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址——不在“去路”在“来路”
大学城一般集中在城市郊区,学生外出主要通过附近的几个公交车站。因而,车站附近就成了黄金地段,一般的旧书店基本都抢着开在这里。但实际上真正想吸引顾客上门购书,应该将书店开在车站到学校之间。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购买习惯和心理的问题。大多数学生有个习惯,只在回学校的路上买书。因为他们出去就是为了休闲,除了吃的玩的,不会随身带别的东西,更不会带几本厚重的书。而学生返校的时候,想起还有好多功课要做,所以会顺便逛逛书店,带几本书回去。因此,若将旧店“刚好”开在学生回学校的路上,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方便的,对书店来说是十分明智的。
另外,不要把书店开在公交车站附近。为什么呢?那些开在车站附近的书店,有的是在外出的路上,有的也是在回来的路上,但问题出在了他们离车站太近这一点上。学生能看得见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外出时,要么根本不会注意,即使看到了,也不会先买本书再出去玩。等到回来的时候,市郊车站人员复杂,学生不会在车站附近逗留,下了车就往学校走,等想起功课的时候,已经在半路上,也不愿意返回去买书。因此,对书店来说,公交车站不是开店的最佳位置,反而是最不适合开店的地点。这就叫作选址不在“去路”在“来路”。
货源——不在“校内”在“校外”
傍着大学做旧书生意,很多人自然会想到,是因为看中了学校里边人多书多,就地消化,好买又好卖。其实,在学校里,很多学生都有“串书”或者叫“内部消化”的习惯。一种是我有你想要的书,你也有我想要的书,大家互换一下;还有一种是你有我想要的书,但我没有能跟你换的书,我就花钱买过来。另外,这几年大学生兴起了在宿舍开网店,旧书买卖占了很大的比例。发个信息、打个电话,就把旧书买卖完成了,外人根本插不上手。这就是内部消化。到最后只有那些谁拿来都没用的书才会卖给收旧书的,这种书怎么能卖得出去?
也许就有人问了,旧书都在学校内部消化了,那还靠什么赚钱?这个买卖干脆别做了。其实,内部消化并不代表不需要输入新鲜血液。因为它是个流通环节,而不是制造环节,总有一些书是在学校内买不到的。例如,不同的学校之间,阅读内容也有不同,内部流通的书也不一样。因为不一样,在本校买不到,就需要到别的学校买,学生又大多不愿意跑腿。对于开旧书店的人来说,充当跑腿的角色是理所当然,付出辛苦赚到钱就是本分。因此,作为旧书店的老板来说,要特别留意收集这一类比较好卖的书的目录,然后跑到各个学校去收,再拿到不同的学校去卖。有时,一些大学在节假日允许卖旧书的人进去摆摊,那样就可以一边收旧书一边卖书。如果在A学校能卖得好的畅销旧书,在B学校哪怕比其他旧书店多出点钱,学生也乐意,书也更容易收,而且转手就赚钱。
商品——不在“旧书”在“新书”
旧书店肯定是以卖旧书为主。但要是光做旧书生意,就很难维持。首先,新书和旧书的比例最好是三七开,新书占三成,旧书占七成。新旧书混搭着卖,好处很多。第一是利润来源多了,可以多赚钱;第二是互相带动,比如工具书,像字典之类,每过几年就出个新版本,对那些专业学生来说,就需要更新。但他们有时又需要新老对照,所以新旧书都得有。最主要的一点是:新书价格高,利润高,即使要打折,也比旧书赚得多。有时一天卖10本新书比卖30本旧书还赚钱,所以必须有一定的量。至于为什么要三七开,是因为你打的是旧书店的名义,学生说是来买书,不如说是来淘书,新书占的比例太大他就不愿意来了。另外就是新书占用资金多,也有一定风险,所以不要投入太多。
哪些书好卖呢?教科书干不过兴趣书,“大部头”干不过口袋书。由于学生喜欢在校内串书,这些书中大多数是教科书,老生把旧书卖给新生。所以,很少有人来旧书店买教材。那么他们来旧书店买什么呢?兴趣书。兴趣书分三类:一是跟考试有关的,英语四六级辅导、考研辅导为主,这类书虽然学校也有,但基本是年年换,时间一过价值就不大,因此需要买新的或相对新的,或者找一些相关的题库之类的开阔眼界。二是跟专业有关的,学校的很多课程都有课外书目,这些书新老都有,以旧书居多。学生来买,主要是图方便、便宜。因为专业性比较强,可以跟一些常来买书的学生商量,请他们帮忙把这些书目列出来,这样自然省时省力。三是跟个人阅读兴趣有关的,也就是市面上的各种畅销书。不过,畅销书种类非常多,而且进货风险也很大。这类书选择进货的原则就是很简单的四个字——方便携带。好几斤重的书跟能装进口袋或小包的书相比,肯定是后者受欢迎。
