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土建类学科专业课程分布特征,分析“马太效应”在土建类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体现,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 土建类专业课 “马太效应” 应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14-02
“马太效应”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特别在土建类专业课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对此,应正面剖析“马太效应”产生的原因和对土建类专业课程的影响,正确对待“马太效应”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积极作用,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解决专业课教学中因为“马太效应”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土建类学科专业课程分布特征
土建类学科专业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中的土建类专业课程一般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大类。其中,专业基础课是铺垫,主要涉及土建类的制图和识图、建筑材料、建筑测量等方面的学科,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的第一学年中学习;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是核心和拓展,主要涉及建筑力学、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计量和计价、合同招投标、CAD绘图技术、专业软件等,以及一些旁系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的第二和第三学年学习。虽然专业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高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两极分化的现象明显,在学习的过程中,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环环相扣,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程度沿袭了个人惯性,出现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相互关联”的现象。
二、“马太效应”在土建类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体现
(一)什么是“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一种现象,是指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从通俗的意义来说,“马太效应”是一种优势积累、劣势影响的效应,会从心理和行为上直接对个人或者群体造成一定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里森说:“学校是个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地方。”这个就是马太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消极体现,是导致学习中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相互关联”现象的原因。
(二)“马太效应”出现的原因。具体如下:
1.环境变更对心理因素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和节奏明显较高中有所变化,且学习的课程相对高中阶段的课程体现出了更多的多样化、专业化和难度,许多学生在面对与过往不一样的环境和课程学习时,就出现了对专业课程知识掌握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是“马太效应”中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表现。对于一些性格外向、自信心较强的学生,会通过课后与教师同学交流,克服心理因素,这类学生往往能够在面对专业学习中体现出更好的状态;而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且高中基础学科知识不那么扎实的学生而言,自己无法主动寻求方法跳出这些心理困境,有问题也不向同学和教师请教,听不懂,不愿问,越不问,疑难问题堆积越多,恶性循环下去,越不想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学科的关联性对专业课程的影响。土建类专业学科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讲究循序渐进,以专业基础课为开始,以专业核心课加强,以专业必修课拓展,从而构成系统的土建类专业课程。在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活动中,有两类因素在同时起作用,即总体系统中有两个子系统在平行而协同地产生效应——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动力系统和智力因素组成的认知系统。其中,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动机能够直接推动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这种内因是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强大的推动力。由于专业课首先从专业基础课学习开始,学生由于受到环境变更、心理调整变化,基础学科等因素的影响,夸大了专业基础课的难度和作用,有很多学生担心自己专业基础课成绩不优秀,因此,很难学好之后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对专业基础课程掌握程度的不明确和对专业课知识渴求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部分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存在“两极”的趋势:一极是“顺”——越学越如鱼得水,另一极是“混”——为文凭而混。
3.执教者的态度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影响。执教者即专业课讲授教师,是专业课程知识传授的直接执行者,其授课的思想、方法方式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中专业课教师的非良性行为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教师在教学方面表现为宠好弃差。由于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扩建扩招,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教学服务的开展困难重重,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付出的劳动也更加艰辛。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专业课教师,试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情感等诸多方面去适应差异较大的学生,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于是他们从心理上和行为上,都会侧向把精力和希望放在基础较好且勤奋好学的学生身上,对于那些基础知识较差、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往往采用不理不管、听之任之的态度,从而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对学生造成两极落差,从而产生消极的作用,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二是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其教育的模式更趋向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和指向者。脱离了中等教育中教师“拖拉帮扶”的身份角色,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高职教育中,专业授课教师只在课堂时间和少量的课后出现能够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不再像初高中,有课后的辅导和晚自习等方式,随时随地都能找到教师。高等教育中的“自主性学习,自帮自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得学生形成“老师什么都不管”的落差心理,当遇到一些问题没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和指导时,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每个班级中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处于强者和弱者的中间地带。学习时加把劲或者稍微泄气就会使他们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差距很大,他们也是“马太效应”消极作用的受害者。因为过好或者过差的学生易被教师关注,但是中等的学生是很容易被淡忘的人。 由此可见,“马太效应”对专业课学习的干扰主要受到环境因素、心理因素、人为因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寻找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充分发挥“马太效应”的利端作用,能够更好地改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推进学科建设。
三、专业课程学习中“马太效应”消极作用的应对
(一)明确学习目的 ,树立学习目标,制定“适己”的学习办法。目前,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开设的专业教育这门课程,就是让入学新生先从主观上对自己所选的即将要面对和学习的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其包括专业的特点、课程的开设和分类、专业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内容,从而能够明确学习的目的,为自己罗列一张“专业学习”的提纲。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多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一个专业可适应多个相关的岗位,因此,专业课程包括了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多课程内容。然而每一门课程都要达到优秀,如同每个手指有其长短一般不可实现,因此,学生可以在边学知识,边接触专业技能,边了解市场就业环境,并结合自身的兴趣和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找准专业中“适己”的方向口,树立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实现专业目标。例如,土建类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其目的培养能够掌握建筑工程预决算、工程施工技术、工程审计和造价咨询、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其培养目标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能够从事的岗位包括工程预算员、工程资料员、工程施工员以及招投标和造价咨询等多种工作。因此,专业就业方向的多元化,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是“全才”,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认知,找出“适己”的就业方向,从而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课程,争取成为专业中某一个方面的“专才”。
