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二元经济模型,例如刘易斯模型、兰尼思—费景汉模型以及托达罗模型等都是建立在两部门经济的假设中,其中暗含着城市部门内部不存在任何差别的假定,然而在目前中国的城市经济现状中,城市中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差异明显,因此,在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与城市原来的劳动力并不是在单一的就业市场上竞争的。本文基于2008年《发展经济学》课程调查得到的数据,应用林德模型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并对这一过程的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劳动力;二元经济;二元经济一元化
[中图分类号]F0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31-0072-02
1 问题的提出
为了能有效地分析一个表现层级结构差异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本文借用了国际贸易理论中影响很大的林德模型。林德模型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用以解释行业内贸易现象的。制成品贸易发生在两国具有重叠需求的商品之间,用图形表示如下,横坐标表示人均收入,纵坐标表示产品质量,而OA、OB两射线间的线段表示不同收入水平下的主要消费区域,例如左起第一条竖直线段表示国家1的消费区域,第二条竖直线段表示国家2的消费区域,两者重叠的范围表示了可能的贸易区域。见图1。
2 对林德模型的一个改造
2.1 做出假定
以上介绍了二元经济理论对解释农民工在北京就业现状的不足以及林德模型的概况。如前所述,林德模型的借鉴意义在于其展示了一个不是同质性的而是差异性的层次结构。在这里,为了解释关于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的相关情况,在此作出下列假定:
(1)经济中存在着二元的经济部门、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
(2)微观行为主体在选择时是信息充分且理性的。
(3)竞争只在行业内部发生,劳动力进入一个行业后不存在行业间转换现象。
(4)两部门的劳动供给是独立的,都不是同质的。
(5)各行业部门的劳动复杂性不同,可按劳动复杂性将行业部门排序。
(6)劳动力能胜任的劳动复杂程度由其平均教育水平决定,在平均教育水平下每个部门都存在着可以进入的一个行业范围。出于分析方便考虑,不妨认为其分布满足以这个范围中点为中点的类标准正态分布。由于某些习惯及心理、经济方面的原因,城市劳动力表现出不愿意进入某些劳动复杂性较低的部门的现象。
(7)劳动力的需求只存在于城市部门中,城市自身的劳动供需在劳动复杂程度行业上是能在上层自给自足的。
2.2 建立模型
笔者将X轴定义为人平均教育水平Y,而将Y轴定义为行业个数A:随着A的增大,越靠上的点所代表的行业的劳动复杂程度越高,需要更高的知识、技能等综合水平。见图2。举例来说,离原点较近的点可代表建筑业体力劳动、餐饮服务、蔬菜零售等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而上方的点可代表软件设计、企业管理等需要更多知识的行业。因此,这种定义下的行业就形成了一个“行业之梯”。
在建立了这样的一个坐标系后,可以用两条射线间的垂直线段来表示不同范围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农村和城市的劳动力素质具有差异。对农业人口来说,由于在农村获得的教育有限,其能参与的行业如线段Y1所示(在Y轴下方的虚线部分表示没有进入城市的劳动力)。而对于城市来讲,由于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其劳动力供给如图中线段Y2所示,需求区域位于从Y2顶点到Y轴,在图中就不再标出了,如果假定农业人口在做出是否进入城市寻找工作的决定是理性的,则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等能满足城市要求的才进入城市(即线段Y1实线部分),并与城市原有劳动力在这些行业展开竞争。对这些行业的劳动力市场来说,其劳动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假设需求曲线不动的情况下,这些行业的均衡工资将降低,原来在这些行业工作的城市劳动力的收入将降低。而在其他行业的城市劳动力受到的来自农村劳动力的影响则几乎为零。即使对于两者相交的部分,由于其人数分布在线段上类似标准正态分布,因此对每个行业其竞争强度也不同。
从动态的观点来看,随着国家在农村投入的教育资源不断增多和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劳动技能与知识水平,Y1将不断向右移动,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表示城市行业情况的Y2也会向右移动,但在这里假设由于“后发优势”,Y1向右移动的速率比Y2大,意味着农民工能参与的城市行业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可以预期, Y2会在某一点追上Y1,比如说在图中的Y3处,此时意味着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和城市自身的劳动力达到同样的素质,两者间不存在任何差异,对城市所有行业的适应能力完全相同。
3 数据验证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2006级发展经济学课程期中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验证与分析。40多位同学在分布于北京市的15处地点随机发放问卷,总共回收有效问卷1085份,有效数据近万个,形成了一个关于农民工工作、人际网络状态的可信数据库。
3.1 静态方面
3.1.1 农民工进城打工时可选择的行业有限
在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四个大行业中的农民工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整体比例。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人力资本要求相对较高,因而农民工的比例低于整体水平。
3.1.2 农民工工作在所属行业的层级较低
