的中学生。
高效课堂改革的中心工作是科学教育模式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及实施,这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点,生产关系作用于生产力,教育模式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率。在高效课堂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历史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前期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学科“高效立体235”教育模式,力求解决之前存在的一些教育教学问题,实现高效教育、立体教育、创新教育。(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