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小麦冻害类型和原因,结合2006年睢县冬小麦冻害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睢县冬小麦冻害的起因,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以达到加强防御意识、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关键词 小麦冻害;冻害类型;冻害原因;防御措施;河南睢县;2006年
中图分类号 S4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3-0176-02
近年来小麦冻害发生频繁,每年都给农民朋友造成一定的损失,现已成为制约小麦生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睢县是河南省主要小麦生产基地,每年种植面积都在6万公顷以上,据调查,2006年全县有1.5万公顷小麦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了解小麦冻害的发生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对稳定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小麦冻害的类型
按照小麦冻害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早期冻害、生理冻害和晚霜冻害。
早期冻害是天气初冷、气温骤降引起的冻害,主要危害早期旺长苗,表现为植株干枯、分蘖减少、苗质较弱;生理冻害发生在越冬期,主要对弱质苗、旺长苗和脱肥麦田危害较大,表现为基部干枯、分蘖减少、穗粒数下降;晚霜冻害主要发生在初春季节,主要危害小麦幼穗分化在药隔形成期前后的小麦,表现为空心、白穗、小穗不孕。
2冻害原因
2006年睢县小麦晚霜冻害比例较大,其发生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2.1自然因素
一是冬季气温偏高。2006年冬季气温比标准气候值偏高1.4℃,是继1999年、2002年和2004年之后的第4个暖冬,小麦基本上平稳过渡到春季。季内各月气温也均比标准气候值偏高。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冬季没有出现≤-10℃低温天气,最低气温也只有-7.6℃。暖冬导致了部分小麦生长过快,阶段发育提前,未经抗寒锻炼,抗冻能力较弱。二是春季局部气温偏低,形成晚霜冻害。受冷空气影响,2007年3月6日强烈降温,日最低气温达到-6℃,地面最低温度为-2℃,达到严重冻害指标。这时大田小麦又正值拔节期,抗寒抗病能力差,部分旺长麦田出现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现象,造成2007年粮食产量下跌。
2.2人为因素
一是播种过早,且大多数为早播品种。现在农民朋友们为了早点出去打工,或担心小麦晚熟找不到收割机,于是就大量选择早播、早熟品种,早早把小麦播种完毕,播种偏早时,土壤水分充足,促使小麦旺长,造成小麦冬前拔节,有机物的积累减少,抗寒能力降低,春季晚霜冻害来临时麦苗受损严重。二是单位播种量偏多。据我局2007年3月10日对受冻害的麦田进行实地调查,2006年小麦植株密度1 050万株/hm2,较常年平均值偏多225万株/hm2,因为麦苗密度大,吸收营养不足,造成个体苗质弱,抗寒能力也大大降低。三是整地质量差,麦苗纤弱,抗寒能力也相应降低。
3防御措施
小麦冻害分为越冬冻害和春季晚霜冻害,小麦遭受春季冻害以后回旋的余地不大,所以下面就着重介绍越冬小麦冻害的防御措施。
3.1控旺促壮
冬季来临之前要对麦田进行深中耕断根,切断部分根系,减少根群总量,从而减少根系对水分和矿物营养的吸收,以达到控制小麦旺长的目的。旺长麦田一般在麦苗长出5片叶以上时,在小麦行间深锄6cm左右,并要断根。如果不断根,不但起不到控制旺长的作用,还会因为改善了根部环境条件,而促进麦苗旺长。
