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方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双语状态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学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提高 移民学生 听说能力
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聚居着毛南、壮、汉、苗、瑶等13个民族,加上移民及企业职工家属及子女,约 50万人口,地邻云贵两个西南官话的老地盘,西南官话是通用的语言①(北方方言西南方话),这些少数民族大多数处于双语状态,日常生活操的都是本地方言,普通话还没有完成了转用。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影响。要改变这种现状,本人试图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克服方言表达的习惯,营造良好的“听说”环境
在方言区,日常生活语言都是方言,在使用方言比较普遍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把方言转化为汉语,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由于缺乏一定的外语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我们知道,一个人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另一个说的过程,听和说作为语言交流的两个方面,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可分离的。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没有一定的听说环境,是很难在听说方面有所收获的。这就需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积极地创造汉语学习环境,制造学习气氛,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虽然我校已经成文规定,进入校园“请说普通话”的要求,教师应尽量用普通话组织教学,师生间用普通话交流,课堂上多设计一些既利于教学又富于趣味性的课堂练习活动。注意引导学生用汉语参加课堂学习、语言交际,回答教师提问和与同学用汉语进行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为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学一篇文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复述文章的大致内容,或者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这样长久的锻炼,在以后的说话中,学生们就能把书本中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自己说话中去。使自己的表达更连贯、更完美。教师平时也可利用课前3—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说一段话,内容不限,或是上学途中的所见所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让学生听听,这样自然有话可说了,这种训练坚持下去,定能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课外,则应尽可能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口述《狼牙山五壮士》、《武松打虎》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古诗文朗读比赛形式等等,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这样既可以克服方言表达的习惯,又培养学生的说话、听话能力,一举两得。
二、加强听的训练,是学好语文课的前提
听说能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语文学习能力,又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概括地说,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孩子具有辨别语音,理解语意,辨别话语的指向,即用听觉去辨别世界。而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听的重要性。本人认为一名学生,在听的方面至少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听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文磁带,听教师及同学们的朗读,这样有利于记住课文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听到当下流行的影视音乐、歌曲等,学校、老师都没有教、没有练,许多学生就会哼、会唱了。这就是“听”在大脑的录制下产生的功效。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行规定读课文的读多少遍数,但每课上过之后,同学们绝大部分都会背。这就是认真听的效果。听的基础打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上来了。特别是对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听的能力提高后,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班级学生成绩的整体提高。第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专心听同学发言。因为听意味着心灵的沟通,意味着能够对讲话者进行及时的反馈。要让学生明白,会听也是一门学问,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本领,要让学生通过听,学会交流,训练大家及时捕捉说话过程中重要的信息,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在教学中注重聽的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参与,让学生听一篇文章后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概括出中心意思,复述情节,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心理障碍对听说的影响
由于受方言的长期影响,加之普通话成为交际的主流,自然地方言或多或少的被排挤或者歧视,导致学生在说话时产生一种心理障碍,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往往怕听错、说错。这无疑会影响学习及教学效果。在少数民族方言区教学中,我们发现,面对一个具体情景或听到对方的话时,很多学生感到难以开口,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语言的压力导致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为了消除学生在训练中感到过度紧张,我们要把说话训练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方法,改变这个现实就必须在听说练习中,加强练习,大胆说话,为学习语文已经其他学科,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日常生活交际、沟通开辟畅通之门。
地方方言严重影响小学生正确发音。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语言技能教学 提出了“在口语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的 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在方言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务必要加强说话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利用上课前3—5分钟时间,预先设计好的“发音绕口令”、“象声词”等,训练学生的发音器官,或者在课余时间模仿动物的叫声( 奶牛的叫声:moo ,猪的叫声:oink, 鸡的叫声:cluck ,马的叫声:neigh),以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②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写”打好基础。学生掌握一定的正确发音、读音习惯和技巧和,具有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利于学习和交往。
四、注意应用有效的方法
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听了一段时间的流行歌曲录音,或一场精彩演讲后,会有一种“耳熟能详”的感觉,会记得某些只言片语,有时甚至可以较准确地模仿出讲话人的许多话。口技者便是有这样的绝活。这是因为说话者只有将信息传递给听话者,听话者只有通过听来获取信息,并对信息主动积极地加工处理,最后才可能作出反馈③。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分为:
