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课堂效率是所有教师一直追逐钻研的目标,而恰到好处的情感沟通与互动则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彼此距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尝试借用绘本看似简单的图文,却蕴含大大的人生哲理这一独特的魅力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品质,完成情感教学目标。
关键词:绘本;情感教学;课堂效率
“思想品德”教材由2016年起正式更名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改编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活动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绘本作为现代大部分孩子接触的第一本读物,它被受欢迎正是因为它包含着孩子们的心灵、情感、认知、想象等,无言的沟通,即便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碗热腾的“心灵鸡汤”。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地上”。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用语言与图画唤起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围绕素材联系实际,愉快的吸收其中的知识、道理与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尝试借用绘本于道德与法制课堂中,以《爱在家人间》一课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展示绘本,吸引注意
听故事对于初中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在忙碌机械的学习生活里打的一针“兴奋剂”。不论什么故事,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会让孩子们对听故事这件事尤为期待。当我把《爱心树》这本绘本展示给孩子们时,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孩子们眼神里的渴望与惊喜。于是我开始我的幻灯片展示,我的朗读在安静的课堂里显得格为清晰。随着我声调的抑扬顿挫,孩子们的表情随之变化,这足以证明我成功持续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二、挖掘绘本,更深沉淀
待绘本呈现完毕,我可以看到有些学生托着腮帮子若有所思,有些学生耷拉着眉毛带着一丝忧伤,有些学生则深深地吸吐一口气,我想他们还沉寂在这个故事里,或许是被故事内容打动,也或许是联想到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反思。于是借着感动的余温我抛出了教学问题:
1.大树、男孩让你想起了谁?学生们会回答出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等监护人,进而巩固上节课的知识点:家的意义。
2.读完这本绘本,你有何感受?此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进而采取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关系的活动,分析得出父母的爱无私又温暖,激发内心真情,得出家庭的亲情之爱平常而伟大,割舍不断,温暖无穷。
3.哪些细节让你印象深刻?此题既考察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凸显孩子们内心柔弱的部分,以此了解孩子们的所需所想,为情感教育做好铺垫。通过细节的回放与解读,让学生们感受到在父母怀里是绝对的安全,情景里的孩子与树融为一体,就像是我们的家人给予我们的温暖,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随意摆放的鞋子体现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大树挺直的树墩代表着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是我们的心灵依靠。进一步对绘本的深沉发掘,与生活相链接,既呈现了绘本价值,又升温了情感教育。
4.男孩快乐吗?为什么?男孩显然是不快乐的,因为有时付出比索取更能体现人生价值,进而组织学生回忆家人对自己做过的事多还是自己对家人做过的事多,自己又是如何对待家人为自己的付出,通过对比引出尽孝在当下;穿插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及法律法规引出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同时也是为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做好铺垫。
5.大树快乐吗?为什么?大树是快乐的,因为他为男孩付出了一切,让男孩开心成长。大树是不快乐的,因为他只剩下最后的老树墩,为男孩能做得唯有当成休息的小椅子也或许是大树与男孩终将会离别。最后一题的解读答案是开放的,也是这本绘本最催人泪下的部分。学生们都很踊跃地回答,在他们的解读里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与领悟,或有因自己平时不懂事与父母的争吵而懊悔也或有自己开始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而决心改变的态度,我为他们感到开心与骄傲。
三、情感延续,知行统一
这种抽丝剥茧的呈现,顺其自然的领悟,能让人真情流露,让人回味无穷。
就心理学角度而言,恰到好处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不仅能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使师生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绘本看似简单的文字图画,却能让读者读后心理激起千层浪。于是在最后的《我想有个家》音乐中我布置了让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回报感谢父母,并在下节课与大家分享这件事带给自己与父母的快乐。
这节课后,我收到的的反馈不仅仅是家长夸赞自己孩子懂事不少,更主要的是不少学生开始喜欢阅读,在课堂上都更为期待与关注我是否给他们讲故事。我相信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良好的开始。积极的情感交流,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绘本这个媒介使师生的隔阂越来越小,感情越来越融洽,最后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然而看似简单的讲故事,首先需要教师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量,进而不断地筛选和剖析故事里的内容与道理,素材的选择与运用都是需要花费一番心思才可能使其发挥最大价值。但是不论选何素材,教师都不应束缚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获得美的教育快乐成长,身心愉悦才可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世斌.名师讲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肖芙,王林发.情感教育的体验与引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管静(1987—),女,福建三明人,中共党员,本科,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中学教师。
