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HRZE/4HR抗结核及辅助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2HRZE/4HR抗结核及辅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5%),且研究组患者咯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止血迅速,且并发症少,是一种高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结核;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063-02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1/2~1/3的患者合并咯血,少数患者为大咯血,是内科急症之一[1]。大咯血可因呼吸道阻塞导致窒息或因出血量大并发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但不可及时实施手术治疗,而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作为一种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止血效果立竿见影等特点,对肺结核咯血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2]。为进一步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观察并对比分析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15~54岁,平均(32.6±10.2)歲,病程1~7个月,平均(1.4±5.3)个月,伴随活动性结核22例,陈旧性结核18例,咯血量为(102±13)ml;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17~58岁,平均(33.1±9.6)岁,病程1-8个月,平均(1.6±4.9)个月,伴随活动性结核26例,陈旧性结核14例,咯血量为(108±19)ml;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咯血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结核病的诊断标准[3];②一次咯血量在200mL以上或24h咯血总量在600mL以上[4]。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栓塞性疾病者;②因出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性疾病;③严重心、肺、肝、肾功能衰竭;④碘造影剂过敏者;⑤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交通支者;⑥妊娠妇女。
1.3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实施2HRZE/4HR抗结核治疗方案,同时实施内科药物治疗。②研究组患者在实施2HRZE/4HR(涂片阴性的治疗方案)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前进行多层CT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等,应用改良Seldinger法穿刺成功后,置入5F导管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常规采用猪尾导管在气管分叉部或T4~6椎体间寻找支气管动脉,找到供血动脉后,明确无脊髓与支气管动脉吻合,以微球颗粒、弹簧栓等栓塞动脉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72h与1周的临床止血效果。
1.4 评价标准:
显效:活动性咯血在3~5d内逐渐停止,偶有少量血痰,咯血量较治疗前减少90%;有效:活动性咯血症状逐渐减轻,但未完全性控制,咯血量较治疗前减少5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甚至咯血量比治疗前增多。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进行分析,采用(x±S )表示计量资料,并经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 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0 30(75.0) 6(15.0) 4(10.0) 90.0
对照组 40 16(40.0) 14(35.0) 10(25.0) 75.0
P - - - - <0.05
2.2 咯血量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咯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咯血量的比较( ,m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1周
研究组 40 102±13 50±11 20±10
对照组 40 108±19 70±12 43±11
P >0.05 <0.05 <0.05
3 讨论
结核病属于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并发症,大咯血会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由肺结核导致的咯血一般为中、小量咯血,肺结核、肺部真菌或一般性细菌感染时,会不断增强患者肺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产生大量血痰。慢性肺结核患者引发支气管不断扩张时会出现反复性不定量咯血。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气管壁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肺内部的干酪坏死会对血管壁产生破坏作用。肺结核患者合并凝血机制障碍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咯血。患者肺结核空洞周围的动脉壁会受到连累,其弹性结构破坏后会形成假性动脉瘤。患者剧烈咳嗽,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发生改变或空洞壁内部血管引发坏死而发生断裂,最终导致患者发生致命性大咯血。临床调查显示常规内科止血药物难以使患者血管破裂处愈合,且止血效果不佳,具有较高的复发率[5]。慢性肺结核患者一般伴随肺纤维化进展,然而老年患者会发生血管硬化、肺血管收缩功能降低等,导致垂体后叶素等收缩血管药物难以发挥作用,止血效果不佳。另外患者发生慢性肺结核时,常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限制了内科止血药物的选择,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同时影响多脏器功能,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呼吸道堵塞或死亡现象[6]。临床调查报道肺结核并大咯血患者内科药物治疗后死亡率已超过50%,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佳,但创伤性较大、费用较高,患者一般难以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可以直接栓塞破裂出血的血管,有效止血,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的有效方法[7]。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实施2HRZE/4HR抗结核及辅助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0%,与实施2HRZE/4HR抗结核及辅助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对照组(75%)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咯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尽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有其局限性,但总的疗效是肯定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止血迅速,且并发症少,是一种高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
[2] 刘江泽,李英,魏嵬,等.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5):414-416.
