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汗血宝马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o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9年,甘肃省武威市出土了一件威武的铜奔马,此马三足凌空,一足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上,因此郭沫若先生将它定名为“马踏飞燕”。据考证,“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物,距今有约1800年的历史。而这匹雄骏非凡的奔马的原型,便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汗血宝马。
  我国古代,曾将汗血宝马称为天马、大宛马(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据《史记》记载,大宛马是“天马”的后代(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会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红色汗水,因此又得名“汗血宝马”。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他们在大宛国的贰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宛马,于是奏知汉武帝。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匹金马,想用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没想到竟被大宛国王拒绝了,而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害。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大宛人难以抵挡,于是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向汉朝提供良马。汉军挑选了3000匹良马运回中原,但这些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到达玉门关时仅余1000多匹。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将“天马”的美名赐予它们,并让这些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改良,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大幅增强。
  唐朝时,中原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将义和公主嫁给了宁远(大宛)国王,宁远国王则向玄宗献了两匹“胡种马”(即“汗血宝马”),玄宗为两马分别取名为“玉花骢(骢,音cōng,一种毛色青白相间的马)”和“照夜白”,其中“照夜白”的形象还因唐代画马名家韩干的《照夜白图》而流传千古。
  在古代,马是战争的利器。汗血宝马体形好、听话,奔跑快速,适于长途行军,在征战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成吉思汗时代,汗血宝马成为蒙古大军发动“闪电战”,横扫欧亚大陆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里,汗血宝马代表着勇气和力量,蕴涵着人们的理想和激情,甚至被人们称为“龙之友”和“龙之媒”。曾有不少文人墨客或赋诗填词,或撰写传奇故事来描写“汗血宝马”。唐代李白有《天马歌》:“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宋代司马光也有《天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
  汗血宝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但近代以来,史料中已很难见到汗血宝马的名字,汗血宝马在我国几近绝迹。
  按说,引进的汗血宝马有雌有雄,是可以进行繁殖的。但由于我国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引入马种后,都走了“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时,由于战马多被阉割,也使一些汗血宝马失去繁殖能力。种种原因使汗血宝马在我国已踪迹难寻,目前只在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境内还生存有数千匹。
其他文献
用低温冷冻方法进行白内障囊内摘出术,是Krwawicz(1961)开始使用。因明显地提高囊内摘出术的成功率,扩大了囊内摘出术的适应症,因此很快得到重视,并在此基础上纷纷有所改进
我很喜欢看一些名人传记,最近我看了全球十大富豪、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有关资料,我对他如何运用90%的智慧,既感慨又感悟,更敬佩!90%的时间考虑失败。记者采访李嘉诚:“您是怎样
扩瞳偶然可引起房水内色素过剩释放,有时合并一时性眼压升高。此现象可发生于滴用抑交感神经药物的老年正常眼,但青光眼较常见,也特别出现于色素扩散和剥脱综合征患者。作者
目的为保证DNA条形码序列模板DNA来源的单一性,和最大程度减少凭证标本的形态破坏,建立一种从医学媒介生物微量组织中免提取,直接扩增DNA条形码序列的方法。方法以螨、蚤、蜱
矫治腭咽括约肌关闭不全的手术已有多种,如延长软腭法、咽粘膜瓣法、肌肉移植咽成形术及咽后壁植入自体或体外的移植物等。本文介绍一种将带蒂的扁桃体移植入咽后壁的术式,
分析了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可供广大农村供电所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参考。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
关于教学模式,不同的专家、学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教学模式,最早的教学模式是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的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此
蒙××,男,10岁,学生,1973年11月17日入院,住院号96085。患儿出生时面部及两眼并未发现明显畸形。至5岁时发现右颞部、颧部及上睑肿胀隆起,皮肤有散在性小色素斑。以后逐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2005年10月21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召开第15届大会并通过《西安宣言》,提出:承认周边环境对古迹遗址重要性和独特性的贡献;理解、记录、展陈不 October 21, 2005 Counci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