1.听磁带录音;多听录音是听说练习初始时期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听录音的内容可多种多样,课文内容就是很好的听力材料;还可以听辨音,也可以听一些连贯的词组,听正错句辨析,慢慢过渡到听短文、对话等,坚持听一个阶段后,学生在听觉上慢慢适应了,听惯了比什么都重要。 2.模仿与交流;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每课都配有插图,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画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如教学《看图说话》,先让学生观察文中有什么情景?再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充分想象、联想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出图中的景象。然后再欣赏课文,把自己的语言和文中的语句对比一下,哪个词语运用得更好、更生动。最后把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收集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语文学科最重要最常见的课外活动便是阅读。所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童话书、报刊,通过阅读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诵读、讲故事比赛、猜迷语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和场合。从而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既吸收了书籍中的书面语言,扩大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加强读的训练,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带着任务读书,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要保证每节课有1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或者让学生读了课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读来听听等多种形式去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如在学习《我家门前的海》④这课中,首先放手让学生读书,最初孩子们通过读书知道了文章的大概内容和写作顺序,然后是对景物的描绘,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再让他们画出并体会哪个词语用的准确、生动。这样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就有目的性,就能深入的去研究课文,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到文章作者用词的巧妙。
在小学阶段,要加强朗读训练,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对于读,其一是在课内,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找出来,多讀读背背,并从语句内容与表达方式上探究,加深感悟。如在读《西风胡杨》⑤ 中“图画的寓意,景物描写的特征(即胡杨树的特征),要求学生朗读、背诵2、3、4自然段,品读第七自然段,注意带点的词,从中感悟作者的感情世界。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品评词句的能力,又培养了积累语言的习惯,为习作打下了基础。其二,在课外,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广泛了解各方面知识,要让学生知道,没有广泛的阅读,很难培养出过硬的语文能力。因此,每个学期都安排语文的朗读、讲故事比赛,促进学生阅读。到中高年级时,就在班级办“图书角”,给学生阅读提供方便,同学们读得多了,说和写的能力也增强了。
参考文献:
① 《环江简介》(2014环江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②熊萍《 论科学发声对人体视觉形象的影响》2009-02
③《听力训练对小学生的重要性》——(英语角) 作者:cheinzh
④五年级《语文·上》P:47
⑤五年级《语文·上》P:42
关键词:提高 移民学生 听说能力
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聚居着毛南、壮、汉、苗、瑶等13个民族,加上移民及企业职工家属及子女,约 50万人口,地邻云贵两个西南官话的老地盘,西南官话是通用的语言①(北方方言西南方话),这些少数民族大多数处于双语状态,日常生活操的都是本地方言,普通话还没有完成了转用。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影响。要改变这种现状,本人试图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克服方言表达的习惯,营造良好的“听说”环境
在方言区,日常生活语言都是方言,在使用方言比较普遍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把方言转化为汉语,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由于缺乏一定的外语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我们知道,一个人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另一个说的过程,听和说作为语言交流的两个方面,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可分离的。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没有一定的听说环境,是很难在听说方面有所收获的。这就需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积极地创造汉语学习环境,制造学习气氛,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虽然我校已经成文规定,进入校园“请说普通话”的要求,教师应尽量用普通话组织教学,师生间用普通话交流,课堂上多设计一些既利于教学又富于趣味性的课堂练习活动。注意引导学生用汉语参加课堂学习、语言交际,回答教师提问和与同学用汉语进行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为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学一篇文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复述文章的大致内容,或者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这样长久的锻炼,在以后的说话中,学生们就能把书本中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自己说话中去。使自己的表达更连贯、更完美。教师平时也可利用课前3—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说一段话,内容不限,或是上学途中的所见所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让学生听听,这样自然有话可说了,这种训练坚持下去,定能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课外,则应尽可能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口述《狼牙山五壮士》、《武松打虎》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古诗文朗读比赛形式等等,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这样既可以克服方言表达的习惯,又培养学生的说话、听话能力,一举两得。
二、加强听的训练,是学好语文课的前提
