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洁不该砍掉100个小众品牌。
这个老牌消费品巨头的业绩在两年前就出现了下滑态势。我们在那时曾经判断说它的广告出了问题,并且它不再那么了解消费者了。
现在,这个分析可以更透彻一些。
你能看到,尽管宝洁在一年前请回了雷富礼重任CEO,他也确实进行了一些删删减减的工作,但变化仅止于财务数据之上。本期的大公司特写表达了一种担忧:它看上去臃肿缓慢,不再那么有创新活力了。最新的消息是,它不仅将停止100个品牌的运营,还决定在未来两年缩减广告费用,并把营销重心转移到新媒体领域。
麻烦在于,它其实是在与自己的规模作战。
在上一次零售业发生巨变时,大众消费成为关键词。那个时代的特点是人们经历了二战后的种种物资匮乏,开始追求更丰富、价格低廉的产品,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火热起来,品类杀手也是那时涌现出来的。在1990年代,宝洁联合沃尔玛并改造了它的全球供应链系统后,这种规模化效应更加明显。它要做的事情是,在一种产品品类里,尽可能地满足用户需要的所有元素,然后通过规模化把价格降到最低,以此赶走所有竞争者。在这个阶段,沃尔玛与宝洁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也催生了大众传媒和广告业的繁荣。它们都是伴随宝洁而生的。
但眼下零售业又在发生巨变。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渠道变得碎片化了,沃尔玛这样的超商巨头也面临挑战,不仅来自电商,还有用户在社区购物方面的新需求。消费者掌管一切,也了解一切,因为信息是透明的。他们因此不再渴望大品牌,更讨厌使用与别人雷同的产品。
明白了?这就是我为什么提到宝洁不该放弃那些看上去不赚钱的小众品牌。我们记者采访的一位供应商提到,在高端洗发水领域,不怎么做广告的资生堂反而比宝洁更有销售潜力,而答案再明显不过—宝洁不明白用户想要什么。
这是一个残酷的过度饱和且细分的市场。用户是一群每天都使用iPad和手机的年轻人。宝洁已经意识到,规模效应赖以生存的广告平台已经瓦解了。电视业从几年前就已经无法支撑它的模式,而碎片式的新媒体更难以支撑集约模式—想要确保消费者能在任何时间从所有入口获得相同的信息,这是对数据源比较多且流动速度比较快的行业的最大挑战。
宝洁应该寻找出路。但是,把那些10亿美元销售额的大品牌留下,仅能在短期内解决利润下滑的问题—华尔街已经在欢呼雀跃了,拿着宝洁的财报表单为即将砍掉的品牌寻找买家。说到底,削减自有品牌什么用也没有,对手很快会制造出更多的细分产品。而假如宝洁可以脱离规模化思路,营造这些小众品牌的特色,它们就是一笔财富。
在本期的封面故事里,你能看到一些公司对教育市场发起挑战,它们也想做游戏颠覆者。千禧一代和他们的孩子都需要接受教育,它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以卖家姿态出现的中国“教育者”,距离辅文提到的分散协同式教育的趋势还很遥远。
它们都需要换个思路。
这个老牌消费品巨头的业绩在两年前就出现了下滑态势。我们在那时曾经判断说它的广告出了问题,并且它不再那么了解消费者了。
现在,这个分析可以更透彻一些。
你能看到,尽管宝洁在一年前请回了雷富礼重任CEO,他也确实进行了一些删删减减的工作,但变化仅止于财务数据之上。本期的大公司特写表达了一种担忧:它看上去臃肿缓慢,不再那么有创新活力了。最新的消息是,它不仅将停止100个品牌的运营,还决定在未来两年缩减广告费用,并把营销重心转移到新媒体领域。
麻烦在于,它其实是在与自己的规模作战。
在上一次零售业发生巨变时,大众消费成为关键词。那个时代的特点是人们经历了二战后的种种物资匮乏,开始追求更丰富、价格低廉的产品,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火热起来,品类杀手也是那时涌现出来的。在1990年代,宝洁联合沃尔玛并改造了它的全球供应链系统后,这种规模化效应更加明显。它要做的事情是,在一种产品品类里,尽可能地满足用户需要的所有元素,然后通过规模化把价格降到最低,以此赶走所有竞争者。在这个阶段,沃尔玛与宝洁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也催生了大众传媒和广告业的繁荣。它们都是伴随宝洁而生的。
但眼下零售业又在发生巨变。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渠道变得碎片化了,沃尔玛这样的超商巨头也面临挑战,不仅来自电商,还有用户在社区购物方面的新需求。消费者掌管一切,也了解一切,因为信息是透明的。他们因此不再渴望大品牌,更讨厌使用与别人雷同的产品。
明白了?这就是我为什么提到宝洁不该放弃那些看上去不赚钱的小众品牌。我们记者采访的一位供应商提到,在高端洗发水领域,不怎么做广告的资生堂反而比宝洁更有销售潜力,而答案再明显不过—宝洁不明白用户想要什么。
这是一个残酷的过度饱和且细分的市场。用户是一群每天都使用iPad和手机的年轻人。宝洁已经意识到,规模效应赖以生存的广告平台已经瓦解了。电视业从几年前就已经无法支撑它的模式,而碎片式的新媒体更难以支撑集约模式—想要确保消费者能在任何时间从所有入口获得相同的信息,这是对数据源比较多且流动速度比较快的行业的最大挑战。
宝洁应该寻找出路。但是,把那些10亿美元销售额的大品牌留下,仅能在短期内解决利润下滑的问题—华尔街已经在欢呼雀跃了,拿着宝洁的财报表单为即将砍掉的品牌寻找买家。说到底,削减自有品牌什么用也没有,对手很快会制造出更多的细分产品。而假如宝洁可以脱离规模化思路,营造这些小众品牌的特色,它们就是一笔财富。
在本期的封面故事里,你能看到一些公司对教育市场发起挑战,它们也想做游戏颠覆者。千禧一代和他们的孩子都需要接受教育,它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以卖家姿态出现的中国“教育者”,距离辅文提到的分散协同式教育的趋势还很遥远。
它们都需要换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