在各行业中,绝大多数农民工属于一般工作人员,处于行业的最低端,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比例极低,可见制造业中那些高技术含量的技术性工作是缺少足够技能学习与培训的农民工所无法胜任的。一般管理人员的比例稍高,然而平均比例仍然只有9.08%。
3.2 动态方面
3.2.1 教育程度的提升促进农民工所在工作层级的提升
一般管理人员的比例,随着教育水平的上升,在高职教育水平时达到最大比例,此后逐渐下降。最终在专科和本科教育水平中,一般管理人员的比例维持在20%左右。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比例随着教育水平的上升,所占比例不断增大。在职高这一阶段的教育水平中达到第一个高峰,此后又下降,但在大专和本科教育水平人群中的比例迅速提高,达到13%左右。
3.2.2 工作技能培训有助于农民工工作层级提升
通过研究问卷,可以得到答案:许多餐厅、保安公司、私人企业等都会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只是教会农民工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注意事项等,以农民工能立刻上手工作为目的,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3.2.3 工作经验积累有助于农民工工作层级、工资的提升
如果认为农民工在打工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那么随着打工时间的增长,农民工的工作层级不断提升,工资也会不断提高。
4 总 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证明静态方面农民工进城打工时可选择的行业有限,农民工可选择行业的主要特点为人力资本含量要求较低,农民工工作在所属行业的层级较低。在动态方面,随着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包括教育程度、工作技能培训、工作经验等)的提升,农民工工作的选择范围、层级、薪酬等将不断提升,最终形成与城市就业者的无差异竞争。事实与模型基本吻合。
为了加快“二元经济一元化”的进程,其核心在于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特别是缩小与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
至少在这个时代中,农民问题仍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所有政治经济挑战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如何通过理论有效地理解并做出预测,同时不拘泥于已有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这值得我们认真思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 陶涛.国际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7.
[2]张红.职业教育与农民工市民化——一种生命历程理论的分析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8(8).
[3]刘晴,简洁.农民工职业素养与层级差异的产生[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4(2).
[收稿日期] 2009-06-25
[作者简介]林爽,女,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劳动力;二元经济;二元经济一元化
[中图分类号]F0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31-0072-02
1 问题的提出
为了能有效地分析一个表现层级结构差异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本文借用了国际贸易理论中影响很大的林德模型。林德模型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用以解释行业内贸易现象的。制成品贸易发生在两国具有重叠需求的商品之间,用图形表示如下,横坐标表示人均收入,纵坐标表示产品质量,而OA、OB两射线间的线段表示不同收入水平下的主要消费区域,例如左起第一条竖直线段表示国家1的消费区域,第二条竖直线段表示国家2的消费区域,两者重叠的范围表示了可能的贸易区域。见图1。
2 对林德模型的一个改造
2.1 做出假定
以上介绍了二元经济理论对解释农民工在北京就业现状的不足以及林德模型的概况。如前所述,林德模型的借鉴意义在于其展示了一个不是同质性的而是差异性的层次结构。在这里,为了解释关于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的相关情况,在此作出下列假定:
(1)经济中存在着二元的经济部门、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
(2)微观行为主体在选择时是信息充分且理性的。
(3)竞争只在行业内部发生,劳动力进入一个行业后不存在行业间转换现象。
(4)两部门的劳动供给是独立的,都不是同质的。
(5)各行业部门的劳动复杂性不同,可按劳动复杂性将行业部门排序。
(6)劳动力能胜任的劳动复杂程度由其平均教育水平决定,在平均教育水平下每个部门都存在着可以进入的一个行业范围。出于分析方便考虑,不妨认为其分布满足以这个范围中点为中点的类标准正态分布。由于某些习惯及心理、经济方面的原因,城市劳动力表现出不愿意进入某些劳动复杂性较低的部门的现象。
(7)劳动力的需求只存在于城市部门中,城市自身的劳动供需在劳动复杂程度行业上是能在上层自给自足的。
2.2 建立模型
笔者将X轴定义为人平均教育水平Y,而将Y轴定义为行业个数A:随着A的增大,越靠上的点所代表的行业的劳动复杂程度越高,需要更高的知识、技能等综合水平。见图2。举例来说,离原点较近的点可代表建筑业体力劳动、餐饮服务、蔬菜零售等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而上方的点可代表软件设计、企业管理等需要更多知识的行业。因此,这种定义下的行业就形成了一个“行业之梯”。
