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实现历史课程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确定阅读目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历史课文结构、养成仔细推敲词句和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速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效率;结构;速度;设问
知识的掌握与学生学习历史后增长的能力是历史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历史事实,就必须阅读承载历史信息的文字资料。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历史学习质量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历史课文结构
历史知识涉及内容广泛,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包括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关系、民族关系以及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等。因此,历史知识综合性的特点,使历史思维反对割裂历史,反对孤立地认识史实及概念,而要树立从整体上认识历史,掌握规律的观念。
历史教材是按照单元、课编排的,各单元、课的标题已经点明了主要议题的细节。段落标题或刻意凸现的导言,更揭示了该章的精华。开学初,教会学生通过目录,了解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学习一单元前,通过该单元包括的每一课的标题,了解整单元的知识结构;学习一课前,通过每课的标题及其导言,了解该课的知识结构。
经过科学的阅读训练,学生感觉学习历史容易多了,解答问答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到的是有完整结构的、线索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了。
二、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确定阅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明确认识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鉴古通今”,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获得真知,变得聪明,而不仅是为了得高分,升名校,满足一些眼前的欲望。此外,要求学生在每次阅读之前首先要设定明确的具体目标,在阅读前应思考以下问题:我阅读这篇文章是为了了解该课的知识结构?或为了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或为了解答课后练习题?或为了从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设定总目标之后,还可以将目标分成几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然后为每一步骤规定切实可行的期限,这样就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前,我先指导学生确定阅读目标:从课题和子目中了解该课的知识结构(探索、曲折、前进),找出中共在1956—1966年进行了哪些探索?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什么?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探索中也出现了哪些严重的失误?造成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然后让学生带着目标去阅读,把问题解决了,也基本学完该课了。
三、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养成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学贵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中的疑是指疑问,疑问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动力,兴趣是学生的向导。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和鼓励学生质疑与设疑的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性回答和引导学生努力求证,发现新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在研究、解决问题中发现新问题。在阅读训练中,指导学生从几个方面去设问:
1.看到结论设问原因,而且可以从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设问。如,看到“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这一结论,设问它的直接原因(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看到“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设问它的主要原因(废除了奴隶制);看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设问它的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矛盾)……从中培养学生揭示事物之间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
2.看到现象设问其本质。例如,当看到书本中“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但这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复兴,老师可以这样设问:这话显示了些现象的表现是什么?(无论是但丁的《神曲》,还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深刻地浸透着浓郁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之争)……从中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住复杂历史表象背后的历史本质。
3.看到共性设问个性,看到个性设问共性。例如文章中的“1989年的东欧剧变有什么共同点?”这句话可以培养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相互转换能力,即从共性中把握个性,从个性把握共性,从而最终能让个性转化为共性。
四、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
提高阅读速度很技巧,我是这样做的:先通过学习与实践提高了自身的阅读速度,并要求学生每次开始阅读文章前将注意力固定在某一点,固定注意力的理想位置是后脑勺的上方,进入身心放松,精神集中的放松状态。经过反复训练,学生阅读时,不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就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缩短了阅读时间,还有了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反过来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高度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阅读中读出味道,学出兴趣,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学习历史,感悟历史,体验历史,从而更好地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周功备等.“历史”的备课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5.(05)
[2]何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实施策略的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5.(12)
[3]刘伟俊.学会整理历史知识[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04)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欢敦中学)
【关键词】阅读效率;结构;速度;设问
知识的掌握与学生学习历史后增长的能力是历史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历史事实,就必须阅读承载历史信息的文字资料。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历史学习质量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历史课文结构
历史知识涉及内容广泛,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包括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关系、民族关系以及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等。因此,历史知识综合性的特点,使历史思维反对割裂历史,反对孤立地认识史实及概念,而要树立从整体上认识历史,掌握规律的观念。
历史教材是按照单元、课编排的,各单元、课的标题已经点明了主要议题的细节。段落标题或刻意凸现的导言,更揭示了该章的精华。开学初,教会学生通过目录,了解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学习一单元前,通过该单元包括的每一课的标题,了解整单元的知识结构;学习一课前,通过每课的标题及其导言,了解该课的知识结构。
经过科学的阅读训练,学生感觉学习历史容易多了,解答问答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到的是有完整结构的、线索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了。
二、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确定阅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明确认识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鉴古通今”,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获得真知,变得聪明,而不仅是为了得高分,升名校,满足一些眼前的欲望。此外,要求学生在每次阅读之前首先要设定明确的具体目标,在阅读前应思考以下问题:我阅读这篇文章是为了了解该课的知识结构?或为了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或为了解答课后练习题?或为了从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设定总目标之后,还可以将目标分成几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然后为每一步骤规定切实可行的期限,这样就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前,我先指导学生确定阅读目标:从课题和子目中了解该课的知识结构(探索、曲折、前进),找出中共在1956—1966年进行了哪些探索?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什么?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探索中也出现了哪些严重的失误?造成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然后让学生带着目标去阅读,把问题解决了,也基本学完该课了。
三、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养成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学贵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中的疑是指疑问,疑问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动力,兴趣是学生的向导。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和鼓励学生质疑与设疑的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性回答和引导学生努力求证,发现新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在研究、解决问题中发现新问题。在阅读训练中,指导学生从几个方面去设问:
1.看到结论设问原因,而且可以从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设问。如,看到“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这一结论,设问它的直接原因(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看到“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设问它的主要原因(废除了奴隶制);看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设问它的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矛盾)……从中培养学生揭示事物之间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
2.看到现象设问其本质。例如,当看到书本中“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但这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复兴,老师可以这样设问:这话显示了些现象的表现是什么?(无论是但丁的《神曲》,还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深刻地浸透着浓郁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之争)……从中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住复杂历史表象背后的历史本质。
3.看到共性设问个性,看到个性设问共性。例如文章中的“1989年的东欧剧变有什么共同点?”这句话可以培养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相互转换能力,即从共性中把握个性,从个性把握共性,从而最终能让个性转化为共性。
四、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
提高阅读速度很技巧,我是这样做的:先通过学习与实践提高了自身的阅读速度,并要求学生每次开始阅读文章前将注意力固定在某一点,固定注意力的理想位置是后脑勺的上方,进入身心放松,精神集中的放松状态。经过反复训练,学生阅读时,不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就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缩短了阅读时间,还有了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反过来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高度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阅读中读出味道,学出兴趣,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学习历史,感悟历史,体验历史,从而更好地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周功备等.“历史”的备课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5.(05)
[2]何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实施策略的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5.(12)
[3]刘伟俊.学会整理历史知识[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04)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欢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