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感到作文难或“没有写头”,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强化学生为写作而观察、体验、思考的意识,使之养成勤观察、细体验、多思考的良好习惯,引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生活化 写作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经历过新课程改革后,这一课题的研究又被人们反复拿来研究和讨论,从而以使课堂的教学能够在学生充满兴趣的前提下形成寓教于乐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的论述也即在此,且以初中阶段语文学科课堂中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为依托,针对如何培养这一阶段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作如下的探讨,希望能够对当今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说起兴趣培养,众所周知,并非一朝一夕可成之事。在课堂当中,学生对某项内容的学习兴趣,也全在教师日常教学中通过巧妙的课堂创设,对学生们进行积极地引导、激发、鼓励等,以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而针对于初中语文课中的写作教学,经过教育行业多年来实践的总结和归纳,如今,可供我们选择的引导方法也颇为多样化。
1 成立写作兴趣小组
在语文课堂中成立写作兴趣小组的优势有着多方面的解释。初中生身心成长渐次成熟,因此,对于其兴趣的培养不能简单以主观上的引导作为手段,成立写作兴趣小组的原因之一,便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一个理性的氛围中被写作兴趣小组的写作精神所带动,从而使得语文课堂的学习能够形成写作的良好氛围,这是其一;再者,兴趣小组的成立还有助于写作这一主题的教学走上正规化,使学生们形成客观意识,如此,在双重的保障下确保写作的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例如: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将班级内若干对语文写作拥有兴趣基础的学生聚合在一处,使他们能够了解彼此对写作的认知和长处所在,在成立写作小兴趣小组的同时,我又鼓励其对小组,名称进行自行探讨确定,全在学生自己的兴趣所在。其次,在每篇文章的教学之余,我都以这一小组为“先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的所学进行写作创作,并最后将之张贴于班级展报等宣传栏内。如此,写作的氛围便得到了有效的生成。如:以文章《济南的冬天》教学为例,在兴趣小组长期的影响下,学生们在本文的学习之余便自发的对文章的写作进行了品评分析,论其抒情之长处,修辞之巧妙,并同时参照这些写作技巧进行了相应的随笔写作,由此可见,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们良好的写作意识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为写作能力的提升作了良好铺垫。
2 在生活中积淀情感,学会感动
学生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应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但作文并非是生活的复制品,它是客观世界不断内化和写作主体反复外化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在作者脑海中反复发酵,仔细筛选,净化杂质和水分的美酒。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因此,学生不仅要用眼睛,而且要用心灵去感受大千世界,从而使作文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承载着生命的痕迹。并且,学生要学会感动,感动作为心灵的养分,学生只有拥有这种营养,心灵才会变得滋润、丰富、敏锐而生动。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将以一颗感动的心,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热爱自然,关爱社会,爱护生命,同情弱小,他们的文章将更富有人文情怀,更具人格的力量,成为具有更高审美情趣的生命存在形式。作为学生,他们的生活圈子一般比较局限,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积淀情感的素材,如:远足观光,考察访问,救灾捐款,文艺联欢……让学生体验各种情感,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作文课上,老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没劲;布置作文,学生头疼;批改作文,老师喊累。提起写作文,大部分学生总是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作文难,难在哪里呢?
