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在化学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事实上,高层次的反思与评价是建立在大量的低层次反思与评价的基础之上的。高中化学学习中反思与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应由下而上,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体验反思的过程,习得反思的知识,训练反思与评价技能。
  1、展示讨论、反思与评价活动
  各種水平的认知活动中,程序性知识是自动化的,陈述性知识是可以有意识提取的,而认知策略类知识是内隐的,不易被学生察觉的。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能力,就必须首先在教学中展示讨论、反思与评价活动,使学生体验反思的存在及其认知活动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反思知识,提高反思的动机。
  2、通过自我提问,进行有形的反思与评价活动
  个人的反思能力是内隐的,但可以从他人的认知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中反映出来。反过来,如果我们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术来指导学生的认知行为,就可以改变不良的认知习惯,养成学生的良好的认知倾向,进而培养其反思与评价能力。例如,我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迅速完成作业,其目的仅在于做完,而结果通常是错误百出。而另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困难但又不能用 恰当的语言描绘出困难所在,更不知道该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有形的外在操作性技术——自我提问,训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反思与评价知识,尝试设计了一系列化学学习的自我反思与评价问题:
  案例一: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的自我提问:
  ①这个问题叙述的是什么?(若不懂,再读一遍。)
  ②如何理解这个概念?(仔细推敲每一个字、词、句,再找出关键的字、词、句)
  ③现在我能理解这一个概念了吗?(默想、口述或默写这个概念一次,与书中的概念对比,看一看表达的关键词甚至意义与原概念是否一致?)
  ④这个概念与生活中的某个概念相近吗?或者说生活中有这个概念存在吗?本学科中的概念与生活中的概念完全一致吗?你原来在头脑中对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
  ⑤这个概念的使用范围或前提是什么?
  ⑥与这个概念相关的概念还学过哪些?与这个概念对立或相似的概念有哪些?列举相关的概念,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⑦有一些例子不符合该概念吗?若有出来并说明为什么?
  ⑧能用这个概念解决问题吗?做几个题试一试。
  ⑨应用概念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如果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案例二:化学原理学习的自我提问问题:
   ①这个原理反映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
   ②这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根据实验现象,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是已经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次一级的规律进一步纳而来?
   ③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个原理吗?
   ④我能用这个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吗?(做有关的练习,检查一下)
   ⑤这个原理有无推论?若有,你能够独立的完成推理过程吗?
   ⑥这个原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有无局限性?
   ⑦应用概念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如果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改善习题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作用
  
  对于习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认识。下面从题干要素的设置、考查的目标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传统习题的设置一般来说解题的条件是一一对应的,结论是确定的。这种类型的习题学生可以把所有的条件一一对号入座,得到唯一的正确答案。
  条件的不对应性是针对试题中题给条件不多不少的完全用于解题而言的,一般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解题的条件不充分,解题依据不明确,也就是题示的解题要素不完备,要求学生在解题时自己找出隐含的条件,或要求学生自己补充条件;二是解题的条件有多余,一是多余的条件对学生的解题产生干扰,或扰乱学生的解题心理,或扰乱学生的解题思维,二是多余的条件也可以用于解题,这样就是解题的过程多样化。
  对于题给条件不多不少的完全用于解题的情况,学生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所有的条件应用于解决问题中去;若存在条件的不对应性,就必然要求学生分析题意的基础上,首先对缺少的条件进行反思与评价。对缺少条件的题目,必然要通过分析解题过程的完整性,发现缺少的条件,并从隐含的条件或已有的知识中予以补充,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思考。对于多余的题目,则必须对所有的条件进行,找到最佳答案;若存在干扰条件,则必须通过反思与评价,首先排除干扰条件,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结论的不确定性是相对于传统试题中有唯一答案而言的。通过设计,使用具有结论不确定的习题,可以迫使学生只能通过过程的反思与评价来评价自己获得的结论。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承受能力、身体素质能力、意志力、竞争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  关键词: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现在已把素质教育工作作为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期刊
摘 要:关注每个学生发展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占绝大多数的中等生却成为被关注的薄弱区域,这种现象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正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重视。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等生,班主任必须关注他们,在他们身上多下工夫。本文通过成因分析,提出对中等生进行激励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中等生 激励教育 新课程     “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目的”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期刊
摘 要:评价性语言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指那个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运用得当,将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思想性机制性艺术性 独特性    善于运用评价性语言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怎样才能运用好评价性语言呢?我认为,伴随教学过程的评价性语言,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一、评价性语言的思想性原则    数学思想和与数学知识相比,很多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的有效性却
期刊
摘要: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詞:数学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
期刊
摘 要: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指某一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技术组成的。在PLC教学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关键词:行动导向PLC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已成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的主流发展趋势,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教学法、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
期刊
从《语文新课程标准》里知道,对于低年段的看图写话我们应该降低门槛,对于学生,要让写话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对于老师,写话从表面上淡化了传统的概念,其实是增强了写话的实际需求,实际内涵。这样在指导写话教学中,老师怎样成为那个悄然的引导者,怎样让写作成为快乐的事。也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能“放”一个自由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表达心中所想,体验表达的快乐。还能“收”回一个由“放”所产生的“新质” 。那么“放
期刊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量的积累,为此,语文课标中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使之在有效积累“量”的同时,能有“质”的突破?笔者认为,应做到“四多”,即课外阅读内容多面、课外阅读方式多元、课外阅读方法多样、课外阅读评价多层。     一、课外阅读内容多面    1. 阅读多方面的作品。专看文学书,是不好的,这是鲁迅先生的告诫。然而,“专攻文学书”恰是一些小學生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一、影响实验教学原因解析    1、实验课内容单一、形式呆板不適应青少年的好奇心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教师讲解非常仔细,学生进行实验时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结果特点都了如指掌,化学实验只是简单的
期刊
清朝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一下抓住读者,使其爱不释手。其实上课就如同写文章,只有做好课堂导入,具备了良好的开头,才能够在教学伊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谈中学历史课导入的几点做法。    一、开门见山法    这种导入的方法就是在一开始直奔主题和目标,如讲授《工商业的兴起》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直接说:“16世
期刊
新课标基本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情感态度的作用,并对其进行培养,是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的学习水平是智力因素和情感态度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学生学习应用好数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兴趣浓厚的情感态度等必要因素。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