3.2及时疏苗
对于小苗过多,由于拥挤引起的假旺苗应在小苗起身后进行疏苗,并对缺苗断垄的麦田进行移栽,移栽时上不压心,下不露白,根部用土压实,然后浇1遍透水,待成活后适当松土补肥,这样可使麦苗分布均匀。
3.3适时镇压
如若因为耕作不慎,发现小麦有旺长趋势,在冬季来临之前要进行镇压,巩固根系,促使大分蘖和潜伏芽的生长,抑制主茎上长,以利促弱转壮,增强抗冻能力。镇压方法:把耙翻过来顺小麦行向进行镇压,轧伤少量叶片,抑制小麦旺长,如麦田过旺可连续镇压2次。如冬前镇压尚不能控旺,则在小麦基部节间开始生长、尚未露出地面时,要选择晴天再进行1次镇压。镇压时要注意土壤湿度大时不宜镇压,早晨有露水或霜冻时也不宜镇压,以免土壤板结和伤苗过重。
3.4化学调控
如果运用上述方法还不能控制小麦旺长,就要选择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进行控制。但必须严格施用类别和掐准喷施时期。在越冬前,用525mL/hm2植物生长调节剂再对水600kg进行喷施,或在麦苗主茎五至六叶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275~1.350kg/hm2对水喷施;若在起身期化控,则需用茁壮素水剂225~300mL/hm2加水600kg稀释后喷施;等到拔节期再进行化控的时候,就要连续用0.3%的矮壮素溶液喷洒2~3次,每次喷药750kg/hm2左右,喷药时间间隔8~10d。
3.5促弱转壮
对于底肥施用不足或者播期偏晚的弱苗地块,应早施分蘖肥,促弱转壮。分蘖肥可在越冬期结合腊肥施用。腊肥宜选用优质腐熟有机肥,用量45m3/hm2左右。未施肥或腊肥施用量偏少的田块,应将春季的追肥时间适当提前,于返青期施用60~75kg/hm2尿素,促进麦苗分蘖发根。
4保苗措施
4.1覆盖秸秆
在霜冻到来之前,在小麦行间适量撒施一些麦糠、碎麦秸等,有保墒、防冻作用,腐烂后变成农家肥,还可以改良地质,是麦田抗旱、防冻、增产的有效措施。
4.2撒施土杂肥
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顺垄撒施土杂肥,可以起到避风保墒、保温防冻的作用,并为麦苗返青生长补充养分。盖粪的厚度以3~4cm为宜。
4.3适时冬灌
适时冬灌是预防小麦冬季冻害的有效措施。冬灌可以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尤其是耕作层,提高土壤的热容量,同时还可以弥合土壤,促进多分蘖、长大穗、育壮苗。冬灌以气温在4℃或以上时为宜,如果气温低于4℃时冬灌就有发生冻害的危险。冬灌还要视土质、苗情、墒情而灵活掌握,黏土应适当早灌,沙土地应晚灌,底墒好的麦田可以不灌。
5春季补救措施
小麦受冻后要及时进行补救,目的是巩固冬前分蘖,培育壮苗,促使多开花,多结穗。
5.1加强水肥管理
小麦受冻后追施150kg/hm2尿素作为恢复肥,等到拔节期再追施拔节孕穗肥,促进分蘖成穗,增加成穗数。对于干旱麦田,叶片受冻、幼穗未完全冻伤的小麦,应及早浇水,防止幼穗脱水致死;对于主茎幼穗已受冻的,应追施速效氮肥,并结合浇水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
5.2中耕保墒
对于遭受冻害的麦田要及时进行中耕、 松土,以提高受冻麦田的地温,有效促进分蘖,弥补主茎穗养分的损失。
5.3加强中后期管理
小麦遭受冻害后,要搞好以促为主的麦田中、后期管理,努力把冻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小麦当年的产量。
6预防小麦冻害的措施
6.1精选品种
根据当年的天气趋势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是防御小麦冻害的根本保证。掌握适宜的播种期和播量,适当播深,综合施肥,既培育了冬前壮苗防止越冬冻害,又适当控制了小麦拔节的日期,降低了春季冻害的发生率。
6.2化学控制
采用药剂拌种,每千克麦种用1.0~1.5g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既可避免地下害虫吞噬种子,又能培育壮苗。播种时遇到阴雨天气可适当延缓播种日期,但是要浸种催芽。
