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棵山楂树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2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山楂树》与《山楂树之恋》都反映了文革时期的爱情故事。两部电影都以山楂树为名,都与山楂树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山楂树之恋》主要在简单朴素的影像中表达爱的纯美,而《山楂树》则通过真实再现那个年代为知青们的逝去青春、沉重的爱情和凄苦的命运立下一块墓碑。
  [关键词] 《山楂树》 《山楂树之恋》 爱情 张艺谋 胡雪杨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3.017
  《山楂树》由胡雪杨拍摄于2004年。故事讲述文革期间雨心的爸爸被关进牛棚,男友卫国被关进监狱。到东风大队下乡劳动后,海彬一直默默关心守护着她。雨心家破人亡后,与海彬燃起了爱情火花,但在公社书记逼迫诱骗下,爱情无果而终。影片真实再现了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僵化的疯狂年代,展露了爱情、理想、自由、乃至生命的脆弱和无奈。观影就像品家酿米酒,五味杂陈,回味久远。
  《山楂树之恋》由张艺谋拍摄于2010年。故事讲述文革期间静秋跟随老师到西坪村体验生活编写教材,结识了来上山下乡在勘探队工作的老三。两人相知相爱。等到静秋心愿成了真,老三却得了白血病。影片有意地弱化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强调纯美爱情故事的本身。观影就像品山泉,清凉甘冽,顿感舒爽。
  两部电影都反映了文革时期的爱情故事,都以山楂树为名,都与山楂树有着密切的关系,也都拍摄于2000年以后,却表达了不同的主题思想,流露出不一样的情怀。文章将从叙事、色彩、音乐、意象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各自的特点。
  一、叙事对比
  《山楂树之恋》主要按照时间顺序线性经典叙事方式,按照进村——初识——相爱——误会——承诺——怀疑——真相——死别——离村的次序,慢慢铺陈开来。影片场景选取在江南风景如画的小村庄,葱葱郁郁的青山,蜂蝶翻飞的油菜花田,古老的小石桥,清澈悦耳的流水,质朴善良的村民,显示出与世无争的纯净与安详。在这世外桃源般的仙境,故事像潺潺的溪水,舒缓清脆地流动着。
  细节叙事是《山楂树之恋》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列举几个加以分析。
  细节之一:过河。静秋见老三伸手来牵自己,就往后退,他进一步,她便退一步。羞涩忸怩的神态和拘谨的动作反映了静秋的传统,表现了静秋的纯洁。过河时,老三握着树枝的手逐渐后挪。静谧的夜、清新的小溪、柔和的月光、纯洁的恋人共同钩织一幅唯美的画面。
  细节之二:摇蒲扇。在静秋妈妈面前,老三挥动蒲扇的手,忽而急促忽而停顿,体现了老三的紧张、纯洁和对爱情认真且惴惴不安的心理。
  细节之三:裁切信封。饱含悲情的老三认真地为静秋重包脚伤。房里没有一句话语,气氛压抑。静秋母亲在一旁用木槌裁切信封,那沉闷的锤击声,是对静秋的劝诫,是对老三的警告,是对自己悲苦命运的不甘和发泄,更是对时代的不满和控诉。
  细节之四:游动的手。老三最终还是克制住了洁白的被单下游动的手,表现了老三对静秋爱的伟大,没有功利性、欺骗性和占有性。
  细节之五:涂抹脸盆。静秋误以为老三欺骗了她,用浆糊将印在盆底的象征他们爱情的山楂涂盖。在静秋的眼里,纯洁的爱情不容得丝毫的污染。
