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软件面面观

来源 :信息化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48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 今,金融危机的肆虐还未消退,社会创新的空气异常浓烈。 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说:“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细观过去的几年,在信息化应用领域,商业智能软件就被赋予了创新的特质,因此商业智能软件成为了热门话题,被业界一再追捧。软件厂商希望借此寻找新的增长点,而应用客户希望借此创新管理,提高决策能力,以抵御风险。
  商业智能软件(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之于管理软件,好比管理会计之于会计学科,都是各自领域的“皇冠”。BI这个“皇冠”的价值可以用一个同样带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来说明。曾有一段时间,沃尔玛在美国的店面经理发现一种现象:每周啤酒和尿布的销量都会有一次同比攀升,但一时搞不清是什么原因。后来,沃尔玛运用BI技术发现,购买这两种产品的顾客几乎都是25~35岁、家有婴儿的男性,每次购买时间均在周末。沃尔玛分析了相关数据后得出,这些人习惯在晚上边看球赛、边喝啤酒,对于要照顾的孩子,为了图省事就用一次性尿布。得到这个结论后,沃尔玛把这两种商品集中摆在一起,结果销量有了显著提升。
  勿需多言BI的价值,既然它是“皇冠”级别,要想拥有它一般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自Brio Software公司2001年初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历经8年多的时间,BI在电信、金融、保险、税务等中国高端用户领域的应用也才达到20%左右,其中金融、电信是BI应用最集中的两大行业,约占70%的市场份额,其他领域特别是中小企业应用则近似于无。并且,未来这看似很大的市场空间,其实要真正落地,软件商和企业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现阶段在我国BI应用中,充盈着太多的幻想,这就注定了BI应用被赋予了许多“童话色彩”。特别是在我国中小企业的BI应用平民化道路上,其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童话剧”。
  
  贵族身份
  
  一个贵族对普通老百姓来讲,总是环绕着“童话色彩”。对中小企业来讲,BI就罩着这样的光晕。
  “我认为阻碍像我们这类中小企业实施BI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价格问题,目前BI系统的软件价格对中小企业来说相对还比较高。根据我的了解,BI主流的系统平台加上报表工具价格一般在30万元左右,还不含硬件设备投资。” 重庆小天鹅火锅IT资讯处负责人朱虓宁日前向笔者讲到。
  尽管近来IBM等厂商宣称他们已经拥有了针对中小企业的BI解决方案,但是事实就是朱虓宁所说的那样,普遍的BI产品对中小企业来讲,价格还是太高(有的高达几百万),还是打着明显的“贵族身份”印记。这应该是为什么BI在中国也只有像电信、金融等高端市场才拥有BI用户的原因之一。
  目前,BI市场仍然是ORACLE 、SAP 、IBM、Microsoft、SAS等少数国际软件巨头占据着垄断地位,在中国控制着超过36%的BI市场份额,而中国软件企业的销售金额只占全部BI许可证的6%。显而易见,在中国,BI应用就好比高尔夫运动一样,还属于极少数“贵族的专利”,一般中小企业是玩不起的。中小企业望着大型企业的BI系统,那感觉无疑就像“老百姓看着来自皇宫的魔杖”,神秘无比。
  BI是软件中的软件,是管理软件的高端,因此所要求的技术含量相当高,拥有“贵族的身价”也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是,我们有的软件厂商为了提高自身软件的身价,随意借用BI概念,在系统中增加了一个“领导决策”之类的模块,便向用户夸口他拥有了BI的功能。实际上,这些“领导决策”通常只是提供了一个查询和报表的功能,而最能体现BI价值的分析模型和数据挖掘工具并没有,从而造成一个只给领导做摆设的“面子工程”。曾经有一家上了BI项目的企业,对于那套包装非常华丽的系统,该企业真正用了不到10%的功能。这给BI应用形成了一个非常坏的印象,很不利于BI的推广。
  
