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视角下脱贫农户生计资本调查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增强脱贫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求,还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出发,以山西省J乡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法,对209户抽样脱贫农户的自然、人力、物质、金融、社会五大生计资本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有利于改善脱贫农户生计资本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农户稳定脱贫的基础。结果表明,①J乡脱贫农户的人均耕地面积、家庭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人均纯收入、社交关系等情况均较好,生计资本总体上处于较好的水平。②J乡抽样脱贫农户接受技能培训,参与经济组织及清洁能源使用的比例均较低,对生计资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③改善J乡脱贫农户生计资本情况的对策建议包括:开展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提升脱贫农户职业素质;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组织,提高脱贫农户参与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脱贫农户;生计资本;山西省J乡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5-0255-03
  Abstract Enhancing the livelihood capital statu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armers is not only a practical need to win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but also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solving China “three rural issues” and realizing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this paper uses J Township in Sh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area to analyze the five major livelihood capital conditions of 209 sampled povertystricken farmers, including natural, human, material, financial, and social, and find that there are proceeding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at a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livelihood capital of farmers who are alleviated from poverty, so as to improve the basis of stabl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farmer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① The per capita arable land area, family siz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er capita net income,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the povertystricken farmers in J Township are all good, and the livelihood capital is generally at a good level; ② J Township The sampl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armers received skill training,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clean energy use was low, which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livelihood capital; ③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ivelihood capital of poverty alleviated farmers in J Township include: develop highquality Skills training,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armers; develop diversified economic organizations, increase the participation rat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armers; improve the energy use structure, and increase the use of clean energy.
  Key words Sustainable livelihoods;Poverty alleviation farmers;Livelihood capital;J Township, Shanxi Province
  作者簡介 畅文杰(1995—),男,山西晋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水土资源研究。
  收稿日期 2020-11-12
  贫困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也一直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我国政府一直重视贫困治理工作,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大力实施,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成为世界上首个完成联合国制定的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1]。2020年中国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告别农村绝对贫困,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的彻底消除。脱贫攻坚完成后,脱贫农户能否依靠拥有的生计资本,稳定摆脱贫困不仅关系到扶贫工作的效果,更会对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高脱贫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增强其脱贫稳定性对我国而言意义重大。   我国特殊的国情为研究贫困问题提供了现实的土壤,学者们围绕贫困的内涵[2-4]、贫困发生的原因[5-7]、多维贫困测量方法[8-11]、脱贫路径选择[12-14]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可持续生计理论注重农户自身能力建设,为解决复杂的农户生计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农村扶贫开发领域。