3 激活思维,标新立异,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不少教师,搞了多年的作文教学,在写前指导上没有新招,老是从审题、选材等方面机械地灌输,甚至选读一篇范文了之。久而久之,使学生谈写作色变。如果教师能开展形式多样的写前活动。动手实践、演小品、猜谜语、参观、看录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上网查资料等等,让学生参与进去,激起“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欲望。
4 采取写作互改模式
作文互改模式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课堂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下学生作文全部由教师进行批改、标注而言的。作文互改优势之一,是有助于活跃课堂的写作氛围,调动学生们对写作的交流互动行为;再者便是学生之间通过作文互改的活动后,能够进一步加深學生们对自身以及彼此之间写作水平的认知度,从而在这一前提下形成理性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对写作练习的积极性,以此为写作的教学效率提供有力的保障。
例如:在课堂当中,我首先将学生们或者以个人意愿,或者按座位分配为原则进行了互改小组的那排,保证小组内为2人以上的组合。在这一基础上,我组织学生们将自己的作文分别在小组中进行共享,并择取其中一篇进行“互改”。在互改过程中,学生要做到及时与被修改方的学生就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沟通交流,以保证了解对方的写作意图或使对方了解自己的修改意图。这一模式,大大的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以及学生们的参与度,且,经过互改的交流之后,学生们对自身写作的认知度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从而对于写作这一学习内容更为客观而理性。
如今,各家庭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有益的课外书籍是最好的精神食粮,家庭备用的书籍十分丰富。另外,学校图书室一定要充分地利用起来,鼓励学生去借,经济条件好的学校还可以利用电脑上网,每天让学生去电子图书室走一圈。学生养成了热爱读书的习惯,相信会受益匪浅,写作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写作兴趣的培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若想作出更为正确而合适的选择,只有做到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并能够灵活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情进行渗透,如此,才能使得兴趣的培养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绝非一日之功。但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写作内容,能够让学生多读多写,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那么我们作文教学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即使学生从“怕写作”到“爱写作”,从“要我写”到“我要写”。
时下,学生怕写作、不爱写作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无病呻吟者也不乏其人。原因是大多数教师把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方法上,忽视了在写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学生内心情感的积累和激发。写作教学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为突破口,再加以指导写作技巧,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较好的途径。如何引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呢?文章来源于生活,教师应从日常教学和生活的点滴做起,树立大语文观。
文学家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经常违反写作规律,往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生写作技巧,导致学生上作文课有恐惧心理,写文章勉强乏力,言之无物。即使是平时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学生,也抱怨作文不好写,所写文章大多缺乏生活气息,缺乏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处于低效的状态,原因不是学生缺乏写作技巧,而是学生不善于表达真情实感,不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和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素材,他们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写作是记录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要让作文教学活起来,要使学生写出好文章,必须让作文教学走向生活,教会学生关注生活,从而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5 开展自由创作活动
学生们对语文写作缺乏兴趣爱好的原因有许多种,而最为普遍和制约最大的一项原因,则是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写作作了太多的规定,譬如给学生指定写作主题,规定体裁范围。如此种种,便使得学生们在众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下不能得以彻底打开思路,放开手脚的进行创作,从而在一开始便给学生们形成了写作太过古板的恶劣印象,彻底失去学习热情。有鉴于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开展自由创作写作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所在。
例如:以鲁迅先生的《故乡》教学为例,本文中既有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同时亦有對事件情节的完整描写等,兼顾着多种写作方向。与此,我便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们在开展了一次自由写作创作的活动。不限于体裁,或者特定的人物描写、事件描写,让学生们将自己内心现下的所想、所感,不吐不快的事情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一形式,极大地免去了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诸多的心理顾虑,或为质量,或为写作技巧、语言组织逻辑等,在这一前提下,学生们的写作思维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从而在创作上思路也更为活跃和洞达,并畅快淋漓的利用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或展现了自己内心潜藏的事物。诸如此类,写作这一内容给学生们形成了良好的前提印象,为进一步的深入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
6 作文忠于生活,写出真情
很长一段时间,作文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人爱好和真实情感,唯一的标准是要求学生写正面,写好事,粉饰生活。这种作文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思维受阻,写作效率低下,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真实平实地写作。指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时懂得所选择的事物必须与自己的心灵交流,当外来物体与内心感受碰撞时,才可能闪现思维的火花,否则,事物和情感是孤立的,思路就阻塞,并且很难迸发新鲜的思想。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重视学生的真情实感,建议教师让学生说实话,讲心里话,鼓励学生不讲套话和空话。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感情,在对社会真切的关注和对生活真情的感受中, 表达自我个性,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有引导学生说真话,抒发真情,才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7 命题立足生活,凸显情感
通常教师布置学生写作,总是教师先出题,然后让学生围绕主题思考。如果教师改变命题方法,并且仅仅指定大致的内容和范围,学生就可以在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选择关注的对象,也可以选择素材的应用,写出他们想写的和能写的,作文兴趣就会大大提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写“材料作文”和“一事一议”的作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熟视无睹的小事的正确认识,同时也达到练笔的目的。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要求,写作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面向生活,让学生走向社会,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立足生活,引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这将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的理想途径。
(山东省商河县教学研究室)
参考文献
[1]梁战强.作文创新呼唤真情[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7(07).
[2]张军.作文教学呼唤回归生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09).
[3]陈海滨.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J].作文教学研究,2016(04).
