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润闲述了如何找回村镇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目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真正让学生爱上美术这个课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宇:重视教学艺术 多媒体 学习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我们每个人做好事情的关键。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学生上好美术课的前提,但是现在的初中学生(特别是村镇初中学生)在家长、老师、习题、分数的围政下,美术对他们来说就变成可有可无了,他们想上美术课但却不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很是机械。为了找回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教育家巴班斯基也曾说过“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其中涵盖的道理就是告诫我们美术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丰富多彩的线》一课教学中,一开始我就讲了“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里,提审‘犯人’的候审室的墙壁上绘着旋形纹样,使人看了头昏呕吐,造成难以忍受的心理折磨,德国法西斯真可谓杀人不见血!”的故事,学生听后都想试试旋形纹样的魔力,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又如:在《对色彩的感受》一课教学中,我讲了一个充分发挥色彩心理影响作用的典型事例:欧洲一位聪明的足球教练,让人把足球队员休息时去的更衣室刷成蓝色,以便创造出一种放松的气息:但当他对球员作最后鼓励讲话时,则让队员们走进涂着红色的接待室,以便创造出一种振奋人心的背景。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激起了他们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国画家安格尔说过:“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欧洲随想中《凝固的音乐》一课中,欣赏欧洲宗教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本课的重难点,但书上图片很少,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景更是不可能,这时候多媒体成了我最好的帮手我利用工作之余,从网上下载了相关图片和音乐,制作成课件。在课上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伴随下,一边欣赏图片,一边贊叹,很快产生了学习兴
趣。然后,我点出对比图,清楚的展示了哥特式建筑的宏大、精密和拜占廷建筑内部装饰的华丽等,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个别的细节,比如米兰大教堂正立面的玫瑰窗画、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的装饰画等,我对它们放大和特写,学生再也不是坐着看和听了,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的更清楚,迫不及待地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三、巧设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
如果美术教学还是走老路子(老师讲、学生练),学生势必始终处在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只有大胆的放手,通过问题提示,让问题引路,这样,才能把学生引进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轨道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如:八年级上册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其真正目的是通过对《向日葵》的学习,来了解色彩,认识色彩,感受色彩。《向日葵》只是学生认识色彩的一个载体,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色彩的情感体验,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当中去。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己看画,自己感受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色彩、用笔各有什么特点?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然后,鼓励每个学生都说出或写下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在学生回答的差不多时,我转移了话题:如果让你来表现向日葵,你会用怎样的色彩和笔法来表现?于是,教室里又有了讨论声,有的则在纸上画起了小稿。可见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他们会对学习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进去,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必定能事半功倍。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心理学家也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教师应充分发挥艺术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特有的魅力,帮学生找回失去的兴趣,燃起艺术的火花,展示自己的
参考文献:
(1)《柳斌谈素质教育》,柳斌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9
(2)《素质教育》,刘以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年1月
关键宇:重视教学艺术 多媒体 学习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我们每个人做好事情的关键。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学生上好美术课的前提,但是现在的初中学生(特别是村镇初中学生)在家长、老师、习题、分数的围政下,美术对他们来说就变成可有可无了,他们想上美术课但却不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很是机械。为了找回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教育家巴班斯基也曾说过“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其中涵盖的道理就是告诫我们美术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丰富多彩的线》一课教学中,一开始我就讲了“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里,提审‘犯人’的候审室的墙壁上绘着旋形纹样,使人看了头昏呕吐,造成难以忍受的心理折磨,德国法西斯真可谓杀人不见血!”的故事,学生听后都想试试旋形纹样的魔力,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又如:在《对色彩的感受》一课教学中,我讲了一个充分发挥色彩心理影响作用的典型事例:欧洲一位聪明的足球教练,让人把足球队员休息时去的更衣室刷成蓝色,以便创造出一种放松的气息:但当他对球员作最后鼓励讲话时,则让队员们走进涂着红色的接待室,以便创造出一种振奋人心的背景。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激起了他们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国画家安格尔说过:“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欧洲随想中《凝固的音乐》一课中,欣赏欧洲宗教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本课的重难点,但书上图片很少,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景更是不可能,这时候多媒体成了我最好的帮手我利用工作之余,从网上下载了相关图片和音乐,制作成课件。在课上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伴随下,一边欣赏图片,一边贊叹,很快产生了学习兴
趣。然后,我点出对比图,清楚的展示了哥特式建筑的宏大、精密和拜占廷建筑内部装饰的华丽等,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个别的细节,比如米兰大教堂正立面的玫瑰窗画、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的装饰画等,我对它们放大和特写,学生再也不是坐着看和听了,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的更清楚,迫不及待地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三、巧设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
如果美术教学还是走老路子(老师讲、学生练),学生势必始终处在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只有大胆的放手,通过问题提示,让问题引路,这样,才能把学生引进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轨道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如:八年级上册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其真正目的是通过对《向日葵》的学习,来了解色彩,认识色彩,感受色彩。《向日葵》只是学生认识色彩的一个载体,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色彩的情感体验,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当中去。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己看画,自己感受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色彩、用笔各有什么特点?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然后,鼓励每个学生都说出或写下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在学生回答的差不多时,我转移了话题:如果让你来表现向日葵,你会用怎样的色彩和笔法来表现?于是,教室里又有了讨论声,有的则在纸上画起了小稿。可见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他们会对学习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进去,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必定能事半功倍。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心理学家也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教师应充分发挥艺术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特有的魅力,帮学生找回失去的兴趣,燃起艺术的火花,展示自己的
参考文献:
(1)《柳斌谈素质教育》,柳斌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9
(2)《素质教育》,刘以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