目前,学术界大多采用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理论(SLA)[15],其生计资本的5个方面——自然、人力、物质、金融、社会资本作为SLA框架的核心内容[16],其拥有量会对脱贫农户的生存产生重要影响,也是生计策略选择的重要依据[17]。拥有较多生计资本的农户往往较普通农户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和应对胁迫、冲击及发现、利用机会的能力[18],此类农户也因此具有更高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为此,笔者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以山西省J乡为研究区,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利用自然、人力、物质、金融、社会资本来反映脱贫农户的生计资本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改善脱贫农户生计资本状况的对策建议。以此提高贫困群体脱贫稳定性,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
  1 调查概况
  山西省J乡2001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乡,于2018年9月通过评估检查,正式退出贫困乡。退出贫困时,该乡共有贫困户722户1 857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05%。为了分析该乡农户脱贫后的生计状况,该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对该乡2019年脱贫农户的生计资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该研究选取了人均耕地面积、耕地碎片化程度等来表征脱贫农户所拥有的自然资本;通过家庭规模、户主受教育程度、技能培训情况等来反映脱贫农户的人力资本状况;以人均住房面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能源使用情况等来反映脱贫农户的物质资本;选取了人均纯收入、支出比例和获得贷款的机会来反映脱贫农户拥有的金融资本情况;通过社交关系、参加公共事务及是否加入经济组织等来反映脱贫农户的社会资本。各生计资本调查内容见表1。
  该研究按照30%的比例从J乡所属的22个行政村722户脱贫农户中随机抽取样本农户217户。其中,有效问卷209份,问卷有效率为96.31%。
  2 脱贫农户生计资本基本情况分析
  2.1 脱贫农户的自然资本情况
  对于纯农区农户而言,耕地是维持其生计的重要条件。调查结果显示,抽样农户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166 hm2,但农户之间差异较大,人均耕地面积0.067~0.200 hm2的抽样农户占样本农户的50%以上,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67 hm2的抽样农户占比达21%。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的耕地较为分散,耕地碎片化程度的平均值为0.381 7。同时,91.1%的抽样农户认为耕地质量在一般及以上,可以满足农业发展对土地的基本要求。
  2.2 脱贫农户的人力资本情况
  抽样农户的家庭规模主要集中在2~4人,占比达78.47%,但由于受到年龄、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仅有67.46%农户家庭劳动力比重在50%以上;样本户主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占样本总量的62.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户为34.4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户仅占3.35%,反映出样本户主整体的教育基础较差,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脱贫农户的内生动力在一般及以上,反映出其思想意识较好;调查对象中仅有46.89%的农户家庭健康状况良好,53.11%的农户本人或家中有人生病;参加过职业培训的抽样农户仅占31.2%,拥有职业技能的人数则不足20人,導致农户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收入低且不稳定,对脱贫农户追求稳定的生计资本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3 脱贫农户的物质资本情况
  由于研究区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源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脱贫农户的人均住房面积达22.36 m2,其中,99.5%的抽样农户房屋质量在B级以上,交通、入户道路、饮水、卫生设施、广播电视等情况也有了极大的改善;户均拥有家庭耐用品3.68件,绝大部分农户家庭拥有日常需要的基本耐用品;91.39%的农户可以保证至少1个月吃一次肉蛋奶等营养品,仅有8.61%的抽样农户吃肉蛋奶的频率在3个月一次;其中,仅有37.8%的抽样农户使用清洁能源,62.2%的抽样农户仍在使用薪柴、煤炭等非清洁能源,农户往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导致工作时间相对不足,影响了收入的增加,对脱贫农户的生计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4 脱贫农户的金融资本情况
  金融资本是农户能够较好开展生产生活的基础,如果缺乏一定的资金基础,农户的生计稳定性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抽样农户2019年的人均纯收入达国家扶贫标准的3倍以上,且在脱贫农户的收入结构中,有72.25%的脱贫农户的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收入的60%以上,反映出脱贫农户的收入水平和来源均较稳定。通过对研究区脱贫农户获得贷款的机会进行调查,发现获得过贷款的脱贫农户占比达71.29%。该地政府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多种金融措施,加大对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减少了农户的大额支出。
  2.5 脱贫农户的社会资本情况
  社会资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脱贫农户的生计稳定性提供保障。在社交关系中,9474%的抽样农户认为至少有2名亲友可以为自己提供一定的帮助,而通过深入调查发现,78%的脱贫农户在面临困难时获得过亲友的实际帮助,这反映出研究区脱贫农户可求助亲友的数量和质量都处于较好的水平。但是,脱贫农户参与公共事务的情况却不太理想,一年内参与公共事务在3次及以上的脱贫农户仅占32.54%。同时,该地的经济组织主要集中在光伏电站、种养殖业等领域,农户可选择的范围小,仅有41.15%的农户参加了经济组织,在生计策略上选择了利用经济组织带来的资源,提高自己的生计稳定性,这也是研究区生计资本的短板,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3 生计资本存在问题分析
  3.1 接受技能培训农户较少,效果不理想
  作为帮助农户就业增收的重要方法之一,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农户人力资本,改善农户的生计状况[19]。但是,就研究区目前情况来看,参加过职业培训和拥有职业技能的脱贫农户均处于较低水平,且还存在技能培训内容与农户需求不相符,农户无法真正从培训中获得实用技能的现象。同时,脱贫农户在接受培训后及时就业的人数也较少,发挥作用不明显。
  3.2 经济组织发展滞后,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