6.3加强综合管理
适时采取浇水、松土、镇压、耙耱、覆盖、喷施化学药剂等积极防御措施来保持、稳定地温,改善麦田环境,提高植株体温,加深分蘖节,增强抗冻能力,使其壮而不旺,防御冻害。
关键词 小麦冻害;冻害类型;冻害原因;防御措施;河南睢县;2006年
中图分类号 S4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3-0176-02
近年来小麦冻害发生频繁,每年都给农民朋友造成一定的损失,现已成为制约小麦生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睢县是河南省主要小麦生产基地,每年种植面积都在6万公顷以上,据调查,2006年全县有1.5万公顷小麦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了解小麦冻害的发生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对稳定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小麦冻害的类型
按照小麦冻害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早期冻害、生理冻害和晚霜冻害。
早期冻害是天气初冷、气温骤降引起的冻害,主要危害早期旺长苗,表现为植株干枯、分蘖减少、苗质较弱;生理冻害发生在越冬期,主要对弱质苗、旺长苗和脱肥麦田危害较大,表现为基部干枯、分蘖减少、穗粒数下降;晚霜冻害主要发生在初春季节,主要危害小麦幼穗分化在药隔形成期前后的小麦,表现为空心、白穗、小穗不孕。
2冻害原因
2006年睢县小麦晚霜冻害比例较大,其发生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2.1自然因素
一是冬季气温偏高。2006年冬季气温比标准气候值偏高1.4℃,是继1999年、2002年和2004年之后的第4个暖冬,小麦基本上平稳过渡到春季。季内各月气温也均比标准气候值偏高。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冬季没有出现≤-10℃低温天气,最低气温也只有-7.6℃。暖冬导致了部分小麦生长过快,阶段发育提前,未经抗寒锻炼,抗冻能力较弱。二是春季局部气温偏低,形成晚霜冻害。受冷空气影响,2007年3月6日强烈降温,日最低气温达到-6℃,地面最低温度为-2℃,达到严重冻害指标。这时大田小麦又正值拔节期,抗寒抗病能力差,部分旺长麦田出现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现象,造成2007年粮食产量下跌。
2.2人为因素
一是播种过早,且大多数为早播品种。现在农民朋友们为了早点出去打工,或担心小麦晚熟找不到收割机,于是就大量选择早播、早熟品种,早早把小麦播种完毕,播种偏早时,土壤水分充足,促使小麦旺长,造成小麦冬前拔节,有机物的积累减少,抗寒能力降低,春季晚霜冻害来临时麦苗受损严重。二是单位播种量偏多。据我局2007年3月10日对受冻害的麦田进行实地调查,2006年小麦植株密度1 050万株/hm2,较常年平均值偏多225万株/hm2,因为麦苗密度大,吸收营养不足,造成个体苗质弱,抗寒能力也大大降低。三是整地质量差,麦苗纤弱,抗寒能力也相应降低。
3防御措施
小麦冻害分为越冬冻害和春季晚霜冻害,小麦遭受春季冻害以后回旋的余地不大,所以下面就着重介绍越冬小麦冻害的防御措施。
3.1控旺促壮
冬季来临之前要对麦田进行深中耕断根,切断部分根系,减少根群总量,从而减少根系对水分和矿物营养的吸收,以达到控制小麦旺长的目的。旺长麦田一般在麦苗长出5片叶以上时,在小麦行间深锄6cm左右,并要断根。如果不断根,不但起不到控制旺长的作用,还会因为改善了根部环境条件,而促进麦苗旺长。
3.2及时疏苗
对于小苗过多,由于拥挤引起的假旺苗应在小苗起身后进行疏苗,并对缺苗断垄的麦田进行移栽,移栽时上不压心,下不露白,根部用土压实,然后浇1遍透水,待成活后适当松土补肥,这样可使麦苗分布均匀。
3.3适时镇压
