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中国文学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也可以说,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文学,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的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导。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产物,同时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从整体上来说,就是一场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而又有相对集中的对象、明确的任务、具体内容的思想革命。
下面,就从革命的对象、任务、具体内容三个方面来谈一谈作为思想革命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革命的对象——封建主义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主题就是改造国民的灵魂,这是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军事实力不比日本落后,却败于日军,原因在于中国政治的腐败,但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告诉人们,即使政治改革成功了,人的灵魂没有实现现代化,照样无益。所以当时的中国第一要著在于救治因国民麻木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四”运动只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而并非一般人想象中的政治运动。即使如此,“五四”运动对一般文学家的影响也是极有限的,茅盾先生就曾说过,“五四”运动对他的影响远不及当时的一种启蒙性杂志《新青年》。关于这一点,从当时作家们的创作情况中能找到明显的证据。早期的现代作家作品中,只有冰心的《斯人独憔悴》是直接描写五四运动的。当时大量批判社会的作品相继问世,程度不同地暴露出国民的劣根性。这里有必要对梁启超、鲁迅、胡风三位批判大师作一个比较。应该说梁启超的社会批判是非常全面的,却失之肤浅;鲁迅的社会批判非常深刻,却又失之片面,他“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放大国人身上的缺点,他批判阿Q、孔乙己、夏瑜……虽能引起疗救的注意,却不能像西方文艺复兴一样,产生足够的内在的乐观,虽设想为作品增添若干的亮色,却往往以曲笔出之,且十分有限(《药》《明天》莫不如此)。倒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胡风对国民劣根性的研究和批判既全面又深刻。
其他作家们的创作亦如此——批判国民身上的封建主义特质。如巴金的《家》批判了觉新忍耐、顺从的奴隶主义;老舍的《四世同堂》批判祁老人的崇古心理;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批判了华威的空谈、窝里斗思想。
当然,批判民族的劣根性,作好思想启蒙的工作,可以沿着两条路子走:一是沿着否定的方向批判国民的弱点,二是沿着肯定的方向塑造中国人的脊梁。前者已有详细的论述,无须再言,后一方面,现代作家塑造出一大批正面形象如刘和珍、屈原、婵娟、觉慧、郭全海等等。这些光辉形象从教育一般中国人的角度,承担着思想启蒙工作。虽然以上两个方面的思想深度和战斗威力不尽相同,却都是现代化文学作家刺向封建思想的投枪、匕首,是他们进行思想启蒙的有益探索。
二、革命的任务——清除人民大众身上封建思想
如前所述,中国现代文学作为思想革命的主要对象就是破除封建思想。但是,当时思想革命的主要任务不是清除一般封建地主头脑中的封建思想,而是清除一般民众头脑中的封建思想。翻开鲁迅的作品,他从未把乞乞科夫,泼留希金作为讽刺的主要对象,而是不遗余力地讽刺一般民众所体现出来的国民的劣根性,从孔乙己到阿Q,从祥林嫂到华老栓,莫不证明了以上的说法。另外,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也不是当时作家们批判的主要对象,《呐喊》,《彷徨》就没有一篇以反帝为题材的作品,虽然从政治斗争的角度看,帝国主义是当时我们的头号敌人,而封建主义只是二号敌人,可是那时的作家都自觉地以思想启蒙为己任,认为只要国民的思想觉醒了,帝国主义就不愁打不倒。
三、革命的具体内容——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
仍以鲁迅的小说为例加以分析。《祝福》里祥林嫂是被什么杀死的呢?传统的观念认为是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可事实并非如此,如鲁四老爷本是在野的地主,他代表不了封建政权,他倒是有满脑子的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与封建族权、神权、夫权有关的情节也都没有出现于故事的高潮处,都不是导致祥林嫂之死的最重要原因。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倒是祥林嫂头脑里固有的封建贞操观念和从一而终的道德评判标准是导致其走向死亡悲剧的最根本原因。
阿Q呢,他不是也很在乎自己的体面吗?他最不痛快的就是小D、王胡等人超过自己,他的潜意识里也有对秀才、洋鬼子之流的仇视(当然,这里也包含了一定的反抗意识),可以这么说,阿Q是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道德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其他形象,如老栓、闰土、孔乙己,也都被如前所述的命运大网罩着,虽有过挣扎,却难逃悲剧的结局。从反面来思考,如张恨水等人的作品,就因为对封建礼教和道德的批判缺乏深度,所以其流传不能不受到影响。