  是否加入经济组织体现出农户在追求生计结果的过程能否利用经济组织带来的技术、信息等资源[20],这也是农户稳定的获得生计资本的前提。研究区经济组织发展程度低,专业化程度不足,致使农户在发展生计的过程中,缺少了多样化的互救互助平台,再加之农户对经济组织不甚了解,影响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选择范围小,参与率低,对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旦遭遇突发情况,必然会对农户的生计资本情况造成损失。
  3.3 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低,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5项生计资本中,物质资本是农户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家庭生计状态稳定的重要基础[21]。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地区至今没有使用天然气的条件,薪柴、煤炭仍然是农户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能源,清洁能源使用率低,对农户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不但影响了家庭生产效率的提高,还对人居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成为农户生计稳定性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4 提高J乡脱贫农户生计资本的对策建议
  4.1 开展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提升脱贫农户职业素质
  在组织培训时,应避免“大水漫灌”式的培训,充分考虑农户的需求,利用职业中学等机构,开展“小班式”的培训,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应以实践培训为主,让农户真正的掌握技术;还应做好后续的跟踪服务,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帮助农户稳定、及时就业。
  4.2 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组织,提高脱贫农户参与率
  政府要加大对当地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组织,并加大对经济组织的宣传力度,树立典型,提高农户的知晓率。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参与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农户利益,提高农户参与的积极性;还应促进经济组织的专业化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22],增加经济收入,以帮助脱贫农户稳定的改善生计状况。
  4.3 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农户的用能思想,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通过运用生物质能源改造、煤改电等措施,改善当地农户的能源使用结构,并适当降低改造、使用等费用,减少农户的能源费用支出,以减轻农户负担。
  5 结论
  通过对山西省J乡脱贫农户生计资本情况的分析,发现该区域脱贫农户的生计资本总体情况较好,但是在接受技能培训情况、参与经济组织比例及清洁能源使用情况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基于此,该研究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开展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提升脱贫农户职业素质;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组织,提高脱贫农户参与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等对策建议,以有效改善脱贫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巩固脱贫稳定性,为乡村振兴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15 [R].New York,USA,2017.
  [2] 张全红,周强.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1991—2011[J].财贸研究,2015,26(6):22-29.
  [3] 黄承伟.中国扶贫开发道路研究:评述与展望[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5):5-17.
  [4] 凌文豪,刘欣.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理念、实践及其世界意义[J].社会主义研究,2016(4):69-75.
  [5] 汪三贵,张伟宾,陈虹妃,等.少数民族贫困变动趋势、原因及对策[J].贵州社会科学,2012(12):85-90.
  [6] 曾志红,曾福生.我国农村致贫的社会制度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2013(11):33-35.
  [7] 张晓颖,王小林.参与全球贫困治理:中国的路径[J].国际问题研究,2019(3):125-136.
  [8] 王小林,SABINA ALKIRE.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经济,2009(12):4-10,23.
  [9] 邹薇,方迎风.关于中国贫困的动态多维度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6):49-59,111.
  [10] 陈立中.收入、知识和健康的三类贫困测算与解析[J].改革,2008(3):144-148.
  [11] 廖灵芝,殷艳,陈守映.“三区”农民多维贫困测度研究:以云南省罗平县·寻甸县·东川区80个样本农户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5):227-228,236.
  [12] 武靖州.公共财政支持精准扶贫的机制优化研究[J].理论月刊,2018(1):135-140.
  [13] 杨艳琳,袁安.精准扶贫中的产业精准选择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2):1-14.
  [14] 陈丽.新疆贫困县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以新疆A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5):214-216.
  [15] 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61-69.
  [16] 何仁伟,刘邵权,陈国阶,等.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及趋向[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4):657-670.
  [17] 马国璇,周忠发,朱昌丽,等.石漠化地区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以贵州省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综合示范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20,40(2):299-307.
  [18] 赵雪雁,刘江华,王伟军,等.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及生计干预:以陇南山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0,39(6):982-995.