  细节之六:隔江相抱。两人隔江相望,泪流满面,做着相互拥抱的动作。静秋的泪表现出对老三的不舍,老三的泪却能品读出不舍、诀别、心痛与无能为力,爱的凄美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渲染。
  这些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举足轻重,完全符合导演表现纯美爱情的思想意图,成为影片打动人的法宝。
  《山楂树》则采用回忆叙事方式。影片开始,一辆汽车向农村开去,车上的同学手里挥动着红卫兵的旗帜,兴奋地高唱着“上山下乡”的革命歌曲。开篇点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展现了青年们对知青生活的好奇和憧憬。夜里,海彬从枕下拿出那本烧残的乐谱,回忆起初见雨心的日子。镜头闪回到文革前的学校,海彬偶遇雨心,并被她的容颜和琴声吸引,但内心自卑的他只敢默默关注她。文革批斗开始,雨心父亲被打倒,海彬从雨心家被红卫兵焚烧的物品里抢出那本《山楂树》乐谱,埋下了爱情的种子。镜头回到现实,雨心求村支书办理调动被欺负,关键时海彬英雄救美。后来雨心搭救男友被发现,海彬作证再救雨心。雨心对海彬叙说事情原委,镜头闪回,叙述青梅竹马、家庭生变、文革狂潮、举报生父、男友入监等情节。雨心父亲和男友陆续死去后,雨心对海彬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感激变依赖,由相慰生爱意。正当观众认为雨心和海彬会相依相伴的时候,公社书记利用海彬的回城指标作为交易,骗取了她的终身。影片以海彬作为讲述者,娓娓道来,发人深省,令人感动。“既然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让我独自承受?”,雨心撕心裂肺的诘问,震耳欲聋的呐喊,正是对那个疯狂年代的责问和控诉。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她敢于质问,却无力反抗,最终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加深了悲剧色彩。
  二、色彩对比
  色彩不仅能体现物体的客观属性,唤起情绪,表达感情,成为人物心理的外延和物化,还能渲染气氛,发挥隐喻和象征的作用。[1]两部影片色彩运用都有上佳表现。
  电影《山楂树》主要采用红色和黄色表现主题。
  影片开始出现的红色的旗帜和臂章、红色的横幅、红色的毛主席画像和像章,一下子将观众带回到那个充斥着极端个人崇拜和激烈阶级斗争的疯狂时代。红色的火焰无情地焚毁了雨心家的书籍,也焚毁了无数知识分子的梦想。雨心在洞房里听着海彬撕心裂肺的呼喊流下了痛苦的眼泪,那嫁衣的鲜红表现的不是喜庆而是牺牲,是对雨心爱情和命运的哭诉,是对权力拥有者巧取豪夺有力的鞭挞和讽刺。
  与红色相对的是黄色。贫瘠土地的黄色、山石的暗黄色、油灯的昏黄色表现了知青下乡所在村子的贫穷和落后。脸庞躯体的瘦黄、眼白和牙齿的黄则显示出人的生存状态的孱弱和疾病。乐谱书皮的黄褐色暗示着衰老和消亡,暗示了海彬与雨心爱情故事的不幸。
  《山楂树之恋》则主要采用红色和白色表现主题。   影片开始就出现山楂树开红花的传说:那棵树被先烈的鲜血浇灌,有了灵性,开的花变成了红色。静秋期待着看到奇特的红色山楂花。接着,红色的语录和标语、红色的画像和像章,交代了时代背景。老三臂膀上殷红的血、红色的山楂、红色山楂图案脸盆、买给静秋的红布,静秋穿上的红衣则传达出炽热的关怀与爱情。
  老三与静秋的爱情是纯洁的,也是不幸的。导演用了大量的白色进行渲染、暗示。白色的炊烟、白色的萝卜花、白色的月光表现了爱情故事孕育之地环境的唯美。洁白的牙齿和眼白、洁白的衬衣意在衬托静秋的纯净。老三静秋推车时,镜头里出现的两件白色衬衣显示了爱情的纯洁和温暖。医院包扎回来的路上,两人在自行车上潇洒惬意的,不亚于《泰坦尼克号》杰克和露丝船头的风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那风中飘逸的白衬衣也表现他们爱情的单纯和快乐。医院里白色的床单、白大褂、老三惨白的脸色则预示着老三的病痛和爱情的不幸。离村时茫茫的白雾弥漫着哀伤,浓雾中山楂树白色的花则象征着他们爱情的纯洁与不幸。
