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10-01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呢?
一、重视积累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無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一方面,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摘抄好词、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另一方面,写日记也是一种积累词句的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喷水池,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揭示;联系教材实际,我从指导学生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盆花、一株树,进而过度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如写一个小动物,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活动场面等等。
三、让学生多联系生活
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提到作文老师怕教,学生怕学。作文是一个从口头表达到书我面表述的过程。有许多孩子也许口头语言很不错,但落实到书面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许是我们教师指导作文时,让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是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应该怎么样,这样使学生在作文时都努力体现教者的思路,表达出教者的理解,学生作文成为敷衍老师的一种学业负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少了生活这个丰富的名词,作文会变得暗淡无光。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多举一些生活中通俗易懂的例子来刺激学生的写作灵感。最好是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接触一些人,一些事,或者让他们去参加社会实践。这样,学生要说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富起来,写作的欲望就会被大大地激起,写起作文来就容易多了!
四、学会模仿,鼓励写作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当学生学习了与生活相近的文章时,教师应该及时地对运用容易懂的句子来解释,并让学生根据所学文章所运用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学会模仿,写一篇类似的作文。根据小学生理解能力差,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作文时不仅要要求明确,还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让学生自己为自己的文章起名字,有意识地去锻炼学生的命题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把写好的贴在教室背后的学习园地,让学生进行赏析,鼓励学生进行写作。
五、巧妙引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比如:我在三年级教学以花的名称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并且我适时地提出下列问题:“我们周围都有什么花呀?”“哪些花最漂亮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没想到,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我适时地赞扬他们的表现。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10-01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呢?
一、重视积累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無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一方面,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摘抄好词、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另一方面,写日记也是一种积累词句的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喷水池,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揭示;联系教材实际,我从指导学生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盆花、一株树,进而过度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如写一个小动物,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活动场面等等。
三、让学生多联系生活
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提到作文老师怕教,学生怕学。作文是一个从口头表达到书我面表述的过程。有许多孩子也许口头语言很不错,但落实到书面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许是我们教师指导作文时,让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是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应该怎么样,这样使学生在作文时都努力体现教者的思路,表达出教者的理解,学生作文成为敷衍老师的一种学业负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少了生活这个丰富的名词,作文会变得暗淡无光。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多举一些生活中通俗易懂的例子来刺激学生的写作灵感。最好是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接触一些人,一些事,或者让他们去参加社会实践。这样,学生要说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富起来,写作的欲望就会被大大地激起,写起作文来就容易多了!
四、学会模仿,鼓励写作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当学生学习了与生活相近的文章时,教师应该及时地对运用容易懂的句子来解释,并让学生根据所学文章所运用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学会模仿,写一篇类似的作文。根据小学生理解能力差,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作文时不仅要要求明确,还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让学生自己为自己的文章起名字,有意识地去锻炼学生的命题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把写好的贴在教室背后的学习园地,让学生进行赏析,鼓励学生进行写作。
五、巧妙引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比如:我在三年级教学以花的名称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并且我适时地提出下列问题:“我们周围都有什么花呀?”“哪些花最漂亮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没想到,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我适时地赞扬他们的表现。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