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卡尔·齐默在博客抛出他的“突发奇想”:科学家们会把自己的研究搞成文身吗?几年间他收到成百上千幅文身图片,这位美国知名科普作家从中选出一部分结集成书。在这本《科学之墨:沉迷于科学的文身》中,齐默写道:“人们常在皮肤上文刺一些代表一生挚爱的名字或者符号,热爱科学的人也不例外。”
在亚历山大·克莱斯顿手臂内侧,一枚菊石化石的图案从臂弯开始,占据了小臂几乎一半的位置。菊石由鹦鹉螺进化来,有螺旋形的美丽外壳。在这位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主攻人类进化的研究生看来,这种已灭绝的古生物“暗示了生物背后的物质变化和数学过程”。
比起克莱斯顿手臂上优雅的螺壳,软件工程师大卫·梅尔兹胸口简直就像堆了一大把弹簧。“心脏的主要功能就是讓携氧血红蛋白在周身循环,进而赐予身体以活力和能量。”梅尔兹表示。原来这些缠绕的“弹簧”正是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
对这些“叛逆的科学青年”来说,让牛顿和爱因斯坦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简直就是如虎添翼。美国国家计算科学中心的亚当·辛普森就把F=ma和E=mc 分别文在左右手臂上。左手的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了行星围绕恒星旋转的奇异角度,右手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诠释了恒星为何能赋予行星如此灿烂的光芒。当两条手臂平行抱在身前时,就是两位伟大科学家思想碰撞之时。
如果你嫌这两个公式俗套,那一定会喜欢安迪·盖茨右腿外侧的文身。为庆祝投身自行车运动25周年,这位超级粉丝从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戴维·威尔逊的书中,扒出一条概括骑自行车运动本质的公式。“它描述了推动自行车克服日常阻力——如引力、重量、摩擦力以及风阻——所需的能量。”盖茨说。这条公式从脚踝绵延到膝盖,当盖茨蹬着他心爱的自行车穿过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这条公式也就路人皆知了。
科学文身不一定是科学家的专利。音乐家泰勒·罗林斯就在左臂上文了一幅机械草图,这幅草图出自1878年2月19日爱迪生的手笔——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的雏形。
从考古学到天文学,从黄金比例到卢瑟福原子模型……这些“科学怪人”什么公式模型都敢往身上刻。且看巴西生物学家加布里埃尔·帕托的文身——铺满整个右前胸和右肩膀的蓝色神经网络夹着硕大而鲜红的神经元。虽然帕托认为自己的文身是“以身体诠释了大脑即网络的原理”,但远远望去简直比梁山好汉史进的九纹龙还暴力!
不过齐默似乎看出科学文身除了纪念和视觉冲击之外更深的意味。这位号称文身博物馆的“馆长”、科学文身专家表示,他的书是通往宇宙的指南,插图就是科学家的身体。另一位科普作家肯恩则毫不掩饰地赞许道,科学文身是用不朽的身体艺术来表达不朽的科学思想,此书正是精神和肉体之间的鹊桥,“齐默展示了那些激励无数科学家奋斗终生的科学之美”。
低头看看手腕,许多年前,我们都在那儿画过一只机械手表。那是不是意味着,如今埋头生活琐事的我们,都曾有机会亲自拥抱宇宙的奥妙?
(周文燕摘自《中国青年报》)
在亚历山大·克莱斯顿手臂内侧,一枚菊石化石的图案从臂弯开始,占据了小臂几乎一半的位置。菊石由鹦鹉螺进化来,有螺旋形的美丽外壳。在这位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主攻人类进化的研究生看来,这种已灭绝的古生物“暗示了生物背后的物质变化和数学过程”。
比起克莱斯顿手臂上优雅的螺壳,软件工程师大卫·梅尔兹胸口简直就像堆了一大把弹簧。“心脏的主要功能就是讓携氧血红蛋白在周身循环,进而赐予身体以活力和能量。”梅尔兹表示。原来这些缠绕的“弹簧”正是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
对这些“叛逆的科学青年”来说,让牛顿和爱因斯坦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简直就是如虎添翼。美国国家计算科学中心的亚当·辛普森就把F=ma和E=mc 分别文在左右手臂上。左手的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了行星围绕恒星旋转的奇异角度,右手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诠释了恒星为何能赋予行星如此灿烂的光芒。当两条手臂平行抱在身前时,就是两位伟大科学家思想碰撞之时。
如果你嫌这两个公式俗套,那一定会喜欢安迪·盖茨右腿外侧的文身。为庆祝投身自行车运动25周年,这位超级粉丝从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戴维·威尔逊的书中,扒出一条概括骑自行车运动本质的公式。“它描述了推动自行车克服日常阻力——如引力、重量、摩擦力以及风阻——所需的能量。”盖茨说。这条公式从脚踝绵延到膝盖,当盖茨蹬着他心爱的自行车穿过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这条公式也就路人皆知了。
科学文身不一定是科学家的专利。音乐家泰勒·罗林斯就在左臂上文了一幅机械草图,这幅草图出自1878年2月19日爱迪生的手笔——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的雏形。
从考古学到天文学,从黄金比例到卢瑟福原子模型……这些“科学怪人”什么公式模型都敢往身上刻。且看巴西生物学家加布里埃尔·帕托的文身——铺满整个右前胸和右肩膀的蓝色神经网络夹着硕大而鲜红的神经元。虽然帕托认为自己的文身是“以身体诠释了大脑即网络的原理”,但远远望去简直比梁山好汉史进的九纹龙还暴力!
不过齐默似乎看出科学文身除了纪念和视觉冲击之外更深的意味。这位号称文身博物馆的“馆长”、科学文身专家表示,他的书是通往宇宙的指南,插图就是科学家的身体。另一位科普作家肯恩则毫不掩饰地赞许道,科学文身是用不朽的身体艺术来表达不朽的科学思想,此书正是精神和肉体之间的鹊桥,“齐默展示了那些激励无数科学家奋斗终生的科学之美”。
低头看看手腕,许多年前,我们都在那儿画过一只机械手表。那是不是意味着,如今埋头生活琐事的我们,都曾有机会亲自拥抱宇宙的奥妙?
(周文燕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