  数据盲点
  
  作为管理软件的高端,BI应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应用客户要有很好的信息化基础,要有相当规模和准确的数据库。
  国外的BI应用市场比例很高。比如美国,500强中高达90%以上的都在利用BI管理企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的信息化程度之高,是我们无法比的。
  国外的BI厂商之所以选择中国的电信、金融等行业作为他们的首选客户,一个主要原因也是这些行业信息化程度很高,多年的信息化已经为这些行业积累了海量数据。而我国其它行业虽然已经走过了信息化的二十来年,但是其水平仍然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很多企业只是一个基础应用。这一点在中小企业中问题更为突出。
  另一方面,BI应用的数据标准化程度必须高,而我国信息化数据积累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多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形成一个软件开发的统一标准,软件厂商开发的产品标准不一。何况,很多客户一般不仅用一个软件厂商的产品,而是多个系统同时存在,这就形成了以前业界热议的“信息孤岛”现象。因此说,很多企业看似数据很丰富,但是杂乱无章,有用的不多,无疑又增加了BI应用的难度。
  在现实中,我们一些软件厂商只是简单地将BI推销给用户,而不肯下功夫为用户的数据作深入分析及加工工作,致使BI成了“绣花枕头”。
  
  人才荒漠
  
  身为高端软件的BI,其所需技术比一般软件要复杂得多,因此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要高得多。BI从2001年引进到我国以来,为什么一直是国外少数几家软件巨头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呢?原因就在于我国这方面人才还很少。
  笔者从江苏一位多年从事软件销售的资深渠道商处了解到这样一个事实:BI目前高端确已有了一批品牌,但低端还待开拓,基本上在低端处于空白阶段。虽然我们已经有一些软件厂商早就试着进入过这个领域,但是一直没有实现商用化。这位渠道商所说的高端指的是国外软件巨头,而低端指的是国内软件厂商。这一国内软件商也许还不愿承认的事实,说明我们的这方面人才技术实力还远远不够,并且极度缺乏。
  而从用户的角度看,我国这方面人才仍然稀缺。就拿我们的中小企业来说,很多中小企业主对信息技术完全是门外汉。很多电脑都操作不来,更不要说运用BI来分析数据,作出科学决策了。BI专家认为,BI应该是自上而下,由管理层提需求的。可以想见,让中小企业的管理层提这个BI的需求会有难度。这个需求提不出来,或者是不能准确地提出来,那么软件商就更不能准确地为企业设计出分析模型来。
  现在的BI软件,它要求使用者要具有相当的数据分析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出BI的价值。而面对国内中小企业这样一个人才状况,要大众化BI真是像讲童话一样。
  
  应用渴求
  
  既然有这么多的条件不具备,那么为什么BI还被业界一致炒得这么热呢?大体概因信息化应用历来都是“推的市场”,只有软件商不断的推着用户走,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才能够得以提升。09年,社会又正经受着金融危机的侵害,在IT费用大幅降低的情况下,软件商必须寻求应用的突破,才有可能创造生存的机会。因此本身还有很大市场空间的BI应用09年被推到了热门的当口。
  当然,单是软件商一头热,还成不了一台戏,市场潜在需求的存在,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这个几近空白的市场表现出来的需求苗头才是关键。
  近年来,百货零售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庞大的数据,如何利用好这些浩瀚的数据,使其更好地运用于决策中,成为非常必要的事情。因此,BI趋势分析专家近来将百货零售业作为下一个BI应用的主流力量加以着重推荐。
  有迹象表明如此。朱虓宁讲到:“公司以前的技术总监对这个比较看重。我们的想法是整合ERP系统和POS收银系统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找出经营上的规律。我们公司目前因为历史原因存在相互独立的多套POS系统,从技术上考虑可以通过BI将这些历史数据整合起来,也可以简化管理人员查询报表数据的工作。管理层有时需要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数据分析工作,这时只有BI系统可使实现。BI系统的报表是活的,可以实现一些比较复杂条件的数据分析工作,POS系统报表一般是死的,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还有就是多应用系统的数据整合。像我们公司目前有POS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明年还准备上OA系统和供应链系统。要将这些系统的数据整合分析,充分利用来为管理决策服务,也只有BI才能够完成。现在我感觉国外(包括港台)的餐饮公司比较重视BI。国内的公司开始有这个意识了,但是具体实施的还不多。”
  重庆另一家著名的餐饮企业乡村基前信息部负责人王路的回答更是引人深思。在他看来,企业IT部门不应该只是维护公司的电脑、组建一下网络等肤浅的事务,而真正该做好的就是为公司收集并整理分析各项数据,做好领导决策的参谋,扮演好企业经营的“数据中心”角色。这实际又是另一例对BI提出的需求。
  前不久Cartner对CIO做的一次调查中可以看出,BI已经连续3年排在CIO们议程表上的第一位。国内有机构也做了这方面的调查,结果有13.70%的用户表示准备应用BI,这一比例已经显示出了非常大的上升势头。特别是在经济危机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据最新调查证实,83%的中型市场高管将“商业智能和分析”视为他们提高竞争力和削减成本最重要的手段。
  
