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0日,尼泊尔总理大选第12轮投票再次毫无悬念地无果而终。唯一的总理候选人、制宪会议第二大党尼泊尔大会党副主席保德尔再次毫无悬念地进入下一轮选战当中。
按照尼泊尔临时宪法规定,获选票超过制宪会议全部601个席位半数的候选人方能当选总理。而保德尔目前的问题是,他甚至没法在会场内拉来超过200个投票者。12轮之后,尼泊尔政坛还要如此这般地重来几次?悲观情绪笼罩在尼泊尔国内外。
尼泊尔式僵局
是什么导致了12轮投票的闹剧?是什么强化了国内形势的僵局?尼泊尔总理选举危机的导火索,其实早在2008年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主席普拉昌达宣誓就任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理时便已经埋下。
代表了贫困农民和低种姓民众利益的普拉昌达虽然走出丛林,但尼泊尔共产党的主张却从未被右翼势力真正接受过,另一方面,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发誓“按烈士意愿行事”的激烈态度也让右翼凭添了被秋后算账的担心。
在充斥着严重互不信任的政治氛围下,不但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与代表右翼势力的尼泊尔大会党及军方龃龉不断,左翼势力内部尤其是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与尼共(联合马列)之间的分歧也日益加剧。
最后,由于在游击队改编加入正规军问题上的激烈冲突,普拉昌达愤而辞职,从而结束了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草根政权”的执政地位。立场中庸的尼共(联合马列)则推出了马代夫·尼帕尔,联合右翼倾向浓厚的尼泊尔大会党及其他24个中小党组成了联合政府。
联合政府的成立并没有改善尼泊尔社会中尖锐对立的情况。左翼中的激进力量觉得右翼倾向的总统和军方相互勾结,用违背临时宪法的方式算计了普拉昌达政府,因此根本不承认新政府的合法性。而右翼又因为赶走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自信满满,进而对尼共(联合马列)推出的总理能否维护右翼利益心怀疑虑,总希望推出自己的总理人选。
这样的情形下,不但左右翼之间的激进派剑拔弩张,温和派之间对话的氛围也不复存在,联合政府的联合性自然无从谈起。最后垮台的命运也就不出人意料了。
激进左翼的总理不行,温和左翼的总理也辞职了。那么换个右翼的总理是不是可以呢?答案是更加的不可行。10年内战,民生困顿,游击队越打越强,君主制政府政令不出城垣。今天的右翼势力虽然废除了贾南德拉的王位,但根子上却仍然与那个不得人心的传统利益集团瓜葛不清。左翼所代表的平民阶层和农村势力不但在斗争中壮大了自己,更在不断的胜利中积攒了足够的执政自信。他们自认为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与未来,绝不会向自己印象中夕阳西下的右翼力量让出执政地位。
因此,在隶属尼共(联合马列)的总理尼帕尔辞职后,尼泊尔大会党副主席保德尔成为第三任总理的政治企图马上受到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与尼共(联合马列)两大政党的共同狙击。由于后两者分别控制了尼泊尔制宪会议601席中的237席和109席,保德尔式的尝试,除了保证自己的出镜率外几乎毫无意义。
战争之后,和平迟到
僵持了两个半月的总理职位之争,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尼泊尔国家的宪政危机。这个饱经贫困与战乱困扰的国家,在废除君主制后,甚至还没有能够制定出一部新宪法。目前的总理职位虚悬更是让制宪工作陷于停摆。
当初尼泊尔内战停止时制定的临时宪法,对制宪会议的会期作出了明确规定,逾期没有制定出新宪法,制宪会议将自行解散。而尼帕尔总理的辞职也恰恰是为了换取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同意将制宪会议和临时宪法延期一年的法案,以避免尼泊尔成为“无宪国家”。
一个如此针锋相对、无所作为的制宪会议,为什么仍要被各方视为珍宝,为什么左右翼都坚持在制宪会议的框架内“斗而不破”?说到底,制宪会议已经成为这个国家和平统一仅存的象征。如果这个象征和舞台也失去了,左翼和右翼的矛盾就只能再次回到战场解决了。
提到战争,十年苦战恶斗给尼泊尔人带来的伤痛至今还余悸未消。但很大程度上,也正是这场内战的结束方式,诱发了尼泊尔今天的政治困境。
