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应容学生之错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犯错、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只有包容学生,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并从中获得进步,才能发挥错误应有的价值,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误;阳光教学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为中心”,它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足够的参加活动的机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认知水平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错误。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教师要纠正、包容,千万不要斥责学生、批评学生,甚至是挖苦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是正常的。对于数学考试来说,正确的答案是唯一的;但错误的回答却千种万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出错原因,细心分析、中肯评价、准确纠正,这样学生在这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不仅能放下心理负担,缓解精神压力,还能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
  一、允许学生出错
  首先,数学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注意保护犯错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在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时,要理解、宽容、接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的宽容,是能忍受别人的一切缺点。”只有加以包容、尊重和理解,学生才不会感到尴尬,才不会因为一次的错误而从此失去信心。初中是最敏感的时期,学生往往容易多想,他们害怕答错题被老师斥责,被同学嘲笑,这时,为了保护他们的自信心,教师需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进步
  “失败是成功之母。”教师要重点讲解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然后灵活地融入课堂,使之成为教学资源,并与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指导学生从错题中积累经验。
  三、犯错也是一种收获
  学生错一次,就可以收获一次,进步一次。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必要的提示,善意地指出学生犯错的原因,进而让学生反思,这样他们不会再把犯错当作失败,而且还能充分认识到错误的价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找寻真相。容学生之错,让学生敢于尝试,错了、失败了不要紧,只要认真分析和探索,就会离真理越来越近。
  四、案例解析
  在数学课上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犯错,使学生从对错误的分析、纠正过程中获得启发。例如,“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有这样一道题:关于x的方程(m2-4)x2+2(m+1)x+1=0有两个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
  学生思考之后是这样回答的:
  学生甲:因为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以b2-4ac≥0。此时没有其他回答。
  于是筆者问:有不同意见或者要补充的吗?慢慢地有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了。
  学生乙:我觉得除了b2-4ac≥0外还要加上a≠0。这时其他学生一片茫然。
  于是引导:你能不能讲讲为什么还要a≠0?
  学生乙:因为它有两个根……(他想了想),不对,后面的a≠0不用加,只要b2-4ac≥0就可以了。(他又否定了自己的答案)
  这时其他同学都觉得这便是正确答案。于是笔者便让学生求解。待学生解完,在学生求得的范围内选了一个数m=2让学生代入原方程,他们发现此时方程只有一个解。那么问题出在哪?刚才说的a≠0要不要考虑,为什么?接下来笔者便让学生自己找原因,他们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虽然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是学生以后肯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效果还是不错的。因而,在学生出错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而应“将错就错”,从另一个角度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比直接纠正效果要好。
  “数学不像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可以到大自然中具体感知,它是一门依靠自己的思维能力的纯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错在所难免,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同时,学生答错了,教师不要着急纠正,要利用错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其重答、补充的机会;对于有不同意见的问题,还要允许学生讨论。这样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思维情况。教师要及时利用出现的各种错误,让学生学会交流、辨析,从而获得辨思、比较的经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容错”既是教学方法,又是教学艺术。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处理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影响极大,有的甚至终生不忘。处理不好的话会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其学业。课堂“容错”,就是让学生通过出错暴露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分析原因、纠正错误,使其获得提升。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错误、直面错误、解决问题的求真品格,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还能让课堂精彩、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卉妍.北大送给青少年的礼物[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2]杨守菊.做爱思考的教师[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责任编辑:吴田田 章 蒙)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简要分析幼儿园常规教育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常规教育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自主性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概述  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必需遵守的每日生活各环节(入园、进餐、睡眠、离园等)的具体制度和行为规范。幼儿园常规教育则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幼儿的发展特点,将幼儿园常规作为教学内容对幼儿开展的教育。  在幼儿园中,幼儿常规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幼儿成长和发
期刊
摘 要: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与输出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部分国外名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管理经验,其特色化专业路径、开放式办学理念及多元化筹资途径等,值得我国高校借鉴。  关键词:国外高校;办学理念;高校改革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及科技的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有众多高校,包括本科院校、专科学校等,其在办学理念、办学制度、教育教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在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口腔工艺技术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教材内容较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等问题,然后提出了改进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建议,以期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口腔工艺技术;教学模式;解决策略  一、口腔工艺技术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内容较落后  虽然高校教材每隔五年都会进行一次改编,使教材内容从理论型向技术型转变,但是,目前口腔工艺技术教材在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使其就业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对大学生的就业引导策略加以研究,希望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引导策略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产生了较多的问题。为了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高校在教
期刊
摘 要: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是民族的瑰宝,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将传统艺术融入美术教育,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传统艺术;美术教育;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艺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传统艺术品类多样,内容丰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关注减少,更谈不上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期刊
摘 要: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多,军校学员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效果,而适时开展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学员在短时间内适应军校生活。本文首先介绍了团体心理训练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团体心理训练的阶段和作用,希望能为军校训练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团体心理训练;军校学员;心理健康  随着军校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多,学员的学习压力逐渐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教育模式逐步完善。本文首先介绍了奥尔夫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奥尔夫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以期将其融入家庭教育的各环节,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奥尔夫音乐融入家庭教育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其应用过程逐渐从原来的学习和模仿阶段向探索和积累阶段发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汽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已经得到广泛普及,人均拥有车辆数逐步增加,汽车行业也越来越壮大。在此背景下,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提出了优化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策略,以期促进该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市场;实践;创新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汽车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
期刊
摘 要:“工匠精神”不仅是对工匠高超技术的认可,还是对其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的高度赞美。“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但在职业教育中出现了缺失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提出了促使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回归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缺失;回归  当前,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为社会培养职业技能与品
期刊
摘 要: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的战略性举措,在转变传统经济发展理念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视野。本文对供给侧改革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演进逻辑、实施路径展开分析,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供给侧改革更好地发挥协同创新的作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结构的调整,还是理念的转变,创新贯穿于供给侧改革的始终。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