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在化学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事实上,高层次的反思与评价是建立在大量的低层次反思与评价的基础之上的。高中化学学习中反思与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应由下而上,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体验反思的过程,习得反思的知识,训练反思与评价技能。
1、展示讨论、反思与评价活动
各種水平的认知活动中,程序性知识是自动化的,陈述性知识是可以有意识提取的,而认知策略类知识是内隐的,不易被学生察觉的。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能力,就必须首先在教学中展示讨论、反思与评价活动,使学生体验反思的存在及其认知活动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反思知识,提高反思的动机。
2、通过自我提问,进行有形的反思与评价活动
个人的反思能力是内隐的,但可以从他人的认知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中反映出来。反过来,如果我们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术来指导学生的认知行为,就可以改变不良的认知习惯,养成学生的良好的认知倾向,进而培养其反思与评价能力。例如,我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迅速完成作业,其目的仅在于做完,而结果通常是错误百出。而另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困难但又不能用 恰当的语言描绘出困难所在,更不知道该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有形的外在操作性技术——自我提问,训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反思与评价知识,尝试设计了一系列化学学习的自我反思与评价问题:
案例一: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的自我提问:
①这个问题叙述的是什么?(若不懂,再读一遍。)
②如何理解这个概念?(仔细推敲每一个字、词、句,再找出关键的字、词、句)
③现在我能理解这一个概念了吗?(默想、口述或默写这个概念一次,与书中的概念对比,看一看表达的关键词甚至意义与原概念是否一致?)
④这个概念与生活中的某个概念相近吗?或者说生活中有这个概念存在吗?本学科中的概念与生活中的概念完全一致吗?你原来在头脑中对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
⑤这个概念的使用范围或前提是什么?
⑥与这个概念相关的概念还学过哪些?与这个概念对立或相似的概念有哪些?列举相关的概念,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⑦有一些例子不符合该概念吗?若有出来并说明为什么?
⑧能用这个概念解决问题吗?做几个题试一试。
⑨应用概念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如果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案例二:化学原理学习的自我提问问题:
①这个原理反映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
②这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根据实验现象,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是已经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次一级的规律进一步纳而来?
③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个原理吗?
④我能用这个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吗?(做有关的练习,检查一下)
⑤这个原理有无推论?若有,你能够独立的完成推理过程吗?
⑥这个原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有无局限性?
⑦应用概念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如果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改善习题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作用
对于习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认识。下面从题干要素的设置、考查的目标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传统习题的设置一般来说解题的条件是一一对应的,结论是确定的。这种类型的习题学生可以把所有的条件一一对号入座,得到唯一的正确答案。
条件的不对应性是针对试题中题给条件不多不少的完全用于解题而言的,一般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解题的条件不充分,解题依据不明确,也就是题示的解题要素不完备,要求学生在解题时自己找出隐含的条件,或要求学生自己补充条件;二是解题的条件有多余,一是多余的条件对学生的解题产生干扰,或扰乱学生的解题心理,或扰乱学生的解题思维,二是多余的条件也可以用于解题,这样就是解题的过程多样化。
对于题给条件不多不少的完全用于解题的情况,学生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所有的条件应用于解决问题中去;若存在条件的不对应性,就必然要求学生分析题意的基础上,首先对缺少的条件进行反思与评价。对缺少条件的题目,必然要通过分析解题过程的完整性,发现缺少的条件,并从隐含的条件或已有的知识中予以补充,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思考。对于多余的题目,则必须对所有的条件进行,找到最佳答案;若存在干扰条件,则必须通过反思与评价,首先排除干扰条件,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结论的不确定性是相对于传统试题中有唯一答案而言的。通过设计,使用具有结论不确定的习题,可以迫使学生只能通过过程的反思与评价来评价自己获得的结论。
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事实上,高层次的反思与评价是建立在大量的低层次反思与评价的基础之上的。高中化学学习中反思与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应由下而上,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体验反思的过程,习得反思的知识,训练反思与评价技能。
1、展示讨论、反思与评价活动
各種水平的认知活动中,程序性知识是自动化的,陈述性知识是可以有意识提取的,而认知策略类知识是内隐的,不易被学生察觉的。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能力,就必须首先在教学中展示讨论、反思与评价活动,使学生体验反思的存在及其认知活动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反思知识,提高反思的动机。
2、通过自我提问,进行有形的反思与评价活动
个人的反思能力是内隐的,但可以从他人的认知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中反映出来。反过来,如果我们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术来指导学生的认知行为,就可以改变不良的认知习惯,养成学生的良好的认知倾向,进而培养其反思与评价能力。例如,我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迅速完成作业,其目的仅在于做完,而结果通常是错误百出。而另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困难但又不能用 恰当的语言描绘出困难所在,更不知道该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有形的外在操作性技术——自我提问,训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反思与评价知识,尝试设计了一系列化学学习的自我反思与评价问题:
案例一: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的自我提问:
①这个问题叙述的是什么?(若不懂,再读一遍。)
②如何理解这个概念?(仔细推敲每一个字、词、句,再找出关键的字、词、句)
③现在我能理解这一个概念了吗?(默想、口述或默写这个概念一次,与书中的概念对比,看一看表达的关键词甚至意义与原概念是否一致?)
④这个概念与生活中的某个概念相近吗?或者说生活中有这个概念存在吗?本学科中的概念与生活中的概念完全一致吗?你原来在头脑中对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
⑤这个概念的使用范围或前提是什么?
⑥与这个概念相关的概念还学过哪些?与这个概念对立或相似的概念有哪些?列举相关的概念,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⑦有一些例子不符合该概念吗?若有出来并说明为什么?
⑧能用这个概念解决问题吗?做几个题试一试。
⑨应用概念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如果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案例二:化学原理学习的自我提问问题:
①这个原理反映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
②这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根据实验现象,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是已经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次一级的规律进一步纳而来?
③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个原理吗?
④我能用这个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吗?(做有关的练习,检查一下)
⑤这个原理有无推论?若有,你能够独立的完成推理过程吗?
⑥这个原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有无局限性?
⑦应用概念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如果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改善习题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作用
对于习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认识。下面从题干要素的设置、考查的目标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传统习题的设置一般来说解题的条件是一一对应的,结论是确定的。这种类型的习题学生可以把所有的条件一一对号入座,得到唯一的正确答案。
条件的不对应性是针对试题中题给条件不多不少的完全用于解题而言的,一般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解题的条件不充分,解题依据不明确,也就是题示的解题要素不完备,要求学生在解题时自己找出隐含的条件,或要求学生自己补充条件;二是解题的条件有多余,一是多余的条件对学生的解题产生干扰,或扰乱学生的解题心理,或扰乱学生的解题思维,二是多余的条件也可以用于解题,这样就是解题的过程多样化。
对于题给条件不多不少的完全用于解题的情况,学生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所有的条件应用于解决问题中去;若存在条件的不对应性,就必然要求学生分析题意的基础上,首先对缺少的条件进行反思与评价。对缺少条件的题目,必然要通过分析解题过程的完整性,发现缺少的条件,并从隐含的条件或已有的知识中予以补充,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思考。对于多余的题目,则必须对所有的条件进行,找到最佳答案;若存在干扰条件,则必须通过反思与评价,首先排除干扰条件,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结论的不确定性是相对于传统试题中有唯一答案而言的。通过设计,使用具有结论不确定的习题,可以迫使学生只能通过过程的反思与评价来评价自己获得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