  张艺谋大胆舍弃了色彩夸张华丽、大俗大土的风格,采用了素雅平淡的色彩表现纯净的爱情,让人耳目一新。
  三、音乐对比
  电影音乐是电影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渲染情绪,增强影片感染力,表达用行动和语言难以传达的情感,对电影的风格、主题及灵魂起到诠释作用。两部电影的音乐都选用了风格怀旧的苏联民歌《山楂树》。这是一首旋律舒缓优美具有浓郁的乌拉尔风情的爱情歌曲,其旋律和意境非常适合渲染爱情的幸福和哀伤。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电影《山楂树》的音乐一如整部影片的风格,平实朴素,鲜见斧凿,给人轻松自然的感觉。
  故事开始时,雨心用钢琴弹奏《山楂树》,歌曲里流淌着对生活的热爱。在东风大队,海彬倚着杨树,用口琴吹响了这首曲子,流露着对雨心孤单的思念。躲过村委一劫之后,在口琴的引导下,两人齐声哼唱起来,建立起心灵的共鸣。乐曲不仅是电影情节的一部分,更成为二人沟通的纽带,寄怀感情的信物。雨心被迫嫁给公社黄书记那晚,当屋外海彬撕心裂肺地唱起“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水面上……”,雨心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伤悲,泪水顺着面颊肆意滚落。这时,插曲《山楂树》响起,和音小调婉转悠扬,催人泪下。在音乐的渲染下,故事推进到高潮。观影者对海彬与雨心的爱情悲剧的痛惜、对雨心的悲惨命运的痛惜、对卫国和周青山一样善良正直的人们遭遇的痛惜,如同被压抑已久的岩浆,瞬时爆发,发泄着对那个疯狂时代罪恶的不满和愤懑,久久不能平复。回城时,海彬坐在拖拉机车厢的玉米秸秆上,再次吹起那首刻入灵魂的曲子,凄美的旋律如同一曲凄苦爱情的挽歌,给故事增添了无限的伤感和无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山楂树之恋》的音乐与影片融为一体,几乎不留痕迹。钢琴耳语,筝的倾诉,小提琴低吟,糅合在一起,素雅、平淡、轻盈,默默地滋润着观影者的心田。
  影片在古筝轻柔的弹拨下拉开帷幕,进入了一个水墨烟雨的江南小村。初见时,老三在帐篷里用手风琴演奏《山楂树》,旋律轻快悠扬,气氛里充满乐观与宁谧。此后,重包脚伤、隔河相抱、病床诀别等重要桥段,均不失时机地插入配音。配音以古筝为基本音色,适当点缀钢琴的单音敲击[1],线条简单,阳光中藏有青涩,再慢慢加入些许弦乐,旋律柔和,细腻中流露忧伤。结尾处,听到静秋的呼唤,躺在病床上陷入昏迷的老三眼角慢慢滚出一颗眼泪,爱情的凄美动人此刻完全释放。这时,《山楂树》插曲响起,男歌者几乎完全清唱,歌声朴实无华,婉转空灵,渗透着淡淡的哀伤,正应和了观影者唏嘘哀叹和不尽感伤。
  四、意象对比
  电影《山楂树》的爱情故事开始于《山楂树》乐谱,也结束于《山楂树》乐谱。那本残缺的乐谱是海彬和雨心爱情故事的纽带,是影片的核心道具。
  《山楂树》乐谱象征着男女主角命运的坎坷和爱情的悲剧结局。故事开始时,完好的乐谱摆在高雅的钢琴上,雨心用它弹奏着生活的幸福。文革开始后,母亲出了车祸,云姨在羞愧中离去,父亲被关入牛棚,男友卫国被告发入狱,父亲和卫国先后含冤而死,家庭支离破碎,原本雅致朴实的生活就像那些书,在文革的大火中灰飞烟灭,留给雨心的只有残缺悲苦的人生。雨心是海彬心中圣洁的女神,是他的初恋,但在那残酷的年代,海彬全心全意的投入并没有得到圆满的结局。影片最后,残破的乐谱一页一页随风飞逝,就像海彬的爱情一去不复返,只为他留下一个残破的幻梦。
  《山楂树之恋》故事开始于山楂树,也结束于山楂树。山楂树见证了静秋和老三的爱情故事。小说原作里山楂树开的是红花,影片改成了开白花,那么满树的白花有什么隐喻和象征呢?