(二)适当平衡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的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的自信心,首先需要教师在行为上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初都是渴望知识的,但是许多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都强调专业基础课程重要,使得在以往学期基础掌握不够扎实的学生,会因此产生学习的焦虑感。因此教师在讲授专业必修课时一定要注意本课程与前序课程的衔接,不但要讲授本课程的内容,也应该兼顾前序基础课程的一些重难点的回顾,当遇到普遍存在知识缺漏时,适时适当地对前序知识进行填缺补漏,有目的地去学习或者复习的效果往往比被动学习要好。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中一个特殊的分支,其人才培养目标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相结合,土建类专业必修课中,许多课程都是需要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动手实践完成的。教师在讲授课本理论知识时,往往单一和枯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然而,课程中配合的实验课、实训课、操作课等,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动手实践相互融合,许多理论学习中难点和重点都能够通过实践得到很好的解释和巩固。因此,适度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过渡,寻找解决专业课学习中的难、杂、多等困难的解决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
(三)适度兼顾教育公平,发挥“马太效应”中利端的积极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最直接的接触方式,课堂公平是教育公平的直接切入点和实践点,是教育公平的具体实施和体现。课堂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和受教育机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施以适合其能力的教育,使其智力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因此,转变“宠好弃差”的观念,通过课后社团活动、技能实践指导、专业讲座等多方式,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帮助鼓励,给予学生更大的动力和积极性。适度均衡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调整一些竞赛和培训的门槛,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都能参与其中并得到相应的锻炼。
“马太效应”的利端通俗地说,就是优势累积。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兼顾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发挥“优势群体”的榜样和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的“帮扶”,学生指导学生,学生引导学生,克服过度依赖“教师讲授才能学知识”的问题,缩小学习群体中“先进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特点,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总之,应正确面对和寻求有效方法消除“马太效应”对教师教授方式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消极影响,以更好地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和推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的传播者和执行者,应加强责任感,在兼顾教育公平和提高教学手段的同时,帮助每一个学生打好坚实的专业课基础,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在将来的专业工作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刘耀功.教育公平视域下班级教学中的马太效应[J].科教导刊,2012(3)
[2]徐世朴.试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8(3)
[3]王文平.课堂公平:教育公平的底层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高职 土建类专业课 “马太效应” 应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14-02
“马太效应”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特别在土建类专业课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对此,应正面剖析“马太效应”产生的原因和对土建类专业课程的影响,正确对待“马太效应”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积极作用,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解决专业课教学中因为“马太效应”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土建类学科专业课程分布特征
土建类学科专业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中的土建类专业课程一般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大类。其中,专业基础课是铺垫,主要涉及土建类的制图和识图、建筑材料、建筑测量等方面的学科,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的第一学年中学习;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是核心和拓展,主要涉及建筑力学、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计量和计价、合同招投标、CAD绘图技术、专业软件等,以及一些旁系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的第二和第三学年学习。虽然专业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高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两极分化的现象明显,在学习的过程中,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环环相扣,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程度沿袭了个人惯性,出现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相互关联”的现象。
二、“马太效应”在土建类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体现
(一)什么是“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一种现象,是指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从通俗的意义来说,“马太效应”是一种优势积累、劣势影响的效应,会从心理和行为上直接对个人或者群体造成一定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里森说:“学校是个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地方。”这个就是马太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消极体现,是导致学习中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相互关联”现象的原因。
(二)“马太效应”出现的原因。具体如下:
1.环境变更对心理因素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和节奏明显较高中有所变化,且学习的课程相对高中阶段的课程体现出了更多的多样化、专业化和难度,许多学生在面对与过往不一样的环境和课程学习时,就出现了对专业课程知识掌握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是“马太效应”中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表现。对于一些性格外向、自信心较强的学生,会通过课后与教师同学交流,克服心理因素,这类学生往往能够在面对专业学习中体现出更好的状态;而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且高中基础学科知识不那么扎实的学生而言,自己无法主动寻求方法跳出这些心理困境,有问题也不向同学和教师请教,听不懂,不愿问,越不问,疑难问题堆积越多,恶性循环下去,越不想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学科的关联性对专业课程的影响。土建类专业学科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讲究循序渐进,以专业基础课为开始,以专业核心课加强,以专业必修课拓展,从而构成系统的土建类专业课程。在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活动中,有两类因素在同时起作用,即总体系统中有两个子系统在平行而协同地产生效应——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动力系统和智力因素组成的认知系统。其中,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动机能够直接推动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这种内因是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强大的推动力。由于专业课首先从专业基础课学习开始,学生由于受到环境变更、心理调整变化,基础学科等因素的影响,夸大了专业基础课的难度和作用,有很多学生担心自己专业基础课成绩不优秀,因此,很难学好之后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对专业基础课程掌握程度的不明确和对专业课知识渴求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部分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存在“两极”的趋势:一极是“顺”——越学越如鱼得水,另一极是“混”——为文凭而混。