在建立了这样的一个坐标系后,可以用两条射线间的垂直线段来表示不同范围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农村和城市的劳动力素质具有差异。对农业人口来说,由于在农村获得的教育有限,其能参与的行业如线段Y1所示(在Y轴下方的虚线部分表示没有进入城市的劳动力)。而对于城市来讲,由于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其劳动力供给如图中线段Y2所示,需求区域位于从Y2顶点到Y轴,在图中就不再标出了,如果假定农业人口在做出是否进入城市寻找工作的决定是理性的,则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等能满足城市要求的才进入城市(即线段Y1实线部分),并与城市原有劳动力在这些行业展开竞争。对这些行业的劳动力市场来说,其劳动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假设需求曲线不动的情况下,这些行业的均衡工资将降低,原来在这些行业工作的城市劳动力的收入将降低。而在其他行业的城市劳动力受到的来自农村劳动力的影响则几乎为零。即使对于两者相交的部分,由于其人数分布在线段上类似标准正态分布,因此对每个行业其竞争强度也不同。
从动态的观点来看,随着国家在农村投入的教育资源不断增多和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劳动技能与知识水平,Y1将不断向右移动,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表示城市行业情况的Y2也会向右移动,但在这里假设由于“后发优势”,Y1向右移动的速率比Y2大,意味着农民工能参与的城市行业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可以预期, Y2会在某一点追上Y1,比如说在图中的Y3处,此时意味着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和城市自身的劳动力达到同样的素质,两者间不存在任何差异,对城市所有行业的适应能力完全相同。
3 数据验证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2006级发展经济学课程期中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验证与分析。40多位同学在分布于北京市的15处地点随机发放问卷,总共回收有效问卷1085份,有效数据近万个,形成了一个关于农民工工作、人际网络状态的可信数据库。
3.1 静态方面
3.1.1 农民工进城打工时可选择的行业有限
在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四个大行业中的农民工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整体比例。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人力资本要求相对较高,因而农民工的比例低于整体水平。
3.1.2 农民工工作在所属行业的层级较低
在各行业中,绝大多数农民工属于一般工作人员,处于行业的最低端,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比例极低,可见制造业中那些高技术含量的技术性工作是缺少足够技能学习与培训的农民工所无法胜任的。一般管理人员的比例稍高,然而平均比例仍然只有9.08%。
3.2 动态方面
3.2.1 教育程度的提升促进农民工所在工作层级的提升
一般管理人员的比例,随着教育水平的上升,在高职教育水平时达到最大比例,此后逐渐下降。最终在专科和本科教育水平中,一般管理人员的比例维持在20%左右。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比例随着教育水平的上升,所占比例不断增大。在职高这一阶段的教育水平中达到第一个高峰,此后又下降,但在大专和本科教育水平人群中的比例迅速提高,达到13%左右。
3.2.2 工作技能培训有助于农民工工作层级提升
通过研究问卷,可以得到答案:许多餐厅、保安公司、私人企业等都会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只是教会农民工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注意事项等,以农民工能立刻上手工作为目的,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3.2.3 工作经验积累有助于农民工工作层级、工资的提升
如果认为农民工在打工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那么随着打工时间的增长,农民工的工作层级不断提升,工资也会不断提高。
4 总 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证明静态方面农民工进城打工时可选择的行业有限,农民工可选择行业的主要特点为人力资本含量要求较低,农民工工作在所属行业的层级较低。在动态方面,随着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包括教育程度、工作技能培训、工作经验等)的提升,农民工工作的选择范围、层级、薪酬等将不断提升,最终形成与城市就业者的无差异竞争。事实与模型基本吻合。
为了加快“二元经济一元化”的进程,其核心在于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特别是缩小与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
至少在这个时代中,农民问题仍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所有政治经济挑战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如何通过理论有效地理解并做出预测,同时不拘泥于已有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这值得我们认真思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 陶涛.国际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7.
[2]张红.职业教育与农民工市民化——一种生命历程理论的分析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8(8).
[3]刘晴,简洁.农民工职业素养与层级差异的产生[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4(2).
[收稿日期] 2009-06-25
[作者简介]林爽,女,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