尼泊尔的内战,可以说是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与腐朽的专制王权和社会制度之间的武装斗争,但结束这场战争的却不是毅然发起“草鞋革命”的普拉昌达们。王室血案的发生与新国王的倒施逆行,耗尽了君主制的最后一丝神圣,五度出任首相的柯伊拉腊与其领导的大会党生生被逼到了王室的对立面。没有经过暴力、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完成了废君主立共和的历史使命。一场战争结束了,但欢庆胜利的却是两个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集团。
在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看来,缔造共和的重任是由“草鞋”们完成,右翼势力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更重要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带给草鞋们痛苦的地主经济、种姓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依然存在。
右翼改革者们的看法则完全不同。在他们看来,右翼力量不但完成了国家体制和平转型的最后一击,而且赦免了左翼革命的种种暴行,战争已经彻底结束,左翼回归到法律与制度框架内是理所应当的。即便在军事领域,右翼力量也不认为十年内战是自己的失败,而把游击队的壮大归咎于被他们罢免的王室的无能和不得人心上。
对内战性质及进程在理解上的截然不同,使这个国家没有获得足以超越分歧与仇恨的共识性力量。战争结束了,但和平却姗姗来迟。没有和解、没有反思,所谓的和平也不过就是停战。
缓慢和解路
目前,延续239年的君主制政体已经在尼泊尔画上句号。尼泊尔人发现,象征着国家统一的最后一个符号已经消失,可以将传统体制诸多罪恶掩藏于身后的挡箭牌也随之不见了。欢呼胜利的人群必须面对的,还是一个和过去几乎毫无区别的国家。
尼泊尔依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640万人口中仍有约80%以种田为生,地主制经济依然使大量农民承受严重的剥削,因为养不起孩子,尼泊尔成为印度最大的童妓来源地区之一。封建的地主制经济再加上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不同的社会阶层生活在冰火两重天般的差别境遇之中。
在全世界范围内革命与战争的时代成为过去式以后,暴力威慑下的产权重新分配已经很少被各国政府列为土改模式的备选答案了。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由于是通过与右翼合作在大选中实现执政,更加无法采取激进的土改方式,因为这必将以打断国家的宪政秩序为代价。那么,赎买就成为使农民拥有土地、成为土地主人的最常用途径了。
不过,作为一个极端落后、资本匮乏的弱国、穷国,尼泊尔迄今为止还有60%的人没有使用过电灯,土改的资本从何而来?普拉昌达提出了以发展带动改革的经济建设思路,他曾经计划建立经济特区,在10年内让尼泊尔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美元。尽管这样的计划随着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的下台也搁浅了下来,但经济改革的思路却可以和右翼力量构成对话。
国家该怎么改,目前的尼泊尔争执不大;但国家由谁来改,却被各派寸土不让地争夺着。
十年内战时左右翼之间的分歧往往由刀剑决定,即便是生前一直倡导共识政治的柯伊拉腊,在2006年之后也没能躲过政治倾轧,率领大会党积极参与到左右翼之争当中。这些熟知尼泊尔国情的地方精英们,不是不明白合作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却无法抛开种种旧怨。宪政对他们而言还是太遥远的未来,它们更希望获得对方的安全承诺和合法性认证。这对参与过双方军事斗争的尼泊尔人都是十分珍贵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尼泊尔对立各方目前都没有退出制宪会议的威胁。对连绵战火的厌恶与恐惧也成为双方共识的真正基础。
普拉昌达在辞职后没有回到他熟悉的丛林,尼帕尔在辞职后也坚持在立宪会议上发挥作用。虽然目前的尼泊尔靠看守政府维持国家运转,但政府与反政府武装还在联合扫除战争时期遗留的地雷,对外招商引资的工作没有停止,旅游业也没有发生大的波动。
社会的自发运转正在缓慢却稳稳地修复着战争的创伤。对那些在战乱中失去了亲人、伤残了肢体的人们而言,和平的渴望可以超越种姓与阶层的分野。他们的理性与诉求就是尼泊尔走向真正共和与宪政的第一块基石。
于海洋
