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和层次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问题导学法能够以一种更具科学性、艺术性的方式实现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理解、探究、巩固知识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个人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 应用探究
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学习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通过应用问题导学法,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情境,将学生巧妙地引入到数学知识体系当中,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锻炼学生发现、分析、讨论、探究、解决、反思的能力,从而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合理构思问题,构建灵性问题导学课堂
教师依据教学主题内容,创设相关情境,在情境之中构思题目,既能够将学生代入到情境之中,又能够促进其积极动脑思考,通过解决问题去掌握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握好问题导学法的关键点,即设置问题,通过问题来导入知识,引导学生形象感受、理解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函数及其图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函数图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函数表达式,通过代数的方法选择出与表达式相对应的图像。在学生了解了函数与图像一一对应关系之后,教师则可以创设情境,如“假设小明驾驶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它的速度是5米/秒,行驶了5分钟后,小明到加油站加了会儿油,又去超市买了东西,这期间用时10分钟,紧接着以8米/秒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在坐标系中,小明的路程-时间图像是怎样的?”。学生根据题意所创设的情境,去理解并分析问题,分别尝试给x轴、y轴赋予路程和时间意义,根据关系式确定斜率代表速率,最终在坐标系中画出完整的速度-时间行驶路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设置了图像因函数表达式变化而变化的问题,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开车行驶的情境当中,学生为了正确画出速度-时间图像,将自己代入到题意所营造的情境当中,将文字转化成数学语言,有效锻炼了理解能力。
二、引入学习清单,构建灵性问题导学课堂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愈来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要尽可能地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这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放在自主学习清单上,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变换问题。比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这一课时,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在自主学习清单上多设置一些旧知识的复习题目,以“4x2+3x+7-6x3-2x2+2”为例,要求找出该多项式的项数,最高系数和常数项,另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几个有理数的运算律题目,学生通过做这些练习,重新回顾了多项式的基本内容,这对于其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帮助。在课堂教授环节,教师同样在学习清单上布置自主探究性的题目,比如“观察算式:100t-234t=( )t;2ab+6ab=( )ab;3x2+5x2=( )x2,找上述算式的共同特点,总结规律”。学生根据问题的提示,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找出了以下规律:①这些算式每一组中字母都相同;②这些算式每一组的字母的最高次数相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同类项的概念,让学生继续做自主学习清单上与同类项相关的问题。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导学问题以自主学习清单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根据课前预习、课中指导的教学需要安排合适的问题,学生通过完成自主学习清单,既预习了知识、巩固了新知,又锻炼了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这对其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学习的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创新导学方式,构建灵性问题导学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发生了多层次的变化,教师在教学過程中,不应该满足当前的教学中取得的优势,而是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以及最新的教学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不断创新引导的方式,既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增强课堂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图形王国》的视频,其中有两个不同颜色的三角形,一个是黄色,一个是绿色,它们在进行对话,黄色的三角形说我三条边分别是4, 5, 6,绿色的三角形说自己的三条边长度也是4, 5, 6,但它们两个看起来相差很大,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在视频的最后引出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被点燃,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探究,有的小组通过画三角形的方式去探究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还有的小组用剪纸的方法去对比这两个三角形……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问题巧妙地“藏”在动画视频所营造的情境当中,创新了引导的方法,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通过合作分析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并加深理解。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合理创设情境,巧妙构思问题,灵活展开引导,给学生提供宽松、舒适、自由的思考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题兴趣。教师要将问题导学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芳.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9,000(008):25,37.
[2] 杨丽.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少年,2018(5).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 应用探究
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学习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通过应用问题导学法,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情境,将学生巧妙地引入到数学知识体系当中,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锻炼学生发现、分析、讨论、探究、解决、反思的能力,从而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合理构思问题,构建灵性问题导学课堂
教师依据教学主题内容,创设相关情境,在情境之中构思题目,既能够将学生代入到情境之中,又能够促进其积极动脑思考,通过解决问题去掌握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握好问题导学法的关键点,即设置问题,通过问题来导入知识,引导学生形象感受、理解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函数及其图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函数图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函数表达式,通过代数的方法选择出与表达式相对应的图像。在学生了解了函数与图像一一对应关系之后,教师则可以创设情境,如“假设小明驾驶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它的速度是5米/秒,行驶了5分钟后,小明到加油站加了会儿油,又去超市买了东西,这期间用时10分钟,紧接着以8米/秒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在坐标系中,小明的路程-时间图像是怎样的?”。学生根据题意所创设的情境,去理解并分析问题,分别尝试给x轴、y轴赋予路程和时间意义,根据关系式确定斜率代表速率,最终在坐标系中画出完整的速度-时间行驶路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设置了图像因函数表达式变化而变化的问题,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开车行驶的情境当中,学生为了正确画出速度-时间图像,将自己代入到题意所营造的情境当中,将文字转化成数学语言,有效锻炼了理解能力。
二、引入学习清单,构建灵性问题导学课堂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愈来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要尽可能地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这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放在自主学习清单上,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变换问题。比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这一课时,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在自主学习清单上多设置一些旧知识的复习题目,以“4x2+3x+7-6x3-2x2+2”为例,要求找出该多项式的项数,最高系数和常数项,另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几个有理数的运算律题目,学生通过做这些练习,重新回顾了多项式的基本内容,这对于其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帮助。在课堂教授环节,教师同样在学习清单上布置自主探究性的题目,比如“观察算式:100t-234t=( )t;2ab+6ab=( )ab;3x2+5x2=( )x2,找上述算式的共同特点,总结规律”。学生根据问题的提示,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找出了以下规律:①这些算式每一组中字母都相同;②这些算式每一组的字母的最高次数相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同类项的概念,让学生继续做自主学习清单上与同类项相关的问题。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导学问题以自主学习清单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根据课前预习、课中指导的教学需要安排合适的问题,学生通过完成自主学习清单,既预习了知识、巩固了新知,又锻炼了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这对其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学习的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创新导学方式,构建灵性问题导学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发生了多层次的变化,教师在教学過程中,不应该满足当前的教学中取得的优势,而是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以及最新的教学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不断创新引导的方式,既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增强课堂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图形王国》的视频,其中有两个不同颜色的三角形,一个是黄色,一个是绿色,它们在进行对话,黄色的三角形说我三条边分别是4, 5, 6,绿色的三角形说自己的三条边长度也是4, 5, 6,但它们两个看起来相差很大,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在视频的最后引出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被点燃,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探究,有的小组通过画三角形的方式去探究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还有的小组用剪纸的方法去对比这两个三角形……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问题巧妙地“藏”在动画视频所营造的情境当中,创新了引导的方法,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通过合作分析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并加深理解。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合理创设情境,巧妙构思问题,灵活展开引导,给学生提供宽松、舒适、自由的思考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题兴趣。教师要将问题导学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芳.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9,000(008):25,37.
[2] 杨丽.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少年,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