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招远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总面积1443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及张星、阜山、蚕庄等10个镇。20世纪80年代初期建校的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招远分校就坐落在这片广袤的齐鲁大地上。建校以来,招远市农广校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面向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逐步成为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力军。经过30多年的发展,招远市农广校从最初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以农民培训为主要职能、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主要方向的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与时俱进,培养了大量农业实用人才,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繁荣和发展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绿色证书”工程,农广校开始踏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征程
1980年12月,国家十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成立中央农业广播学校领导组织的联合通知》,招远县委、县政府在招远县农业委员会设“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招远县办公室”,农委从有关部门抽调2名同志负责农民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租借了办公场所、桌椅,购置录音机一台,用于播放教学用录音带。自此,这个尚在摇篮中的农广校小集体便开始孕育着农民教育的事业。
1992年3月,招远市农广校更名为“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招远分校”。是年,招远市承担了山东省农民“绿色证书”(即农民技术资格证书)教育培训试点任务。以农广校为依托,专门设立了“绿色证书”工程办公室,统一规划、组织全市绿色证书培训,在工作中,积极做到了政策落实、投入落实、师资队伍落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致富相结合,绿色证书教育与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教学与科技推广相结合。当年培训绿色证书学员1500人。1993年,“绿色证书”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市广大农民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许多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农村,走向田间地头,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骨干队伍迅速形成,共有8500多人获得“绿色证书”,成为乡村技术骨干和带头人。“绿色证书”培训引导农民逐步进入市场,主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新型农民培训,农广校逐步成为全市农民教育培训任务的主要承担单位
“三进村”行动,培训和辐射带动农民4万多人次。2006—2008年农广校选定全市47个村2100个农户开展了以“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培训中,以建立村级科技书屋为主要手段,综合运用卫星小站、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信息传递,组织精干教师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农广校以“三进村”行动为契机,在大秦家、金岭等镇建立了镇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在村建教学班,初步建起了市、镇、村三级培训体系,培训能力明显提升,培训网络初具规模。实行了“教师联村包户”制度,将教师联村包户情况与工作绩效挂钩,三年中共建设规模较大的村级科技书屋38个,赶科技大集350场次,进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现场指导和服务850场次,组织农民参加培训达4.5万人次,向所包帮户发放科技资料3万多份。
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共培养创业型农业人才720人。根据招远市主导产业,自2008年起,农广校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组织农民学员到农业大专院校和实训基地,围绕创业项目选择和创办农业企业,引导农民学习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国际贸易规则与对策等知识,到知名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企业参观考察,并对各年度学员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服务和创业指导。
实施国家、省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培训和带动农民1.68万人。根据招远市农业主导产业分布和发展情况,2009—2012年,农广校先后选定果业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大秦家、金岭、阜山、夏甸等镇作为培训重点镇,从中遴选果业大户进行培训。项目实施按照“扶持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全年跟踪服务、发展‘一村一品’”的服务模式,以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培训对象综合素质和示范带动能力为目的,培训教师与学员建立“点对点”联系,开辟即时技术服务绿色通道,组织学员外出参观考察,通过各个环节的科学组合,增强学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每位学员还辐射带动周边20个农户参与培训和应用新技术。培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们共同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达到了“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
农村科技大喇叭传播农业科技信息
农村科技大喇叭广播站标准化建设项目是中央农广校在农业致富节目《致富早班车》下乡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农村广播站建设工作。招远市农广校于2009年在全市建大喇叭广播站10个,在村建立站点,向站点赠送科技光盘,制定并实施播放资料管理制度、播出登记制度、农民意见建议反馈制度等,每个站点每周播出不少于10次,每次播出不少于30分钟。播放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为主,辅以市场信息、务工信息、政策法规、健康医疗、文化娱乐等内容,广播站人员记录播出效果,对农民反映的问题予以及时汇总,并会同农广校共同解答。
新时期提出新要求,新模式应对新挑战