销售——不在“主流”在“少数”
到大学周边做生意,把“主流人群”当作目标客户,是一种想当然的想法。其实,开好旧书店恰好不是因为满足最普遍的人群的需要,而是因为满足了少数群体的需要才能赚到钱。
学生们之间通过串书其实主要人群的基本需要都被满足了。因此,少部分人群比较个性化的需求,既稳定又能带来更多的收入才是大学城旧书店销售的关键。这样的“小众”客户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老师。他们买书有几个特点:一是稳定,二是长期,三是在一些专业性的书上肯花钱。所以要特别留意在店里或书摊上跟那些老师模样的人多交谈,多问问他们的需求。旧书店能给他们的就是便宜和方便。第二类是社团。一个大学里最少有二三十个社团,其中不少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比如说轮滑社或登山社,轮滑技巧、登山技巧之类的书都是他们需要的。因此跟每一所大学的社团都适当接触,保持联系,几百个社团加起来就是一项很大的业务了。坐等顾客上门是十分被动的。有了各个不同社团需要的新书就主动联系社团主席推销介绍,营销就是靠自己主动才能做得起来。第三类是学生中的小部分人群。他们主要买的都是成套的书籍或“大部头”。这些客户的姓名、联系方式和购书需求可以慢慢积攒,花时间自己整理一个花名册,没事时就翻翻,想想到哪儿去给他们找能满足他们兴趣的书,再推荐给他们。套用现在比较流行说法,就是“定制服务”。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不压资金;二是有了订单;三是那些“大部头”、成套书还很有影响力,不但买的人要看,身边的人也会好奇翻看,看了之后有时会产生新的订单。这样才能稳定自己的客源。
(浙江 周书科 鱼头鱼尾)
大学城一般集中在城市郊区,学生外出主要通过附近的几个公交车站。因而,车站附近就成了黄金地段,一般的旧书店基本都抢着开在这里。但实际上真正想吸引顾客上门购书,应该将书店开在车站到学校之间。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购买习惯和心理的问题。大多数学生有个习惯,只在回学校的路上买书。因为他们出去就是为了休闲,除了吃的玩的,不会随身带别的东西,更不会带几本厚重的书。而学生返校的时候,想起还有好多功课要做,所以会顺便逛逛书店,带几本书回去。因此,若将旧店“刚好”开在学生回学校的路上,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方便的,对书店来说是十分明智的。
另外,不要把书店开在公交车站附近。为什么呢?那些开在车站附近的书店,有的是在外出的路上,有的也是在回来的路上,但问题出在了他们离车站太近这一点上。学生能看得见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外出时,要么根本不会注意,即使看到了,也不会先买本书再出去玩。等到回来的时候,市郊车站人员复杂,学生不会在车站附近逗留,下了车就往学校走,等想起功课的时候,已经在半路上,也不愿意返回去买书。因此,对书店来说,公交车站不是开店的最佳位置,反而是最不适合开店的地点。这就叫作选址不在“去路”在“来路”。
货源——不在“校内”在“校外”
傍着大学做旧书生意,很多人自然会想到,是因为看中了学校里边人多书多,就地消化,好买又好卖。其实,在学校里,很多学生都有“串书”或者叫“内部消化”的习惯。一种是我有你想要的书,你也有我想要的书,大家互换一下;还有一种是你有我想要的书,但我没有能跟你换的书,我就花钱买过来。另外,这几年大学生兴起了在宿舍开网店,旧书买卖占了很大的比例。发个信息、打个电话,就把旧书买卖完成了,外人根本插不上手。这就是内部消化。到最后只有那些谁拿来都没用的书才会卖给收旧书的,这种书怎么能卖得出去?