  童话落地
  
  虽然BI在我国中小企业当中的应用条件还不是十分具备,但是因为BI自身不可忽视的价值原因,以及软件商不遗余力的推广,仍然有部分先锋用户在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随着中小企业这种需求的逐渐上升,BI这个“童话”迟早会在中国落地生根的。那么如何才能缩短这个周期呢?
  突破价格瓶颈。动辄几十上百万的BI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个“遥远的梦”。这方面,我国软件企业完全可以先让企业部分应用,而不要采取国外BI那样的庞大系统。比如先对财务或销售等业务流程内的重要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以后再考虑其它的业务流程之外的数据分析。为了降低应用成本,目前有些软件商开始尝试移植SaaS模式到BI上来,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大胆探索就一定会有结果。
  帮助企业积累数据。不要以为数据积累是客户自己的事,与软件商同样有很大关系。这要求我们的软件厂商在开发应用时,从长远着想,尽量标准化客户的信息。也就是说,在一个统一的开发平台上开发应用。
  设计简单而形象的用户界面。笔者在与一管理软件公司的客服经理交流时,他讲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软件都应该向WINDOWS学习,这才是真正的软件,一个对电脑一点不会的人只要跟他说两句他就会操作。”由于我国在BI人才上还很缺乏,因此影响了其在中国的应用。如果BI也像WINDOWS那样操作简单,这一局面肯定会大为改观,但是这显然有难度。这需要我们的软件厂商少一些炒作,多一些实干精神才行。目前最需要做到的是,软件商多深入到行业应用,研究出尽可能多的分析模型,如此才能让其应用简单化。
  真到了那一天,BI的平民化一定能够实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方法
网络舆论监督催生了一批新名词,随着“躲猫猫”“打酱油”“犀利哥”等名词逐渐为人耳熟能详,这些事件或者主人翁,也因为公众的参与,相关部门的介入,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进程或命运。  网络舆论监督以其独特的触角,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其地位和重要性也日渐凸显。然而,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网络舆论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催生新事物的成长发展、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推进民主化进程的同时,也
在 世界主要国家,“IT对经济增长不可或缺”已经成为 常识。英国政府在2009年推出了《数字英国》,法国在2008年出台了《数字法国2012》,韩国也在2008年推出了《新IT战略》,美国奥巴马政府则将《创新战略》作为重要施政措施,通过发展智能电网培育巨大的IT商业机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半年,日本政府先后出台了四项国家IT战略。分别是:民主党信息通信议员联盟的《信息通信八策》(4月14日);
自2007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 信息化研究中心与国脉互联合作,每年一度联合主办全国性的“政府网站国际化程度测评”活动。现在,我国政府网站的国际化到了总结思考和提升的时候。一方面,许多地方开始结合制定“十二五”规划对前些年政府网站的发展进行总结;另一方面,近年,国外政府网站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借鉴。  国际政府网站发展的新动向  在国际上,尤其发达国家,政府网站的发展近年出现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是电子政务持续发展的关键。浙江省象山县以应用促平台建设;以平令促共享;同步制定标准规范,积极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各部门业务的协同,提升电子政务的建设
为一家公司的CIO,选择什么样的   信息化系统来支撑管理和运营,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OA,ERP,HR等,该选择什么样的大型应用系统,必须在作出选择之前进行周密思考和准备。  首先,要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因为不了解公司的运营战略规划,就无法去做公司的IT战略规划。没有IT的战略规划作为导航,作为方向,选择应用系统就容易成为“深度近视”,盲目地推行下去就会导致应用系统生命周期短,浪费大
政务网内计算机更新补丁的重要性    近年来,病毒制作者和黑客活动日益频繁,他们利用Windows漏洞,频频发起网络攻击,使得政务网网内安全不到位的计算机成为“肉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进而可攻击其他计算机,严重扰乱政务网的正常运行。为此,我们在加强防御外来攻击的同时,必须消除政务网内计算机自身的缺陷。检查中发现,政务网中的计算机补丁安装不及时、防火墙、杀毒软件更新不及时现象普遍存在。  其中补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