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数量、结构、素质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人才流失、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日渐突出,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量掌握先进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单纯的技术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2012年8月,招远市承担了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任务,这个饱经岁月沉淀的农广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政策保驾,方案护航。为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序开展,招远市下发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认定管理办法和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扶持政策等相关文件,确定了由点到面,分产业、分类别、分层次、分步骤实施,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和服务激励机制,总结经验、创新模式、整体推进。逐步探索实施,有力带动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 课堂实践,增强学员应用能力。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招远市农广校积极开办田间学校,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为学员提供学习实践场所。组织学员到寿光菜博会参观考察,加强学员对优秀经验的学习,通过军事化训练等环节锻炼学员的体能和意志。2013年培训、认定和扶持初级新型职业农民241人,2014年培训350人。
结合当地产业因地制宜。在两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过程中,招远市农广校将果品生产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首选行业。试点工作得到了各镇、街道、区的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踊跃参与,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
总结经验,创新培育新模式。招远市农广校在工作实践中梳理总结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能人带动”模式,从“选能人”——学员选择优中选优,“育能人”——教育培训六位一体,“助能人”——支持扶持定向精准三个方面阐述了“能人带动”模式的内涵。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扩大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职业农民的社会地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3年4月,招远市首批新型职业农民颁证典礼暨2013年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议在招远市夏甸镇召开,获得认定的首批40名新型职业农民同时成为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招远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央农广校、省农业厅、省农广校领导多次来招远调研指导工作,农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烟台电视台、招远电视台、烟台日报等各大媒体进行报道,省内外多个试点市、县农业局及农广校多次来招远参观学习。
招远市农广校连续24年被烟台市农广校评为“优胜学校”,2次被中央农广校领导小组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1次被中央农广校评为“优胜学校”,3次被山东省农业厅评为“办学先进单位”,5人次被中央农广校授予“教学能手”荣誉称号,1人次被中央农广校评为“十佳教师”,1人次被省农广校授予“优秀校长”荣誉称号。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山东省招远市农广校在与时俱进的路上还要继续走下去,而且道路还要越走越宽,营造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已认定学员的管理,继续开展培育和认定,继续探索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各项配套制度措施。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招远分校
“绿色证书”工程,农广校开始踏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征程
1980年12月,国家十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成立中央农业广播学校领导组织的联合通知》,招远县委、县政府在招远县农业委员会设“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招远县办公室”,农委从有关部门抽调2名同志负责农民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租借了办公场所、桌椅,购置录音机一台,用于播放教学用录音带。自此,这个尚在摇篮中的农广校小集体便开始孕育着农民教育的事业。
1992年3月,招远市农广校更名为“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招远分校”。是年,招远市承担了山东省农民“绿色证书”(即农民技术资格证书)教育培训试点任务。以农广校为依托,专门设立了“绿色证书”工程办公室,统一规划、组织全市绿色证书培训,在工作中,积极做到了政策落实、投入落实、师资队伍落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致富相结合,绿色证书教育与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教学与科技推广相结合。当年培训绿色证书学员1500人。1993年,“绿色证书”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市广大农民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许多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农村,走向田间地头,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骨干队伍迅速形成,共有8500多人获得“绿色证书”,成为乡村技术骨干和带头人。“绿色证书”培训引导农民逐步进入市场,主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新型农民培训,农广校逐步成为全市农民教育培训任务的主要承担单位
“三进村”行动,培训和辐射带动农民4万多人次。2006—2008年农广校选定全市47个村2100个农户开展了以“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培训中,以建立村级科技书屋为主要手段,综合运用卫星小站、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信息传递,组织精干教师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农广校以“三进村”行动为契机,在大秦家、金岭等镇建立了镇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在村建教学班,初步建起了市、镇、村三级培训体系,培训能力明显提升,培训网络初具规模。实行了“教师联村包户”制度,将教师联村包户情况与工作绩效挂钩,三年中共建设规模较大的村级科技书屋38个,赶科技大集350场次,进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现场指导和服务850场次,组织农民参加培训达4.5万人次,向所包帮户发放科技资料3万多份。