以上三点,是从一个侧面来思考中国现代文学,难免缺乏足够的依据,但所论述的文学特征,怕是在建国后的当代文学中,也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些论述还是有深度和份量的。
单位:湖北鄂州市泽林高中
下面,就从革命的对象、任务、具体内容三个方面来谈一谈作为思想革命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革命的对象——封建主义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主题就是改造国民的灵魂,这是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军事实力不比日本落后,却败于日军,原因在于中国政治的腐败,但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告诉人们,即使政治改革成功了,人的灵魂没有实现现代化,照样无益。所以当时的中国第一要著在于救治因国民麻木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四”运动只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而并非一般人想象中的政治运动。即使如此,“五四”运动对一般文学家的影响也是极有限的,茅盾先生就曾说过,“五四”运动对他的影响远不及当时的一种启蒙性杂志《新青年》。关于这一点,从当时作家们的创作情况中能找到明显的证据。早期的现代作家作品中,只有冰心的《斯人独憔悴》是直接描写五四运动的。当时大量批判社会的作品相继问世,程度不同地暴露出国民的劣根性。这里有必要对梁启超、鲁迅、胡风三位批判大师作一个比较。应该说梁启超的社会批判是非常全面的,却失之肤浅;鲁迅的社会批判非常深刻,却又失之片面,他“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放大国人身上的缺点,他批判阿Q、孔乙己、夏瑜……虽能引起疗救的注意,却不能像西方文艺复兴一样,产生足够的内在的乐观,虽设想为作品增添若干的亮色,却往往以曲笔出之,且十分有限(《药》《明天》莫不如此)。倒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胡风对国民劣根性的研究和批判既全面又深刻。
其他作家们的创作亦如此——批判国民身上的封建主义特质。如巴金的《家》批判了觉新忍耐、顺从的奴隶主义;老舍的《四世同堂》批判祁老人的崇古心理;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批判了华威的空谈、窝里斗思想。
当然,批判民族的劣根性,作好思想启蒙的工作,可以沿着两条路子走:一是沿着否定的方向批判国民的弱点,二是沿着肯定的方向塑造中国人的脊梁。前者已有详细的论述,无须再言,后一方面,现代作家塑造出一大批正面形象如刘和珍、屈原、婵娟、觉慧、郭全海等等。这些光辉形象从教育一般中国人的角度,承担着思想启蒙工作。虽然以上两个方面的思想深度和战斗威力不尽相同,却都是现代化文学作家刺向封建思想的投枪、匕首,是他们进行思想启蒙的有益探索。
二、革命的任务——清除人民大众身上封建思想
如前所述,中国现代文学作为思想革命的主要对象就是破除封建思想。但是,当时思想革命的主要任务不是清除一般封建地主头脑中的封建思想,而是清除一般民众头脑中的封建思想。翻开鲁迅的作品,他从未把乞乞科夫,泼留希金作为讽刺的主要对象,而是不遗余力地讽刺一般民众所体现出来的国民的劣根性,从孔乙己到阿Q,从祥林嫂到华老栓,莫不证明了以上的说法。另外,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也不是当时作家们批判的主要对象,《呐喊》,《彷徨》就没有一篇以反帝为题材的作品,虽然从政治斗争的角度看,帝国主义是当时我们的头号敌人,而封建主义只是二号敌人,可是那时的作家都自觉地以思想启蒙为己任,认为只要国民的思想觉醒了,帝国主义就不愁打不倒。
三、革命的具体内容——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
仍以鲁迅的小说为例加以分析。《祝福》里祥林嫂是被什么杀死的呢?传统的观念认为是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可事实并非如此,如鲁四老爷本是在野的地主,他代表不了封建政权,他倒是有满脑子的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与封建族权、神权、夫权有关的情节也都没有出现于故事的高潮处,都不是导致祥林嫂之死的最重要原因。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倒是祥林嫂头脑里固有的封建贞操观念和从一而终的道德评判标准是导致其走向死亡悲剧的最根本原因。
阿Q呢,他不是也很在乎自己的体面吗?他最不痛快的就是小D、王胡等人超过自己,他的潜意识里也有对秀才、洋鬼子之流的仇视(当然,这里也包含了一定的反抗意识),可以这么说,阿Q是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道德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其他形象,如老栓、闰土、孔乙己,也都被如前所述的命运大网罩着,虽有过挣扎,却难逃悲剧的结局。从反面来思考,如张恨水等人的作品,就因为对封建礼教和道德的批判缺乏深度,所以其流传不能不受到影响。
以上三点,是从一个侧面来思考中国现代文学,难免缺乏足够的依据,但所论述的文学特征,怕是在建国后的当代文学中,也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些论述还是有深度和份量的。
单位:湖北鄂州市泽林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