如若因为耕作不慎,发现小麦有旺长趋势,在冬季来临之前要进行镇压,巩固根系,促使大分蘖和潜伏芽的生长,抑制主茎上长,以利促弱转壮,增强抗冻能力。镇压方法:把耙翻过来顺小麦行向进行镇压,轧伤少量叶片,抑制小麦旺长,如麦田过旺可连续镇压2次。如冬前镇压尚不能控旺,则在小麦基部节间开始生长、尚未露出地面时,要选择晴天再进行1次镇压。镇压时要注意土壤湿度大时不宜镇压,早晨有露水或霜冻时也不宜镇压,以免土壤板结和伤苗过重。
3.4化学调控
如果运用上述方法还不能控制小麦旺长,就要选择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进行控制。但必须严格施用类别和掐准喷施时期。在越冬前,用525mL/hm2植物生长调节剂再对水600kg进行喷施,或在麦苗主茎五至六叶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275~1.350kg/hm2对水喷施;若在起身期化控,则需用茁壮素水剂225~300mL/hm2加水600kg稀释后喷施;等到拔节期再进行化控的时候,就要连续用0.3%的矮壮素溶液喷洒2~3次,每次喷药750kg/hm2左右,喷药时间间隔8~10d。
3.5促弱转壮
对于底肥施用不足或者播期偏晚的弱苗地块,应早施分蘖肥,促弱转壮。分蘖肥可在越冬期结合腊肥施用。腊肥宜选用优质腐熟有机肥,用量45m3/hm2左右。未施肥或腊肥施用量偏少的田块,应将春季的追肥时间适当提前,于返青期施用60~75kg/hm2尿素,促进麦苗分蘖发根。
4保苗措施
4.1覆盖秸秆
在霜冻到来之前,在小麦行间适量撒施一些麦糠、碎麦秸等,有保墒、防冻作用,腐烂后变成农家肥,还可以改良地质,是麦田抗旱、防冻、增产的有效措施。
4.2撒施土杂肥
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顺垄撒施土杂肥,可以起到避风保墒、保温防冻的作用,并为麦苗返青生长补充养分。盖粪的厚度以3~4cm为宜。
4.3适时冬灌
适时冬灌是预防小麦冬季冻害的有效措施。冬灌可以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尤其是耕作层,提高土壤的热容量,同时还可以弥合土壤,促进多分蘖、长大穗、育壮苗。冬灌以气温在4℃或以上时为宜,如果气温低于4℃时冬灌就有发生冻害的危险。冬灌还要视土质、苗情、墒情而灵活掌握,黏土应适当早灌,沙土地应晚灌,底墒好的麦田可以不灌。
5春季补救措施
小麦受冻后要及时进行补救,目的是巩固冬前分蘖,培育壮苗,促使多开花,多结穗。
5.1加强水肥管理
小麦受冻后追施150kg/hm2尿素作为恢复肥,等到拔节期再追施拔节孕穗肥,促进分蘖成穗,增加成穗数。对于干旱麦田,叶片受冻、幼穗未完全冻伤的小麦,应及早浇水,防止幼穗脱水致死;对于主茎幼穗已受冻的,应追施速效氮肥,并结合浇水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
5.2中耕保墒
对于遭受冻害的麦田要及时进行中耕、 松土,以提高受冻麦田的地温,有效促进分蘖,弥补主茎穗养分的损失。
5.3加强中后期管理
小麦遭受冻害后,要搞好以促为主的麦田中、后期管理,努力把冻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小麦当年的产量。
6预防小麦冻害的措施
6.1精选品种
根据当年的天气趋势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是防御小麦冻害的根本保证。掌握适宜的播种期和播量,适当播深,综合施肥,既培育了冬前壮苗防止越冬冻害,又适当控制了小麦拔节的日期,降低了春季冻害的发生率。
6.2化学控制
采用药剂拌种,每千克麦种用1.0~1.5g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既可避免地下害虫吞噬种子,又能培育壮苗。播种时遇到阴雨天气可适当延缓播种日期,但是要浸种催芽。
6.3加强综合管理
适时采取浇水、松土、镇压、耙耱、覆盖、喷施化学药剂等积极防御措施来保持、稳定地温,改善麦田环境,提高植株体温,加深分蘖节,增强抗冻能力,使其壮而不旺,防御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