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共培养创业型农业人才720人。根据招远市主导产业,自2008年起,农广校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组织农民学员到农业大专院校和实训基地,围绕创业项目选择和创办农业企业,引导农民学习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国际贸易规则与对策等知识,到知名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企业参观考察,并对各年度学员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服务和创业指导。
实施国家、省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培训和带动农民1.68万人。根据招远市农业主导产业分布和发展情况,2009—2012年,农广校先后选定果业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大秦家、金岭、阜山、夏甸等镇作为培训重点镇,从中遴选果业大户进行培训。项目实施按照“扶持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全年跟踪服务、发展‘一村一品’”的服务模式,以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培训对象综合素质和示范带动能力为目的,培训教师与学员建立“点对点”联系,开辟即时技术服务绿色通道,组织学员外出参观考察,通过各个环节的科学组合,增强学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每位学员还辐射带动周边20个农户参与培训和应用新技术。培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们共同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达到了“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
农村科技大喇叭传播农业科技信息
农村科技大喇叭广播站标准化建设项目是中央农广校在农业致富节目《致富早班车》下乡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农村广播站建设工作。招远市农广校于2009年在全市建大喇叭广播站10个,在村建立站点,向站点赠送科技光盘,制定并实施播放资料管理制度、播出登记制度、农民意见建议反馈制度等,每个站点每周播出不少于10次,每次播出不少于30分钟。播放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为主,辅以市场信息、务工信息、政策法规、健康医疗、文化娱乐等内容,广播站人员记录播出效果,对农民反映的问题予以及时汇总,并会同农广校共同解答。
新时期提出新要求,新模式应对新挑战
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数量、结构、素质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人才流失、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日渐突出,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量掌握先进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单纯的技术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2012年8月,招远市承担了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任务,这个饱经岁月沉淀的农广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政策保驾,方案护航。为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序开展,招远市下发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认定管理办法和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扶持政策等相关文件,确定了由点到面,分产业、分类别、分层次、分步骤实施,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和服务激励机制,总结经验、创新模式、整体推进。逐步探索实施,有力带动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 课堂实践,增强学员应用能力。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招远市农广校积极开办田间学校,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为学员提供学习实践场所。组织学员到寿光菜博会参观考察,加强学员对优秀经验的学习,通过军事化训练等环节锻炼学员的体能和意志。2013年培训、认定和扶持初级新型职业农民241人,2014年培训350人。
结合当地产业因地制宜。在两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过程中,招远市农广校将果品生产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首选行业。试点工作得到了各镇、街道、区的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踊跃参与,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
总结经验,创新培育新模式。招远市农广校在工作实践中梳理总结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能人带动”模式,从“选能人”——学员选择优中选优,“育能人”——教育培训六位一体,“助能人”——支持扶持定向精准三个方面阐述了“能人带动”模式的内涵。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扩大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职业农民的社会地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3年4月,招远市首批新型职业农民颁证典礼暨2013年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议在招远市夏甸镇召开,获得认定的首批40名新型职业农民同时成为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招远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央农广校、省农业厅、省农广校领导多次来招远调研指导工作,农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烟台电视台、招远电视台、烟台日报等各大媒体进行报道,省内外多个试点市、县农业局及农广校多次来招远参观学习。
招远市农广校连续24年被烟台市农广校评为“优胜学校”,2次被中央农广校领导小组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1次被中央农广校评为“优胜学校”,3次被山东省农业厅评为“办学先进单位”,5人次被中央农广校授予“教学能手”荣誉称号,1人次被中央农广校评为“十佳教师”,1人次被省农广校授予“优秀校长”荣誉称号。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山东省招远市农广校在与时俱进的路上还要继续走下去,而且道路还要越走越宽,营造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已认定学员的管理,继续开展培育和认定,继续探索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各项配套制度措施。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招远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