青年学者,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不平等问题研究,国际风险管理研究。
按照尼泊尔临时宪法规定,获选票超过制宪会议全部601个席位半数的候选人方能当选总理。而保德尔目前的问题是,他甚至没法在会场内拉来超过200个投票者。12轮之后,尼泊尔政坛还要如此这般地重来几次?悲观情绪笼罩在尼泊尔国内外。
尼泊尔式僵局
是什么导致了12轮投票的闹剧?是什么强化了国内形势的僵局?尼泊尔总理选举危机的导火索,其实早在2008年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主席普拉昌达宣誓就任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理时便已经埋下。
代表了贫困农民和低种姓民众利益的普拉昌达虽然走出丛林,但尼泊尔共产党的主张却从未被右翼势力真正接受过,另一方面,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发誓“按烈士意愿行事”的激烈态度也让右翼凭添了被秋后算账的担心。
在充斥着严重互不信任的政治氛围下,不但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与代表右翼势力的尼泊尔大会党及军方龃龉不断,左翼势力内部尤其是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与尼共(联合马列)之间的分歧也日益加剧。
最后,由于在游击队改编加入正规军问题上的激烈冲突,普拉昌达愤而辞职,从而结束了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草根政权”的执政地位。立场中庸的尼共(联合马列)则推出了马代夫·尼帕尔,联合右翼倾向浓厚的尼泊尔大会党及其他24个中小党组成了联合政府。
联合政府的成立并没有改善尼泊尔社会中尖锐对立的情况。左翼中的激进力量觉得右翼倾向的总统和军方相互勾结,用违背临时宪法的方式算计了普拉昌达政府,因此根本不承认新政府的合法性。而右翼又因为赶走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自信满满,进而对尼共(联合马列)推出的总理能否维护右翼利益心怀疑虑,总希望推出自己的总理人选。
这样的情形下,不但左右翼之间的激进派剑拔弩张,温和派之间对话的氛围也不复存在,联合政府的联合性自然无从谈起。最后垮台的命运也就不出人意料了。
激进左翼的总理不行,温和左翼的总理也辞职了。那么换个右翼的总理是不是可以呢?答案是更加的不可行。10年内战,民生困顿,游击队越打越强,君主制政府政令不出城垣。今天的右翼势力虽然废除了贾南德拉的王位,但根子上却仍然与那个不得人心的传统利益集团瓜葛不清。左翼所代表的平民阶层和农村势力不但在斗争中壮大了自己,更在不断的胜利中积攒了足够的执政自信。他们自认为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与未来,绝不会向自己印象中夕阳西下的右翼力量让出执政地位。
因此,在隶属尼共(联合马列)的总理尼帕尔辞职后,尼泊尔大会党副主席保德尔成为第三任总理的政治企图马上受到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与尼共(联合马列)两大政党的共同狙击。由于后两者分别控制了尼泊尔制宪会议601席中的237席和109席,保德尔式的尝试,除了保证自己的出镜率外几乎毫无意义。
战争之后,和平迟到
僵持了两个半月的总理职位之争,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尼泊尔国家的宪政危机。这个饱经贫困与战乱困扰的国家,在废除君主制后,甚至还没有能够制定出一部新宪法。目前的总理职位虚悬更是让制宪工作陷于停摆。
当初尼泊尔内战停止时制定的临时宪法,对制宪会议的会期作出了明确规定,逾期没有制定出新宪法,制宪会议将自行解散。而尼帕尔总理的辞职也恰恰是为了换取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同意将制宪会议和临时宪法延期一年的法案,以避免尼泊尔成为“无宪国家”。
一个如此针锋相对、无所作为的制宪会议,为什么仍要被各方视为珍宝,为什么左右翼都坚持在制宪会议的框架内“斗而不破”?说到底,制宪会议已经成为这个国家和平统一仅存的象征。如果这个象征和舞台也失去了,左翼和右翼的矛盾就只能再次回到战场解决了。
提到战争,十年苦战恶斗给尼泊尔人带来的伤痛至今还余悸未消。但很大程度上,也正是这场内战的结束方式,诱发了尼泊尔今天的政治困境。