也许就有人问了,旧书都在学校内部消化了,那还靠什么赚钱?这个买卖干脆别做了。其实,内部消化并不代表不需要输入新鲜血液。因为它是个流通环节,而不是制造环节,总有一些书是在学校内买不到的。例如,不同的学校之间,阅读内容也有不同,内部流通的书也不一样。因为不一样,在本校买不到,就需要到别的学校买,学生又大多不愿意跑腿。对于开旧书店的人来说,充当跑腿的角色是理所当然,付出辛苦赚到钱就是本分。因此,作为旧书店的老板来说,要特别留意收集这一类比较好卖的书的目录,然后跑到各个学校去收,再拿到不同的学校去卖。有时,一些大学在节假日允许卖旧书的人进去摆摊,那样就可以一边收旧书一边卖书。如果在A学校能卖得好的畅销旧书,在B学校哪怕比其他旧书店多出点钱,学生也乐意,书也更容易收,而且转手就赚钱。
商品——不在“旧书”在“新书”
旧书店肯定是以卖旧书为主。但要是光做旧书生意,就很难维持。首先,新书和旧书的比例最好是三七开,新书占三成,旧书占七成。新旧书混搭着卖,好处很多。第一是利润来源多了,可以多赚钱;第二是互相带动,比如工具书,像字典之类,每过几年就出个新版本,对那些专业学生来说,就需要更新。但他们有时又需要新老对照,所以新旧书都得有。最主要的一点是:新书价格高,利润高,即使要打折,也比旧书赚得多。有时一天卖10本新书比卖30本旧书还赚钱,所以必须有一定的量。至于为什么要三七开,是因为你打的是旧书店的名义,学生说是来买书,不如说是来淘书,新书占的比例太大他就不愿意来了。另外就是新书占用资金多,也有一定风险,所以不要投入太多。
哪些书好卖呢?教科书干不过兴趣书,“大部头”干不过口袋书。由于学生喜欢在校内串书,这些书中大多数是教科书,老生把旧书卖给新生。所以,很少有人来旧书店买教材。那么他们来旧书店买什么呢?兴趣书。兴趣书分三类:一是跟考试有关的,英语四六级辅导、考研辅导为主,这类书虽然学校也有,但基本是年年换,时间一过价值就不大,因此需要买新的或相对新的,或者找一些相关的题库之类的开阔眼界。二是跟专业有关的,学校的很多课程都有课外书目,这些书新老都有,以旧书居多。学生来买,主要是图方便、便宜。因为专业性比较强,可以跟一些常来买书的学生商量,请他们帮忙把这些书目列出来,这样自然省时省力。三是跟个人阅读兴趣有关的,也就是市面上的各种畅销书。不过,畅销书种类非常多,而且进货风险也很大。这类书选择进货的原则就是很简单的四个字——方便携带。好几斤重的书跟能装进口袋或小包的书相比,肯定是后者受欢迎。
销售——不在“主流”在“少数”
到大学周边做生意,把“主流人群”当作目标客户,是一种想当然的想法。其实,开好旧书店恰好不是因为满足最普遍的人群的需要,而是因为满足了少数群体的需要才能赚到钱。
学生们之间通过串书其实主要人群的基本需要都被满足了。因此,少部分人群比较个性化的需求,既稳定又能带来更多的收入才是大学城旧书店销售的关键。这样的“小众”客户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老师。他们买书有几个特点:一是稳定,二是长期,三是在一些专业性的书上肯花钱。所以要特别留意在店里或书摊上跟那些老师模样的人多交谈,多问问他们的需求。旧书店能给他们的就是便宜和方便。第二类是社团。一个大学里最少有二三十个社团,其中不少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比如说轮滑社或登山社,轮滑技巧、登山技巧之类的书都是他们需要的。因此跟每一所大学的社团都适当接触,保持联系,几百个社团加起来就是一项很大的业务了。坐等顾客上门是十分被动的。有了各个不同社团需要的新书就主动联系社团主席推销介绍,营销就是靠自己主动才能做得起来。第三类是学生中的小部分人群。他们主要买的都是成套的书籍或“大部头”。这些客户的姓名、联系方式和购书需求可以慢慢积攒,花时间自己整理一个花名册,没事时就翻翻,想想到哪儿去给他们找能满足他们兴趣的书,再推荐给他们。套用现在比较流行说法,就是“定制服务”。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不压资金;二是有了订单;三是那些“大部头”、成套书还很有影响力,不但买的人要看,身边的人也会好奇翻看,看了之后有时会产生新的订单。这样才能稳定自己的客源。
(浙江 周书科 鱼头鱼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