  如果说红色象征着喜庆、幸福和圆满,白色则象征老三和静秋爱情的纯洁、孤独和悲伤。
  这爱情是纯洁的,像洁白无瑕的水莲花。悄悄送去的山楂、深夜乞购来的山楂瓷盆、热血沸腾中停下来的手……甘心付出却不求回报,渴望相拥却不图占有。其实,老三希望得到的,是静秋永久的微笑。
  这爱情是孤独的。提防着家教严苛患得患失的妈妈,提防着别人挑剔嫉妒的眼神……爱情是多么渴望被祝福啊,可他们爱情,却如瓦砾下的小草,惨白的叶子只能在冰冷的遮盖下匍匐生长。
  老三和静秋的爱是悲伤的,这悲伤从老三初次住院时捧在手里的《病理学》就已撒下阴霾。老三越发苍白的脸,神采不再的微笑,弥留之际无力下翻的眼白,静秋呼唤下眼角滚落的泪珠……爱情在无情的病魔面前显得那样无助。
  当静秋身背行囊离开村子的时候,山楂树开了花。在这棵两人相约一起见证花色的山楂树下,静秋停下了脚步。面前的山楂树是陌生的,白色的花与她想象中的一点也不一样,就像现实中无情的结局与她的爱情企盼一样相差巨大。面前的山楂树又是熟悉的,正是它像月老的红线将两个陌生的人拴在了一起,也正是它承载了她和老三太多的期待。那高岗上独自矗立的山楂树,仿佛正是村头的老三,目送她的离去,又在翘首以待她的归来。“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到你25岁了,我会等你一辈子。”
  满树的白花,出乎预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而且只有如此方能完美诠释这凄美而伟大的爱情。这点睛之笔正是张艺谋高明之处。
  五、结语
  一块璞玉原石,不同的雕刻师有不同的解读,欣赏者也各有偏爱。胡雪杨惜材如金,随形造势,略加渲染,作品质朴古拙,原汁原味;张艺谋大刀阔斧,去粗留精,细细雕琢,作品莹润碧透,清新如绣。
  一部是小成本制作的电视电影,一部是众星云集票房成功的电影。相似的名字、相似的时代背景、相似的故事,两位导演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了不同的创作理念,表达了不同的主题思想,诉说着不同的情怀。
  胡雪杨通过表现文革期间知青爱情和命运的悲苦,再现了知青的生活,反映了他们身体和心理受到的疾苦,为他们逝去的青春、爱情、梦想乃至生命,立下了一块墓碑。
  相比于《山楂树》揭露历史的伤疤,《山楂树之恋》揭露的却是当今的伤疤,虽然可能是无意的。张艺谋弱化了时代背景的烙印,诗化了爱情的纯美感人。张艺谋说他只想表达爱情[3],但选择这样一个剧本,还是流露出对过去的缅怀,无意中批判了现代人浮躁、功利、肤浅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陈晓云.电影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36.
  [2]闫敏.电影《山植树之恋》的音乐分析[J].电影评价:2011(04).
  [3]余妹,马冬.张艺谋谈《由楂树》:80岁也可以拍初恋故事[N].金羊网—羊城晚报.20lO年09月13日.