3.执教者的态度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影响。执教者即专业课讲授教师,是专业课程知识传授的直接执行者,其授课的思想、方法方式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中专业课教师的非良性行为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教师在教学方面表现为宠好弃差。由于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扩建扩招,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教学服务的开展困难重重,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付出的劳动也更加艰辛。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专业课教师,试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情感等诸多方面去适应差异较大的学生,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于是他们从心理上和行为上,都会侧向把精力和希望放在基础较好且勤奋好学的学生身上,对于那些基础知识较差、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往往采用不理不管、听之任之的态度,从而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对学生造成两极落差,从而产生消极的作用,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二是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其教育的模式更趋向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和指向者。脱离了中等教育中教师“拖拉帮扶”的身份角色,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高职教育中,专业授课教师只在课堂时间和少量的课后出现能够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不再像初高中,有课后的辅导和晚自习等方式,随时随地都能找到教师。高等教育中的“自主性学习,自帮自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得学生形成“老师什么都不管”的落差心理,当遇到一些问题没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和指导时,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每个班级中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处于强者和弱者的中间地带。学习时加把劲或者稍微泄气就会使他们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差距很大,他们也是“马太效应”消极作用的受害者。因为过好或者过差的学生易被教师关注,但是中等的学生是很容易被淡忘的人。 由此可见,“马太效应”对专业课学习的干扰主要受到环境因素、心理因素、人为因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寻找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充分发挥“马太效应”的利端作用,能够更好地改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推进学科建设。
三、专业课程学习中“马太效应”消极作用的应对
(一)明确学习目的 ,树立学习目标,制定“适己”的学习办法。目前,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开设的专业教育这门课程,就是让入学新生先从主观上对自己所选的即将要面对和学习的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其包括专业的特点、课程的开设和分类、专业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内容,从而能够明确学习的目的,为自己罗列一张“专业学习”的提纲。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多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一个专业可适应多个相关的岗位,因此,专业课程包括了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多课程内容。然而每一门课程都要达到优秀,如同每个手指有其长短一般不可实现,因此,学生可以在边学知识,边接触专业技能,边了解市场就业环境,并结合自身的兴趣和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找准专业中“适己”的方向口,树立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实现专业目标。例如,土建类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其目的培养能够掌握建筑工程预决算、工程施工技术、工程审计和造价咨询、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其培养目标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能够从事的岗位包括工程预算员、工程资料员、工程施工员以及招投标和造价咨询等多种工作。因此,专业就业方向的多元化,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是“全才”,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认知,找出“适己”的就业方向,从而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课程,争取成为专业中某一个方面的“专才”。
(二)适当平衡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的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的自信心,首先需要教师在行为上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初都是渴望知识的,但是许多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都强调专业基础课程重要,使得在以往学期基础掌握不够扎实的学生,会因此产生学习的焦虑感。因此教师在讲授专业必修课时一定要注意本课程与前序课程的衔接,不但要讲授本课程的内容,也应该兼顾前序基础课程的一些重难点的回顾,当遇到普遍存在知识缺漏时,适时适当地对前序知识进行填缺补漏,有目的地去学习或者复习的效果往往比被动学习要好。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中一个特殊的分支,其人才培养目标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相结合,土建类专业必修课中,许多课程都是需要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动手实践完成的。教师在讲授课本理论知识时,往往单一和枯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然而,课程中配合的实验课、实训课、操作课等,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动手实践相互融合,许多理论学习中难点和重点都能够通过实践得到很好的解释和巩固。因此,适度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过渡,寻找解决专业课学习中的难、杂、多等困难的解决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
(三)适度兼顾教育公平,发挥“马太效应”中利端的积极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最直接的接触方式,课堂公平是教育公平的直接切入点和实践点,是教育公平的具体实施和体现。课堂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和受教育机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施以适合其能力的教育,使其智力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因此,转变“宠好弃差”的观念,通过课后社团活动、技能实践指导、专业讲座等多方式,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帮助鼓励,给予学生更大的动力和积极性。适度均衡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调整一些竞赛和培训的门槛,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都能参与其中并得到相应的锻炼。
“马太效应”的利端通俗地说,就是优势累积。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兼顾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发挥“优势群体”的榜样和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的“帮扶”,学生指导学生,学生引导学生,克服过度依赖“教师讲授才能学知识”的问题,缩小学习群体中“先进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特点,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总之,应正确面对和寻求有效方法消除“马太效应”对教师教授方式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消极影响,以更好地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和推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的传播者和执行者,应加强责任感,在兼顾教育公平和提高教学手段的同时,帮助每一个学生打好坚实的专业课基础,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在将来的专业工作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刘耀功.教育公平视域下班级教学中的马太效应[J].科教导刊,2012(3)
[2]徐世朴.试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8(3)
[3]王文平.课堂公平:教育公平的底层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