[4]骆成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5).
[5]张昕莉. 初中生写作兴趣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生活化 写作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经历过新课程改革后,这一课题的研究又被人们反复拿来研究和讨论,从而以使课堂的教学能够在学生充满兴趣的前提下形成寓教于乐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的论述也即在此,且以初中阶段语文学科课堂中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为依托,针对如何培养这一阶段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作如下的探讨,希望能够对当今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说起兴趣培养,众所周知,并非一朝一夕可成之事。在课堂当中,学生对某项内容的学习兴趣,也全在教师日常教学中通过巧妙的课堂创设,对学生们进行积极地引导、激发、鼓励等,以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而针对于初中语文课中的写作教学,经过教育行业多年来实践的总结和归纳,如今,可供我们选择的引导方法也颇为多样化。
1 成立写作兴趣小组
在语文课堂中成立写作兴趣小组的优势有着多方面的解释。初中生身心成长渐次成熟,因此,对于其兴趣的培养不能简单以主观上的引导作为手段,成立写作兴趣小组的原因之一,便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一个理性的氛围中被写作兴趣小组的写作精神所带动,从而使得语文课堂的学习能够形成写作的良好氛围,这是其一;再者,兴趣小组的成立还有助于写作这一主题的教学走上正规化,使学生们形成客观意识,如此,在双重的保障下确保写作的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例如: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将班级内若干对语文写作拥有兴趣基础的学生聚合在一处,使他们能够了解彼此对写作的认知和长处所在,在成立写作小兴趣小组的同时,我又鼓励其对小组,名称进行自行探讨确定,全在学生自己的兴趣所在。其次,在每篇文章的教学之余,我都以这一小组为“先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的所学进行写作创作,并最后将之张贴于班级展报等宣传栏内。如此,写作的氛围便得到了有效的生成。如:以文章《济南的冬天》教学为例,在兴趣小组长期的影响下,学生们在本文的学习之余便自发的对文章的写作进行了品评分析,论其抒情之长处,修辞之巧妙,并同时参照这些写作技巧进行了相应的随笔写作,由此可见,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们良好的写作意识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为写作能力的提升作了良好铺垫。
2 在生活中积淀情感,学会感动
学生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应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但作文并非是生活的复制品,它是客观世界不断内化和写作主体反复外化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在作者脑海中反复发酵,仔细筛选,净化杂质和水分的美酒。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因此,学生不仅要用眼睛,而且要用心灵去感受大千世界,从而使作文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承载着生命的痕迹。并且,学生要学会感动,感动作为心灵的养分,学生只有拥有这种营养,心灵才会变得滋润、丰富、敏锐而生动。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将以一颗感动的心,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热爱自然,关爱社会,爱护生命,同情弱小,他们的文章将更富有人文情怀,更具人格的力量,成为具有更高审美情趣的生命存在形式。作为学生,他们的生活圈子一般比较局限,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积淀情感的素材,如:远足观光,考察访问,救灾捐款,文艺联欢……让学生体验各种情感,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作文课上,老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没劲;布置作文,学生头疼;批改作文,老师喊累。提起写作文,大部分学生总是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作文难,难在哪里呢?