听说能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语文学习能力,又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概括地说,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孩子具有辨别语音,理解语意,辨别话语的指向,即用听觉去辨别世界。而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听的重要性。本人认为一名学生,在听的方面至少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听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文磁带,听教师及同学们的朗读,这样有利于记住课文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听到当下流行的影视音乐、歌曲等,学校、老师都没有教、没有练,许多学生就会哼、会唱了。这就是“听”在大脑的录制下产生的功效。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行规定读课文的读多少遍数,但每课上过之后,同学们绝大部分都会背。这就是认真听的效果。听的基础打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上来了。特别是对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听的能力提高后,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班级学生成绩的整体提高。第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专心听同学发言。因为听意味着心灵的沟通,意味着能够对讲话者进行及时的反馈。要让学生明白,会听也是一门学问,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本领,要让学生通过听,学会交流,训练大家及时捕捉说话过程中重要的信息,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在教学中注重聽的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参与,让学生听一篇文章后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概括出中心意思,复述情节,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心理障碍对听说的影响
由于受方言的长期影响,加之普通话成为交际的主流,自然地方言或多或少的被排挤或者歧视,导致学生在说话时产生一种心理障碍,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往往怕听错、说错。这无疑会影响学习及教学效果。在少数民族方言区教学中,我们发现,面对一个具体情景或听到对方的话时,很多学生感到难以开口,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语言的压力导致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为了消除学生在训练中感到过度紧张,我们要把说话训练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方法,改变这个现实就必须在听说练习中,加强练习,大胆说话,为学习语文已经其他学科,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日常生活交际、沟通开辟畅通之门。
地方方言严重影响小学生正确发音。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语言技能教学 提出了“在口语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的 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在方言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务必要加强说话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利用上课前3—5分钟时间,预先设计好的“发音绕口令”、“象声词”等,训练学生的发音器官,或者在课余时间模仿动物的叫声( 奶牛的叫声:moo ,猪的叫声:oink, 鸡的叫声:cluck ,马的叫声:neigh),以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②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写”打好基础。学生掌握一定的正确发音、读音习惯和技巧和,具有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利于学习和交往。
四、注意应用有效的方法
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听了一段时间的流行歌曲录音,或一场精彩演讲后,会有一种“耳熟能详”的感觉,会记得某些只言片语,有时甚至可以较准确地模仿出讲话人的许多话。口技者便是有这样的绝活。这是因为说话者只有将信息传递给听话者,听话者只有通过听来获取信息,并对信息主动积极地加工处理,最后才可能作出反馈③。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分为:
1.听磁带录音;多听录音是听说练习初始时期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听录音的内容可多种多样,课文内容就是很好的听力材料;还可以听辨音,也可以听一些连贯的词组,听正错句辨析,慢慢过渡到听短文、对话等,坚持听一个阶段后,学生在听觉上慢慢适应了,听惯了比什么都重要。 2.模仿与交流;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每课都配有插图,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画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如教学《看图说话》,先让学生观察文中有什么情景?再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充分想象、联想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出图中的景象。然后再欣赏课文,把自己的语言和文中的语句对比一下,哪个词语运用得更好、更生动。最后把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收集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语文学科最重要最常见的课外活动便是阅读。所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童话书、报刊,通过阅读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诵读、讲故事比赛、猜迷语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和场合。从而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既吸收了书籍中的书面语言,扩大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加强读的训练,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带着任务读书,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要保证每节课有1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或者让学生读了课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读来听听等多种形式去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如在学习《我家门前的海》④这课中,首先放手让学生读书,最初孩子们通过读书知道了文章的大概内容和写作顺序,然后是对景物的描绘,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再让他们画出并体会哪个词语用的准确、生动。这样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就有目的性,就能深入的去研究课文,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到文章作者用词的巧妙。
在小学阶段,要加强朗读训练,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对于读,其一是在课内,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找出来,多讀读背背,并从语句内容与表达方式上探究,加深感悟。如在读《西风胡杨》⑤ 中“图画的寓意,景物描写的特征(即胡杨树的特征),要求学生朗读、背诵2、3、4自然段,品读第七自然段,注意带点的词,从中感悟作者的感情世界。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品评词句的能力,又培养了积累语言的习惯,为习作打下了基础。其二,在课外,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广泛了解各方面知识,要让学生知道,没有广泛的阅读,很难培养出过硬的语文能力。因此,每个学期都安排语文的朗读、讲故事比赛,促进学生阅读。到中高年级时,就在班级办“图书角”,给学生阅读提供方便,同学们读得多了,说和写的能力也增强了。
参考文献:
① 《环江简介》(2014环江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②熊萍《 论科学发声对人体视觉形象的影响》2009-02
③《听力训练对小学生的重要性》——(英语角) 作者:cheinzh
④五年级《语文·上》P:47
⑤五年级《语文·上》P: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