尼泊尔的内战,可以说是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与腐朽的专制王权和社会制度之间的武装斗争,但结束这场战争的却不是毅然发起“草鞋革命”的普拉昌达们。王室血案的发生与新国王的倒施逆行,耗尽了君主制的最后一丝神圣,五度出任首相的柯伊拉腊与其领导的大会党生生被逼到了王室的对立面。没有经过暴力、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完成了废君主立共和的历史使命。一场战争结束了,但欢庆胜利的却是两个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集团。
在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看来,缔造共和的重任是由“草鞋”们完成,右翼势力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更重要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带给草鞋们痛苦的地主经济、种姓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依然存在。
右翼改革者们的看法则完全不同。在他们看来,右翼力量不但完成了国家体制和平转型的最后一击,而且赦免了左翼革命的种种暴行,战争已经彻底结束,左翼回归到法律与制度框架内是理所应当的。即便在军事领域,右翼力量也不认为十年内战是自己的失败,而把游击队的壮大归咎于被他们罢免的王室的无能和不得人心上。
对内战性质及进程在理解上的截然不同,使这个国家没有获得足以超越分歧与仇恨的共识性力量。战争结束了,但和平却姗姗来迟。没有和解、没有反思,所谓的和平也不过就是停战。
缓慢和解路
目前,延续239年的君主制政体已经在尼泊尔画上句号。尼泊尔人发现,象征着国家统一的最后一个符号已经消失,可以将传统体制诸多罪恶掩藏于身后的挡箭牌也随之不见了。欢呼胜利的人群必须面对的,还是一个和过去几乎毫无区别的国家。
尼泊尔依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640万人口中仍有约80%以种田为生,地主制经济依然使大量农民承受严重的剥削,因为养不起孩子,尼泊尔成为印度最大的童妓来源地区之一。封建的地主制经济再加上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不同的社会阶层生活在冰火两重天般的差别境遇之中。
在全世界范围内革命与战争的时代成为过去式以后,暴力威慑下的产权重新分配已经很少被各国政府列为土改模式的备选答案了。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由于是通过与右翼合作在大选中实现执政,更加无法采取激进的土改方式,因为这必将以打断国家的宪政秩序为代价。那么,赎买就成为使农民拥有土地、成为土地主人的最常用途径了。
不过,作为一个极端落后、资本匮乏的弱国、穷国,尼泊尔迄今为止还有60%的人没有使用过电灯,土改的资本从何而来?普拉昌达提出了以发展带动改革的经济建设思路,他曾经计划建立经济特区,在10年内让尼泊尔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美元。尽管这样的计划随着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的下台也搁浅了下来,但经济改革的思路却可以和右翼力量构成对话。
国家该怎么改,目前的尼泊尔争执不大;但国家由谁来改,却被各派寸土不让地争夺着。
十年内战时左右翼之间的分歧往往由刀剑决定,即便是生前一直倡导共识政治的柯伊拉腊,在2006年之后也没能躲过政治倾轧,率领大会党积极参与到左右翼之争当中。这些熟知尼泊尔国情的地方精英们,不是不明白合作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却无法抛开种种旧怨。宪政对他们而言还是太遥远的未来,它们更希望获得对方的安全承诺和合法性认证。这对参与过双方军事斗争的尼泊尔人都是十分珍贵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尼泊尔对立各方目前都没有退出制宪会议的威胁。对连绵战火的厌恶与恐惧也成为双方共识的真正基础。
普拉昌达在辞职后没有回到他熟悉的丛林,尼帕尔在辞职后也坚持在立宪会议上发挥作用。虽然目前的尼泊尔靠看守政府维持国家运转,但政府与反政府武装还在联合扫除战争时期遗留的地雷,对外招商引资的工作没有停止,旅游业也没有发生大的波动。
社会的自发运转正在缓慢却稳稳地修复着战争的创伤。对那些在战乱中失去了亲人、伤残了肢体的人们而言,和平的渴望可以超越种姓与阶层的分野。他们的理性与诉求就是尼泊尔走向真正共和与宪政的第一块基石。
于海洋
青年学者,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不平等问题研究,国际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