  [19] 崔晓明.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秦巴山区旅游与社区协同发展研究:以陕西安康市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8.
  [20] 李靖.基于SL拓展框架的贫困农户生计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8.
  [21] 胡原,曾维忠.深度贫困地区何以稳定脱贫?——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现实思考[J].當代经济管理,2019,41(12):7-12.
  [22] 邵科,于占海.农民合作社在促进产业精准脱贫中的功能机理、面临问题与政策建议[J].农村经济,2017(7):120-123.
其他文献
摘要 内蒙古东四盟市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农业生产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在组织农民进行粮食生产提高其经营能力的同时,应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发挥领头羊作用。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金刚水稻生产合作社为例,在介绍合作社成立、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民族地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组织方式、运行机制、经营模式,着重探讨了水稻生产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
期刊
摘要 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涵盖营养健康学与质量安全學2门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学科,由于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在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环境下,容易出现碎片化现象,难以达到课程培养目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该课程部分内容,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尝试设计让学生亲自分析课程的部分关键知识点,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将知识融会贯通。  关键词 翻转课堂;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体系  中图
期刊
摘要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手工艺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但在现代化、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却面临着传统价值丢失的风险。然而,在当前传统手工艺传承整体呈现出日益凋敝这一趋势的情形下,凝聚着固始劳动人民智慧的柳编手工艺却在文化法则的支配下,适应了农村现代化的要求,不仅展现出丰厚的工艺文化积淀,更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联。以河南省固始县柳编手工艺发展为切入点,采用实证调查、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
期刊
摘要 以畜牧业经济与管理课程为例,探讨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变化、行业变化与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从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2个方面阐述了课程改革的思路;最后,针对畜牧业经济与管理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能力导向式教学、专题讲授+项目研讨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 畜牧兽医专业;畜牧业经济与管理;产教融合;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
期刊
摘要 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宜春学院2018级种植類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导师制的应用能力培养课程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结合“园艺生产技能实验”课程的教学基本情况,从完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以期使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二者优化衔接,为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应用型本
期刊
摘要 为全面了解周口师范学院校园植被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实地调查法对该校校园植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周口师范学院校园植物共有152 种,隶属56科108属。其中裸子植物 4科 6属 9种,被子植物 52科 102属 143种,优势科为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等。校园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但部分区域配置形式单一、缺乏管理、生长不良。建议加强校园植物配置的科学性,注重乔木、灌木、草本结合,增加
期刊
摘要 乡村旅游业逐渐成为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阵地。文旅资源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与利用也随之得到重视。安徽省绩溪县溪马行政村各自然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在综合考量该村景观资源概况、空间布局状况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以“点-轴”开发模式为理论指导,确定出村域内重要的旅游节点、发展轴线,提出“四化并进”的举措模型,构建“一核两轴三区”的旅游景观空间结构,以期
期刊
摘要 依托特色林业资源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是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大花序桉特色资源为切入点,提出了创建大花序桉产业核心示范区的发展思路、建设布局、保障体系等内容,努力促进特色资源优势向特色产业优势转化。  关键词 特色资源;林业示范区;规划建设;大花序桉  中图分类号 S 79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5-0131
期刊
摘要 以泰宁县为例,结合该县土地资源环境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以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对该县土地整治现状及“十二五”以来的土地整治成效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ArcGIS、MapGIS等空间分析软件,对农用地整理潜力、工矿用地复绿潜力、未利用地开发潜力、低效建设用地复垦潜力、耕地质量提高潜力及水土流失治理潜力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该县土地综合整治潜力,为该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
期刊
摘要 一直以来,云贵山区结构性缺水严重,广大农民生活、生产面临巨大困难。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中“不愁吃”的重点工作。在对口帮扶城市上海的帮助下,云南省剑川县清坪村通过建设自然能提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农民饮水安全问题,破解了“苦不有水久矣”难题,在健康、经济、环境等方面取得良好效益。对该村相关实践及其成效的总结与分析,并指出成功的原因是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