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比课改前确实热闹开放了很多,师生似乎再不用戴着镣铐跳舞了,但这也带来了很多“畸形”的课堂,一切追求形式,为了有而有,为了新而新的变形的课堂滋生了。语文课堂本应该是充满灵性和感动的,但这一切都被虚假的形式所抹杀,语文课堂的灵动没有了,师生成了“畸形”语文课堂的牺牲品。我们要坚决跟“畸形”的语文课堂说“不”!
一、跟“虚伪的自主”说“不”
新课程改革呼吁在课堂中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是开展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所以,很多教师就在自己的教学中多了一个环节,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兴奋点,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我们很多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加以归纳,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有没有价值的问题和科不科学的问题都来一句我们过会儿一起来解决,但最终有些问题到课堂结束也没有个交代,这样的生疑、质疑、解疑是有效的环节吗?只是为了迎合新课程和学生开的一个玩笑而已。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负责,不要为了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
二、跟“形式的阅读”说“不”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于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这样的话语就流行起来:“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些教师虽然用了这些话,但真正的个性阅读还是流于形式。如,“石榴”一课,教师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读,然后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孩子们一下子活跃起来,我们本以为接下来教师肯定会指名让孩子们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但这位教师又转回到老路上去,挨个段落进行讲解,这让我们听课教师很不解,这前面的个性阅读不就是流于形式了吗?有了个性化的阅读,学生就必然有个性化的感悟,而且就必然希望老师为他们创设交流的平台,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个性阅读。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正确理解,并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维度的感悟。阅读是个性化的,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三、跟“假象的热闹”说“不”
热闹是当今语文课堂最显著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学习方式,课堂中轰轰烈烈的背后出现了“滥而不精、学而无效”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需要热闹,也并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靠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还要做到收放自如。如,听过有位教师执教的“鹬蚌相争”一课,他让同桌表演鹬是怎么啄蚌的,蚌是怎么夹鹬的,孩子们真是不亦乐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手把“啄”和“夹”两个动作也模仿得淋漓尽致,但想想其实这“啄”和“夹”的动作很好理解,并不需要在小组里反复地啄、夹,而且反复单纯的动作练习使他们只觉得好玩,完全脱离了当时他们那种不甘示弱、互不相让的意境,明智的教师会让孩子描摹鹬和蚌当时的心理活动和对话,在小组里入情入境去发挥想象来演一演。这两种热闹,我们很明显地发现后者才是真实有效的。热闹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深入了解,全面研究,把握住重难点,去除不必要的热闹,认真合理地组织好必要的热闹,让“假象的热闹”在课堂中叫停。
四、跟“超萌的作业”说“不”
新课程中流行起“作业超市”,老师布置一系列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我也试行过一段时间,孩子们确实喜欢这样的作业形式,但可惜的是,我发现孩子们选择作业大多数是拈轻怕重的,自主选择作业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也同时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因为小学生毕竟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完全凭感觉,有些他们感兴趣但要花时间,他们宁愿选择走捷径。所以,那些必须让学生完成的作业不能进作业超市,拓展性的作业可以尊重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根据兴趣去选择。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港闸区鹤涛小学)
一、跟“虚伪的自主”说“不”
新课程改革呼吁在课堂中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是开展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所以,很多教师就在自己的教学中多了一个环节,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兴奋点,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我们很多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加以归纳,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有没有价值的问题和科不科学的问题都来一句我们过会儿一起来解决,但最终有些问题到课堂结束也没有个交代,这样的生疑、质疑、解疑是有效的环节吗?只是为了迎合新课程和学生开的一个玩笑而已。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负责,不要为了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
二、跟“形式的阅读”说“不”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于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这样的话语就流行起来:“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些教师虽然用了这些话,但真正的个性阅读还是流于形式。如,“石榴”一课,教师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读,然后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孩子们一下子活跃起来,我们本以为接下来教师肯定会指名让孩子们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但这位教师又转回到老路上去,挨个段落进行讲解,这让我们听课教师很不解,这前面的个性阅读不就是流于形式了吗?有了个性化的阅读,学生就必然有个性化的感悟,而且就必然希望老师为他们创设交流的平台,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个性阅读。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正确理解,并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维度的感悟。阅读是个性化的,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三、跟“假象的热闹”说“不”
热闹是当今语文课堂最显著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学习方式,课堂中轰轰烈烈的背后出现了“滥而不精、学而无效”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需要热闹,也并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靠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还要做到收放自如。如,听过有位教师执教的“鹬蚌相争”一课,他让同桌表演鹬是怎么啄蚌的,蚌是怎么夹鹬的,孩子们真是不亦乐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手把“啄”和“夹”两个动作也模仿得淋漓尽致,但想想其实这“啄”和“夹”的动作很好理解,并不需要在小组里反复地啄、夹,而且反复单纯的动作练习使他们只觉得好玩,完全脱离了当时他们那种不甘示弱、互不相让的意境,明智的教师会让孩子描摹鹬和蚌当时的心理活动和对话,在小组里入情入境去发挥想象来演一演。这两种热闹,我们很明显地发现后者才是真实有效的。热闹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深入了解,全面研究,把握住重难点,去除不必要的热闹,认真合理地组织好必要的热闹,让“假象的热闹”在课堂中叫停。
四、跟“超萌的作业”说“不”
新课程中流行起“作业超市”,老师布置一系列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我也试行过一段时间,孩子们确实喜欢这样的作业形式,但可惜的是,我发现孩子们选择作业大多数是拈轻怕重的,自主选择作业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也同时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因为小学生毕竟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完全凭感觉,有些他们感兴趣但要花时间,他们宁愿选择走捷径。所以,那些必须让学生完成的作业不能进作业超市,拓展性的作业可以尊重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根据兴趣去选择。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港闸区鹤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