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观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对夜间低血糖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老年糖尿病患者1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 85例):临床选择常规护理;C1组(观察组 85例):临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夜间监测并做好巡视工作,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以及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等。对比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夜间低血糖概率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于临床分别完成护理后,在出现夜间低血糖概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老年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选择实施夜间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夜间糖尿病的概率,凸显夜间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夜间低血糖
糖尿病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此种疾病表现出疾病病程长以及迁徙不愈等系列的特点。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存在较大概率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例如患者表现出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肾脏并发症等。针对合并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临床较易表现出低血糖的情况。如果难以及时发现,往往会导致患者表现出脑功能紊乱的现象,从而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为了研究有效方法预防出现夜间低血糖症状,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综合护理方法给予临床干预后,在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现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1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全部满足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在C1组85例老年患者中,男46例,女3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2岁-8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5.3±1.5)岁;其中合并出现慢性肾炎的患者6例,合并出现胃肠道炎症的患者9例,合并出现乙型肝炎的患者7例。在C2组85例老年患者中,男49例,女3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3岁-8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5.5±1.9)岁;其中合并出现慢性肾炎的患者7例,合并出现胃肠道炎症的患者10例,合并出现乙型肝炎的患者9例。对比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于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
针对C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选择常规护理方法;针对C1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要求医护人员同患者之间需要彼此信任,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身心情况给予详细了解。同患者进行主动联系,有效将患者针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并对糖尿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认真讲解夜间低血糖的有害性,成功树立糖尿病患者治疗信心。因为老年患者在自身文化水平以及性格等方面,表现有所不同,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性格表现孤僻的患者,要求患者家属需要同患者多交流,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2】。
1.2.2 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在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夜间低血糖方面,需要针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患者能够有所了解。此外,研究相关的防治对策以及急救措施,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治疗。要求患者需要适当参加相关活动,促进疾病的恢复【3】。
1.2.3 对患者的血糖变化给予认真观察
要求夜间值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血糖变化进行认真观察。如果患者睡眠前的血糖在6mmol/L-8mmol/L之间,则在睡觉过程中较易表现出低血糖的情况。观察患者一经表现出面色苍白以及头晕等系列症状后,需要采取对应措施立即处理【4】。
1.2.4 做好监测以及夜间巡视工作
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在固定时间对老年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夜间巡视过程中需要严谨认真,针对无症状低血糖患者,能够及时发现,从而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利用X2检验以率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于临床表现出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于临床分别完成护理后,在出现夜间低血糖概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老年患者明显(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睡眠过程中较易表现出低血糖的情况,并且难以察觉,存在较大概率造成患者死亡。对此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的情况,要求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对应的干预措施,做好夜间血糖的监测工作以及巡视工作,在此基础上配合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最终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的情况。
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出现夜间低血糖概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患者明显(P<0.05),有效证明夜间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患者一经表现出夜间低血糖症状后,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有效完成患者的临床处理,对患者的神志、呼吸以及血压等指标进行认真观察,认真进行病情记录。同患者之间进行密切沟通,有效缓解患者内心的消极感,最终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症状,显著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佳.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及对策[J].健康之路,2013,12(11):206-207.
[2]李玉香,张玲,罗再萍等.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8(3):327-328.
[3]高少茹,黄丽容,吕丽雪等.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期间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13(9):34-35.
[4]赵玉红,勇琴歌.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0(5):621-622.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夜间低血糖
糖尿病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此种疾病表现出疾病病程长以及迁徙不愈等系列的特点。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存在较大概率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例如患者表现出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肾脏并发症等。针对合并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临床较易表现出低血糖的情况。如果难以及时发现,往往会导致患者表现出脑功能紊乱的现象,从而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为了研究有效方法预防出现夜间低血糖症状,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综合护理方法给予临床干预后,在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现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1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全部满足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在C1组85例老年患者中,男46例,女3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2岁-8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5.3±1.5)岁;其中合并出现慢性肾炎的患者6例,合并出现胃肠道炎症的患者9例,合并出现乙型肝炎的患者7例。在C2组85例老年患者中,男49例,女3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3岁-8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5.5±1.9)岁;其中合并出现慢性肾炎的患者7例,合并出现胃肠道炎症的患者10例,合并出现乙型肝炎的患者9例。对比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于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
针对C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选择常规护理方法;针对C1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要求医护人员同患者之间需要彼此信任,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身心情况给予详细了解。同患者进行主动联系,有效将患者针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并对糖尿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认真讲解夜间低血糖的有害性,成功树立糖尿病患者治疗信心。因为老年患者在自身文化水平以及性格等方面,表现有所不同,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性格表现孤僻的患者,要求患者家属需要同患者多交流,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2】。
1.2.2 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在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夜间低血糖方面,需要针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患者能够有所了解。此外,研究相关的防治对策以及急救措施,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治疗。要求患者需要适当参加相关活动,促进疾病的恢复【3】。
1.2.3 对患者的血糖变化给予认真观察
要求夜间值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血糖变化进行认真观察。如果患者睡眠前的血糖在6mmol/L-8mmol/L之间,则在睡觉过程中较易表现出低血糖的情况。观察患者一经表现出面色苍白以及头晕等系列症状后,需要采取对应措施立即处理【4】。
1.2.4 做好监测以及夜间巡视工作
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在固定时间对老年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夜间巡视过程中需要严谨认真,针对无症状低血糖患者,能够及时发现,从而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利用X2检验以率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于临床表现出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于临床分别完成护理后,在出现夜间低血糖概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老年患者明显(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睡眠过程中较易表现出低血糖的情况,并且难以察觉,存在较大概率造成患者死亡。对此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的情况,要求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对应的干预措施,做好夜间血糖的监测工作以及巡视工作,在此基础上配合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最终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的情况。
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出现夜间低血糖概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患者明显(P<0.05),有效证明夜间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患者一经表现出夜间低血糖症状后,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有效完成患者的临床处理,对患者的神志、呼吸以及血压等指标进行认真观察,认真进行病情记录。同患者之间进行密切沟通,有效缓解患者内心的消极感,最终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症状,显著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佳.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及对策[J].健康之路,2013,12(11):206-207.
[2]李玉香,张玲,罗再萍等.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8(3):327-328.
[3]高少茹,黄丽容,吕丽雪等.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期间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13(9):34-35.
[4]赵玉红,勇琴歌.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0(5):6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