[3] 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1,24(2):70-72.
关键词:肺结核;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063-02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1/2~1/3的患者合并咯血,少数患者为大咯血,是内科急症之一[1]。大咯血可因呼吸道阻塞导致窒息或因出血量大并发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但不可及时实施手术治疗,而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作为一种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止血效果立竿见影等特点,对肺结核咯血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2]。为进一步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观察并对比分析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15~54岁,平均(32.6±10.2)歲,病程1~7个月,平均(1.4±5.3)个月,伴随活动性结核22例,陈旧性结核18例,咯血量为(102±13)ml;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17~58岁,平均(33.1±9.6)岁,病程1-8个月,平均(1.6±4.9)个月,伴随活动性结核26例,陈旧性结核14例,咯血量为(108±19)ml;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咯血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结核病的诊断标准[3];②一次咯血量在200mL以上或24h咯血总量在600mL以上[4]。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栓塞性疾病者;②因出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性疾病;③严重心、肺、肝、肾功能衰竭;④碘造影剂过敏者;⑤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交通支者;⑥妊娠妇女。
1.3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实施2HRZE/4HR抗结核治疗方案,同时实施内科药物治疗。②研究组患者在实施2HRZE/4HR(涂片阴性的治疗方案)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前进行多层CT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等,应用改良Seldinger法穿刺成功后,置入5F导管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常规采用猪尾导管在气管分叉部或T4~6椎体间寻找支气管动脉,找到供血动脉后,明确无脊髓与支气管动脉吻合,以微球颗粒、弹簧栓等栓塞动脉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72h与1周的临床止血效果。
1.4 评价标准:
显效:活动性咯血在3~5d内逐渐停止,偶有少量血痰,咯血量较治疗前减少90%;有效:活动性咯血症状逐渐减轻,但未完全性控制,咯血量较治疗前减少5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甚至咯血量比治疗前增多。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进行分析,采用(x±S )表示计量资料,并经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 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0 30(75.0) 6(15.0) 4(10.0) 90.0
对照组 40 16(40.0) 14(35.0) 10(25.0) 75.0
P - - - - <0.05
2.2 咯血量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咯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咯血量的比较( ,m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1周
研究组 40 102±13 50±11 20±10
对照组 40 108±19 70±12 43±11
P >0.05 <0.05 <0.05
3 讨论
结核病属于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并发症,大咯血会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由肺结核导致的咯血一般为中、小量咯血,肺结核、肺部真菌或一般性细菌感染时,会不断增强患者肺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产生大量血痰。慢性肺结核患者引发支气管不断扩张时会出现反复性不定量咯血。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气管壁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肺内部的干酪坏死会对血管壁产生破坏作用。肺结核患者合并凝血机制障碍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咯血。患者肺结核空洞周围的动脉壁会受到连累,其弹性结构破坏后会形成假性动脉瘤。患者剧烈咳嗽,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发生改变或空洞壁内部血管引发坏死而发生断裂,最终导致患者发生致命性大咯血。临床调查显示常规内科止血药物难以使患者血管破裂处愈合,且止血效果不佳,具有较高的复发率[5]。慢性肺结核患者一般伴随肺纤维化进展,然而老年患者会发生血管硬化、肺血管收缩功能降低等,导致垂体后叶素等收缩血管药物难以发挥作用,止血效果不佳。另外患者发生慢性肺结核时,常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限制了内科止血药物的选择,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同时影响多脏器功能,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呼吸道堵塞或死亡现象[6]。临床调查报道肺结核并大咯血患者内科药物治疗后死亡率已超过50%,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佳,但创伤性较大、费用较高,患者一般难以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可以直接栓塞破裂出血的血管,有效止血,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的有效方法[7]。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实施2HRZE/4HR抗结核及辅助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0%,与实施2HRZE/4HR抗结核及辅助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对照组(75%)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咯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尽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有其局限性,但总的疗效是肯定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止血迅速,且并发症少,是一种高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
[2] 刘江泽,李英,魏嵬,等.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5):414-416.
[3] 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1,24(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