  作者简介
  张兴茂(1986― ),女。广西蒙山人.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五四”运动的钟声惊醒了几千年来昏睡的中国人,然而随着“五四”运动的曲折发展,很多人又完全陷入了一种窘迫而尴尬的境地。庐隐在《海滨故人》中描写了广大知识女性在五四落潮后失落、苦闷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心灵境地,谱写了一曲启蒙的悲歌。其中分别对爱情、婚姻、知识提出质疑,体现了她对时代的认识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关键词】《海滨故人》 质疑 苦闷 意义    “五四”运动的钟声惊醒了几千年来昏睡的
[摘要] 当代主流电影的配乐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好的电影原声音乐往往让人对此电影印象深刻,但令人遗憾的是,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方式一直没有建设性的改变,电影作为一个独立艺术门类,频繁地借用音乐这个独特并成熟的艺术表达方式,会否降低影像本体的审美价值?音乐的配合是否会成为一种干扰?对音乐形式在电影中的运用保持谨慎,踏踏实实地进行影像內各种音效的研究,将有助于电影更好的发挥自身审美形式的优势。  [
[摘要]《我的父亲母亲》以“我”的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我父母亲相识到相爱,而且遵守着一生的不变承诺。通过对我的父亲母亲爱情的描述,表达了导演对美好真挚爱情的歌颂,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民教师特别是对执教在边远地区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的歌颂,他们为教育事业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令每一个观看这部影片的观众感动不已。  [关键词] 《我的父亲母亲》 纯美 信物    《我的父亲母亲》是张艺谋导演很少的纯情制作,
[摘要]盘点2010年中国影坛,我们不难发现草根文化已经掌握了中国电影的话语权。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从影片叙事的角度来看,放弃了宏大的叙事视角和俯视的叙事立场,而是选取草根的平视视角;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摒弃了精英主义对英雄的人为拔高,以人性化视角为我们塑造了平凡、真实,但是终因自己善良的天性而有所成的草根英雄;在影片的主题内涵层面,不再浓墨重彩地讲述小人物的困苦与烦恼,而是着重表现他们作为平凡人的
[摘要]砖雕是我国古代建筑领域中的一朵奇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砖雕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面貌,它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外在装饰,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备受关注。人物丰富,百物具备的徽州砖雕艺术,在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状态的同时,以其丰富精雅的艺术特征,融古贯今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中国古代砖雕文化特有的形态美,多元的构成美,深刻的意境美,这些特征让今天的人们直观而形象地感受到了古典艺术无所不在的文化魅
[摘要] 定制独播剧是电视台在以往自制剧的基础上,以自制独播的形式,尝试以市场为依托,探索出的一条电视剧产业化新路,其最大程度的利用相关资源,并试图运用深度定制和独播等联合推广形式达到合作机构间的利益共享。这种针对目标观众,整体营销诉求明确的电视剧集制作形式具有成本压缩最大化,定制性和独播性突出等特点,在争议与挑战并存的制作磨合中,正引领中国电视剧产业向电视台“自制”新时代发展。  [关键词] 定
[摘要] 《三轮车夫》这部电影说到底是一部极具导演个人意识的电影。故事来自于导演熟悉的土地,来自于他曾经亲眼所见或者亲耳所闻的人们的真实生活。正因为他深深了解以及深沉热爱这片土地,陈英雄才可能刻画出如此丰富性格的人物形象,才可以使各个人物在他的设计下完成各自生命的重新思考,也让人物具备了真实性、丰满性、可信性。  [关键词] 《三轮车夫》 底层叙事 人性  doi:10.3969/j.issn.1
摘要 贺岁片在现代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需要和习惯,冯小刚在贺岁片界的地位和高度也可以说是当今国内导演中无人能及的。今年的贺岁与往年有所不同,在其《非诚勿扰》中除了典型的冯式喜剧,我们还能真切的感受到情感深处的触动。套用冯导的经典词汇:“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一真诚!”  关键词 贺岁片 冯式喜剧 真诚    最近冯小刚导演的冯式喜剧回归之作《非诚勿扰》(以下简称《非》)票房甚佳。而该片讲的是:秦奋是
[摘要] 电影《少数派报告》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2054年的故事。随着当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像影片中描述的那样到处充满交互式媒体并非不可能,影片中的未来技术已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从《少数派报告》中流露出了对科技发展所导致的后果的担忧。然而科技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不同的使用者及其利益相关者,运用同样的科技,可能造成完全相反的结果。科幻存在的最大意义不是鼓励人们使用及发展高新科技,而是认清其双刃剑的本质
[摘要] 《守望者:罪恶迷途》打着“中国第一部犯罪大片”的旗号,使用了内地电影中较为罕见的以“犯罪”、“悬疑”、“惊悚”等元素吸引观众,与好莱坞电影中的“犯罪片”如出一辙。《守望者:罪恶迷途》这部作品的出现,在受到观众欢迎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内地犯罪片的发展如何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守望者:罪恶迷途》 犯罪片 审查制度  doi:10.3969/j.issn.10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