3 激活思维,标新立异,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不少教师,搞了多年的作文教学,在写前指导上没有新招,老是从审题、选材等方面机械地灌输,甚至选读一篇范文了之。久而久之,使学生谈写作色变。如果教师能开展形式多样的写前活动。动手实践、演小品、猜谜语、参观、看录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上网查资料等等,让学生参与进去,激起“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欲望。
4 采取写作互改模式
作文互改模式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课堂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下学生作文全部由教师进行批改、标注而言的。作文互改优势之一,是有助于活跃课堂的写作氛围,调动学生们对写作的交流互动行为;再者便是学生之间通过作文互改的活动后,能够进一步加深學生们对自身以及彼此之间写作水平的认知度,从而在这一前提下形成理性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对写作练习的积极性,以此为写作的教学效率提供有力的保障。
例如:在课堂当中,我首先将学生们或者以个人意愿,或者按座位分配为原则进行了互改小组的那排,保证小组内为2人以上的组合。在这一基础上,我组织学生们将自己的作文分别在小组中进行共享,并择取其中一篇进行“互改”。在互改过程中,学生要做到及时与被修改方的学生就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沟通交流,以保证了解对方的写作意图或使对方了解自己的修改意图。这一模式,大大的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以及学生们的参与度,且,经过互改的交流之后,学生们对自身写作的认知度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从而对于写作这一学习内容更为客观而理性。
如今,各家庭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有益的课外书籍是最好的精神食粮,家庭备用的书籍十分丰富。另外,学校图书室一定要充分地利用起来,鼓励学生去借,经济条件好的学校还可以利用电脑上网,每天让学生去电子图书室走一圈。学生养成了热爱读书的习惯,相信会受益匪浅,写作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写作兴趣的培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若想作出更为正确而合适的选择,只有做到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并能够灵活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情进行渗透,如此,才能使得兴趣的培养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绝非一日之功。但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写作内容,能够让学生多读多写,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那么我们作文教学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即使学生从“怕写作”到“爱写作”,从“要我写”到“我要写”。
时下,学生怕写作、不爱写作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无病呻吟者也不乏其人。原因是大多数教师把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方法上,忽视了在写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学生内心情感的积累和激发。写作教学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为突破口,再加以指导写作技巧,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较好的途径。如何引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呢?文章来源于生活,教师应从日常教学和生活的点滴做起,树立大语文观。
文学家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经常违反写作规律,往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生写作技巧,导致学生上作文课有恐惧心理,写文章勉强乏力,言之无物。即使是平时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学生,也抱怨作文不好写,所写文章大多缺乏生活气息,缺乏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处于低效的状态,原因不是学生缺乏写作技巧,而是学生不善于表达真情实感,不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和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素材,他们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写作是记录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要让作文教学活起来,要使学生写出好文章,必须让作文教学走向生活,教会学生关注生活,从而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5 开展自由创作活动
学生们对语文写作缺乏兴趣爱好的原因有许多种,而最为普遍和制约最大的一项原因,则是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写作作了太多的规定,譬如给学生指定写作主题,规定体裁范围。如此种种,便使得学生们在众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下不能得以彻底打开思路,放开手脚的进行创作,从而在一开始便给学生们形成了写作太过古板的恶劣印象,彻底失去学习热情。有鉴于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开展自由创作写作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所在。
例如:以鲁迅先生的《故乡》教学为例,本文中既有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同时亦有對事件情节的完整描写等,兼顾着多种写作方向。与此,我便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们在开展了一次自由写作创作的活动。不限于体裁,或者特定的人物描写、事件描写,让学生们将自己内心现下的所想、所感,不吐不快的事情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一形式,极大地免去了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诸多的心理顾虑,或为质量,或为写作技巧、语言组织逻辑等,在这一前提下,学生们的写作思维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从而在创作上思路也更为活跃和洞达,并畅快淋漓的利用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或展现了自己内心潜藏的事物。诸如此类,写作这一内容给学生们形成了良好的前提印象,为进一步的深入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
6 作文忠于生活,写出真情
很长一段时间,作文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人爱好和真实情感,唯一的标准是要求学生写正面,写好事,粉饰生活。这种作文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思维受阻,写作效率低下,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真实平实地写作。指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时懂得所选择的事物必须与自己的心灵交流,当外来物体与内心感受碰撞时,才可能闪现思维的火花,否则,事物和情感是孤立的,思路就阻塞,并且很难迸发新鲜的思想。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重视学生的真情实感,建议教师让学生说实话,讲心里话,鼓励学生不讲套话和空话。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感情,在对社会真切的关注和对生活真情的感受中, 表达自我个性,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有引导学生说真话,抒发真情,才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7 命题立足生活,凸显情感
通常教师布置学生写作,总是教师先出题,然后让学生围绕主题思考。如果教师改变命题方法,并且仅仅指定大致的内容和范围,学生就可以在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选择关注的对象,也可以选择素材的应用,写出他们想写的和能写的,作文兴趣就会大大提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写“材料作文”和“一事一议”的作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熟视无睹的小事的正确认识,同时也达到练笔的目的。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要求,写作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面向生活,让学生走向社会,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立足生活,引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这将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的理想途径。
(山东省商河县教学研究室)
参考文献
[1]梁战强.作文创新呼唤真情[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7(07).
[2]张军.作文教学呼唤回归生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09).
[3]陈海滨.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J].作文教学研究,2016(04).
[4]骆成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5).
[5]张昕莉. 初中生写作兴趣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