关键词:绘本;情感教学;课堂效率
“思想品德”教材由2016年起正式更名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改编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活动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绘本作为现代大部分孩子接触的第一本读物,它被受欢迎正是因为它包含着孩子们的心灵、情感、认知、想象等,无言的沟通,即便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碗热腾的“心灵鸡汤”。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地上”。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用语言与图画唤起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围绕素材联系实际,愉快的吸收其中的知识、道理与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尝试借用绘本于道德与法制课堂中,以《爱在家人间》一课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展示绘本,吸引注意
听故事对于初中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在忙碌机械的学习生活里打的一针“兴奋剂”。不论什么故事,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会让孩子们对听故事这件事尤为期待。当我把《爱心树》这本绘本展示给孩子们时,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孩子们眼神里的渴望与惊喜。于是我开始我的幻灯片展示,我的朗读在安静的课堂里显得格为清晰。随着我声调的抑扬顿挫,孩子们的表情随之变化,这足以证明我成功持续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二、挖掘绘本,更深沉淀
待绘本呈现完毕,我可以看到有些学生托着腮帮子若有所思,有些学生耷拉着眉毛带着一丝忧伤,有些学生则深深地吸吐一口气,我想他们还沉寂在这个故事里,或许是被故事内容打动,也或许是联想到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反思。于是借着感动的余温我抛出了教学问题:
1.大树、男孩让你想起了谁?学生们会回答出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等监护人,进而巩固上节课的知识点:家的意义。
2.读完这本绘本,你有何感受?此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进而采取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关系的活动,分析得出父母的爱无私又温暖,激发内心真情,得出家庭的亲情之爱平常而伟大,割舍不断,温暖无穷。
3.哪些细节让你印象深刻?此题既考察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凸显孩子们内心柔弱的部分,以此了解孩子们的所需所想,为情感教育做好铺垫。通过细节的回放与解读,让学生们感受到在父母怀里是绝对的安全,情景里的孩子与树融为一体,就像是我们的家人给予我们的温暖,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随意摆放的鞋子体现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大树挺直的树墩代表着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是我们的心灵依靠。进一步对绘本的深沉发掘,与生活相链接,既呈现了绘本价值,又升温了情感教育。
4.男孩快乐吗?为什么?男孩显然是不快乐的,因为有时付出比索取更能体现人生价值,进而组织学生回忆家人对自己做过的事多还是自己对家人做过的事多,自己又是如何对待家人为自己的付出,通过对比引出尽孝在当下;穿插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及法律法规引出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同时也是为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做好铺垫。
5.大树快乐吗?为什么?大树是快乐的,因为他为男孩付出了一切,让男孩开心成长。大树是不快乐的,因为他只剩下最后的老树墩,为男孩能做得唯有当成休息的小椅子也或许是大树与男孩终将会离别。最后一题的解读答案是开放的,也是这本绘本最催人泪下的部分。学生们都很踊跃地回答,在他们的解读里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与领悟,或有因自己平时不懂事与父母的争吵而懊悔也或有自己开始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而决心改变的态度,我为他们感到开心与骄傲。
三、情感延续,知行统一
这种抽丝剥茧的呈现,顺其自然的领悟,能让人真情流露,让人回味无穷。
就心理学角度而言,恰到好处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不仅能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使师生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绘本看似简单的文字图画,却能让读者读后心理激起千层浪。于是在最后的《我想有个家》音乐中我布置了让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回报感谢父母,并在下节课与大家分享这件事带给自己与父母的快乐。
这节课后,我收到的的反馈不仅仅是家长夸赞自己孩子懂事不少,更主要的是不少学生开始喜欢阅读,在课堂上都更为期待与关注我是否给他们讲故事。我相信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良好的开始。积极的情感交流,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绘本这个媒介使师生的隔阂越来越小,感情越来越融洽,最后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然而看似简单的讲故事,首先需要教师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量,进而不断地筛选和剖析故事里的内容与道理,素材的选择与运用都是需要花费一番心思才可能使其发挥最大价值。但是不论选何素材,教师都不应束缚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获得美的教育快乐成长,身心愉悦才可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世斌.名师讲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肖芙,王林发.情感教育的体验与引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管静(1987—),女,福建三明人,中共党员,本科,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