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改的春风,我校领导在研究“洋思经验和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锐意改革,研究出了适合我校的“二环五步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反复实践中,模式得到了广大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较强。
这学期我校开展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笔者聆听了二十多节课,感受较多,发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努力在教学中摸索前行,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希望能够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下面谈一下看法。
一、设计问题的价值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做引导者自然离不开探究问题。高质量的问题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低劣的问题则会造成时间的浪费,使课堂讨论形式化。
例如,某教师在上《小石潭记》一课时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自读课文,找出喜欢的语句作批注并说出喜欢的理由。笔者认为对书中读一读就能找到答案的、难度很低的问题,学生本能够独立完成,却也要通过合作讨论方式学习展开,这样就会让听课者觉得流于形式。
而过难的问题,甚至是教师讲了也不明白的“高深莫测”的问题,学生讨论了也不会有结果。如一教师在讲《孙权劝学》时,设计的问题是这样的:解释加点词语并说说其用法。文言词语积累很重要,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文言词的用法是否要讲?真正值得讨论,有利于学生争论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却又不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讨论得不深不透,流于形式。如,一教师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设计了这样很有价值的問题:邹忌讽齐王的原因是什么?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应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并把教材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顺势而导。教学中,应注意选择有探究、合作价值的问题,紧紧扣住课标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入手,选择具有一定开放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
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难易适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充分关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好的课堂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能引发学生有效的思考,畅通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应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应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应为之。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是有效的,才能走向实质性的合作。
课堂是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知识的场所,充满了师生融洽的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的身影,回荡师生亲密的话语。质疑就是培养师生互动自主探究的起点。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和教师倾听水平的加强对构建新型课堂师生关系的作用至关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多样的思想、情感、认识的交换中,心灵撞出火花,产生质的飞跃。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以令人惊喜的速度走进课堂。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学习内容,达到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可以说,多媒体的使用为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必须符合课堂教学实际,讲究实用效果,切不可违背教学规律。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没有教学质量的提高,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视为无效。
语文教学中学生应当在反复的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培养语感,这是再高明的教学手段也不能代替的。我们要谨防多媒体可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在这次听评课活动中,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反客为主,把多媒体置于主要地位。这样做,不但不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而会起反作用。
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展开对话,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而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辅助教学,如果不停地播放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就少了。听了二十多节课,极少教师使用或者不用板书,多媒体完全代替了黑板,实际上多媒体课件是代替不了板书的。
板书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整节课的精华与重点,是学生学习课文的纲与目,教师认真工整的书写习惯及或遒劲或娟秀的字体,无疑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板书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条理性,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模式来说也是这样。笔者认为一堂真正的好课,是知识的超市,是生命的狂欢,是让学生的心灵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得到知识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不应当也不能仅依靠某一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它的全部功能。重要的是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和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不停地探索、实践、反思,扬长避短,语文之路会越走越宽。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笔者每天都在思考着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在日常的听评课活动中也在不断思考着自己每一堂课的成败得失,深知语文教学不可摆花架子,扎扎实实才会有进步,语文教学呼唤返璞归真。
这学期我校开展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笔者聆听了二十多节课,感受较多,发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努力在教学中摸索前行,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希望能够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下面谈一下看法。
一、设计问题的价值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做引导者自然离不开探究问题。高质量的问题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低劣的问题则会造成时间的浪费,使课堂讨论形式化。
例如,某教师在上《小石潭记》一课时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自读课文,找出喜欢的语句作批注并说出喜欢的理由。笔者认为对书中读一读就能找到答案的、难度很低的问题,学生本能够独立完成,却也要通过合作讨论方式学习展开,这样就会让听课者觉得流于形式。
而过难的问题,甚至是教师讲了也不明白的“高深莫测”的问题,学生讨论了也不会有结果。如一教师在讲《孙权劝学》时,设计的问题是这样的:解释加点词语并说说其用法。文言词语积累很重要,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文言词的用法是否要讲?真正值得讨论,有利于学生争论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却又不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讨论得不深不透,流于形式。如,一教师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设计了这样很有价值的問题:邹忌讽齐王的原因是什么?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应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并把教材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顺势而导。教学中,应注意选择有探究、合作价值的问题,紧紧扣住课标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入手,选择具有一定开放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
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难易适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充分关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好的课堂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能引发学生有效的思考,畅通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应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应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应为之。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是有效的,才能走向实质性的合作。
课堂是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知识的场所,充满了师生融洽的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的身影,回荡师生亲密的话语。质疑就是培养师生互动自主探究的起点。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和教师倾听水平的加强对构建新型课堂师生关系的作用至关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多样的思想、情感、认识的交换中,心灵撞出火花,产生质的飞跃。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以令人惊喜的速度走进课堂。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学习内容,达到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可以说,多媒体的使用为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必须符合课堂教学实际,讲究实用效果,切不可违背教学规律。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没有教学质量的提高,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视为无效。
语文教学中学生应当在反复的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培养语感,这是再高明的教学手段也不能代替的。我们要谨防多媒体可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在这次听评课活动中,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反客为主,把多媒体置于主要地位。这样做,不但不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而会起反作用。
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展开对话,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而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辅助教学,如果不停地播放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就少了。听了二十多节课,极少教师使用或者不用板书,多媒体完全代替了黑板,实际上多媒体课件是代替不了板书的。
板书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整节课的精华与重点,是学生学习课文的纲与目,教师认真工整的书写习惯及或遒劲或娟秀的字体,无疑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板书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条理性,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模式来说也是这样。笔者认为一堂真正的好课,是知识的超市,是生命的狂欢,是让学生的心灵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得到知识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不应当也不能仅依靠某一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它的全部功能。重要的是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和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不停地探索、实践、反思,扬长避短,语文之路会越走越宽。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笔者每天都在思考着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在日常的听评课活动中也在不断思考着自己每一堂课的成败得失,深知语文教学不可摆花架子,扎扎实实才会有进步,语文教学呼唤返璞归真。